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布尼亚病毒载量联合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研究
1
作者 郭骥 吕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载量联合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TT)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SFTS患者100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77)和死亡组(n=23),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临床一般...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载量联合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TT)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SFTS患者100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77)和死亡组(n=23),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症状、PLT、凝血指标及SFTSV载量差异,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组发热持续时间长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发生消化道出血、神志改变、肾功能损害、心脏功能损害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占比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PLT低于生存组,而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SFTSV载量的拷贝数对数值≥5的患者占比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消化道出血、肾功能损害、心脏功能损害、DIC、PLT、TT和SFTSV载量是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此构建的方程预测患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19(95%CI:0.860~0.97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0%和81.80%。结论SFTS患者预后受消化道出血、肾功能损害、心脏功能损害、DIC、PLT、TT和病毒载量因素的影响,且基于影响因素构建的方程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预后 新型布尼亚病毒 载量 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时间
下载PDF
新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尤爱国 杨建华 +4 位作者 唐晓燕 许汴利 康锴 杜燕华 黄学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04-708,共5页
目的探讨新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40例病例和80例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患者血清标本,应用荧光RT-PCR和IgM、IgG抗体试剂盒检测新布尼亚病毒核酸及抗体。采用... 目的探讨新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40例病例和80例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患者血清标本,应用荧光RT-PCR和IgM、IgG抗体试剂盒检测新布尼亚病毒核酸及抗体。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农民占90.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50/80)(P<0.01)。病例组暴露于养狗、养猫、养牛、家禽养殖、生活区周围有蜱、病前1月被蜱叮咬、从事田间作业、工作区及住宅周围有杂草灌木的风险显著高于对照组(OR值均大于1,P值均小于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民族和职业因素后,生活区周围有蜱(OR=5.44,P<0.01)是新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不同形式的蜱暴露为新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吕沐天 孙颖 +1 位作者 刘沛 罗恩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86-88,共3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是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其研究结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之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重点介绍新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发热伴血小...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是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其研究结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之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重点介绍新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核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言 曾晓燕 +6 位作者 焦永军 张国强 张黎 罗兰 金秋 张建平 史智扬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制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核衣壳蛋白(NP)的单克隆抗体,并探讨其在该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克隆NP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Comb3XSS-NP,并转化大肠杆菌Top10F′,经诱导表达,纯化获得6HIS-NP融合蛋白。以该融合蛋... 目的制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核衣壳蛋白(NP)的单克隆抗体,并探讨其在该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克隆NP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Comb3XSS-NP,并转化大肠杆菌Top10F′,经诱导表达,纯化获得6HIS-NP融合蛋白。以该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杂交瘤技术制备NP的鼠源单克隆抗体。经鉴定后,选择1株1C8-C6进行大量制备、纯化,并偶联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用该酶标抗体对SFTSV感染人的急性期血清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成功表达、纯化SFTSV重组的NP。经小鼠免疫、细胞融合和ELISA筛选后,共获得4株鼠源单克隆抗体。具较高滴度的1C8-C6酶标抗体能与SFTSV感染人的急性期血清中的NP在Western blot水平上结合,而与汉坦病毒、登革热病毒感染人急性期血清及正常人血清不反应。结论 SFTSV NP的表达及其单抗的制备为该病的实验室诊断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 核衣壳蛋白(NP) 单克隆抗体(mAb)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8例报告 被引量:112
5
作者 陶文元 陶欣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91-92,共2页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现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该病主要传播途径可能为蜱虫叮咬。目前发现的病原体包括人粒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和一种新亚型布尼亚病毒(初步认定该病毒与此类...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现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该病主要传播途径可能为蜱虫叮咬。目前发现的病原体包括人粒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和一种新亚型布尼亚病毒(初步认定该病毒与此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疾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白蛉病毒 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指标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国胜 胡立芬 +1 位作者 许夕海 李家斌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5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临床特点及对影响预后的指标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42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SFTS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患者的生存与否分为生存组(40例)和死亡组(2...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临床特点及对影响预后的指标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42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SFTS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患者的生存与否分为生存组(40例)和死亡组(2例),对两组影响预后的血常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结果:两组患者均为散发病例,农民居多,41例(占97.62%),6~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所有患者均有发热,主要症状为纳差、乏力、全身酸痛等,主要体征为淋巴结肿痛,肢体震颤,皮下出血。42例治疗前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谷草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均有升高。其中21例淀粉酶升高,6例肾功能损害。治疗后42例患者与治疗前比较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01,t=12.979;P<0.001);其中存活40例,死亡2例。死亡组患者的谷草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明显高于生存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生存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5.281,P<0.001)。结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SFTS临床症状及体征多样,并常伴实验室指标异常;血小板显著下降、凝血功能及肌酶明显升高是导致SFTS患者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临床特点 预后谷草转氨酶 丙氨酸转氨酶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Gn和Gc蛋白的分段表达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文帅 迟莹 +3 位作者 张黎 温恬 曾晓燕 焦永军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分段表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Gn和Gc蛋白。方法采用PCR方法克隆了SFTSV Gn和Gc基因上三段相互重叠的基因片段Gn1、Gn2、Gn3、Gc1、Gc2、Gc3,将PCR产物分别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经酶切、PCR、测序鉴定... 目的分段表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Gn和Gc蛋白。方法采用PCR方法克隆了SFTSV Gn和Gc基因上三段相互重叠的基因片段Gn1、Gn2、Gn3、Gc1、Gc2、Gc3,将PCR产物分别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经酶切、PCR、测序鉴定,获得重组质粒pET28a-Gn(Gn1)、pET28a-Gn(Gn2)、pET28a-Gn(Gn3)、pET28a-Gc(Gc1)、pET28a-Gc(Gc2)、pET28a-Gc(Gc3),将其分别转化感受态菌BL21,IPTG诱导表达,通过Western blot鉴定Gn1、Gn2、Gn3、Gc1、Gc2、Gc3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8a-Gn(Gn1)、pET28a-Gn(Gn2)、pET28a-Gn(Gn3)、pET28a-Gc(Gc1)、pET28a-Gc(Gc2)、pET28a-Gc(Gc3),Western blot可见Gn1、Gn2、Gn3、Gc1、Gc2和Gc3编码蛋白的成功表达。结论 Gn和Gc蛋白的分段表达成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FTSV的Gn和Gc蛋白结构与功能及精确定位其抗原表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 Gn和Gc蛋白 分段表达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韩玲 徐鹏 何飞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5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总结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致SFTSV致SFT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病多发生于丘陵地带的中老年人,部分患者有蜱虫叮咬史,临床表现为发热伴白细胞... 目的:总结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致SFTSV致SFT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病多发生于丘陵地带的中老年人,部分患者有蜱虫叮咬史,临床表现为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可有多脏器功能损害。经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后,19例临床治愈出院,3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自动出院。结论:SFTSV致SFTS是一种新发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误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核蛋白的原核表达与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小宁 黄学勇 +2 位作者 杜燕华 尤爱国 许汴利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6-640,共5页
目的:构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核蛋白(N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纯化并具有抗原性的重组表达蛋白。方法:提取病毒RNA,逆转录为cDNA后PCR扩增得到目的片段;通过连接pMD18-T构建克隆载体,测序正确后连接至原核表达... 目的:构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核蛋白(N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纯化并具有抗原性的重组表达蛋白。方法:提取病毒RNA,逆转录为cDNA后PCR扩增得到目的片段;通过连接pMD18-T构建克隆载体,测序正确后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IPTG诱导表达、纯化MBP-NP融合蛋白。采用SDS-PAGE、Western blot对融合蛋白进行分析;建立间接ELISA方法对SFTSV患者血清NP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成功构建了N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NP,通过优化表达条件获得了纯化的带MBP标签的融合蛋白,经免疫印迹杂交证实重组蛋白具有抗原性。用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96例SFTSV患者血清,阳性率为40.6%;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阳性率为55.2%,两者符合率为77.1%(Kappa=0.550,P<0.001)。结论:成功构建了SFTSV NP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诱导表达了具有抗原性的MBP-NP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发SFTSV的ELISA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 核蛋白 原核表达 抗原性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5
10
作者 贺淑梅 王可玲 +2 位作者 邹腾燕 张静 孙美华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5期442-444,共3页
目的:总结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10月23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护理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做好隔离防护、护理指导与观察,除3例死亡外,其余20例均治愈出院。... 目的:总结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10月23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护理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做好隔离防护、护理指导与观察,除3例死亡外,其余20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做好隔离与防护,重视患者心理护理与宣教,加强专科护理和病情观察,是促进疾病恢复、预防疾病传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新型布尼亚病毒 护理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致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11
作者 余珊珊 张旭红 赵雪红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734-737,共4页
总结57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针对新型布尼亚病毒的传播风险、导致多脏器功能损伤、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不确定感等问题,采取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预防疾病传播;严密监测病情及检验结果,早期正确识别重症患者预... 总结57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针对新型布尼亚病毒的传播风险、导致多脏器功能损伤、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不确定感等问题,采取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预防疾病传播;严密监测病情及检验结果,早期正确识别重症患者预警指标;积极预防并发症;运用强化心理护理,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经严密监护和精准化管理,患者入院后1~30d出院,出院随访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发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并发症 危重病护理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规模化生产培养工艺的建立
12
作者 杨骏宇 姜东林 +3 位作者 陈小芳 承静 刘培生 金坚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3年第6期7-11,共5页
目的通过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简称“新布尼亚病毒”)进行规模化生产培养工艺研究,为新布尼亚病毒规模化生产提供有力支持。方法采用细胞工厂培养Vero细胞,待其长成致密单层后,取工作种子批新布尼亚病毒毒种接种细... 目的通过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简称“新布尼亚病毒”)进行规模化生产培养工艺研究,为新布尼亚病毒规模化生产提供有力支持。方法采用细胞工厂培养Vero细胞,待其长成致密单层后,取工作种子批新布尼亚病毒毒种接种细胞,采用连续收获或细胞病变充分时收获培养液上清的方法收获病毒,并以病毒滴度、抗原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选择基础培养基、培养基pH、人血白蛋白添加浓度、接种细胞日龄、接种病毒MOI以及病毒培养温度。结果按0.01-0.001MOI接种3-4日龄Vero细胞,病毒培养液选择含0.3%人血白蛋白pH7.6-7.8的DMEM溶液,35℃培养7d收获,病毒收获液病毒滴度7.87LgCCID50/mL、抗原含量170.1μ/mL。结论初步建立了新布尼亚病毒规模化生产培养工艺,为后续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 JS-2007-001病毒 病毒滴度 抗原含量
下载PDF
重度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脑炎一例
13
作者 徐金梅 刘兵舰 +3 位作者 关鸿志 单萍 陈国华 梅俊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257,共5页
患者女性,65岁,农民。主因间断性发热伴腹泻、尿频6天,近事记忆减退伴言语不能1天,于2022年5月7日收入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患者入院前10天(4月29日)被克氏原螯虾(又称小龙虾)夹破右手示指,未予重视;入院前5天(5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 患者女性,65岁,农民。主因间断性发热伴腹泻、尿频6天,近事记忆减退伴言语不能1天,于2022年5月7日收入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患者入院前10天(4月29日)被克氏原螯虾(又称小龙虾)夹破右手示指,未予重视;入院前5天(5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呈黄色水样便(5~6次/d),尿频(每5分钟1次,每次约20 ml),伴头晕、后颈部胀痛、胸闷,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重度发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脑炎 宏基因组学 基因检测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医疗纠纷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光霞 杨绍光 +4 位作者 何英 白锋 韩蕾 胡甜甜 刘梦君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3期35-38,43,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对临床诊断、治疗、结局及医疗纠纷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山东、辽宁、安徽、江苏、浙江、湖北6省2009年1月~2018年3月国内文献报导新型布...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对临床诊断、治疗、结局及医疗纠纷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山东、辽宁、安徽、江苏、浙江、湖北6省2009年1月~2018年3月国内文献报导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疑似案例(共1279例)。对新型布尼亚病毒检测阳性案例的性别、省份、临床表现、抗病毒药物应用、治疗结局分别进行分组及组间差异的统计分析。结果病毒检测阳性率、死亡率在性别、省份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山东省、辽宁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抗病毒药物应用比率分别为84.84%、94.74%、88.99%、81.82%、79.55%、81.58%,辽宁省与其他省份抗病毒药物应用比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五省份组间抗病毒药物应用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疑似案例病毒检测阳性率与性别、地理位置等因素无关;辽宁省抗病毒药物应用率与其他省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未对死亡率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医疗纠纷 相关性
下载PDF
46例新型布尼亚病毒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守俊 胡玉兰 +3 位作者 郭婷婷 李苗凤 朱春艳 施伟 《安徽医专学报》 2021年第4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6例实验室确诊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患者资料,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归纳和分析。结果: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发病集中在5-10月,均为...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6例实验室确诊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患者资料,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归纳和分析。结果: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发病集中在5-10月,均为散发,老年女性为高发人群;临床表现多样,累及消化、肝脏、胰腺、肾脏、心脏、神经、肌肉等多个系统;糖尿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减低可能是后期继发曲霉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高发期需要作好自身防护,感染后临床表现多样,治疗目前无特效,对于高龄、多脏器功能损害、有糖尿病的患者,死亡率高,需要尽早就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分析
下载PDF
1例高病毒载量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宁 岳祥海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8期1260-1261,共2页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是我国近几年新发的一种传染病,是患者感染了一种新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所引起的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症状的病毒性传染疾病。临床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我们还通过临床病例观察病毒载量的...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是我国近几年新发的一种传染病,是患者感染了一种新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所引起的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症状的病毒性传染疾病。临床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我们还通过临床病例观察病毒载量的高低直接与患者的病情及愈后密切相关,本次主要探析1例高病毒载量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以便为临床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载量 新型布尼亚病毒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重症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倩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7期187-188,共2页
目的研究重症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30例重症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血点部位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女性患者血点多出现在背部... 目的研究重症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30例重症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血点部位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女性患者血点多出现在背部,男性患者血点多出现在前胸及腋下部位。30例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男性患者白细胞水平为(8±1)×10~9/L,女性患者白细胞水平为(3±2)×10~9/L,男性患者血小板水平为(200±10)×10~9/L,女性患者血小板水平为(150±20)×10~9/L,男性患者谷丙转氨酶水平为(716±2)U/L,女性患者谷丙转氨酶水平为(39±1)U/L,男性患者钠离子为(124±1)mmol/L,女性患者钠离子为(136±2)mmol/L。30例患者中28例患者好转出院, 2例患者死亡。结论重症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加强对症护理及严密观察病情,可对疾病的治疗及恢复起到积极作用,严格消毒隔离是防止病毒传播和感染的有效方法 ,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护理 布尼亚病毒感染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临床护理
下载PDF
无血清细胞培养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生长中的应用
18
作者 许定花 王建梅 +2 位作者 周鹏 杨小青 冼嘉仪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8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建立无血清培养基培养Vero细胞制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的工艺。方法分别采用含10%牛血清的MEM(10%MEM培养基)和无血清M2培养基(SF-M2培养基)在方瓶... 目的建立无血清培养基培养Vero细胞制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的工艺。方法分别采用含10%牛血清的MEM(10%MEM培养基)和无血清M2培养基(SF-M2培养基)在方瓶中培养Vero细胞制备SFTSV,比较无血清与含血清培养基培养Vero细胞制备SFTSV在病毒滴度及病毒繁殖曲线之间的差异。在生物反应器里用无血清培养的方式进行工艺放大,收获病毒原液并进行检定。结果无血清培养的Vero细胞能够满足SFTSV培养需求,与含血清细胞培养相比,单位细胞病毒产量没有降低,达到30~60个活病毒/细胞。可以实现在生物反应器的工艺放大,病毒高峰时病毒滴度均在7.0lg PFU/m L以上。结论无血清细胞培养可以应用于SFTSV的培养,有利于降低疫苗生产过程中的纯化难度,提高疫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血清细胞培养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 生物反应器 安全性
下载PDF
对1例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合并链球菌感染的脓毒血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
19
作者 林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5期73-75,共3页
近年来,在我国先后发现了多例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此病是指患者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症状的新型的病毒性疾病。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对1例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 近年来,在我国先后发现了多例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此病是指患者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症状的新型的病毒性疾病。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对1例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合并链球菌感染的脓毒血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以便为临床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链球菌感染 脓毒血症 效果
下载PDF
基于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20
作者 葛以跃 赵康辰 +6 位作者 崔仑标 戚宇华 郭喜玲 陈银 焦永军 史智扬 周明浩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建立1种快速、特异、灵敏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的检测方法。方法针对SFTSV M基因保守区域的核酸序列,设计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用毛细管电泳法和横向流动试纸条(LFD)法检... 目的建立1种快速、特异、灵敏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的检测方法。方法针对SFTSV M基因保守区域的核酸序列,设计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用毛细管电泳法和横向流动试纸条(LFD)法检测扩增产物,建立RT-LAMP检测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检验,并与Real-time RT-PCR法进行比较。结果以LFD法和毛细管电泳法检测RT-LAMP扩增产物具有相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RT-LAMP-LFD检测SFTSV的敏感性为10copies RNA分子/反应,且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RT-LAMP-LFD和Real-time RT-PCR检测临床标本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一致性好(Kappa=0.918)。结论建立的RT-LAMP方法快速、简单、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合应用于基层单位和现场SFTSV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快速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