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效方 褚海波 +5 位作者 赵建华 徐永波 菅凤国 孙宏杰 吴红娟 张圣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3期178-182,共5页
目的:探讨脾大部切除术后腹膜后长期存在的残脾其内皮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网状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从微观角度评价残脾免疫细胞的状况。方法:选取门静脉高压症脾肿大行脾大部切除患者8例,采用手术和穿刺活检获取脾组织标本,分为巨... 目的:探讨脾大部切除术后腹膜后长期存在的残脾其内皮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网状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从微观角度评价残脾免疫细胞的状况。方法:选取门静脉高压症脾肿大行脾大部切除患者8例,采用手术和穿刺活检获取脾组织标本,分为巨脾组和残脾组,另设外伤性脾破裂8例为对照组。制作超薄切片,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内皮细胞呈"长杆状"形态,基膜清晰,膜孔存在,胞质内线粒体结构大致正常;2)可见中、小淋巴细胞,形态大致正常;3)部分巨噬细胞出现凋亡现象,核染色质边集,核膜消失及核染色质外溢;4)网状细胞减少,胞体大,核质多,胞内张力丝较清晰,线粒体等细胞器未见异常。结论:残脾脱离高压状态细胞超微结构会发生适应性改变,是残脾免疫细胞功能恢复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脾 内皮细胞 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网状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脾部分切除与自体脾移植术后临床免疫学和残脾形态观察(附140例报告)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荣泉 鲁葆春 王云娥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1999年第6期377-378,共2页
关键词 部分切除 移植 感染率 残脾再生 自体移植
下载PDF
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微血管密度和CD34、VEGF、VEGFR-2表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鞠玲燕 王磊 +5 位作者 王涛 王美红 徐永波 李坤 唐金元 褚海波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6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观察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VEGF、VEGFR-2、CD34的表达,探讨残脾微血管密度(MVD)变化。方法:选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患者13例,术后切取脾组织为巨脾组,术后8年穿刺获取脾组织为残脾组,另设外伤性脾组织13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 目的:观察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VEGF、VEGFR-2、CD34的表达,探讨残脾微血管密度(MVD)变化。方法:选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患者13例,术后切取脾组织为巨脾组,术后8年穿刺获取脾组织为残脾组,另设外伤性脾组织13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对残脾MVD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残脾组红髓MVD为(12.54±1.32)个/高倍视野,脾实质为(16.64±1.10)个/高倍视野;巨脾组红髓MVD为(16.72±1.41)个/高倍视野,脾实质为(21.20±1.52)个/高倍视野;对照组红髓MVD为(9.65±1.47)个/高倍视野,脾实质为(13.56±1.14)个/高倍视野。巨脾组MVD值与残脾组、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残脾组MVD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脾脏组织CD34表达阳性,VEGF和VEGFR-2表达阴性。结论: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MVD减少,VEGF和VEGFR-2阴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脾 肿大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CD34
下载PDF
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红髓笔毛微动脉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坤 王磊 +5 位作者 姜维明 徐睿 徐永波 唐金元 褚海波 张圣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11期857-861,共5页
目的 :观察门静脉高压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红髓笔毛微动脉(PA)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高血流动力对脾小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患者13例,术后切取脾组织为巨脾组,术后8年穿刺获取脾组织为残脾组,另设外伤性... 目的 :观察门静脉高压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红髓笔毛微动脉(PA)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高血流动力对脾小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患者13例,术后切取脾组织为巨脾组,术后8年穿刺获取脾组织为残脾组,另设外伤性脾组织13例为正常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脾脏红髓PA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巨脾组PA内皮细胞细胞核结构完整,染色质分布正常,一部分线粒体肿胀,变大变圆,基质变浅,线粒体嵴变短变少,甚至消失;一部分线粒体扁平嵴变成烧瓶状,甚至空泡状,基质致密,出现髓样变。残脾组PA内皮细胞核结构完整,染色质分布正常,线粒体基质均匀,嵴断裂减少,未见空泡样变和髓样变。正常组PA内皮细胞细胞核结构完整,染色质分布正常,线粒体嵴片状排列,外膜连续,基质均匀,连续内膜中可见包裹。结论:巨脾大部切除术可减少残脾血管PA增生,逆转PA内皮细胞线粒体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脾 肿大 笔毛微动脉 内皮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断流联合部分脾切除及网膜包残脾、肾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韦皓棠 董保国 +1 位作者 梁万强 李霖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462-464,共3页
目的:探讨断流联合部分脾切除及网膜包残脾、肾术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2003~2007年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手术治疗的70例病人,其中40例选择断流联合脾部分切除及网膜包残脾、肾术(A组),30例选... 目的:探讨断流联合部分脾切除及网膜包残脾、肾术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2003~2007年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手术治疗的70例病人,其中40例选择断流联合脾部分切除及网膜包残脾、肾术(A组),30例选择断流联合全脾切除术(B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d及术后2个月患者门静脉血流量(PVF).观察术后2个月血中IgM水平、术后出血、肝性脑病、腹腔感染及门脉血栓发生率等情况.随访5年后,再出血率、门脉高压胃病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术后1d、术后2个月PVF均较术前减低(P<0.05),但B组较A组低(P<0.05).术后2个月,两组PVF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血中IgM水平高于B组(P<0.05),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术后随访5年较B组发生再出血、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均明显下降(P<0.05),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流联合部分脾切除术及网膜包残脾、肾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术后复发出血率低,又可维持脾脏的免疫功能,并有部分自发性分流,兼有分流术及断流术的特点,是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合理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网膜包残脾及肾 断流术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脾大部切除后残脾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永波 李宏 +4 位作者 贝媛媛 李源 唐金元 李坤 褚海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0-35,共6页
目的检测门静脉高压症脾大部切除后残脾组织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表达和水平,探讨脾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及保脾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患者13例。术中切取脾组织为巨脾组,术后8年穿刺获取脾组织为残脾组,设外... 目的检测门静脉高压症脾大部切除后残脾组织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表达和水平,探讨脾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及保脾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患者13例。术中切取脾组织为巨脾组,术后8年穿刺获取脾组织为残脾组,设外伤性脾破裂患者13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脾脏组织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TIMP-2的表达和水平。结果 3组脾组织中,MMP-2、MMP-9、TIMP-1、TIMP-2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巨噬细胞内。残脾组和巨脾组脾组织MMP-2、MMP-9、TIMP-1和TIMP-2蛋白阳性表达率和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脾组和巨脾组升高;残脾组和巨脾组之间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残脾组和巨脾组血清MMP-2、MMP-9、TIMP-1和TIMP-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脾组和巨脾组升高;残脾组和巨脾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脾肿大患者脾大部切除术后残脾组织MMP-2、MMP-9、TIMP-1及TIMP-2蛋白和基因表达增加,血清蛋白水平升高,提示残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代谢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脾 门静脉高压 肿大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
下载PDF
肝硬化门脉高压行脾大部切除残脾腹膜后固定术的疗效
7
作者 徐学汇 刘利东 +2 位作者 崔艺 左富义 王国栋 《实用医药杂志》 2007年第7期794-795,共2页
目的进一步完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保留脾脏的术式。方法对3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采用保留脾脏下极的脾大部切除,残脾去浆膜与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呕血、便血发生,腹水消退,肝功明显改善,经B型超声、CT、免... 目的进一步完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保留脾脏的术式。方法对3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采用保留脾脏下极的脾大部切除,残脾去浆膜与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呕血、便血发生,腹水消退,肝功明显改善,经B型超声、CT、免疫功能监测等证实保留脾脏吞噬功能良好,无脾亢复发。结论保留脾下极脾大部切除残脾与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是一种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保留脾脏功能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部切除 残脾去被膜化 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 肝硬化 门脉高压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及其免疫功能研究(附30例报告) 被引量:16
8
作者 黄凤瑞 褚海波 +5 位作者 李银良 徐学汇 李鹏程 孙学军 潘龙文 王翠芹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2-163,共2页
门静脉高压症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及其免疫功能研究(附30例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89医院外科(潍坊,261200)黄凤瑞褚海波李银良徐学汇李鹏程孙学军潘龙文王翠芹目前,对于采用保脾术治疗脾外伤,国内外学者认识较为一致,但... 门静脉高压症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及其免疫功能研究(附30例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89医院外科(潍坊,261200)黄凤瑞褚海波李银良徐学汇李鹏程孙学军潘龙文王翠芹目前,对于采用保脾术治疗脾外伤,国内外学者认识较为一致,但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巨脾采用保脾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切除 残脾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脾亢脾次全切除术后残脾及免疫指标的观察 被引量:21
9
作者 郑文博 陈谓球 黎绍基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66-367,共2页
关键词 机能亢进 次全切除术 残脾 免疫指标
原文传递
门静脉高压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红髓笔毛微动脉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磊 褚海波 +6 位作者 赵建华 徐永波 菅凤国 王涛 王敏 祝筱姬 李坤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15-718,共4页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红髓笔毛微动脉(PA)的变化,为保脾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患者13例,以术后切取脾组织为巨脾组,术后8年穿刺获取脾组织为残脾组.另取13例外伤性脾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EVG染色...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红髓笔毛微动脉(PA)的变化,为保脾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患者13例,以术后切取脾组织为巨脾组,术后8年穿刺获取脾组织为残脾组.另取13例外伤性脾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EVG染色和免疫组化(CD34),光镜下观察PA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残脾组红髓PA密度和平均截面积分别为(7.63±0.13)个/0.15 mm2和(144.32±16.53)个/μm2;巨脾组为(9.53 ±0.15)个/0.15 mm2和(323.52±99.31)个/μm2;对照组为(4.64 ±0.15)个/0.15 mm2和(185.01 ±23.65)个/μm2.残脾组红髓PA密度与巨脾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巨脾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残脾组红髓PA平均截面积与巨脾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巨脾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巨脾大部切除术有利于消除门脉高压导致脾肿大的始动因素,改善脾脏微血管的重构,并可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脾 门静脉高压 肿大 笔毛微动脉
原文传递
血色病合并脾大部切除术后残脾形成含铁血黄素瘤一例
11
作者 李陆平 耿晓霞 李森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49-549,555,共2页
血色病又称肝血色素沉着症或过量铁沉积症,是一种以靶器官肝脏的铁代谢紊乱性疾病。由于铁的蓄积是缓慢发生的,症状常在40~60岁之间出现。
关键词 含铁血黄素 血色病 切除术后 代谢紊乱性疾病 残脾 血色素沉着症 沉积症
原文传递
带脾蒂残脾后腹膜移位加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附18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运福 邵俊卿 邓东海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542-543,共2页
观察带脾蒂残脾后腹膜移位加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将3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行脾大部分切除带脾蒂残脾后腹膜移位加断流术,对照组单纯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表明,本术式兼有断流术和分流术的优点,脾... 观察带脾蒂残脾后腹膜移位加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将3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行脾大部分切除带脾蒂残脾后腹膜移位加断流术,对照组单纯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表明,本术式兼有断流术和分流术的优点,脾大部分切除可治疗脾功能亢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流术 后腹膜 治疗 移位 残脾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大部分切除 功能亢进 对照组 分流术
原文传递
残胃连同脾胰尾移入胸腔,残胃食管吻合术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才 章五一 《中原医刊》 2006年第7期13-14,共2页
目的评价残胃连同脾胰尾移入胸腔,残胃食管侧端吻合术(简称残胃食管吻合术)的临床价值。方法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采用残胃食管吻合术2例,结合文献资料83例进行分析。结果残胃食管吻合术85例,并发吻合口瘘3例(3/85,3.53%),吻合口狭窄5例... 目的评价残胃连同脾胰尾移入胸腔,残胃食管侧端吻合术(简称残胃食管吻合术)的临床价值。方法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采用残胃食管吻合术2例,结合文献资料83例进行分析。结果残胃食管吻合术85例,并发吻合口瘘3例(3/85,3.53%),吻合口狭窄5例(5/85,5.88%),病理残端癌与吻合口复发癌2例(2/85,2.35%),肺部感染4例(4/85,4.71%),包裹性脓胸及切口感染3例(3/85,3.53%),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残胃食管吻合术相对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保留了残胃,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可作为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一种手术方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大部切除术 食管癌 胃食管吻合 胃连同胰尾移入胸腔术
下载PDF
脾静脉残端注入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赖万强 《当代医学》 2014年第19期28-29,共2页
探讨脾切除术后脾静脉残端注入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门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1月广西贺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脾切除术的患者62例,随机均分为2组(n=32)。A组手术结束时在脾静脉残端注入低分子肝素钙,术后处理2组相... 探讨脾切除术后脾静脉残端注入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门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1月广西贺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脾切除术的患者62例,随机均分为2组(n=32)。A组手术结束时在脾静脉残端注入低分子肝素钙,术后处理2组相似,观察2组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A组门静脉血栓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切除术后在脾静脉残端注入低分子钙素钙可减少门静脉血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低分子肝素钙 门静脉血栓
下载PDF
功能性残余肝脏体积与脾脏体积比对病人术后肝功能不全以及肝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鲍伟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8期750-752,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残余肝脏体积与脾脏体积比(FreLSVR)对病人术后肝功能不全以及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8月入院行肝脏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78例,对肝脏CT检查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计算病人残肝体积与脾脏体积比,并... 目的探讨功能性残余肝脏体积与脾脏体积比(FreLSVR)对病人术后肝功能不全以及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8月入院行肝脏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78例,对肝脏CT检查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计算病人残肝体积与脾脏体积比,并预测与肝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FreLSVR与病人肝功能相关,FreLSVR越大,病人术后肝功能越好,FreLSVR> 1.0组病人住院的中位时间为15天(8~22天),FreLSVR≤1.0住院时间中位数为21天(13~36天),两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reLSVR可反应病人术后肝功能不全以及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肝功能实验 肝体积比 三维重建
下载PDF
脾大部分切除加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
16
作者 李运福 邵俊卿 陈旭森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9期132-133,共2页
关键词 大部分切除术 外科治疗 门脉高压 功能亢进 残脾后腹膜移位 肝硬化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下载PDF
26例残胃癌手术方式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文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期110-110,共1页
26例残胃癌患者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单纯残胃全切术,试验组行残胃全切+脾切除术。两组手术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性,但试验组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残胃癌应积极争取早期治疗,选择残胃全切术加脾切术要优于单纯... 26例残胃癌患者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单纯残胃全切术,试验组行残胃全切+脾切除术。两组手术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性,但试验组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残胃癌应积极争取早期治疗,选择残胃全切术加脾切术要优于单纯行残胃全切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单纯胃全切术 胃全切+切除术
下载PDF
外伤性脾破裂24例治疗体会
18
作者 刘兴振 刘军 王振兰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5期451-452,共2页
关键词 外伤性破裂 带蒂大网膜帽式包盖弧形
下载PDF
Spleen and pancreatic tail thorax translocation facilitating residual stomach esophagus anastomosis
19
作者 Haizhou Guo Fuyou Zhou Weijie Wang Jianyun Guan Weimin Zhang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7年第4期316-318,共3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spleen and pancreatic tail thorax translocation on the residual stomach esophagus anastomosis.Methods:10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 after gastrectomy were enrolled in this...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spleen and pancreatic tail thorax translocation on the residual stomach esophagus anastomosis.Methods:10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 after gastrectomy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Lesions were removed through left thoracotomy and residual stomach was fully mobilized,with short gastric artery being re- served.Spleen and pancreatic tail were dissected from the back of peritoneum and transposed into thorax.Residual stomach esophagus anastomosis was performed.Results:All the operation went favorably.Patients were recovered rapidly and a relatively good prognosis was acquired.Late leakage and pleural effusion happened in one case respectively,but these com- plications were cured through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without operation death.Conclusion:Residual stomach is an ideal candidate for the replacement of esophagus and residual stomach esophagus anastomosis is a simple operative alternative with few trauma and good results for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after gastrect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eal neoplasm GASTRECTOMY TRANSLOCATION surgical treatm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