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三维超声造影评价瑞格非尼抑制兔肝VX_(2)残癌增殖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陈凯玲 王坤 +5 位作者 毛丽娟 毛枫 韩红 曹佳颖 张小龙 王文平 《肿瘤影像学》 2024年第2期156-162,共7页
目的:观察瑞格非尼对不全消融残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动态三维超声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3D-CEUS)评估靶向治疗反应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兔VX_(2)肝原位种植瘤模型及不全消融模型,随机将实验兔分为4组(n=5)... 目的:观察瑞格非尼对不全消融残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动态三维超声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3D-CEUS)评估靶向治疗反应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兔VX_(2)肝原位种植瘤模型及不全消融模型,随机将实验兔分为4组(n=5):不全消融组(A组)、不全消融+靶向治疗组(B组)、靶向治疗组(C组)、对照组(D组)。在不全消融治疗前当天及治疗后7、14、21、28 d进行3D-CEUS检查并进行在机定量参数分析,实验结束后取出VX_(2)肿瘤行细胞增殖指数(Ki-67)、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在治疗后21和28 d,B组和C组的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显著低于治疗前(P值分别为0.046,0.033);而且,B组和C组的PI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7,0.031)。在治疗后28 d,B组和C组的上升支斜率(S)显著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5,0.014);而且B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治疗后28 d,各组肿瘤组织Ki-67增殖指数、MVD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EUS定量分析技术可反映瑞格非尼抑制肝VX_(2)原位种植瘤残癌增殖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三维超声造影 定量分析 不全消融 残癌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早期行肝动脉造影和肝动脉栓塞化疗对发现和治疗残癌的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任正刚 林芷英 +4 位作者 马曾辰 叶胜龙 杨秉辉 夏景林 汤钊猷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1998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和肝动脉栓塞术在防治肝癌切除术后残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的2mo,对69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其中根治性性手术51例、姑息性手术18例)进行肝动脉造影和肝动脉栓塞化疗,比较了肝动脉造影和B超...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和肝动脉栓塞术在防治肝癌切除术后残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的2mo,对69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其中根治性性手术51例、姑息性手术18例)进行肝动脉造影和肝动脉栓塞化疗,比较了肝动脉造影和B超在诊断术后残癌的敏感性,观察了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残癌的临床效果。结果:69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中发现残癌26例,其中姑息性手术者残癌的发生率为100%(18/18),根治性手术者15.7%(8/51)。残癌的平均直径为2..71±2.16cm,直径≤1cm占23.1%(6/26),≤2cm为65.4%(17/26),但多为多发性,占69.2%(18/26)。比较同期的B超和肝动脉造影发现残癌的敏感性,B超阳性者占38.5%(10/26),肝动脉造影阳性者占92.0%(23/25),肝动脉造影敏感性高于B超(p<0.005)。26例残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其1a,2a生存率分别为90.0%和78.0%。结论:肝动脉造影能够早期发现术后残癌,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有残癌倾向者,特别是姑息性手术者应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癌 血管造影 栓塞治疗 药物疗法 术后
下载PDF
肝癌TAE后残癌灶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初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丁汇清 乔乃春 +8 位作者 刘君 卢同贵 汪长胜 徐崇开 杨立民 孙志先 张海军 贾惠英 赵华北 《医学研究通讯》 2000年第2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TAE后RHL影像学诊断及治疗。方法:30例共46个肝原发癌灶,TAE后有73个NDRL。结果:TAE后3~4WRHL的CT表现为NDRL区73个,大小~2、~4,和~6cm各有36、32和5个。结论:CT和血管造影诊断RHL较肝区平片准确。根据RHL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肝癌TAE后RHL影像学诊断及治疗。方法:30例共46个肝原发癌灶,TAE后有73个NDRL。结果:TAE后3~4WRHL的CT表现为NDRL区73个,大小~2、~4,和~6cm各有36、32和5个。结论:CT和血管造影诊断RHL较肝区平片准确。根据RHL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其形成原因,用以指导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E后 残癌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肝癌TAE后残癌灶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丁汇清 王丙良 +8 位作者 卢同贵 汪长胜 杨立民 孙志先 张海军 徐崇开 张毅 石国富 刘君 《医学研究通讯》 2000年第12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肝部TAE后残癌灶的治疗方法,并比较TAE与TAE+PEI的疗效。方法 86例大肝癌分为TAE(54例)和TAE+PEI(32例)两组,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介绍了两组病人治疗措施和选择方法。并分别计算其介入治疗后1~... 目的探讨肝部TAE后残癌灶的治疗方法,并比较TAE与TAE+PEI的疗效。方法 86例大肝癌分为TAE(54例)和TAE+PEI(32例)两组,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介绍了两组病人治疗措施和选择方法。并分别计算其介入治疗后1~2个月RHCL体积改变和1~3年的生存率。结果 (1)TAE组54例患者治疗1~2月RHCL体积缩小>50%的有24.1%(13/54)和<50%是16.7%(9/54),无变化29.6%(16/54) 和增大27.7%(15/54);TAE+PEI组32例患者治疗1~2月RHCL的体积缩小>50%的有59.4%(19/32),<50%的有37.5%(12/32),无变化9.4%(3/32)和体积增大为0。两组RHCL治疗后缩小差异具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意义(P<0.05~0.01)。(2)TAE组54例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46.3%(25/54),18.5%(10/54)和0。TAE+PEI组32例1~3年生存率分别为68.8%(22/32),50%(16/32)和21.9%(7/32)。两组患者1~3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不能切除的大肝癌TAE后RHCL的TAE+PEI疗效较TAE好。除此之外,尚可采取其他综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癌 酒精注射 介入放射学 栓塞治疗 疗效
下载PDF
三期增强CT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黄伟浪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8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三期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8月期间本院行介入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1例。31例患者术后分别行CT平扫检查和三期增强CT扫描检查来确定其残癌情况。结果:三期... 目的:探讨三期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8月期间本院行介入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1例。31例患者术后分别行CT平扫检查和三期增强CT扫描检查来确定其残癌情况。结果:三期增强CT扫描检出病灶个数检出率显著高于CT平扫检出的病灶个数(P<0.05)。三期增强CT扫描对病灶部位及肿瘤血供的检出情况显著优于CT平扫(P<0.05)。三期增强CT扫描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及特异性均显著高于CT平扫诊断方式(P<0.05)。结论:三期增强CT能够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残癌的检出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给患者下一步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作为肝癌介入术后残癌的首选诊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期增强CT 原发性肝 介入术 术后残癌
下载PDF
大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残癌灶的经皮肝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及与单纯动脉化疗栓塞术疗效比较
6
作者 卢同贵 葛树习 +3 位作者 丁汇清 张海军 徐崇开 刘君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探讨大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 (TAE)后残癌灶的治疗方法 ,并比较TAE与TAE +经皮肝残癌灶无水乙醇 -碘油注射 (PEI)的疗效。方法  86例大肝癌TAE后残癌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TAE组 (5 4例 )和TAE +PEI(32例 )组。分别计算其介入治疗后 1... 目的 探讨大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 (TAE)后残癌灶的治疗方法 ,并比较TAE与TAE +经皮肝残癌灶无水乙醇 -碘油注射 (PEI)的疗效。方法  86例大肝癌TAE后残癌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TAE组 (5 4例 )和TAE +PEI(32例 )组。分别计算其介入治疗后 1~ 2个月残癌灶的体积改变和 1、2、3年生存率。结果 ①TAE组残癌灶体积缩小 >5 0 %者占 2 5 .9% (14 / 5 4 )、<5 0 %者占 16 .7% (9/ 5 4 )、无变化者占 2 9.6 % (16 / 5 4 )、增大者占 2 7.7% (15 /5 4 ) ;TAE +PEI组残癌灶体积缩小 >5 0 %者占 5 9.4 % (19/ 32 )、<5 0 %者占 31.3% (10 / 32 )、无变化者占 9.4 % (3/32 )、体积增大者为 0。TAE +PEI组残癌灶治疗后缩小明显优于TAE组 (P <0 .0 5~ 0 .0 1)。②TAE组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4 6 .3% (2 5 / 5 4 )、18.5 % (10 / 5 4 )和 0 ;TAE +PEI组分别为 6 8.8% (2 2 / 32 )、5 0 .0 % (16 / 32 )和 2 1.9% (7/32 )。TAE +PEI组生存率明显高于TAE组 (P <0 .0 1)。结论 不能切除的大肝癌TAE后残癌灶的T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 残癌 乙醇注射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stTRAIL-MSC靶向促进肝癌大鼠RFA过渡区残癌细胞凋亡的体内研究
7
作者 张哲菠 邓青松 +7 位作者 熊青 李勇 周华 刘念洲 姜鹏 马宽生 李晓武 别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探讨stTRAIL-MSC靶向促进肝癌大鼠RFA过渡区残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对150只雄性SD大鼠,采用N1S1肿瘤细胞建立肝荷瘤大鼠模型,并随机将其分为stSTRAL-MSC组、MSC组、Vector-MSC组、培养液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每组30只,在接受治疗前... 目的:探讨stTRAIL-MSC靶向促进肝癌大鼠RFA过渡区残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对150只雄性SD大鼠,采用N1S1肿瘤细胞建立肝荷瘤大鼠模型,并随机将其分为stSTRAL-MSC组、MSC组、Vector-MSC组、培养液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每组30只,在接受治疗前1周给以注射相应的制剂,在接受RFA治疗后12 h、24 h、48 h以及1周时每组取6只处死并进行相关检查(空白组除外),同时比较空白组与RFA组其生存时间。结果:stTRAIL-MSC在接受RFA治疗后其肿瘤体积变化、过渡区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大鼠肿瘤毁损体积、过渡区肿瘤细胞(ki-67染色)增殖指数等比较明显优于其他几组,而且在对caspase-3、caspase-8、Bcl-2水平检测时发现,stTRAIL-MSC其caspase-、3caspase-8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四组,而Bcl-2水平低于其他四组,对接受RFA以及空白对照组大鼠的生存情况分析发现,采用RFA治疗的大鼠其生存时间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stTRAIL-MSC靶向通过提高cas-pase蛋白酶级联反应继而达到促进肝癌大鼠RFA过渡区残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残癌·靶向治疗·干细胞·分泌型TRAIL三聚体
下载PDF
宫颈癌放疗后残癌及中央型复发病例的处理 被引量:2
8
作者 范建云 蔡树模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5-26,共2页
宫颈癌放疗后肿瘤一直未消失者称为残癌,而肿瘤一度消失后在宫颈又出现同样性质的肿瘤者称为放疗后复发。对这部份病例处理困难,预后甚差,目前尚无良好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76年4月~1986年4月共收治宫颈残癌及中央型复发共37例,现将临... 宫颈癌放疗后肿瘤一直未消失者称为残癌,而肿瘤一度消失后在宫颈又出现同样性质的肿瘤者称为放疗后复发。对这部份病例处理困难,预后甚差,目前尚无良好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76年4月~1986年4月共收治宫颈残癌及中央型复发共37例,现将临床资料初步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放疗 残癌
下载PDF
食管癌术前放疗与术后标本断端残癌关系的研究(附48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原志庆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3期185-188,共4页
本文对1981年至1983年施行术前放疗与外科综合治疗的48例及同期单一外科治疗的150例中、下段食管癌术后标本的断端残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术前放疗组标本断端发现残癌2例,占4.2%(2/48);单一外科治疗组残癌27例,占18%(27/150)。两... 本文对1981年至1983年施行术前放疗与外科综合治疗的48例及同期单一外科治疗的150例中、下段食管癌术后标本的断端残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术前放疗组标本断端发现残癌2例,占4.2%(2/48);单一外科治疗组残癌27例,占18%(27/150)。两组残癌阳性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术前放疗对断端残癌的发生有预防作用。文中对预防断端残癌发生的机制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疗 残癌
下载PDF
三期增强CT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的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善龙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期139-141,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三期增强CT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残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原发性肝癌行介入手术治疗并确诊为残癌残留的患者共62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普通CT检查及三期增强CT检查,分析研究患者的残癌... 目的分析研究三期增强CT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残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原发性肝癌行介入手术治疗并确诊为残癌残留的患者共62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普通CT检查及三期增强CT检查,分析研究患者的残癌情况。结果三期增强CT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CT检查,且三期增强CT对残癌及其血供的显示效果明显优于普通CT检查,同时,三期增强CT检查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残癌诊断的敏感性、准确率及特意度均明显优于普通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期增强CT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患者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期增强CT 原发性肝 介入术 残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不同术式术后残癌率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 被引量:2
11
作者 刁翔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25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不同术式术后残癌率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共67例,根据患者治疗术式的选择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甲...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不同术式术后残癌率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共67例,根据患者治疗术式的选择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研究组患者接受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残癌率、术后短期内喉返神经损伤及低钙血症发生率及术后2年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研究组患者术后残癌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短期内喉返神经损伤及低钙血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均在术后经短期治疗后恢复。两组患者术后2年内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治疗中传统术式与腔镜术式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后者的病灶清除效果更为显著,但两组患者术后均存在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故应在术后积极接受治疗,及时复诊,降低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 术后残癌 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 传统甲状腺切除术 颈部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临床分析对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残癌率的评估和意义
12
作者 章佳新 文智 《新疆医学》 2005年第5期50-51,共2页
目的:了解甲状腺癌再手术情况,对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残癌率进行评估,制定再手术的适应症,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总结56例在外院行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又到我院行再次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首次手术前肿瘤和再手术前辅助检... 目的:了解甲状腺癌再手术情况,对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残癌率进行评估,制定再手术的适应症,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总结56例在外院行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又到我院行再次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首次手术前肿瘤和再手术前辅助检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病理证实再手术患者残癌率为42.8%;首次手术前肿瘤大于4cm,残癌率为80.0%;肿瘤小于2cm,残癌率为11.1%;单发结节残癌率为27.5%,多发结节为81.3%;肿瘤侵及甲状腺被膜者残癌率为86.3%,未侵及被膜者为14.7%;首次手术行结节切除术者残癌率为47.6%,行腺叶次全切除术者为12.5%。再手术前 CT 检查发现癌残留的敏感度为60.0%,阳性预测值为85.2%。结论: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残癌率较高,但慎重再手术是必要的,首次手术前肿瘤情况和 CT 扫描对筛选再手术患者有首要意义,按适应症选择手术病例,可以使不必要再手术的患者免受手术之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再手术 局部切除术 切除术后 临床分析 残癌 腺叶次全切除术 首次手术 术前CT检查 手术情况
下载PDF
试论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应用三期增强CT诊断的临床意义
13
作者 池松一 吕胜吉 李相国 《中国农村卫生》 2016年第11X期7-7,共1页
目的:探讨三期增强CT诊断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介入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患者180例,均行三期增强CT扫描,探讨介入术疗效。结果:巨块型肿瘤患者中稀少型占14.2%,结节型患者中无稀少... 目的:探讨三期增强CT诊断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介入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患者180例,均行三期增强CT扫描,探讨介入术疗效。结果:巨块型肿瘤患者中稀少型占14.2%,结节型患者中无稀少型,对比P<0.05。结论:三期增强CT诊断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 介入术 残癌 三期增强CT
下载PDF
CT增强动脉晚期扫描技术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川 罗威 钟能枝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8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CT增强动脉晚期扫描技术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治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 目的:探讨CT增强动脉晚期扫描技术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治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hepatic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行CT平扫检查及动脉期延迟38 s结合门脉期及延迟期增强CT检查,以专科医生综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肿瘤残留强化评分及残留病灶直径。结果:专科医生综合诊断显示,阳性37例,阴性23例;CT增强扫描结果显示,阳性34例(真阳性32例,假阳性2例),阴性26例(真阴性21例,假阴性5例);CT平扫结果显示,阳性35例(真阳性27例,假阳性8例),阴性25例(真阴性15例,假阴性10例);CT增强扫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CT平扫,漏诊率、误诊率显著低于CT平扫(P<0.05);CT增强扫描的肿瘤残留强化评分显著高于CT平扫,肿瘤残留的最长径、最短径显著长于CT平扫检查(P<0.05)。结论:CT增强动脉晚期扫描技术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的诊断价值显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高,准确评估残留病灶情况,能够为临床诊断和判断疗效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术后残癌 CT增强动脉晚期扫描技术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T增强动脉晚期扫描技术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江庆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041-0044,共4页
探究CT增强动脉晚期扫描技术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我院2022年5月~2023年4月收治的应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而后将疑似术后有残癌的28例患者均给予CT平扫检查和CT增强动脉晚期扫描技术检查,... 探究CT增强动脉晚期扫描技术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我院2022年5月~2023年4月收治的应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而后将疑似术后有残癌的28例患者均给予CT平扫检查和CT增强动脉晚期扫描技术检查,以医生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式诊断结果。结果 CT平扫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00%、64.29%、66.67%、81.82%、44.44%均比CT增强动脉晚期扫描技术低(分别为80.00%、78.57%、83.33%、91.67%以及62.50%),漏诊率和误诊率均比CT增强动脉晚期扫描技术扫描高;CT增强动脉晚期扫描技术扫描下其肿瘤残留强化评分高于CT平扫(P<0.05)。结论 CT增强动脉晚期扫描技术应用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且能够准确判断出有残留肿瘤的存在,诊断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动脉晚期扫描技术 原发性肝介入术 术后残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子宫全切术后原发性阴道残端腺癌病例报告1例
16
作者 吴春阳 金万虎 金昌浩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1期191-194,共4页
阴道腺癌是指阴道壁出现了腺上皮或黏膜下出现了腺体组织的一类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以绝经后阴道流血较为多见。本文报道的1例患者为子宫全切术后,入院完善膀胱镜、肿瘤标志物、超声、肠镜、盆腔磁共振等相关检查后,经泌尿科、... 阴道腺癌是指阴道壁出现了腺上皮或黏膜下出现了腺体组织的一类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以绝经后阴道流血较为多见。本文报道的1例患者为子宫全切术后,入院完善膀胱镜、肿瘤标志物、超声、肠镜、盆腔磁共振等相关检查后,经泌尿科、胃肠外科、病理科等学科会诊后行手术治疗,阴道残端术后病理诊断为腺癌浸润生长,不除外中肾管腺癌。术后行辅助放疗。通过对本例患者的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了解阴道腺癌的来源、病理特点、临床分期等,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全切术 阴道端腺 中肾管 阴道流血
下载PDF
肝癌化疗栓塞术后残癌组织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2
17
作者 邵国良 王建华 +1 位作者 周康荣 颜志平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 研究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残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 目的 研究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残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变化。方法 对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的MVD和肿瘤细胞VEGF、BFGF的表达。40例患者中20例术前接受l^7次不等的TACE治疗(TACE组),另20例为直接手术患者,术前未进行任何其它治疗(直接手术组)。结果TACE组平均MVD为130.51±75.5,直接手术组为152.35±58.8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t=-1.021.P=0.341)。VEGF平均染色强度TACE组为645.60±543.27,直接手术组为158.28±188.48,前者强于后者(t=281,P<0.001)。BFGF阳性率TACE组和直接手术组分别为35%和40%,差别无显著性(x^2=0.107,P=0.744)。结论TACE术后残癌组织只有丰富的肿瘤血供,残存肿瘤细胞VEGF表达增强,可能在TACE术后肿瘤血供的重建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栓塞 术后 残癌组织 表达 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TACE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残癌危险因素对肝癌切除术后肝动脉栓塞化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任正刚 林芷英 +16 位作者 夏景林 张博恒 叶胜龙 陈世耀 干育红 吴晓凤 陈漪 葛宁灵 吴志全 马曾辰 周信达 樊嘉 钦伦秀 叶青海 孙惠川 周俭 汤钊猷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 探讨术后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对残癌低危和残癌高危患者预后的不同影响。方法 进入研究的病例分为干预组 (辅助性动脉栓塞化疗组 )和对照组 (未行辅助性动脉栓塞化疗 ) ,根据残癌的高危因素将肝癌切除术的患者分为残癌高危者和... 目的 探讨术后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对残癌低危和残癌高危患者预后的不同影响。方法 进入研究的病例分为干预组 (辅助性动脉栓塞化疗组 )和对照组 (未行辅助性动脉栓塞化疗 ) ,根据残癌的高危因素将肝癌切除术的患者分为残癌高危者和残癌低危者 ,采用病例对照实验设计 ,以单因素统计方法和Cox模型 ,分析研究术后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对肝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以及残癌高危因素对辅助性动脉栓塞化疗作用的影响。结果 对于残癌低危患者 ,干预组和对照组术后 1,2 ,3,4年生存率分别为 97.2 %、78.0 %、6 6 .5 %、6 6 .5 %和 91.2 %、81.4 %、70 .3%、5 4 .4 % ,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76 6 7) ;而对于残癌高危患者 ,干预组和对照组术后 1,2 ,3,4年生存率分别为89 .5 %、73.4 %、5 9.2 %、5 3.8%和 70 .5 %、6 1.9%、4 6 .8%、4 6 .8% ,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2 9)。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辅助性动脉栓塞化疗对切除术后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决定于患者有无残癌的危险因素 ,辅助性动脉栓塞化疗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术后给予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 ,可延长有残癌高危因素患者的生存期 ,而对于无残癌危险因素的患者 ,术后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不能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癌 危险因素 切除术 肝动脉栓塞 化疗 肝肿瘤 肝细胞
原文传递
贲门胃底切除余胃食管直接吻合治疗残胃贲门癌 被引量:6
19
作者 盛红光 寿楠海 陈问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0-342,共3页
目的 :减少残胃贲门癌全胃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应用贲门胃底切除、余胃食管再吻合术治疗 10例残胃贲门癌。结果 :全组术后无吻合口瘘、胃食管返流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 ,病理检查均未发现切缘癌残留。结论 :本术式保留部... 目的 :减少残胃贲门癌全胃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应用贲门胃底切除、余胃食管再吻合术治疗 10例残胃贲门癌。结果 :全组术后无吻合口瘘、胃食管返流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 ,病理检查均未发现切缘癌残留。结论 :本术式保留部分正常胃体 ,比全胃切除更符合解剖生理功能 ,并且可有效地减少全胃切除术后发生的多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大部切除术 贲门 残癌 胃食管直接吻合术
下载PDF
肝癌姑息性切除术后裸鼠残癌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文权 柴宗涛 +3 位作者 朱小东 刘亮 孙惠川 汤钊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97-1800,F0004,共5页
目的建立肝癌姑息性切除术(PR)后可研究残癌生物学特性变化的转移性裸鼠人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采用单肝叶双瘤源原位接种技术建立MHCC97H原位移植瘤模型,PR切除1瘤,观察5周。测量肿瘤大小,流式细胞术计数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 目的建立肝癌姑息性切除术(PR)后可研究残癌生物学特性变化的转移性裸鼠人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采用单肝叶双瘤源原位接种技术建立MHCC97H原位移植瘤模型,PR切除1瘤,观察5周。测量肿瘤大小,流式细胞术计数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数,荧光显微镜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肝内、肺、腹腔转移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检测脑和肿瘤组织Vimentin表达。结果双瘤源接种成瘤率95.6%、PR成功率95.3%、裸鼠5周总体存活率90.2%。假手术组、肝部分切除术组、PR组肿瘤大小、循环肿瘤细胞数均依次升高,肝内转移率分别为15.4%、41.7%、83.3%,肺转移率分别为61.5%、91.7%、100.0%,腹腔转移率分别为23.1%、50.0%、83.3%(P值均〈0.05)。手术组脑和肿瘤组织Vimentin表达均显著上调。结论成功建立转移性裸鼠人肝癌原位移植瘤合并PR模型,可用于研究残癌生物学特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姑息性切除术 残癌 模型 裸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