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跨文化研究的殖民无意识
被引量:
2
1
作者
顾明栋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39,共7页
由于殖民主义500年的扩张历史,殖民主义的影响在全球无处不在,殖民者和被殖民者都深受其影响,只是表现形式大不相同而已。由于殖民主义的历史和深刻影响,全球的文化意识虽然在政治层面与过去的殖民主义已无多少直接的关联,但其核心本质...
由于殖民主义500年的扩张历史,殖民主义的影响在全球无处不在,殖民者和被殖民者都深受其影响,只是表现形式大不相同而已。由于殖民主义的历史和深刻影响,全球的文化意识虽然在政治层面与过去的殖民主义已无多少直接的关联,但其核心本质并没有改变,只是以新殖民主义的面貌呈现,而新殖民主义的精神内核就是汉学主义理论所探讨的文化无意识。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世界范围的文化无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会表现为殖民无意识及其变体。文化无意识是阻碍不同文化传统之间健康交流的无形障碍,文化无意识的去殖民化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无意识
文化
无意识
精神
殖民
去
殖民
化
汉学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文化无意识的双向去殖民化
被引量:
8
2
作者
顾明栋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95,共10页
殖民主义之所以曾在全世界无往而不胜,绝不仅仅是因为其船坚炮利的硬实力,还有其建立在启蒙理性和现代性之上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全世界人民(无论是殖民者还是被殖民者)的心理深层打上了西方文化优越、非西方文化低...
殖民主义之所以曾在全世界无往而不胜,绝不仅仅是因为其船坚炮利的硬实力,还有其建立在启蒙理性和现代性之上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全世界人民(无论是殖民者还是被殖民者)的心理深层打上了西方文化优越、非西方文化低劣的烙印,达到了对非西方国家和人民实行精神殖民的深层目的。这种精神殖民的核心就是通过文化无意识而得以实现的。全球的文化无意识本质就是殖民无意识,对殖民者和被殖民者并无例外,不同之处只是在于发生原因、心理机制、实际运作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因此,文化无意识的去殖民化必须是双向的。分析世界范围内文化意识的殖民性及其在不同社会和不同身份的人群中的表现,考察前殖民宗主国家人们的文化无意识,反思发展中国家人民的自我殖民和精神殖民,既可为前殖民宗主国的人民去除文化自大,也可给发展中国家人民提升文化自信提供一些概念性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无意识
去
殖民
化
殖民无意识
精神
殖民
文化自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文化研究的“去殖民性”转向
被引量:
2
3
作者
顾明栋
彭秀银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9-168,共10页
“去殖民性”是21世纪初在文化研究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理论,该理论首先由拉美的思想家和学者提出,逐渐在西方思想和理论界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并已发展为文化研究的“去殖民性”转向。通过对“去殖民性”理论和现状进行批判性反思,可以审...
“去殖民性”是21世纪初在文化研究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理论,该理论首先由拉美的思想家和学者提出,逐渐在西方思想和理论界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并已发展为文化研究的“去殖民性”转向。通过对“去殖民性”理论和现状进行批判性反思,可以审视其与后殖民研究的异同,厘清跨文化研究领域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从而给终极去殖民化和后殖民研究提出中国学者的不同见解。需要反思的问题主要涉及“去殖民性”的概念、该概念产生的背景、“去殖民性”的理论现状和终极目标、其与后殖民研究的关系,以及该理论的洞见、盲点、缺憾和补救策略等等。通过反思我们提出“殖民无意识”概念,并认为殖民无意识是殖民主义软实力的内在逻辑,也是实现去殖民性目标的终极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
殖民
性
殖民
主义
殖民无意识
后
殖民
研究
文化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学主义”:一种跨文化研究的新选择
被引量:
7
4
作者
顾明栋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22,共8页
从19世纪后叶至21世纪,中西方文化人的观点不断在两个极端之间徘徊,要么将中国文化捧到天上,要么将其踩在脚下。对于历史悠久的中国学术及其在西方的对应学科——汉学,亦怀有同样矛盾的情感。一方盲目崇信汉学的效力和价值,热情效法;另...
从19世纪后叶至21世纪,中西方文化人的观点不断在两个极端之间徘徊,要么将中国文化捧到天上,要么将其踩在脚下。对于历史悠久的中国学术及其在西方的对应学科——汉学,亦怀有同样矛盾的情感。一方盲目崇信汉学的效力和价值,热情效法;另一方则应用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慷慨激昂地批评"汉学"是殖民主义的话语。中西双向的误读并非仅仅源于信息不灵、偏见歧视和政治干预等显而易见的原因,更是源于一种有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深层逻辑,而这种逻辑业已演化成了一种文化无意识。这种文化无意识已构成了一种涵盖广泛的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汉学主义"。研究"汉学主义"是知识生产的研究而非知识的研究,首要关注的是中西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其次关注非西方世界包括中国自身在生产中国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之外提供一种理论选择,为跨文化研究开辟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主义"
中西研究跨文化研究
文化
无意识
“东方主义”后
殖民
研究
原文传递
题名
论跨文化研究的殖民无意识
被引量:
2
1
作者
顾明栋
机构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
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39,共7页
文摘
由于殖民主义500年的扩张历史,殖民主义的影响在全球无处不在,殖民者和被殖民者都深受其影响,只是表现形式大不相同而已。由于殖民主义的历史和深刻影响,全球的文化意识虽然在政治层面与过去的殖民主义已无多少直接的关联,但其核心本质并没有改变,只是以新殖民主义的面貌呈现,而新殖民主义的精神内核就是汉学主义理论所探讨的文化无意识。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世界范围的文化无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会表现为殖民无意识及其变体。文化无意识是阻碍不同文化传统之间健康交流的无形障碍,文化无意识的去殖民化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殖民无意识
文化
无意识
精神
殖民
去
殖民
化
汉学主义
分类号
G03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文化无意识的双向去殖民化
被引量:
8
2
作者
顾明栋
机构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
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95,共10页
文摘
殖民主义之所以曾在全世界无往而不胜,绝不仅仅是因为其船坚炮利的硬实力,还有其建立在启蒙理性和现代性之上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全世界人民(无论是殖民者还是被殖民者)的心理深层打上了西方文化优越、非西方文化低劣的烙印,达到了对非西方国家和人民实行精神殖民的深层目的。这种精神殖民的核心就是通过文化无意识而得以实现的。全球的文化无意识本质就是殖民无意识,对殖民者和被殖民者并无例外,不同之处只是在于发生原因、心理机制、实际运作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因此,文化无意识的去殖民化必须是双向的。分析世界范围内文化意识的殖民性及其在不同社会和不同身份的人群中的表现,考察前殖民宗主国家人们的文化无意识,反思发展中国家人民的自我殖民和精神殖民,既可为前殖民宗主国的人民去除文化自大,也可给发展中国家人民提升文化自信提供一些概念性启发。
关键词
文化
无意识
去
殖民
化
殖民无意识
精神
殖民
文化自信
分类号
D066 [政治法律—政治学]
G05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文化研究的“去殖民性”转向
被引量:
2
3
作者
顾明栋
彭秀银
机构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
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9-168,共10页
文摘
“去殖民性”是21世纪初在文化研究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理论,该理论首先由拉美的思想家和学者提出,逐渐在西方思想和理论界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并已发展为文化研究的“去殖民性”转向。通过对“去殖民性”理论和现状进行批判性反思,可以审视其与后殖民研究的异同,厘清跨文化研究领域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从而给终极去殖民化和后殖民研究提出中国学者的不同见解。需要反思的问题主要涉及“去殖民性”的概念、该概念产生的背景、“去殖民性”的理论现状和终极目标、其与后殖民研究的关系,以及该理论的洞见、盲点、缺憾和补救策略等等。通过反思我们提出“殖民无意识”概念,并认为殖民无意识是殖民主义软实力的内在逻辑,也是实现去殖民性目标的终极障碍。
关键词
去
殖民
性
殖民
主义
殖民无意识
后
殖民
研究
文化研究
分类号
G0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学主义”:一种跨文化研究的新选择
被引量:
7
4
作者
顾明栋
机构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得州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22,共8页
文摘
从19世纪后叶至21世纪,中西方文化人的观点不断在两个极端之间徘徊,要么将中国文化捧到天上,要么将其踩在脚下。对于历史悠久的中国学术及其在西方的对应学科——汉学,亦怀有同样矛盾的情感。一方盲目崇信汉学的效力和价值,热情效法;另一方则应用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慷慨激昂地批评"汉学"是殖民主义的话语。中西双向的误读并非仅仅源于信息不灵、偏见歧视和政治干预等显而易见的原因,更是源于一种有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深层逻辑,而这种逻辑业已演化成了一种文化无意识。这种文化无意识已构成了一种涵盖广泛的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汉学主义"。研究"汉学主义"是知识生产的研究而非知识的研究,首要关注的是中西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其次关注非西方世界包括中国自身在生产中国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之外提供一种理论选择,为跨文化研究开辟新的领域。
关键词
"汉学主义"
中西研究跨文化研究
文化
无意识
“东方主义”后
殖民
研究
Keywords
Sinologism, China-West studies, cross-cultural research, cultural unconscious, ()rientalism, post-colonialism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跨文化研究的殖民无意识
顾明栋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文化无意识的双向去殖民化
顾明栋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文化研究的“去殖民性”转向
顾明栋
彭秀银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汉学主义”:一种跨文化研究的新选择
顾明栋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