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洛邑殷民对殷礼的坚守与对周礼的认同
1
作者 贾海生 杨羚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5期85-94,共10页
洛阳出土的史敏尊、史宿爵、保卣、守宫盘、竞卣、御史竞簋等有铭铜器,皆是周初被迁至洛邑的殷商遗民所作之器,铭文呈现了殷商遗民在参与周人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时既坚守殷礼也认同周礼的现象。殷商遗民始终坚守殷礼,必然会对周礼产生... 洛阳出土的史敏尊、史宿爵、保卣、守宫盘、竞卣、御史竞簋等有铭铜器,皆是周初被迁至洛邑的殷商遗民所作之器,铭文呈现了殷商遗民在参与周人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时既坚守殷礼也认同周礼的现象。殷商遗民始终坚守殷礼,必然会对周礼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从而丰富或改变周礼的面貌与内涵。因此,殷商遗民在殷周文化交流方面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所谓的礼乐文明并不是周人的独创,而是融汇吸纳各种文明因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民 坚守 殷礼 认同 周礼
下载PDF
西周对待殷民的政策缕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善群 《人文杂志》 1984年第5期76-80,共5页
在关于西周社会性质的讨论中,有一种流行的意见,认为周人克殷之后,就“把殷民降为种族奴隶”,或者叫作“宗族奴隶”,西周建立的是“种族奴隶制国家”。最近有人再次提出“种族奴隶制”说,认为它是西周时代“奴隶社会的特点”。事实究竟... 在关于西周社会性质的讨论中,有一种流行的意见,认为周人克殷之后,就“把殷民降为种族奴隶”,或者叫作“宗族奴隶”,西周建立的是“种族奴隶制国家”。最近有人再次提出“种族奴隶制”说,认为它是西周时代“奴隶社会的特点”。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从《尚书·周书》中《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多方》等西周初年的文献以及相关的许多资料来看,西周政权并没有把段民视为“种族奴隶”,而是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民 贵族 武王 尚书 微史 周公 种族奴隶制 西周初年 文王 《多士》
下载PDF
试论西周时期鲁国“殷民六族”的社会地位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朝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76-79,共4页
试论西周时期鲁国“殷民六族”的社会地位杨朝明周人灭商以后对殷商旧部采取了“怀柔”政策,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即使像参加武庚之叛的殷“顽民”,在被强制迁到成周附近以后,也是让他们“宅尔宅,畋尔田”①,并没有对他们进行严历... 试论西周时期鲁国“殷民六族”的社会地位杨朝明周人灭商以后对殷商旧部采取了“怀柔”政策,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即使像参加武庚之叛的殷“顽民”,在被强制迁到成周附近以后,也是让他们“宅尔宅,畋尔田”①,并没有对他们进行严历的制裁。只是刚刚得到天下的“小邦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国 《左传》 西周时期 殷民 周公 伯禽 亳社 《春秋左传注》 《奴隶制时代》 社会地位
下载PDF
发展劳务输出是一条富国殷民之道
4
作者 向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67-70,共4页
一、劳务贸易是当今国际经济合作中引人注目的新领域 劳务,是以提供活劳动满足人们某种特殊需要的经济活动。国际上通常所称的“劳务”是国民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用以计量无形项目的产量。“劳务”的含义很广,既包括需要专门技能的脑力... 一、劳务贸易是当今国际经济合作中引人注目的新领域 劳务,是以提供活劳动满足人们某种特殊需要的经济活动。国际上通常所称的“劳务”是国民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用以计量无形项目的产量。“劳务”的含义很广,既包括需要专门技能的脑力劳动(如设计),一般性的体力服务(各种服务业、家庭佣人等),承包工程,又包括卫生、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的服务,交通运输、邮政电讯以及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务输出 殷民 劳务合作 承包工程 劳务贸易 商品出口 南朝鲜 对外承包公司 经营方针 劳务人员
下载PDF
歷史與理想之間的前因後果 周初洛邑殷民之族的形態與《周禮》所見治理殷民的理想模式
5
作者 賈海生 《中国文化》 2024年第1期51-65,共15页
西周初期,被遷徙、安置在洛邑的殷商遺民皆是聚族而居,各族所作銅器往往都綴以族徽。着眼於洛陽出土銅器上的族徽,以甲骨卜辭、銅器銘文等資料篤證,洛邑殷民之族的數量、大小及内部形態皆可揭而明之。洛邑殷民生活在周禮已成氛圍的西周... 西周初期,被遷徙、安置在洛邑的殷商遺民皆是聚族而居,各族所作銅器往往都綴以族徽。着眼於洛陽出土銅器上的族徽,以甲骨卜辭、銅器銘文等資料篤證,洛邑殷民之族的數量、大小及内部形態皆可揭而明之。洛邑殷民生活在周禮已成氛圍的西周時代,却以各種方式堅守自己的傳統,表明尚未徹底認同西周王朝。《周禮》是一部呈现天子在洛邑設官分職以實現天下之治的制禮之書,提供了一種治理洛邑殷民的理想模式,表現了借助周初史實實現治理外來移民的政治智慧。以出土資料篤證,既能觀察到構建的理想模式為了體現治理殷民的主觀意圖而忽略了對歷史事實的客觀反映,同時也能體會到真實歷史與理想模式之間的前因後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邑殷民 族氏形態 理想模式
原文传递
殷民入周后的变与不变 被引量:1
6
作者 任之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58-166,共9页
殷民,广义上讲,是指商王朝极盛时期辖区内的全体臣民。商代疆域远超夏代,最大时东至海,南及湘赣,北达阴山、燕山一线,西抵(氵千千)陇。但由于殷的文化类型脱胎于东夷族属集团,因此,狭义上说,土著殷民的活动范围大体上位于中原的东方,即... 殷民,广义上讲,是指商王朝极盛时期辖区内的全体臣民。商代疆域远超夏代,最大时东至海,南及湘赣,北达阴山、燕山一线,西抵(氵千千)陇。但由于殷的文化类型脱胎于东夷族属集团,因此,狭义上说,土著殷民的活动范围大体上位于中原的东方,即东至海滨,南抵大江,北至东北。周代殷商封国宋、卫、齐、鲁等,就分布在这一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殷民 司马迁 农村公社 周王朝 东夷族属集团 氏族公社 周人 标志性 商王朝
原文传递
孔子思想的四个来源和四个组成部分 被引量:4
7
作者 方延明 《求索》 1985年第5期51-57,共7页
孔子思想学说是我国古代第一个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它在整个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文明史上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提出孔子思想的四个来源与四个组成部分。即孔子继承了中... 孔子思想学说是我国古代第一个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它在整个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文明史上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提出孔子思想的四个来源与四个组成部分。即孔子继承了中国奴隶社会以及初封建社会的民本思想、宗法思想、中庸思想、大同思想,并以此形成了一个以“仁”为中心内容,以“礼”为表现形式,以“中庸”为思想方法,以“大同”为远大理想的思想体系。以求教于学术界,使得能在对孔子思想再研究再评价方面尽微薄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思想 中庸思想 尚书 大同思想 周公 无逸 殷民 仁礼 庶人 民本主义
下载PDF
儒的名义和儒家起源 被引量:3
8
作者 钟肇鹏 《齐鲁学刊》 1988年第1期96-98,95,共4页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这是一般公认的历史事实。三四十年代曾经发生过一场辩论。胡适在一九三四年发表了一篇洋洋洒洒五万字的长文《说儒》。这篇文章首先对章太炎的《原儒》提出疑问,表示不满。然后论证儒是殷民族的教士,他们穿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这是一般公认的历史事实。三四十年代曾经发生过一场辩论。胡适在一九三四年发表了一篇洋洋洒洒五万字的长文《说儒》。这篇文章首先对章太炎的《原儒》提出疑问,表示不满。然后论证儒是殷民族的教士,他们穿的是殷服,行的是殷礼,他们的人生观是亡国遗民柔顺的人生观。再次说明儒的生活以治丧相礼为职业,孔子的贡献就是把柔懦的儒改变为刚毅进取的儒。胡适是针对章太炎提出问题的。太炎的《原儒》认为儒有达名、类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弟子 章太炎 胡适 儒家学派 历史事实 起源 创始人 殷民 明儒 论语
下载PDF
纣为暴君说献疑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慎行 《殷都学刊》 1987年第3期24-30,共7页
《史记·殷本纪》谓纣“重刑辟,有炮格之法”;怒而杀九侯之女,“醢九侯”、“脯鄂侯”,“剖比干,观其心”。自是之后,历代史家言暴君必数夏桀、殷纣;近现代出版的中国通史教科书和先秦史专著,亦承袭前人之史观,将殷纣描写成“焚炙忠... 《史记·殷本纪》谓纣“重刑辟,有炮格之法”;怒而杀九侯之女,“醢九侯”、“脯鄂侯”,“剖比干,观其心”。自是之后,历代史家言暴君必数夏桀、殷纣;近现代出版的中国通史教科书和先秦史专著,亦承袭前人之史观,将殷纣描写成“焚炙忠良,刳剔孕妇”的暴君而曲为之说。如此,在人们的心目中,殷纣竟成了暴君的代称。 笔者在治古文字学的同时,颇留心于殷周史迹。近年,研读《尚书》中《商书》与《周书》诸篇,讽籀所及,小有陈怀,爱记札专,殊觉“纣为暴君”之说,多有可疑之处.兹捃摭管见乃成斯篇以辨之,尚希士林学者幸以教之,匡其不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君 献疑 殷民 《牧誓》 失道 罪状 史料 《史记·殷本纪》 古文尚书 《尚书》
下载PDF
《尚书》所见殷人入周后之境遇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民 《人文杂志》 1984年第5期71-75,共5页
周灭殷后,在对待殷民的处置上,明显地反映出西周奴隶制的时代特点。 西周初年,周统治者确实曾一再强调“敬德”、“保民”,并提倡无逸和体恤下民。不过,这些话主要是讲给周族民众及周王朝管辖下的其他自由民听的,而对待原来“大国殷”... 周灭殷后,在对待殷民的处置上,明显地反映出西周奴隶制的时代特点。 西周初年,周统治者确实曾一再强调“敬德”、“保民”,并提倡无逸和体恤下民。不过,这些话主要是讲给周族民众及周王朝管辖下的其他自由民听的,而对待原来“大国殷”的民众则动辄用“明致天罚”、“予其杀”来威胁,并常常付诸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民 殷人 奴隶制 周人 臣仆 周王朝 臣妾 《尚书》 洛邑 殷遗民
下载PDF
“有亡荒阅”新解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建群 《人文杂志》 1985年第6期74-75,共2页
“有亡荒阅”语出《左传》鲁昭公七年。杜预注:“荒,大也。阅,蒐也。有亡人当大蒐其众。”史学界多认为这是搜捕逃亡奴隶的法令,各种大学、中学教科书无不持此说。然证之以先秦史籍,似凿枘不合。 《左传》鲁昭公七年记楚人申无宇执逃亡... “有亡荒阅”语出《左传》鲁昭公七年。杜预注:“荒,大也。阅,蒐也。有亡人当大蒐其众。”史学界多认为这是搜捕逃亡奴隶的法令,各种大学、中学教科书无不持此说。然证之以先秦史籍,似凿枘不合。 《左传》鲁昭公七年记楚人申无宇执逃亡阍人于章华之宫,而自辩于王前曰:“……周文王之法曰‘有亡荒阅’,所以得天下也。……昔武王数纣之罪以告诸侯曰:‘纣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侯国 贵族 《左传》 武王 奴隶 凿枘 周文王 殷王朝 先秦史 殷民
下载PDF
《书》传求是札记(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德培 《天津师大学报》 1983年第5期37-44,共8页
六) 乃逸,则知小人之依《无逸》:“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王念孙以为“乃逸”二字是衍文。其说曰:“先知稼穑之艰难,则知小人之依。文义上下相承,中间不得有乃逸二字。且周公戒王以无逸,何得又言乃逸乎?
关键词 文王 周公 札记 王念孙 天命 统治阶级 殷民 文字 明德慎罚 先王之道
下载PDF
由《尚书》看周初统治政策和商周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宏 《东疆学刊》 1990年第4期75-77,共3页
西周初年统治者的治国指导思想集中体现在《尚书·周书》中的《康诰》、《酒诰》、《梓材》、《召诰》、《多士》、《多方》等篇中.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公在平定三监(管叔、蔡叔、武庚)及徐夷、淮夷的叛乱后,把康叔封于卫... 西周初年统治者的治国指导思想集中体现在《尚书·周书》中的《康诰》、《酒诰》、《梓材》、《召诰》、《多士》、《多方》等篇中.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公在平定三监(管叔、蔡叔、武庚)及徐夷、淮夷的叛乱后,把康叔封于卫,将殷之故地变为侯国以统治殷之遗民.《康诰》便是康叔上任前周公对康叔的训诫之词.这篇诰文开始即提出了“明德慎罚”的周初治国指导思想.“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抵、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惟时怙冒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越厥邦厥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初 商周关系 殷遗民 统治政策 统治者 周公 《尚书》 殷商遗民 殷民 文王
下载PDF
《左傳·定公四年》祝佗追敍辨正——兼論商代宗族研究的文獻基礎 被引量:1
14
作者 錢杭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2年第3期1-42,共42页
《左傳·定公四年》所載祝佗關於周成王分封過程的一段追敍,在商代宗族結構的研究史上居於重要地位,但其中存在的許多矛盾,難以在現存古史框架内獲得圓滿解釋。在與殷民六族、殷民七族相關文字的周圍,很可能存在一些被有意植入正文... 《左傳·定公四年》所載祝佗關於周成王分封過程的一段追敍,在商代宗族結構的研究史上居於重要地位,但其中存在的許多矛盾,難以在現存古史框架内獲得圓滿解釋。在與殷民六族、殷民七族相關文字的周圍,很可能存在一些被有意植入正文的注文。分魯公之殷民六族,分康叔之殷民七族,分唐叔之懷姓九宗,都是追敍原文中所謂"昭之以分物"的具體類目之一;"使帥其宗氏"中的被"使"者,應該是魯公。祝佗在使用"宗氏"等詞時並非針對"殷民六族"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佗追敍 殷民 宗氏 商代宗族史
下载PDF
我国商人的起源
15
作者 李德运 《理论导刊》 1985年第3期49-49,共1页
我国商人起源很早。据《史记·郑世家》说,郑桓公友为周幽王司徒,深得周民喜爱,河洛之间的百姓都很想念他。颇后,郑桓公带领一部分周民东迁,到洛水以东地区的新郑立国,这一部分周民就在这里定居。周民中一部分会做生意的商人原属殷... 我国商人起源很早。据《史记·郑世家》说,郑桓公友为周幽王司徒,深得周民喜爱,河洛之间的百姓都很想念他。颇后,郑桓公带领一部分周民东迁,到洛水以东地区的新郑立国,这一部分周民就在这里定居。周民中一部分会做生意的商人原属殷民。殷遗民即商人,他们被集中在成周(洛阳)的经过情形是这样的:周武王伐纣获胜后,虽取得了统治权,但东方殷人的实力并未彻底摧毁。所以,周王朝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或派兵镇压的手段进行控制。因此,把殷的中心河内地区分封为三国,邶封给纣王子武庚,鄘以武王弟管叔为尹,卫以武王弟蔡叔为尹,史谓“三监”。管、蔡二叔是统帅军队镇压股民并去监视武庚的。到周武王殁,或王年幼,由周公旦辅佐执政,管、蔡二叔联合武庚举兵反叛,周公旦率兵东征平定之,就在洛阳建立了镇压东方的军事中心,史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人 殷遗民 周公旦 起源 分而治之 洛阳 殷民 周武王 周王朝 行控制
下载PDF
“种族奴隶制”说质疑
16
作者 李湘竹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87-91,共5页
周朝殷民的身份问题,是史学界讨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郭沫若先生在《奴隶制时代》一文中对殷民的身份做过说明:“周人把殷覆灭了,把殷族的遗民大批地转化为奴隶。”郭老还引用了《左传》定公四年的一段记载,证明“殷民六族”、“殷民七... 周朝殷民的身份问题,是史学界讨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郭沫若先生在《奴隶制时代》一文中对殷民的身份做过说明:“周人把殷覆灭了,把殷族的遗民大批地转化为奴隶。”郭老还引用了《左传》定公四年的一段记载,证明“殷民六族”、“殷民七族”和“怀姓九宗”都是周人的种族奴隶。同时还提到,除这些种族奴隶外,还有大批的顽民,留在洛邑替周人从事生产。特别指出统治阶级对于这些奴隶是拥有生杀大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奴隶制 《奴隶制时代》 《左传》 郭沫若 殷民 身份问题 统治阶级 讨论研究 大批地 重要课题
下载PDF
太岳三章
17
作者 董耀崇 《中国民政》 1996年第11期7-7,共1页
关键词 生黄土 踏莎行 种植场 农场 燕雀 玉米 墓地 情痴 绕转 殷民
下载PDF
關于中國封建社会開始時期問題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子潤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6年第1期140-164,共25页
關于中國古代社会的分期問題,討論由来已久,目前爭論最多的是中國封建社会的开始時期問題。國内史学界在各种刊物上,已發表了許多文章,有的認为中國在西周初年已經是初期封建社会的開始,有的認为春秋战國之交(或秦漢之際)是中国封建社... 關于中國古代社会的分期問題,討論由来已久,目前爭論最多的是中國封建社会的开始時期問題。國内史学界在各种刊物上,已發表了許多文章,有的認为中國在西周初年已經是初期封建社会的開始,有的認为春秋战國之交(或秦漢之際)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開始,又有的認为汉魏之際才是中國封建社会的開始。这里首先需要解决的,自然是西周的社会性质問題,所以目前各家的爭论,也以这一問题为中心。西周究竟是封建社会呢?还是奴隸社会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 西周初年 氏族部落 武王 古代社会 周族 殷民 村社 封建土地所有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