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殷商青铜器铭文所见乐舞艺术观念
1
作者 谭玉龙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59,共16页
殷商青铜器铭文与甲骨卜辞一样,记录下殷商后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其中涉及乐舞的铭文反映出当时的乐舞艺术观念,是进行殷商乐舞艺术观念研究的宝贵一手材料。商末《二祀■其卣》铭文中的“殷于夆田”“彡日”揭示出,... 殷商青铜器铭文与甲骨卜辞一样,记录下殷商后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其中涉及乐舞的铭文反映出当时的乐舞艺术观念,是进行殷商乐舞艺术观念研究的宝贵一手材料。商末《二祀■其卣》铭文中的“殷于夆田”“彡日”揭示出,乐舞艺术属于宗教祭祀活动,舞人即巫人,其目的是通过娱神而实现祭祀者实用功利的愿望。而在帝辛时期的《戍铃方彝》铭文中,尽管“奏庸,黹九律舞”仍是祭祀的一部分,但其中的九律舞却蕴含先王的高尚品德,能够发挥明德见善的作用。此外,《作册般鼋》铭文记载了商王帝辛在举行射礼后让史官般“奏于庸,作汝宝”,以演奏大铙为主的乐舞不仅记录下射礼的过程,还暗含商王通过射礼体现出的内外兼修、表里如一的道德品质,“作汝宝”其实是要求史官永久保存这件铜鼋以发挥相应的教化作用。由此可见,“尽善尽美”“观其舞,知其德”等儒家倡导的乐舞艺术观念,早已萌芽式地存在于殷商青铜器铭文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商铭文 乐舞观念 宗教祭祀 明德见善 记录现实
下载PDF
殷商与西周铭文中“赏”、“赐”二字语法辨析
2
作者 杨于萱 《国际汉语学报》 2013年第1期163-170,共8页
周代宗法下的封建社会,长期实行等级严明的礼乐制度,以巩固其政治伦理。当时君王对于臣属时有赏赐,此类事件往往铸于鼎彝,成为足以与经传文献相互佐证或补充的实物资料。殷商、西周金文中之赏赐行为,大致可分为君王对公侯伯等群臣之赏赐... 周代宗法下的封建社会,长期实行等级严明的礼乐制度,以巩固其政治伦理。当时君王对于臣属时有赏赐,此类事件往往铸于鼎彝,成为足以与经传文献相互佐证或补充的实物资料。殷商、西周金文中之赏赐行为,大致可分为君王对公侯伯等群臣之赏赐;公侯伯对其下属之赐;诸侯国及臣属间之互赠;公侯伯等臣属对王之贡献等四类,综观上述的各种赏赐行为,可见赏赐行为实为殷商、西周政治运作之重要支柱,居上位者借"赏赐"行为以显示自身之权威,下属因受"赏赐"而有沐浴上位者恩惠之感。诸多学者先进对于"赏赐者""被赏赐者"与"赏赐物"之间的关系,已有深刻且完善之研究成果,但是对赏赐语法的讨论较少而略显不足,实仍有讨论空间。故本文试以殷商及西周时期铭文为主要考察对象,探讨"赏""赐"二字在语法句型中之差异,并试图说明二字随历史演进下,时人用法之互有消长,以呈现殷商至西周时期的所谓馈赠方法,由赏赐并用,到单用赐字,其中的转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商铭文 西周铭文 “赏” “赐” 语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