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8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残酷”作为方法: 《舒吉·贝恩》的格拉斯哥城市叙事
1
作者 陈丽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24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在2020年布克奖获奖小说《舒吉·贝恩》中,道格拉斯·斯图尔特将“残酷”视为一种方法论的关键词,在叙事情节、形式和民族性三个方面建构格拉斯哥城市叙事的新趋向。“残酷”既是去工业化浪潮下城市底层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也... 在2020年布克奖获奖小说《舒吉·贝恩》中,道格拉斯·斯图尔特将“残酷”视为一种方法论的关键词,在叙事情节、形式和民族性三个方面建构格拉斯哥城市叙事的新趋向。“残酷”既是去工业化浪潮下城市底层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也是斯图尔特为格拉斯哥小说确立的新现实主义美学立场。通过描绘底层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残酷”现实,斯图尔特传达出当代苏格兰性就是个体残酷感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吉·贝恩》 残酷 城市叙事 苏格兰性
下载PDF
神圣性、动作性与社会性:阿尔托残酷戏剧中的逆流之美
2
作者 李辅城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0期52-54,共3页
源于其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阿尔托成了一个癫狂的艺术家。他高举革新的旗帜,意识到彼时一些流行的戏剧流派和作品过度依赖舞台和剧本,大多是冗杂陈旧的套式。他主张将剧场彻底改造,包括舞台背景、装饰性的物品等组成部分,只留下空旷单... 源于其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阿尔托成了一个癫狂的艺术家。他高举革新的旗帜,意识到彼时一些流行的戏剧流派和作品过度依赖舞台和剧本,大多是冗杂陈旧的套式。他主张将剧场彻底改造,包括舞台背景、装饰性的物品等组成部分,只留下空旷单调的舞台。于当时西方戏剧审美体系中,戏剧的台词和语言占据主导地位,戏剧家过于依赖语言来推动叙事的发展、情节的变化和情绪的推进。所以他旨在完全打破剧本和语言对戏剧的奴役,正是于此,其残酷戏剧的内涵建立在对当时西方主流戏剧的反叛与批评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托 残酷戏剧 社会性 神圣性 仪式性
下载PDF
阿尔托“残酷戏剧理论”在表演实践中的探索——以《女仆》为例
3
作者 高晓燕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3期50-52,共3页
安托南·阿尔托是法国“反戏剧”理论的创始人。他在论文集《残酷戏剧——戏剧及其重影》中提出的“残酷戏剧理论”使他成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法国先锋戏剧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女仆》这部作品初创于1945年,作者让·热内无... 安托南·阿尔托是法国“反戏剧”理论的创始人。他在论文集《残酷戏剧——戏剧及其重影》中提出的“残酷戏剧理论”使他成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法国先锋戏剧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女仆》这部作品初创于1945年,作者让·热内无疑是受到阿尔托的“残酷戏剧理论”的影响,剧中充满了黑暗、暴力和邪恶,在色情、猥亵、淫秽之下隐藏着富有诗性的哲理。本文通过分析阿尔托的“残酷戏剧理论”及其与让·热内作品《女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深入研究如何将“残酷戏剧理论”运用到表演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托南·阿尔托 残酷戏剧 《女仆》
下载PDF
阿尔托的残酷戏剧理论在中西方先锋戏剧中的运用——以《马拉/萨德》和《恋爱的犀牛》为例
4
作者 林依谌 《戏剧之家》 2024年第31期6-8,共3页
本文以先锋戏剧《马拉/萨德》和《恋爱的犀牛》的戏剧主题和表演形式为例,解析阿尔托的残酷戏剧理论内容,并分析两部戏剧对其理论的运用,展现残酷戏剧理论对先锋戏剧乃至世界戏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残酷戏剧 阿尔托 《马拉/萨德》 《恋爱的犀牛》 先锋戏剧
下载PDF
从“残酷”到“温情”——论金基德电影风格的转变 被引量:3
5
作者 徐莹 丁文刚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208-212,共5页
金基德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韩国导演,惯用性、暴力、死亡等残酷主题拷问人性的善与恶,被许多人称为"暴力大师"、"情色大师"。近年来,他的电影在主题和风格上呈现出某种转型,温情元素日益明显,日渐被韩国主流社会和观... 金基德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韩国导演,惯用性、暴力、死亡等残酷主题拷问人性的善与恶,被许多人称为"暴力大师"、"情色大师"。近年来,他的电影在主题和风格上呈现出某种转型,温情元素日益明显,日渐被韩国主流社会和观众认可。因此,对金基德电影风格进行系统梳理,同时对其风格转变的原因进行探讨就非常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基德 电影风格 残酷 温情 转变
下载PDF
回到巴厘岛——残酷戏剧的启发 被引量:2
6
作者 余晓明 吴雨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83,共4页
文学与宗教在早期都是一种身体技术,它们的重叠区域即是仪式—戏剧。在象征的意义上,文学也是萨满。巴厘岛的戏剧表演保持了戏剧的仪式性,因而具有神秘的效果,打通乃至颠覆了"心理戏剧"与仪式之间的藩篱,使观众和演出者神灵附... 文学与宗教在早期都是一种身体技术,它们的重叠区域即是仪式—戏剧。在象征的意义上,文学也是萨满。巴厘岛的戏剧表演保持了戏剧的仪式性,因而具有神秘的效果,打通乃至颠覆了"心理戏剧"与仪式之间的藩篱,使观众和演出者神灵附体,处于狂喜中。阿尔托的残酷戏剧离弃了亚里士多德的模仿美学,因为艺术不是对生命的模仿,但生命却是对某种超越原则的模仿,而这种超越原则则通过艺术使我们彼此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与宗教 仪式 残酷戏剧 阿尔托
下载PDF
论童话中的“残酷”叙事与幼儿阅读 被引量:3
7
作者 金莉莉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童话 残酷”叙事 叙事情节 儿童阅读 负面影响
下载PDF
面向残酷的文学:从施克莱到罗蒂 被引量:2
8
作者 汤拥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91,174,共13页
美国政治理论家朱迪丝·施克莱"视残酷为首恶"的观念对新实用主义哲学家理查德·罗蒂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后者将其应用于文学批评,对纳博科夫和奥威尔的小说作了颇具启发性的解读。循此对施克莱与罗蒂作为自由主义者的... 美国政治理论家朱迪丝·施克莱"视残酷为首恶"的观念对新实用主义哲学家理查德·罗蒂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后者将其应用于文学批评,对纳博科夫和奥威尔的小说作了颇具启发性的解读。循此对施克莱与罗蒂作为自由主义者的思想关联性进行深入考察,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罗蒂新实用主义的哲学逻辑、政治关切和论说方式,也有助于我们对文学与道德的关系这一古老论题展开新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克莱 罗蒂 自由主义 残酷
下载PDF
镜头晃动残酷年代 光影叠化悲情人生 被引量:1
9
作者 梁明 李力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18-22,共6页
关键词 《紫蝴蝶》 悲情人生 残酷浪漫主义情绪 蓝灰影调 巴洛克影像风格 人物关系 镜头造型 蝴蝶意象
下载PDF
《撒玛利亚女孩》:救赎与颠覆中的残酷成长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璠玎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玛利亚 女孩 柏林电影节 残酷 救赎 21世纪 第54届 电影人 李沧东
下载PDF
浪漫笔致掩盖下的残酷现实——试析《刺青》的思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啸轩 牟玉新 兰凯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9-41,共3页
《刺青》是日本唯美主义代表作家谷崎润一郎的处女作。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研究该作品就是研究谷崎润一郎这个作家。该作品之所以会出现多种解读,就在于作者采用了浪漫笔致,留下了诸多"意义空白"。本文试图拨开谷崎润一郎浪漫... 《刺青》是日本唯美主义代表作家谷崎润一郎的处女作。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研究该作品就是研究谷崎润一郎这个作家。该作品之所以会出现多种解读,就在于作者采用了浪漫笔致,留下了诸多"意义空白"。本文试图拨开谷崎润一郎浪漫笔致布下的迷雾,揭示其中曲折反映的残酷现实,并据此认定"谷崎文学"仍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青 思想性 浪漫笔致 残酷现实
下载PDF
残酷异常刑罚的又一个典型?——评美国14岁以下未成年人无假释可能终身监禁制度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彦 《青少年犯罪问题》 CSSCI 2008年第2期71-73,共3页
美国是目前唯一对14岁以下未成年人判处无假释可能终身监禁的国家。然而,该刑罚在其国内始终争议不断,并且日益受到废除论者的挑战。其中,联邦宪法第八修正案更是其无法回避的制度门槛。争论的过程也为我们提供了如何理解"残酷异... 美国是目前唯一对14岁以下未成年人判处无假释可能终身监禁的国家。然而,该刑罚在其国内始终争议不断,并且日益受到废除论者的挑战。其中,联邦宪法第八修正案更是其无法回避的制度门槛。争论的过程也为我们提供了如何理解"残酷异常刑罚"的良好契机。本文拟对该刑罚的实施现状、所产生的争议以及其未来的走向作一番简要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假释可能终身监禁 未成年人 残酷异常刑罚
下载PDF
黑色写作与残酷美学——黄碧云小说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钧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6-149,共4页
黄碧云的小说以零度情感的黑色写作,直达人生本质,创造了一种残酷美学风格,揭出了香港"幻灭的一代"的世纪病。她站在存在主义的女性主义立场,以异化、非理性、敌意为武器,全面颠覆传统权威和男权社会;她以最前卫的观念、返魅... 黄碧云的小说以零度情感的黑色写作,直达人生本质,创造了一种残酷美学风格,揭出了香港"幻灭的一代"的世纪病。她站在存在主义的女性主义立场,以异化、非理性、敌意为武器,全面颠覆传统权威和男权社会;她以最前卫的观念、返魅式的叙事、女巫般的原创语言,突破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小说的局限,使中国当代小说在观念、形式和语言上真正步入了后现代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碧云的小说 黑色写作 残酷美学 后现代
下载PDF
虚幻的完美和残酷的真实——评《简·爱》和《呼啸山庄》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秀端 李苗苗 《文教资料》 2008年第16期26-28,共3页
勃朗特姐妹的传世之作<简·爱>和<呼啸山庄>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对两部作品的作者及其作品的探讨和评议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观点纷繁.笔者认为,<简·爱>作为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追求着完美和理... 勃朗特姐妹的传世之作<简·爱>和<呼啸山庄>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对两部作品的作者及其作品的探讨和评议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观点纷繁.笔者认为,<简·爱>作为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追求着完美和理想.它遵循着道德规律来决定人物的命运走向,它的真实远不如<呼啸山庄>那样更深刻地反映现实的复杂,<简·爱>归根结底是虚幻的完美,而<呼啸山庄>则指明了现实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爱》 《呼啸山庄》 虚幻 完美 残酷 真实
下载PDF
残酷青春背后的人性审判——读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被引量:1
15
作者 齐红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9-103,共5页
台湾女作家林奕含的长篇《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主人公房思琪被家教老师李国华长期性侵,终因不堪承受心理压力,成为一个精神病患者;而小说的作者林奕含也因类似经历留下的阴影,一直饱受抑郁症的折磨,在小说出版两个多月... 台湾女作家林奕含的长篇《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主人公房思琪被家教老师李国华长期性侵,终因不堪承受心理压力,成为一个精神病患者;而小说的作者林奕含也因类似经历留下的阴影,一直饱受抑郁症的折磨,在小说出版两个多月后(2017年4月),于家中卧室自缢身亡,青春、美丽、爱与写作全部在26岁的年纪戛然而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酷青春 性暴力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李国华 女性书写
下载PDF
“刺目”:惩戒与哲思的残酷悲剧书写——从俄狄浦斯王刺瞎双目说起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翮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第5期78-83,共6页
俄狄浦斯王以刺瞎双眼的方式所进行的自我放逐,是"刺目"作为追求真理的手段在人类反思史上的滥觞。自此,"刺目"在不同的悲剧文本书写中,以极端残酷的形式,践行着悲剧人物对永恒真理和绝对伦理价值的崇拜和服膺,传... 俄狄浦斯王以刺瞎双眼的方式所进行的自我放逐,是"刺目"作为追求真理的手段在人类反思史上的滥觞。自此,"刺目"在不同的悲剧文本书写中,以极端残酷的形式,践行着悲剧人物对永恒真理和绝对伦理价值的崇拜和服膺,传达出个人意志对肉体的强力支配,带有浓重的悲剧美学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目 惩戒 残酷美学 悲剧 绝对意志
下载PDF
文学残酷冷漠背后的历史感匮缺——评张爱玲《小团圆》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社丽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8Z期56-56,共1页
《小团圆》中张爱玲利用其擅长使用的遣词造句能力将作品中主人公盛九莉30年的人生经历刻画得淋漓尽致。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既不属于家庭也不属于社会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物形象,主人公的生活中充满了残酷冷漠,感情苍冷。本文对主人... 《小团圆》中张爱玲利用其擅长使用的遣词造句能力将作品中主人公盛九莉30年的人生经历刻画得淋漓尽致。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既不属于家庭也不属于社会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物形象,主人公的生活中充满了残酷冷漠,感情苍冷。本文对主人公盛九莉与密友、外籍教师、亲人和恋人之间的交往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从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残酷冷漠,而是主人公历史感的匮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团圆》 残酷冷漠 历史感 匮缺
下载PDF
比剧场本身更古老的书写——阿尔托的残酷戏剧理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雷雨 《励耘学刊》 2006年第1期34-42,共9页
阿尔托的残酷戏剧理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戏剧革新的产物。阿尔托在继承克雷格提出的由导演全面控制下的纯粹戏剧艺术主张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以空间为主的戏剧语言。在阿尔托理想的戏剧中,文本、场面和演出的表现力都发挥到... 阿尔托的残酷戏剧理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戏剧革新的产物。阿尔托在继承克雷格提出的由导演全面控制下的纯粹戏剧艺术主张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以空间为主的戏剧语言。在阿尔托理想的戏剧中,文本、场面和演出的表现力都发挥到了极至。文本是闪耀着神圣之光的象形文字,场面由原来的画面扩展为观众无法泰然静观之地,演出充当了演员和观众心惊肉跳地进入冥想并展开形体交流的场所。戏剧因此不单单能够表现世界,而且可以自由地创造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酷戏剧 瘟疫 空间 仪式 符号 象形文字
下载PDF
本土怀旧、残酷青春与暴力美学——台湾电影《艋胛》成功的文化脉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美霞 《艺苑》 2012年第4期44-47,共4页
就台湾本土电影而言,《艋胛》的意义并不是破票房纪录,而是为台湾电影产业提供了一个小成本商业电影的良好范例。从电影本文的角度分析,《艋胛》的成功是有意无意地遵循了台湾电影产业发展的文化脉络,与台湾本土思想、青春电影类型的繁... 就台湾本土电影而言,《艋胛》的意义并不是破票房纪录,而是为台湾电影产业提供了一个小成本商业电影的良好范例。从电影本文的角度分析,《艋胛》的成功是有意无意地遵循了台湾电影产业发展的文化脉络,与台湾本土思想、青春电影类型的繁荣等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艋胛》 本土怀旧 残酷青春 暴力美学
下载PDF
残酷与颓废的岁月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娜 《电影评介》 2010年第5期28-28,共1页
《颐和园》是娄烨的一部备受争议的作品,并且也是一部被禁的影片,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影片中不仅有很多不适合儿童观看的性爱镜头,还有违背国家意识形态的几乎被人遗忘的"八九动乱"事件。整部影片传达给我们的是一种感觉... 《颐和园》是娄烨的一部备受争议的作品,并且也是一部被禁的影片,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影片中不仅有很多不适合儿童观看的性爱镜头,还有违背国家意识形态的几乎被人遗忘的"八九动乱"事件。整部影片传达给我们的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感觉。尽管这种感觉有些过火,有些偏激,但是这是一个时代的感悟,是一个时代的影像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酷 颓废 《颐和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