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殿试策与进士阶层的经史素养
1
作者 陈文新 潘志刚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1-159,共9页
明代殿试策的写作,面向朝廷大政,而以“依经傍史”为基本准则。所谓“依经”,包括策问儒家典籍所包含的义理、方法和具体知识;所谓“傍史”,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常有一条明晰的纵向叙述线索,从上古三代开始,直至本朝;二是陈述历... 明代殿试策的写作,面向朝廷大政,而以“依经傍史”为基本准则。所谓“依经”,包括策问儒家典籍所包含的义理、方法和具体知识;所谓“傍史”,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常有一条明晰的纵向叙述线索,从上古三代开始,直至本朝;二是陈述历史事实、评论历史内容构成了殿试策的两种重要论述方式;三是对历史事实的叙述和评议具有明确的现实指向。“依经傍史”的导向要求考生具有深厚的经史素养,有助于明代读书人知识结构的完善。从王肯堂读书笔记和袁黄备考策论的心得等事例可见,熟读儒家经典和重要史部典籍,深入钻研《文献通考》和《大明会典》,是明代进士必备的经史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殿试策 进士阶层 经史素养
下载PDF
论清代殿试策的衡文标准
2
作者 潘志刚 《人文论丛》 2023年第2期69-83,共15页
与明代“对策称旨”的衡文要求一脉相承,清代殿试策注重“明体达用”“文义醇茂”。“明体达用”是对殿试策的根本要求。“明体”重在辨体,要求贡士谨遵殿试策的文章规范;“达用”重在功能,要求贡士发挥殿试策应有的经邦济世的作用。“... 与明代“对策称旨”的衡文要求一脉相承,清代殿试策注重“明体达用”“文义醇茂”。“明体达用”是对殿试策的根本要求。“明体”重在辨体,要求贡士谨遵殿试策的文章规范;“达用”重在功能,要求贡士发挥殿试策应有的经邦济世的作用。“文义醇茂”是对殿试策的具体行文要求,“文”指的是词章,“义”指的是义理,而“醇茂”指的是风格特征。清代殿试读卷官主要围绕上述两方面的要求进行阅卷。清代殿试策的衡文标准,同清代八股文的衡文标准一道,构成清代科举文学评鉴体系的主要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清代殿试看重书法,但书法自有其评价标准,无论从本质上还是功能上,书法无法越界成为殿试策的衡文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殿试策 衡文标准 “明体达用” “文义醇茂” 书法
下载PDF
社会科学知识体系视野下的明代殿试策解读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文新 彭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8-105,共8页
明代的殿试策,所涉问题通常与特定的时代背景、政治情势密切相关,有时甚至直接影响朝廷决策。从现代社会管理的角度看,明代的殿试具有国家智库的功能;而在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视野下解读明代殿试策,也可对明代进士的知识结构获得更加全... 明代的殿试策,所涉问题通常与特定的时代背景、政治情势密切相关,有时甚至直接影响朝廷决策。从现代社会管理的角度看,明代的殿试具有国家智库的功能;而在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视野下解读明代殿试策,也可对明代进士的知识结构获得更加全面的认识:他们不只是在人文素养方面接受了系统的儒学教育,也为"经邦济世"储备了丰富的关于吏治、边海防、经济、民生等的学养和思考;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因而有能力在社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 知识体系 明代 殿试策
下载PDF
从古代科举殿试策问直视当今高考作文命题新倾向
4
作者 陈燕红 《教育与考试》 2008年第1期34-36,共3页
今之高考作文,较古之殿试策问,二者在精神实质、形式和作用等方面有特别明显的相似之处或继承性。状元殿试策问,重在引导天下学子关注国计民生,于古于今都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与启示意义。故考察古之殿试策问,关照今之高考作文,不论对于正... 今之高考作文,较古之殿试策问,二者在精神实质、形式和作用等方面有特别明显的相似之处或继承性。状元殿试策问,重在引导天下学子关注国计民生,于古于今都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与启示意义。故考察古之殿试策问,关照今之高考作文,不论对于正确认识科举制度,还是对当今高考作文的改革与发展,当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殿试策 高考作文 民生 改革
下载PDF
清代殿试策对的僵腐文化批判
5
作者 赵维平 《殷都学刊》 2003年第1期45-47,共3页
清代殿试策问和对策两方面 ,都严重存在着厚古薄今、不重时务、自高自大和言行分离的弊端 。
关键词 清代 殿试策 僵腐文化 科举
下载PDF
明代状元殿试策的策对艺术
6
作者 彭娟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7-25,共9页
作为明代科举考试最高层级的考试文体,殿试策论表层的话语方式与深层的文本结构关联着特定的政治文化结构。在政治话语权力的笼罩之下,士子要以进言方式达到资治效果,尤需讲究谋篇布局、论证方式、修辞技巧等策对艺术。明代状元殿试策... 作为明代科举考试最高层级的考试文体,殿试策论表层的话语方式与深层的文本结构关联着特定的政治文化结构。在政治话语权力的笼罩之下,士子要以进言方式达到资治效果,尤需讲究谋篇布局、论证方式、修辞技巧等策对艺术。明代状元殿试策论在颂美与讽喻总体平衡的前提下,表现出气盛言宜的书生意气;注重征经引史,酌古参今,形成博奥风貌和完整的逻辑结构;在具体对策的分析上,使用层次推衍的论证方式;行文风格简繁有致,铺排变化,呼应着明代科举文学与文化的风气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殿试策 明代 状元 艺术
下载PDF
夏同龢殿试策对证述
7
作者 文学湘 《教育文化论坛》 2015年第1期134-137,共4页
夏同龢因殿试策对出众而被光绪皇帝钦点为戊戌科状元。文章从"治天下"、"求才"、"经武"、"绥远"、"理财"等方面对夏殿试策对的内容进行剖析,以窥夏同龢才略之一斑。
关键词 殿试策 状元卷 证述 夏同龢
下载PDF
明代洪武永乐时期殿试制策之背景因素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胡凡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7-143,共7页
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层次。明代的殿试始于洪武四年,初期多是由皇帝亲制策问,后来多由翰林院的翰林们拟题,然后送交皇帝裁定。明代洪武永乐两朝总共进行了16次科考,相应的就有16道殿试制策题目。这些制策的主题都是围绕着如何治理天下... 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层次。明代的殿试始于洪武四年,初期多是由皇帝亲制策问,后来多由翰林院的翰林们拟题,然后送交皇帝裁定。明代洪武永乐两朝总共进行了16次科考,相应的就有16道殿试制策题目。这些制策的主题都是围绕着如何治理天下国家而问,历史学在这些制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每一篇制策都要从时政的角度提出问题,鲜明地反映出时务策的特征。在殿试考试中能够脱颖而出,说明应试者确实具有很高的知识水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殿试 背景因素
下载PDF
殿试策问 清德宗载湉
9
《美文(青春写作)》 2011年第9期51-51,共1页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寅绍丕基,仰吴苍眷佑,兢兢业业,今二十年,恭逢皇太后六旬万寿,上维《鲁颂》寿母之诗,俯思《大雅》作人之化,特开庆榜,策试多士。
关键词 殿试策 清德宗载湉》 中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原文传递
论宋神宗殿试进士的承启与转折
10
作者 杨安邦 韩锋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0-103,126,共5页
宋神宗采纳王安石的改革主张,对科举尤其是殿试进士制度进行了多项改革。北宋大臣王安礼奉诏拟定的《元丰五年殿试进士策问》试题以及熙宁、元丰年间的科举取士情况,真实地反映出宋神宗殿试进士的改革情况,体现了王安石崇实尚用的教育思... 宋神宗采纳王安石的改革主张,对科举尤其是殿试进士制度进行了多项改革。北宋大臣王安礼奉诏拟定的《元丰五年殿试进士策问》试题以及熙宁、元丰年间的科举取士情况,真实地反映出宋神宗殿试进士的改革情况,体现了王安石崇实尚用的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意义和考试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柬神宗 殿试进士 改革 《元丰五年殿试进士问》
下载PDF
从明代状元策看明代民生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娟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1-15,共5页
明代殿试策对民生问题重点关注,状元策论的回应具体切实:明初百废待兴之际着眼于户籍田制问题,明代中期以节冗招抚应对民困民乱,在国匮民穷背景下务求保民恤民,这些状元策论彰显了"经济之文"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 明代科举 殿试 殿试 状元对 民生问题
下载PDF
高考作文:直视民生?沉湎诗意?
12
作者 陈燕红 《现代教育论丛》 2008年第7期47-48,共2页
今之高考作文,较古之殿试策问,二者在精神实质、形式和作用等方面有特别明显的相似之处或继承性。故考察古之殿试策问,关照今之高考作文,不论对于正确认识科举制度,还是对当今高考作文的改革与发展,当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殿试策 高考作文 民生 改革
下载PDF
从王十朋夺魁看宋代科举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忠礼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1-166,共16页
王十朋本是一个贫苦的农家子弟,他应科举考试经过多次挫折后,终于在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考取进士第一人(俗称状元)。此后,仅以14年时间,就升任至正三品大臣。从王十朋的经历中,可以知道:经过改革以后的宋代科举制度,由于不论门第,不讲... 王十朋本是一个贫苦的农家子弟,他应科举考试经过多次挫折后,终于在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考取进士第一人(俗称状元)。此后,仅以14年时间,就升任至正三品大臣。从王十朋的经历中,可以知道:经过改革以后的宋代科举制度,由于不论门第,不讲贫富,并采取多种措施防止科场弊端,一切以成绩高低作为录取与否的标准,其意义十分重大:它既为国家选拔了有用之才,也为一般平民子弟打开了入仕之门。王十朋所以能够成为进士第一人,除了文学才能过人以外,还与他的殿试策受到高宗青睐有关。殿试策主要是问时务,不仅要有文采,也要适应当时的政治需要,因而王十朋在试前对可能出现的策题已做了充分准备,这当是被高宗钦点为状元的一个重要原因。考取进士第一人,不仅授官优渥,升迁迅速,还可获得许多殊荣,其社会地位之高和所获得的荣耀,也非一般进士出身者可以企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十朋 宋代 科举殿试策 状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