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残疾形象建构对公共政策设计的影响——基于美国和德国残疾人福利政策的多案例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郝玉玲 《社会保障评论》 CSSCI 2022年第2期144-159,共16页
我国已通过政策“兜底”全面消除了残疾人的绝对贫困,让残疾人群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但是,要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必然要提高残疾人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机会。针对社会偏见仍然是造成我国残疾人劣势处境的主要原因,本文以... 我国已通过政策“兜底”全面消除了残疾人的绝对贫困,让残疾人群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但是,要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必然要提高残疾人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机会。针对社会偏见仍然是造成我国残疾人劣势处境的主要原因,本文以公共政策领域的目标群体社会建构与政策设计理论为分析框架,对美国和德国两个福利国家约两百年的残疾人福利政策发展历史进行解读,总结残疾形象建构与公共政策设计之间的逻辑关系,为我国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政策选择提供部分理论思路和历史经验。基于研究发现,本文提出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国家可考虑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赋予残疾人新的社会形象和公共价值,促进残疾人通过高质量就业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形象建构 公共政策设计 残疾人福利政策
下载PDF
美国文学中残疾人形象之流变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彦旭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8-212,共5页
"残疾",在当代社会不再简单地被理解为肢体的残缺,而被认为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文学文本通过塑造残疾人物的形象,参与了这一重要的建构过程。美国文学史上残疾人的形象经历了从19世纪起的"恶魔化"到战争期间的"... "残疾",在当代社会不再简单地被理解为肢体的残缺,而被认为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文学文本通过塑造残疾人物的形象,参与了这一重要的建构过程。美国文学史上残疾人的形象经历了从19世纪起的"恶魔化"到战争期间的"英雄化",直至当今的"正常人"的转变。这一变化体现出了残疾人在现实世界中日渐觉醒的权利意识与社会地位变化,而塑造不同时期残疾人物形象的美国文学作品则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见证"与"协调"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文学 残疾形象 美国文学
下载PDF
试析中西方茶文学作品中的残疾人形象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凤英 《福建茶叶》 2018年第7期401-401,共1页
中西方茶文学作品中残疾人形象的比较旨趣主要在于:它有利于我们洞察中西方茶文学的叙事方式、有利于促进当代茶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有利于培育我国茶叶产业的文化软实力。中西方茶文学作品中残疾人形象的差异性包括三点:其一是国民... 中西方茶文学作品中残疾人形象的比较旨趣主要在于:它有利于我们洞察中西方茶文学的叙事方式、有利于促进当代茶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有利于培育我国茶叶产业的文化软实力。中西方茶文学作品中残疾人形象的差异性包括三点:其一是国民性格上的浪漫奔放与沉稳内敛;其二是人物形象上的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其三是人物逻辑上的自我解放与茶润人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方文化比较 跨文化交际 茶文学作品 残疾形象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残疾人媒体形象塑造和社会关注点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骆雅莹 陈婵 《东南传播》 2022年第5期94-97,共4页
近年来,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度日益增加。本研究以第30个国际残疾人日期间国内七大主流媒体于2021年12月1日至5日的报道为语料来源,通过自建小型语料库并分析高频词、词丛及索引行等来探讨媒体对中国残疾人的形象塑造及社会关注点,旨在... 近年来,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度日益增加。本研究以第30个国际残疾人日期间国内七大主流媒体于2021年12月1日至5日的报道为语料来源,通过自建小型语料库并分析高频词、词丛及索引行等来探讨媒体对中国残疾人的形象塑造及社会关注点,旨在为提高残疾人及相关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提供对策。研究发现,媒体主要塑造了积极向上、自立自强的及作为弱势群体面临困境的三大残疾人形象,透过媒体折射出社会关注点主要聚焦于残疾人的生存环境及就业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报道 残疾形象 社会关注点 语料库
下载PDF
《庄子》残疾人形象刍议 被引量:1
5
作者 彭楚怡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7-10,共4页
《庄子》中塑造了一批形残神凝、极具哲思的残疾人形象,他们貌丑而心洁,体残而德备,完成了从残缺中的定位、超越、蜕变、升华,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形象体系。庄子刻画了"以不全而大全"、"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qu... 《庄子》中塑造了一批形残神凝、极具哲思的残疾人形象,他们貌丑而心洁,体残而德备,完成了从残缺中的定位、超越、蜕变、升华,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形象体系。庄子刻画了"以不全而大全"、"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豁达自在、安时处顺"、"才全而德不行"四重层次不同的残疾人形象。这四重层次不同的畸形人物形象,流溢着庄子对残疾人丰满圆融的生命哲思,承载着庄子超越形体局限的至高无上的"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残疾形象 生命哲思
下载PDF
论阎连科《受活》中“残疾人”群体形象的集体无意识
6
作者 冯明肖 《神州》 2018年第36期41-41,共1页
《受活》是阎连科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关于这部作品目前学术界大多将研究重心集中在小说修辞、文本叙事、狂欢美学、底层意识等方面,而对其中的“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形象关注不够,特别是对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由普遍而强大的集体... 《受活》是阎连科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关于这部作品目前学术界大多将研究重心集中在小说修辞、文本叙事、狂欢美学、底层意识等方面,而对其中的“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形象关注不够,特别是对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由普遍而强大的集体无意识所支配的社会心理及行为方式的研究尤为薄弱。故而,借鉴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并将其与作品中“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形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心理特征结合起来,以此来探索在现代文明影响下集体无意识在“残疾人”身上的呈现和发展历程。这种研究在今天我们面临诸多现代文明问题且经常陷入价值两难的时候,其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连科 《受活》 残疾人”群体形象 集体无意识
下载PDF
“十七年”电影的残障叙事模式
7
作者 游长冬 《电影艺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0,共8页
“十七年”电影为观众呈现了两种残障形象:遭受旧社会剥削的残疾百姓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致残的英雄。前者通过在苦难共同体中脱域,在新中国中重构新主体来彰显新政权的合法与制度性的优越;后者通过歌颂、治愈新时代英雄的残障来... “十七年”电影为观众呈现了两种残障形象:遭受旧社会剥削的残疾百姓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致残的英雄。前者通过在苦难共同体中脱域,在新中国中重构新主体来彰显新政权的合法与制度性的优越;后者通过歌颂、治愈新时代英雄的残障来消解社会集体运动中的残疾焦虑,并召唤献身精神。经由对残障叙事装置的分析拆解,可以发现这套共享的叙事模式不仅借用残障形象来装载新政权意识形态,同时借用残障程式来确保彼此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电影 残疾形象 残疾叙事 社会主义英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