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文学语言三段论
- 1
-
-
作者
陈桐生
-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
-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6-41,159,共7页
-
文摘
学术界将中国文学语言发展划分为"文言"和"白话"两个阶段。从中国文学语言发展史来看,中国文学语言发展应该划分为"殷商古语""文言"和"白话"三个阶段。"三分法"与"两分法"的区别,是将"殷商古语"从"文言"中分离出来。区分"殷商古语"与"文言"的主要理由是:"文言"时代的人们读不懂"殷商古语";"殷商古语"与"文言"在语音、文字、语法、修辞方面存在差异,尤其是它们各有一套语汇系统;阶段性是中国文学语言发展的一大特点,区分"殷商古语"与"文言",可以清楚地展现中国文学语言质的飞跃。"三分法"较"两分法"更接近中国文学语言发展的实际。
-
关键词
殷商古语
文言
白话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商周文学语言因革论
被引量:3
- 2
-
-
作者
陈桐生
-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
-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56,共14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商周文学语言的演变"(项目编号12BZW025)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殷商时期文学语言的代表文献是殷商甲骨卜辞、铭文和《尚书·商书》,这些文献的语言可以称之为"殷商古语",特点是艰深古奥。西周时期存在两套书面语言:一是沿袭前朝的"殷商古语",另一是周人通过扬弃"殷商古语"并提炼周人口语而形成的"文言"。这两套语言,一主一次,一雅一俗,一难一易,一因一革,区分十分明显。西周铭文、周原甲骨卜辞、《周书》《周颂》《大雅》语言因袭"殷商古语",《周易》卦爻辞、《国语》中西周散文和《诗经》西周风诗则采用相对平易的"文言"。随着历史文化条件的变迁,"殷商古语"逐渐走向衰落,"文言"因其接近时代、贴近生活、易懂易写、便于交流而广为接受,成为春秋战国以后的主流文学语言。
-
关键词
文学
殷商古语
文言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