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亚历山大四重奏》中殖民伦理的后殖民重写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彬 汪海洪 《山东外语教学》 2015年第5期69-75,共7页
《亚历山大四重奏》中,劳伦斯·达雷尔以后殖民重写的方式,阐释了殖民伦理与特定英国文学作品间的共生模式,在解构殖民伦理合法性的同时,彻底颠覆了殖民者心目中约定俗成的"原始的、未开化的"被殖民者形象。小说中以重写... 《亚历山大四重奏》中,劳伦斯·达雷尔以后殖民重写的方式,阐释了殖民伦理与特定英国文学作品间的共生模式,在解构殖民伦理合法性的同时,彻底颠覆了殖民者心目中约定俗成的"原始的、未开化的"被殖民者形象。小说中以重写形式出现的英国文学作品既是固化殖民者伦理身份的"神圣幽灵",又是对被殖民他者施加的"帝国主义认知暴力"。达雷尔不仅揭示了隐含于部分英国文学文本中的殖民伦理的荒谬本质,还通过对埃及"贱民"纳洛兹宗教领袖形象的崇高化描写赞颂了被殖民"他者"的反抗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伦理 殖民重写 劳伦斯·达雷尔 《亚历山大四重奏》
下载PDF
利己主义道德原则与殖民伦理行为——康拉德“马来三部曲”中林格殖民行为的伦理阐释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晓兰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75,共8页
本文以康拉德"马来三部曲"中英国殖民者汤姆.林格为例,对殖民者的殖民伦理行为及其背后的道德原则进行阐释,认为林格在马来亚的殖民行为是对弱肉强食的殖民伦理及利己主义殖民道德原则的演绎。为了实现"利己"这一目... 本文以康拉德"马来三部曲"中英国殖民者汤姆.林格为例,对殖民者的殖民伦理行为及其背后的道德原则进行阐释,认为林格在马来亚的殖民行为是对弱肉强食的殖民伦理及利己主义殖民道德原则的演绎。为了实现"利己"这一目的,林格等殖民者在殖民过程中采取了损人和利他两种手段:当殖民者的利益与土著的利益相冲突时,殖民者以损人为手段,通过牺牲土著利益而让自己从中获利;当殖民者自身利益与土著利益相一致时,殖民者通过利他的手段来实现自身利益"可持续发展"的诉求。以林格为代表的殖民者形象承载着欧洲殖民主义的伦理内涵,他们在殖民地的所作所为体现了殖民道德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三部曲” 利己主义 殖民伦理 殖民行为
原文传递
英国后殖民文学的伦理批评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彬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6期87-95,共9页
英国后殖民文学伦理学批评聚焦英国后殖民作家创作的伦理转向及其中的核心词“伦理时刻”和“失败与危机修辞”,提出并解决如下问题:1、受过良好西方教育的英国后殖民作家是否是为西方殖民政治和殖民伦理摇旗呐喊的“戴着白色面具的黑人... 英国后殖民文学伦理学批评聚焦英国后殖民作家创作的伦理转向及其中的核心词“伦理时刻”和“失败与危机修辞”,提出并解决如下问题:1、受过良好西方教育的英国后殖民作家是否是为西方殖民政治和殖民伦理摇旗呐喊的“戴着白色面具的黑人”?2、在后殖民语境下,殖民伦理以何种方式得以延续,被压抑的殖民历史如何复现于当今英国社会并直接引发人们脱离历史与现实的家园臆想与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后殖民文学 文学伦理学批评 殖民伦理转向 伦理时刻” “失败与危机修辞”
下载PDF
奥威尔《缅甸岁月》的殖民地政治伦理阐释
4
作者 吴佩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2期103-106,共4页
采用文学伦理批评理论视角讨论奥威尔的小说《缅甸岁月》的白人政治伦理,主要应从殖民地政治伦理禁忌、伦理困境和伦理选择三个层面展开,以"白人老爷条例"为代表的白人政治伦理禁忌深深地印烙在每个殖民地白人的脑文本之中.... 采用文学伦理批评理论视角讨论奥威尔的小说《缅甸岁月》的白人政治伦理,主要应从殖民地政治伦理禁忌、伦理困境和伦理选择三个层面展开,以"白人老爷条例"为代表的白人政治伦理禁忌深深地印烙在每个殖民地白人的脑文本之中.小说主人公弗洛里尝试突破这种禁忌,但是他又深受其束缚,他的伦理选择具有局限性,最终无法走出政治伦理困境.奥威尔在小说创作中有意识地运用反讽艺术手法,批评了弗洛里潜意识中白人至上的政治伦理选择,突出反映了作家彻底反对帝国主义等一切人统治人制度的政治伦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岁月》 殖民地政治伦理 伦理禁忌 伦理困境 伦理选择
下载PDF
伦理殖民--论人工智能的伦理对人的伦理的反向建构 被引量:1
5
作者 苏晨生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1-77,共7页
AI的广泛使用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使AI伦理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然而目前AI伦理学的两个分支,即AI作为像人类一样的主体面临的道德问题(“AI伦理学”)和作为客体在使用过程中导致的伦理问题(“后AI伦理学”),都因AI伦理学的“无牙齿... AI的广泛使用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使AI伦理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然而目前AI伦理学的两个分支,即AI作为像人类一样的主体面临的道德问题(“AI伦理学”)和作为客体在使用过程中导致的伦理问题(“后AI伦理学”),都因AI伦理学的“无牙齿性”而无法建构“伦理的AI”以服务人类。问题的根源在于忽视了另一种更深层次的AI伦理,即作为观念的AI在实体AI诞生之前,人类通过自我贬损为机器而建构的“前AI伦理学”,它反过来殖民了人的伦理。这是一场“主人的悲剧”,它表现为AI背后的计算伦理在价值上对人的伦理的胜利。由于AI本身成为一种伦理或者建构了属于自己的伦理系统,因此试图从AI身上嫁接各种伦理规范的尝试都是失败的。不过AI的伦理对人的伦理的殖民以AI在智能水平上的虚假胜利为前提,因此这种伦理学上的“庞氏骗局”存在被识破的可能,而扭转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使AI的伦理成为人的伦理的补充,取决于人类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AI伦理 伦理殖民 观念AI 计算伦理
原文传递
《巴托罗缪市集》中的烟草消费书写与殖民经济伦理
6
作者 王永梅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6-112,共17页
《巴托罗缪市集》中有关烟草的书写是本·琼森关于弗吉尼亚殖民经济对母国经济影响的观察和反思。受西班牙等重商国家的影响,英格兰都铎王朝晚期和斯图亚特王朝早期开启了国家地理战略转向,希望通过殖民实现母国经济提振,第一个海... 《巴托罗缪市集》中有关烟草的书写是本·琼森关于弗吉尼亚殖民经济对母国经济影响的观察和反思。受西班牙等重商国家的影响,英格兰都铎王朝晚期和斯图亚特王朝早期开启了国家地理战略转向,希望通过殖民实现母国经济提振,第一个海外殖民地弗吉尼亚屡遭失利后终因烟草崛起。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将剧作置于当时有关烟草纷争的语境和詹姆斯一世时期严峻的经济形势之中,探讨剧中英格兰殖民话语与国内烟草消费的勾连。本文认为该剧指出了弗吉尼亚视烟草为拯救母国经济的良药并试图以其成就自身"神话"的荒谬性,探讨了烟草消费对个人、国家和经济产生的危害以及最终使殖民经济失去伦理正当性的原因,证明"国王诗人"对国家殖民事业能否取得经济上的成功的疑虑体现了他对国家经济的伦理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琼森 《巴托罗缪市集》 殖民经济伦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