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ATPase8-6基因研究杂交多倍体鱼线粒体母性遗传(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郭新红 刘少军 刘筠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8-413,共6页
异源四倍体鲫鲤是世界上首例人工培育的两性可育并形成群体的且能自然繁殖的四倍体鱼。本文采用质粒克隆测序法测定了红鲫、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湘云鲫和三倍体湘云鲤的ATPase8和ATPase6基因全序列 ,结合鲤鱼、日本白鲫和斑马鱼的同... 异源四倍体鲫鲤是世界上首例人工培育的两性可育并形成群体的且能自然繁殖的四倍体鱼。本文采用质粒克隆测序法测定了红鲫、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湘云鲫和三倍体湘云鲤的ATPase8和ATPase6基因全序列 ,结合鲤鱼、日本白鲫和斑马鱼的同源序列 ,对不同倍性水平鲤科鱼类的ATPase8和ATPase6基因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碱基组成、变异情况以及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差异。红鲫、鲤鱼、异源四倍体鲫鲤、日本白鲫、三倍体湘云鲫和三倍体湘云鲤之间的序列差异为 0 0 % - 1 3 4 % ,它们与外群斑马鱼之间的序列差异为 2 7 9% -31 0 %。用MEGA软件中的MP法、ME法、NJ法和UPGMA法构建分子系统树 ,得到了相似的拓扑结构。结果分析表明 ,人工杂交多倍体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湘云鲫和三倍体湘云鲤在线粒体ATPase8和ATPase6基因上具有严格的母性遗传特征。值得注意的是 ,异源四倍体鲫鲤经过 1 1代的繁育后 ,与其原始母本红鲫仍然保持了非常高的同源性 ,说明了新的异源四倍体基因库在线粒体ATPase8和ATPase6基因上拥有稳定的遗传特性。对不同倍性鲤科鱼类线粒体ATPase8和ATPase6基因的研究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ase8-6基因 杂交 多倍体 线粒体 母性遗传 三倍体湘云鲫
下载PDF
利用ATPase基因研究杂交多倍体鲫鲂线粒体母性遗传 被引量:1
2
作者 颜金鹏 郭新红 +2 位作者 刘少军 肖俊 刘筠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48-1052,共5页
三倍体鲫鲂、四倍体鲫鲂和五倍体鲫鲂是通过红鲫♀×团头鲂♂亚科间远缘杂交形成的.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5尾三倍体鲫鲂、6尾四倍体鲫鲂和6尾五倍体鲫鲂及其1尾父本团头鲂的线粒体DNA ATPase8和ATPase6基因的全序列,并与所... 三倍体鲫鲂、四倍体鲫鲂和五倍体鲫鲂是通过红鲫♀×团头鲂♂亚科间远缘杂交形成的.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5尾三倍体鲫鲂、6尾四倍体鲫鲂和6尾五倍体鲫鲂及其1尾父本团头鲂的线粒体DNA ATPase8和ATPase6基因的全序列,并与所获得的红鲫和外群斑马鱼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了其碱基组成、变异情况以及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差异.红鲫、团头鲂、三倍体鲫鲂、四倍体鲫鲂和五倍体鲫鲂之间的序列分歧率为0.0%-21.6%,它们与外群斑马鱼之间的序列分歧率为27.0%-28.2%.用MEGA3.1软件中的Maxi mumparsi mony(MP),Mini mumevolution(ME),Neighbor joining(NJ)和UPGMA程序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具有相似的拓扑结构.结果表明,人工杂交三倍体鲫鲂、四倍体鲫鲂和五倍体鲫鲂在线粒体ATPase8和ATPase6基因上具有严格的母性遗传特征.研究证明ATPase8和ATPase6基因是杂交多倍体鲫鲂遗传变异研究的一个很好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ase基因 三倍体鲫鲂 四倍体鲫鲂 五倍体鲫鲂 母性遗传
下载PDF
利用Katahdin,Suffolk,andreciprocal-crosslambs的采食量来估测其杂种优势、母性遗传效应和直接育种效应及增重率
3
作者 高凤芹 M.A.Brown +3 位作者 吴建平 P.J.Starks H.S.Mayeux 刘斌 《现代畜牧兽医》 2006年第10期41-44,共4页
本试验利用24只2005年春季出生,3月份断奶的羔羊和3个百慕大草场的,通过其采食量来估测羔羊杂种优势、母性遗传效应和直接育种效应。24只羊被分成3组,每个品种有6个重复,每组包含8只羊4个品种:Katahdin×Katahdin(KK),Katahdin×... 本试验利用24只2005年春季出生,3月份断奶的羔羊和3个百慕大草场的,通过其采食量来估测羔羊杂种优势、母性遗传效应和直接育种效应。24只羊被分成3组,每个品种有6个重复,每组包含8只羊4个品种:Katahdin×Katahdin(KK),Katahdin×Suffolk(KS),Suffolk×Katahdin(SK),Suffolk×Suffolk(SS)。试验前期进行预试验,调整试验过程的最佳设计方法。在9周试验过程中,用所收获新鲜的饲草来饲喂单圈方式饲养的羊,饲草的每天采食量用其干物质的减少量进行估算。每周将有48h的采食量被估测。所有羊的采食量都以干物质为基础,结果用LSD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按体重的百分含量进行计算Katahdin,Suffolk,SuffolkxKatahdin,和KatahdinxSuffolk,各品种干物质的采食量分别为:2.58%,2.60%,2.90%,和2.66%。SuffolkxKatahdin(P<0.10)品种与其它的三个品种相比较草食量最高且差异显著。试验结果证明杂种优势和母性遗传效应在调节放牧家畜的采食量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设计有效的放牧体系时,品种因素应该被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食量 杂种优势 母性遗传效应 直接育种效应
下载PDF
利用正反交衍生的F1群体检测茶树母性遗传的RAPD
4
作者 田中淳一 谢国禄 《国外作物育种》 2003年第3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正反交 F1群体 茶树 母性遗传 检测 RAPD
下载PDF
含有母性影响遗传基因的连锁定位系的构建 被引量:4
5
作者 代方银 谭端 +3 位作者 童晓玲 胡海 鲁成 向仲怀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93-1398,共6页
母性影响遗传基因由于其杂交后代的表型受母本基因型的影响,而不能直接反映当代个体的基因型,这给连锁定位测交亲本(三隐性或双隐性系统)的培育带来困难,从而影响这类基因的定位研究。设计了一套杂交培育方案,其核心是使母性影响遗传基... 母性影响遗传基因由于其杂交后代的表型受母本基因型的影响,而不能直接反映当代个体的基因型,这给连锁定位测交亲本(三隐性或双隐性系统)的培育带来困难,从而影响这类基因的定位研究。设计了一套杂交培育方案,其核心是使母性影响遗传基因先纯合,再使非母性影响遗传基因纯合。采用所设计的方案,成功培育了家蚕第13连锁群的赤蚁(ch)、无鳞毛翅(nlw,新突变)和褐色卵t(b-t,母性影响遗传)的三隐性系统,并培育了第19连锁群的狭胸(nb)和第二肾形卵(ki-2,母性影响遗传,待定位突变基因)的双隐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性影响遗传基因 三隐性系统 双隐性系统 培育方案 家蚕
下载PDF
三角鲂与团头鲂正反杂交F_1的遗传性状 被引量:44
6
作者 杨怀宇 李恩发 邹曙明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05-309,共5页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数理统计方法,对团头鲂、三角鲂及其正反杂交F_1的比例性状和框架参数进行分析,探讨了亲本形态性状在子代中的遗传传递情况。结果表明:(1)正反交F_1形态都表现出较多的母性遗传特征,但三角鲂母本...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数理统计方法,对团头鲂、三角鲂及其正反杂交F_1的比例性状和框架参数进行分析,探讨了亲本形态性状在子代中的遗传传递情况。结果表明:(1)正反交F_1形态都表现出较多的母性遗传特征,但三角鲂母本对杂交F_1遗传特征的影响强于团头鲂母本。(2)躯干部特征、头尾轴特征及背棘等为区分团头鲂、三角鲂及其正反杂交F_1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状 团头鲂 三角鲂 杂交 遗传传递 母性遗传 亲本 子代
下载PDF
鸡与鹌鹑属间杂交试验及其mtDNA遗传多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宗胜 李大全 +2 位作者 孙杰 李岩 余春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5,共6页
通过人工授精,进行了鸡与鹌鹑的属间远缘杂交试验,成功地获得了蛋鸡与鹌鹑和乌鸡与鹌鹑的属间杂交种,并证实杂交后代均表现出杂交子一代单性不育———雌性不育,且不育的程度比较大,即在雌性胚胎发育的早期细胞分化活动就得以终止。为... 通过人工授精,进行了鸡与鹌鹑的属间远缘杂交试验,成功地获得了蛋鸡与鹌鹑和乌鸡与鹌鹑的属间杂交种,并证实杂交后代均表现出杂交子一代单性不育———雌性不育,且不育的程度比较大,即在雌性胚胎发育的早期细胞分化活动就得以终止。为了进一步研究远缘杂交中细胞质的遗传效应,从鸡、鹌鹑和它们的杂交种的脏器中提取线粒体DNA,发现杂交种与其母本的mtDNA大小完全一致(16 9kb),而与其父本明显不同。利用9种限制性内切酶对鸡、鹌鹑及其属间杂交种(蛋鸡♂×鹌鹑♀)的mtDNA进行了RFLP分析,结果表明属间杂交种具有与母本相同的限制型单倍型,证明在鸡与鹌鹑的属间杂交中mtDNA遵循母性遗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鹌鹑 属间杂交种 远缘杂交 母本 蛋鸡 母性遗传 杂交后代 遗传多态 DNA 不育
下载PDF
家蚕突变新小卵(sm-n)的特异性状及其遗传 被引量:2
8
作者 代方银 王先燕 +2 位作者 胡海 鲁成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9-463,共5页
家蚕卵形突变sm-n(new small egg)为家蚕小卵突变的新类型,与前人研究报道的几种家蚕小卵突变sm、sm-2、sm-3、emi等明显不同,其主要特征为:同一母蛾产卵分离出正常型卵和小卵两种,其中小卵大小不一,为不受精卵,而正常型卵孵化与生长... 家蚕卵形突变sm-n(new small egg)为家蚕小卵突变的新类型,与前人研究报道的几种家蚕小卵突变sm、sm-2、sm-3、emi等明显不同,其主要特征为:同一母蛾产卵分离出正常型卵和小卵两种,其中小卵大小不一,为不受精卵,而正常型卵孵化与生长均正常。解剖母蛾观察卵巢管,大小卵粒在每根卵巢管里随机排列,个体间出现小卵的比例有较大差异(分布在20%~90%之间),但总体上小卵比正常卵多,且在越往卵巢管的后端小卵的比例越大,小卵的排列不规则;交配产卵后,初步统计发现小卵百分率越大,则遗腹卵有越多的倾向。同时在解剖过程中发现此小卵系统和无卵突变系统(sm^n)的母蛾卵巢管有增多现象,每个卵巢发生4~6条,每蛾共8~12条卵巢管。用正常系统C108与新小卵杂交,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新小卵为隐性遗传基因支配,遵循伪母性遗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突变 新小卵 母性遗传 卵巢管数目
下载PDF
中国李自然杂交后代抗寒力、果实大小的遗传与变异 被引量:8
9
作者 孙伟 高庆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50-253,共4页
通过对黄干核等 6个中国李品种自然杂交后代抗寒力和果实大小的遗传与变异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李的抗寒力和果实大小属于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 ,具有连续变异的特点 ;中国李的抗寒力具有很好的遗传稳定性 ,果实大小趋向... 通过对黄干核等 6个中国李品种自然杂交后代抗寒力和果实大小的遗传与变异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李的抗寒力和果实大小属于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 ,具有连续变异的特点 ;中国李的抗寒力具有很好的遗传稳定性 ,果实大小趋向小果变异 ,表现出明显的性状衰退 ;中国李抗寒力和果实大小都具有母性遗传的特点 ,母本对后代影响较大。大抗寒李树育种中应选择抗寒力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自然杂交后代 抗寒力 果实形状 遗传变异 遗传稳定性 母性遗传 育种 品种
下载PDF
家蚕不同品种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遗传模式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亚群 张升祥 +5 位作者 王洪江 程洋 兰凤杰 侯满 刘庆信 崔为正 《蚕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3-609,共7页
人工饲料养蚕是我国蚕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揭示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遗传规律,可为利用摄食性好的家蚕种质资源培育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对人工饲料摄食性差异显著的3对家蚕品种(品系)分别组配P_1、P_2、F_1、... 人工饲料养蚕是我国蚕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揭示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遗传规律,可为利用摄食性好的家蚕种质资源培育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对人工饲料摄食性差异显著的3对家蚕品种(品系)分别组配P_1、P_2、F_1、F_2及BC_1共10个世代的交配材料,以人工饲料育收蚁36 h疏毛率为摄食性考核指标,应用联合尺度检验等方法进行摄食性遗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多代食性歧化选择选育的菁松A、菁松B的高摄食性与低摄食性品系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呈现加性遗传效应;广食性品种中广04对低摄食性品种鲁七的摄食性呈现显性-加性-母性遗传模式。由此可见,家蚕不同品种(品系)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遗传模式不同,在选育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时,可依据加性效应为主的遗传模式,对摄食性好的蛾区和个体进行系统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 摄食性 遗传模式 加性遗传 显性-加性-母性遗传
下载PDF
中日野桑蚕杂交后代线粒体的遗传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兵 浜野国胜 +2 位作者 蜷木理 原和二郎 沈卫德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6-168,共3页
为了研究线粒体在中国野桑蚕和日本野桑蚕的杂交后代中的遗传规律,将经D IG-RFLP检测线粒体多态性不同的中国野桑蚕和日本野桑蚕进行杂交,用Southern杂交检测母本、父本、F1、BF1的线粒体多态性。结果表明,F1和BF1的线粒体多态性与母本... 为了研究线粒体在中国野桑蚕和日本野桑蚕的杂交后代中的遗传规律,将经D IG-RFLP检测线粒体多态性不同的中国野桑蚕和日本野桑蚕进行杂交,用Southern杂交检测母本、父本、F1、BF1的线粒体多态性。结果表明,F1和BF1的线粒体多态性与母本相同,没有出现父本线粒体的信号。揭示了实验采用的中国野桑蚕和日本野桑蚕的线粒体遗传遵循母性遗传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桑蚕 线粒体 母性遗传 遗传规律
下载PDF
家蚕第2肾形卵的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鲁成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34-236,共3页
家蚕卵形突变有:纺锤形卵(sp、23-22.9)、肾形卵(ki、6-8.6)、长形卵(elp、18-16.1)、大卵(Ge、1-14.0)、小卵(Sm、3-41.8)等.其中,肾形卵(ki)性状极为独特,其同质型雌蛾(ki/ki)产卵呈肾形。
关键词 家蚕 第2肾形卵 遗传学研究 母性遗传 卵壳突变性状
下载PDF
植物细胞器遗传工程的曙光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奇 沈桂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4,共4页
众所周知,生物的性状是由其遗传物质DNA决定的。在高等植物细胞中,除细胞核外,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都有各自的DNA。叶绿体是光能转换,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氧化磷酸化的场所。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都具有细胞内半自主独立的自我复制... 众所周知,生物的性状是由其遗传物质DNA决定的。在高等植物细胞中,除细胞核外,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都有各自的DNA。叶绿体是光能转换,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氧化磷酸化的场所。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都具有细胞内半自主独立的自我复制能力,在遗传上表现为特有的母性遗传。在植物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具有许多与细菌共同的特性。这就给人们一个启示:那些有用的来自原核生物的目的基因能否以具有原核性的叶绿体和线粒体DNA做为它们的遗传受体,用以进行光合作用的遗传工程,生物固氮及其它遗传转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基因 原核生物 高等植物细胞 线粒体基因 基因重组 母性遗传 目的基因 密码子 自我复制能力 真核生物
下载PDF
家蚕新白卵系的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鲁成 向仲怀 《蚕学通讯》 1989年第4期8-13,7,共7页
本研究室保存的新白卵系在形态和遗传方式上与迄今记载的白卵基因均相异。实为一种新的白卵突变,定名为新白卵(new white—egg),基因记号wn。wn属第10连锁群,与w_2连锁,对红卵(re)和淡红眼白卵(pe)有上位作用。
关键词 连锁群 上位作用 基因连锁 杂交实验 独立遗传 突变基因 油蚕 遗传方式 突变系 母性遗传
下载PDF
牛经济性状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玉梅 赖松家 陈仕毅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0-22,共3页
细胞质遗传(cytoplamic inheritance)又叫核外遗传或基因组外遗传,是以母性遗传为基础的一种遗传方式。现有的报道认为,它是通过mtDNA起作用的。研究者很早就发现,细胞质遗传效应对畜禽的乳脂率、产奶量、初生重、断奶重、背膘厚... 细胞质遗传(cytoplamic inheritance)又叫核外遗传或基因组外遗传,是以母性遗传为基础的一种遗传方式。现有的报道认为,它是通过mtDNA起作用的。研究者很早就发现,细胞质遗传效应对畜禽的乳脂率、产奶量、初生重、断奶重、背膘厚等生产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自1982年由Anderson S等人测得牛mtDNA的完整序列以后,牛经济性状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变得十分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遗传 遗传效应 经济性状 MTDNA 核外遗传 遗传方式 母性遗传
下载PDF
虾夷扇贝线粒体遗传模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科凤 李琪 王国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3期72-75,共4页
动物线粒体遗传模式主要为母系遗传。近年来在一些双壳类(如贻贝科、蚌科和帘蛤科)中发现了线粒体双重单亲遗传现象。双重单亲遗传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母系遗传模式,它开启了一种独特的系统来检测进化力在线粒体基因组中的作用。但双重单... 动物线粒体遗传模式主要为母系遗传。近年来在一些双壳类(如贻贝科、蚌科和帘蛤科)中发现了线粒体双重单亲遗传现象。双重单亲遗传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母系遗传模式,它开启了一种独特的系统来检测进化力在线粒体基因组中的作用。但双重单亲遗传是否广泛存在于双壳类尚属未知。文章研究了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线粒体遗传模式,结果显示,同一个体中体细胞和性腺的线粒体片段的基因型不存在差异;家系检测中也显示子代的线粒体单倍型与母本一致;在虾夷扇贝线粒体中未发现双重单亲遗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线粒体DNA 母性遗传 双重单亲遗传
下载PDF
线粒体DNA突变可导致遗传性耳聋 被引量:1
17
作者 桂宾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4-364,共1页
近日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母性遗传的先天性耳聋的发病机制:线粒体DNA突变可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并最终导致细胞程序性死亡.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了2月17日出版的《Cell》杂志上.线粒体是细胞动力的源泉,细胞所需的绝大多数能量都是... 近日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母性遗传的先天性耳聋的发病机制:线粒体DNA突变可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并最终导致细胞程序性死亡.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了2月17日出版的《Cell》杂志上.线粒体是细胞动力的源泉,细胞所需的绝大多数能量都是由它提供的.线粒体自身同样含有DNA,并且可以通过母性的细胞质来遗传.线粒体的另一功能就是通过参与细胞程序性死亡或者凋亡决定细胞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突变 遗传 细胞程序性死亡 耳聋 可导 母性遗传 Cell 研究成果
下载PDF
用雌核发育对鲤鱼进行遗传分析
18
作者 范兆廷 《淡水渔业》 1981年第5期38-41,共4页
本文报告了利用雌核发育进行鲤鱼的遗传分析和染色体绘图。新体色的变异是借助于单倍体,二倍体和F_1以及F_2代的母性遗传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的。变异特征是受两对基因——“P”和“R”控制的,只有具有双隐性等位基因“pprr”的鱼才显变异... 本文报告了利用雌核发育进行鲤鱼的遗传分析和染色体绘图。新体色的变异是借助于单倍体,二倍体和F_1以及F_2代的母性遗传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的。变异特征是受两对基因——“P”和“R”控制的,只有具有双隐性等位基因“pprr”的鱼才显变异体色。本研究确定了基因——着丝点(G—K)的间隔距离。G—K的间隔是用另外两个基因——运铁蛋白基因和鳞型基因进行测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分析 雌核发育 鲤鱼 体色 母性遗传 单倍体 二倍体 运铁蛋白 基因 间隔
下载PDF
家蚕基因库突变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鲁成 代方银 向仲怀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68-975,共8页
经过十几年的研究 ,整理了包括最早于 2 0世纪 4 0年代 ,尤其是 80年代后期以来收集、引进、创造的家蚕各种突变基因、染色体变异系统及特色遗传材料 10 0 0余份 ,通过对其进行形态、生理、生化性状的鉴定和遗传分析 ,构建和完善的保存... 经过十几年的研究 ,整理了包括最早于 2 0世纪 4 0年代 ,尤其是 80年代后期以来收集、引进、创造的家蚕各种突变基因、染色体变异系统及特色遗传材料 10 0 0余份 ,通过对其进行形态、生理、生化性状的鉴定和遗传分析 ,构建和完善的保存系统有 6 0 0余个家蚕基因的资源库 ,保存的家蚕突变基因种类覆盖国际现存家蚕突变基因的 90 %以上。其中珍稀突变基因达 10 0多个 ,首次发现的突变基因 6 0余个。通过对突变系统进行杂交分析 ,连锁检索和三点测验定位 ,构建了完善的家蚕连锁检索标记体系 ,含全部 2 8个连锁群的标志基因有 2 30个 ;构建了各连锁群的基因定位系统 (隐性基因合成系 ) ;发现了基因互补突变卵色和第三型母性遗传卵色 ,发现了白色卵突变基因上位作用的普遍性。育成了以形态突变基因为标记的、相互独立的近等基因系 2 8个。开发了高饲料效率、性别标记、天然有色茧丝、抗病性、广食性、可控制单性别孵化等一系列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有用突变基因育种新素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家蚕基因资源持续保存的方法和管理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基因库 突变系统 突变基因 染色体变异系统 遗传分析 连锁检索标记体系 母性遗传卵色
下载PDF
亚洲部分地区东方蜜蜂mtDNA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谭垦 张炫 +1 位作者 周丹银 和绍禹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27-230,共4页
就云南省7个不同样点共7群东方蜜蜂蜂群开展mtDNA内切酶位点测试和分析研究,并与菲律宾的东方蜜蜂作对比分析。内切酶DraI分析7个蜂群,共发现4个内切酶位点;云南东方蜜蜂mtDNA的tRNAleu-COII基因的序列没有长度多态性,EcoRI内切酶位点共... 就云南省7个不同样点共7群东方蜜蜂蜂群开展mtDNA内切酶位点测试和分析研究,并与菲律宾的东方蜜蜂作对比分析。内切酶DraI分析7个蜂群,共发现4个内切酶位点;云南东方蜜蜂mtDNA的tRNAleu-COII基因的序列没有长度多态性,EcoRI内切酶位点共有4个,与菲律宾的吕宋岛的东方蜜蜂属于同一单倍型。另外,对来自尼泊尔、泰国、越南、老挝以及我国北京、云南等地的共13群蜜蜂mtDNACOII基因的420个碱基对进行测序分析,发现13群东方蜜蜂分析的420个碱基序列里,位点变异从0个到5个不等,变异率从0到1 19% 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可以看出分枝树主要分为两个类群:高纬度或高海拔的蜂群为一个类群,它们主要来自撒营盘(2)(China4)、丽江(China7)、北京(1)(China1)、尼泊尔(Nepal)、北京(2)(China2)、河口(1)(China8)和越南(2)(Vietnam2)。另一个类群的主要来自低纬度或低海拔的蜂群,它们主要来自撒营盘(1)(China3)、景洪(China5)、越南(1)(Vietnam1)、泰国(Thailand)、河口(2)(China6)和老挝(Laos)。该实验为我国东方蜜蜂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 东方蜜蜂 MTDNA 多态性 系统分类 线粒体 母性遗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