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Vim核立体定向射频毁损灶的MR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钱若兵 汪业汉 +2 位作者 凌至培 傅先明 李光群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2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Vim核立体定向射频毁损灶的MRI表现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2 3例帕金森病患者接受Vim核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 ,在手术后的早期 (16例 )、晚期 (7例 )进行MRI随访 ,了解毁损灶的MRI表现、大小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并且...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Vim核立体定向射频毁损灶的MRI表现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2 3例帕金森病患者接受Vim核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 ,在手术后的早期 (16例 )、晚期 (7例 )进行MRI随访 ,了解毁损灶的MRI表现、大小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并且计算毁损灶的位置与原靶点坐标的误差。结果  16例患者在术后 3~ 7天复查MRI ,T1加权像 :中心为细小的长T1低信号点 ,中间为短T1高信号环 ,最外为长T1低信号环 ,周边有不规则的水肿带 ;T2 加权像 :中心为细小的长T2 高信号点 ,中间为短T2 低信号环 ,最外为长T2 高信号环 ,周边有不规则的水肿带。 7例患者术后 1~ 2年复查MRI,毁损灶的MRI表现为长T1长T2 类圆形信号。毁损灶的位置与原靶点的误差小于 1mm。结论 帕金森病立体定向射频毁损灶的大小与毁损的温度、时间、毁损针的直径和长度成正比 ,晚期MRI随访提示如果靶点位置正确 ,毁损灶大小在 5 .0mm× 5 .2mm× 8.1mm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m核立体定向射频毁损灶 帕金森病 PD Vim核立体定向射频毁损 MRI表现 疗效
下载PDF
帕金森病立体定向射频毁损灶的MRI表现
2
作者 钱若兵 汪业汉 +2 位作者 凌至培 傅先明 李光群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3期168-168,共1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立体定向射频毁损灶的MRI表现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9例帕金森病患者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后的早期、晚期MRI随访,了解毁损灶的MRI表现及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19例患者在术后3~7天复查MRI,T1W:中心为细小的长T...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立体定向射频毁损灶的MRI表现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9例帕金森病患者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后的早期、晚期MRI随访,了解毁损灶的MRI表现及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19例患者在术后3~7天复查MRI,T1W:中心为细小的长T1低信号点,中间为短T1高信号,最外为长T1低信号环,周边有不规则的水肿带,T2W:中心为细小的长T2高信号点,中间为短T2低信号,最外为长T2高信号环,周边有不规则的水肿带.7例患者术后1~2年复查MRI,毁损灶的MRI表现为长T1长T2类圆形信号.毁损灶的位置与原靶点的误差小于1mm.结论:帕金森病立体定向射频毁损灶的大小与毁损的温度、时间成正比,晚期MRI随访提示如果靶点位置正确,毁损灶大小在5mm×5.2mm×8.1mm左右,则能产生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立体定向 毁损灶 MRI
下载PDF
帕金森病毁损灶靶点MRI定位
3
作者 金爱国 曾浩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700-700,共1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毁损灶 MRI定位
原文传递
丘脑VIM核射频毁损效果与早期MR检查比较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潘云曦 谭启富 +1 位作者 张鑫 乔粱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 :帕金森病病人丘脑VIM核射频毁损术后早期MR检查 ,观察毁损灶在MR上表现与VIM核射频毁损的预后关系。方法 :92例帕金森病病人共行 97次VIM核射频毁损术 ,术后早期 (1~ 7天 )常规行磁共振T1加权和T2 加权矢状位、轴位和冠状位扫描... 目的 :帕金森病病人丘脑VIM核射频毁损术后早期MR检查 ,观察毁损灶在MR上表现与VIM核射频毁损的预后关系。方法 :92例帕金森病病人共行 97次VIM核射频毁损术 ,术后早期 (1~ 7天 )常规行磁共振T1加权和T2 加权矢状位、轴位和冠状位扫描。轴位测量毁损靶点的横径。冠状位观察靶点毁损的最低点相对与第三脑室顶的深度与同一层第三脑室高度比值 (深度比值 ) ,及靶点毁损最外缘距中线距离 (最外缘 ) ,并观察毁损灶与内囊关系 ;矢状位或轴位观察靶点毁损最后缘距AC -PC中点的距离 (最后缘 )。通过以上观察与VIM核毁损术后效果进行比较。其中有 9例病人 ,术后 3月至 18月螺旋CT复查 ,通过基底节 2mm一层的扫描 ,可发现毁损灶 ,测量毁损灶大小。结果 :92例帕金森病病人共行 97次VIM核射频毁损 ,术后震颤消失率 10 0 % ,肌强直改善率10 0 % ,运动迟缓和运动不能无改善。 97次MR检查创道及丘脑毁损区均未见出血 ,创道仅有轻微水肿 ,仅发现 1例穿刺部位皮层小血肿 ,并导致癫痫大发作。 92例病人随访 1~ 2 6月 (仅有 10例随访少于 6月 ) ,73例 (75 % )病人无复发 :横径平均为 6 .6± 1.86mm ;最外缘平均为 19.2 8± 2 .14mm ;最后缘平均为 9.6 3± 2 .14mm ;深度比值平均为 0 .84± 0 .0 9。 14例 (1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VIM核射频毁损 MR毁损灶
下载PDF
伽玛刀丘脑腹中间核、腹嘴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异常(附58例临床报道)
5
作者 张捷 大江千广 +1 位作者 柴崎澈 袁先厚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6期354-357,共4页
目的总结采用伽玛刀毁损丘脑腹中间核(ventrointermediatenucleus,Vim)、腹嘴核(ventrooralnucleus,VO)治疗58例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nse,PD)及其他运动异常性疾患,分析治疗后的临床变化过程及丘脑毁损灶的变化。方法采用4mm准直器单... 目的总结采用伽玛刀毁损丘脑腹中间核(ventrointermediatenucleus,Vim)、腹嘴核(ventrooralnucleus,VO)治疗58例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nse,PD)及其他运动异常性疾患,分析治疗后的临床变化过程及丘脑毁损灶的变化。方法采用4mm准直器单枪对靶点照射130Gy。参照微电极验证立体定向丘脑毁损术时确定靶点的方法确定靶点。结果随访2年以上的患者有40例,最长的患者随访了9年。在MRI上,丘脑毁损灶的变化可分为大而不规则形和小圆形,其容积在数10mm3到约600mm3。80%的患者效果良好而无明显并发症,震颤在治疗1年后减弱。如果震颤持续存在,则追加微电极验证的常规立体定向丘脑毁损术。结论伽玛刀丘脑毁损术治疗运动异常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丘脑毁损 丘脑毁损灶 帕金森病 运动异常
下载PDF
立体定向治疗帕金森病的CT影像学研究
6
作者 周青 何承 +1 位作者 冯健 王和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0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评价CT扫描在立体定向治疗帕金森病术前病例筛选、毁损灶定位中的价值,探讨术后毁损灶CT表现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GE-speedⅡ型螺旋CT分别行平扫筛选、CT扫描计算机靶点定位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Vim)或苍白球腹后外侧部(Gpi... 目的评价CT扫描在立体定向治疗帕金森病术前病例筛选、毁损灶定位中的价值,探讨术后毁损灶CT表现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GE-speedⅡ型螺旋CT分别行平扫筛选、CT扫描计算机靶点定位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Vim)或苍白球腹后外侧部(Gpi)毁损及CT术后复查。结果CT定位术前准确率为92.52%,术后证实准确率为83.67%,治疗有效率为94.56%,并发症发生率为5.44%,症状再发率为3.61%。结论CT扫描定位导引立体定向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靶点定位准确,疗效显著、稳定持久;术前CT筛选适应证、术中及时电生理刺激纠偏,术后及时复查CT,是保证疗效、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必不可少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帕金森病 立体定向 毁损灶
下载PDF
分期双侧脑立体定向术治疗帕金森氏病(附10例报告)
7
作者 吴建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38-40,共2页
关键词 帕金森氏病 脑立体定向术 脑立体定向手术 Forel-H 手术并发症 神经外科 毁损灶 精神症状 丘脑腹外侧核 功能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