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对母语方言的英语语音偏误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夏君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08-110,117,共4页
国内英语语音教学大多根据标准语(社会母语)——普通话设计教学,而实际语音教学中许多偏误原因则来自学生的母语方言(自然母语)。本文从英语语音教学中常见偏误的分析入手,指出英语语音教学中的许多偏误均与学生母语方言相关。因而,只... 国内英语语音教学大多根据标准语(社会母语)——普通话设计教学,而实际语音教学中许多偏误原因则来自学生的母语方言(自然母语)。本文从英语语音教学中常见偏误的分析入手,指出英语语音教学中的许多偏误均与学生母语方言相关。因而,只有针对学生母方言背景的分析,才能为英语语音教学设计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方言 英语语音 偏误分析
下载PDF
母语方言融入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宁夏师范学院为例
2
作者 赵红芳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1期50-52,56,共4页
现代汉语是一门需要大量语言材料的课程,而地方方言却蕴含着非常丰富的语言材料,这给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文从方言融入现代汉语课程的条件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来探讨母语方言融入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 现代汉语是一门需要大量语言材料的课程,而地方方言却蕴含着非常丰富的语言材料,这给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文从方言融入现代汉语课程的条件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来探讨母语方言融入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方言 现代汉语课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广州市粤、闽、客方言母语大学生语言态度与语言使用调查
3
作者 梁嘉乐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19,150,共13页
广州市是我国重要的大都市,人口众多且来源复杂。粤、闽、客方言母语大学生是广州市外来人口的重要一支,他们的语言背景、语言能力不同。来到大学校园后,这些大学生的语言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此带来了语言使用的改变。通过对这些大... 广州市是我国重要的大都市,人口众多且来源复杂。粤、闽、客方言母语大学生是广州市外来人口的重要一支,他们的语言背景、语言能力不同。来到大学校园后,这些大学生的语言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此带来了语言使用的改变。通过对这些大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态度、语言使用的调查,可以发现三者相互影响。在调查中,被试对普通话的正面评价及使用普通话的频次明显高于其他方言,粤语位居第二。在与之相关的语言学习需求及语言消费意愿调查中,被试对粤语的学习需求及语言消费意愿明显高于其他方言。此研究有助于拓宽共同语和方言的态度研究,调查结果和结论对广州城市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制定和调整,以及做好城市语言服务工作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母语大学生 语言态度 语言使用 语言能力 语言生态
下载PDF
粤方言母语者英语清塞尾辅音习得负迁移研究
4
作者 隋奇鑫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第10期114-116,共3页
英汉两种语言在音节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中国学生在语音产出上出现负迁移。本文以粤方言母语者为实验对象,探究其习得英语清塞尾辅音出现的语音错误,以引起英语语音实践教学对于母语负迁移的重视及修正。研究发现,粤方言学生在发出清塞尾辅... 英汉两种语言在音节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中国学生在语音产出上出现负迁移。本文以粤方言母语者为实验对象,探究其习得英语清塞尾辅音出现的语音错误,以引起英语语音实践教学对于母语负迁移的重视及修正。研究发现,粤方言学生在发出清塞尾辅音 /t/ 时出错率最高,且删音错误占比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辅音 负迁移 清塞尾辅音 方言母语
下载PDF
地方感探微:全球化视野下新世纪内蒙古电影中方言与母语的银幕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帆 《声屏世界》 2021年第13期87-89,共3页
新世纪以来置身于流动的全球化浪潮中,为营造多元开放的文化环境与保护本土文化的独特性,方言与母语登上我国电影银幕。内蒙古电影中的语言表达借助方言与母语,高度还原了内蒙古的地域文化与民族风情,勾勒出观众对内蒙古的想象与感受。... 新世纪以来置身于流动的全球化浪潮中,为营造多元开放的文化环境与保护本土文化的独特性,方言与母语登上我国电影银幕。内蒙古电影中的语言表达借助方言与母语,高度还原了内蒙古的地域文化与民族风情,勾勒出观众对内蒙古的想象与感受。面对全球化与消费化的复杂语境,内蒙古电影利用自身的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保持长足的吸引力,在众多区域电影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下电影创作者提供研究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内蒙古电影 方言母语 地方
下载PDF
基于ELF理论的粤方言母语者英语辅音习得的负迁移研究: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例
6
作者 陈杰婷 李春梅 《海外英语》 2021年第2期3-6,15,共5页
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进程中,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作用将日益凸显,这对大湾区外语类毕业生的英语交际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粤方言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习得英语时母语负迁移现象较为严重,部分错读语音影响语言交际顺利进行。此该篇研究... 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进程中,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作用将日益凸显,这对大湾区外语类毕业生的英语交际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粤方言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习得英语时母语负迁移现象较为严重,部分错读语音影响语言交际顺利进行。此该篇研究以广州市某高校粤方言为母语的英语专业学生82名为研究对象,以学院语音大赛为依托,通过语音识别及分析软件对学生音频文件的部分影响交际的辅音音素进行对比分析,对粤方言区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音障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3种因粤语中音素缺失导致英语音素缺失([p][d]尾音省略)、或替代([f][w][v]音素替代或[r][n][l]音素混淆)的负迁移现象,以期对粤方言区英语学习者的语音障碍及教学策略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母语 英语语音 负迁移理论 音素替代 音素缺失
下载PDF
大西北方言区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7
作者 夏锐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2期94-96,共3页
从大西北方言区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在多种方言母语影响下,英语教学如何达到理想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方言母语 心理定势 语言矫正 措施策略
下载PDF
中国东北英语专业学生语音近迁移现象及其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逄玉媚 周滨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73,共5页
外语学习有一种常见的语音学习现象:虽然经过长期纠错,但是学习者仍然发出近似母语的外语音。这种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分析和解释,因为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这实际上是母语干扰外语学习的语音近迁移现象。因此,仅仅考虑语音的正、负迁移,... 外语学习有一种常见的语音学习现象:虽然经过长期纠错,但是学习者仍然发出近似母语的外语音。这种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分析和解释,因为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这实际上是母语干扰外语学习的语音近迁移现象。因此,仅仅考虑语音的正、负迁移,并不能充分认识语音学习中母语干扰的程度问题。本文旨在以调查东北籍学生的近迁移现象为基础,运用标记和迁移理论分析和解释该现象,说明:语音近迁移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母语方言干扰的结果。虽然本研究揭示的是外语语音学习中外语语音与母语方言发音之间的个案关系,但是如果能够推而广之,则相应研究成果具有普遍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近迁移 母语方言干扰 标记和迁移理论 分析与解释
下载PDF
播音员、主持人如何规范普通话语音 被引量:2
9
作者 姜海澜 《记者摇篮》 2016年第6期27-28,共2页
如今普通话作为人们日常的交流工具,早已被国家广泛地推广,而作为党的喉舌,播音员和主持人就更得要说好普通话,达到传播的准确性。同时播音员与主持人也是推广普通话的示范者,身负推广普通话的职责,说好普通话要从规范的标准开始,同时... 如今普通话作为人们日常的交流工具,早已被国家广泛地推广,而作为党的喉舌,播音员和主持人就更得要说好普通话,达到传播的准确性。同时播音员与主持人也是推广普通话的示范者,身负推广普通话的职责,说好普通话要从规范的标准开始,同时要克服地区性方言、母语的严重影响,而播音员与主持人更要把普通话说得口语些。普通话对于播音员与主持人是必须要掌握好的交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持人 播音员 推广普通话 方言母语
下载PDF
民族与贫困地区教师推普重点:克服地方语言的负迁移干扰——以宁夏西吉县一线教师普通话培训个案为例
10
作者 胡越余 胡雪雪 陈芳 《教育文化论坛》 2021年第4期88-93,共6页
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教师推普工作应以克服地方语言的负迁移干扰为重点。然而,一些民族地区的教师,如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教师学习普通话受方言母语干扰,韵母发音问题突出,给推普工作造成阻碍。本文就此对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教师的... 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教师推普工作应以克服地方语言的负迁移干扰为重点。然而,一些民族地区的教师,如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教师学习普通话受方言母语干扰,韵母发音问题突出,给推普工作造成阻碍。本文就此对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教师的语音面貌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其间存在单向性错读和双向性混读现象。通过比较研究,对其背后的母语负迁移事实予以分析,特别指出韵母i[i]的“舌尖化”现象极为明显。为此,本文从语言学、心理学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发音、记音练习,创造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强化问题导向机制,克服西吉话母语的前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推普 方言母语负迁移 策略
下载PDF
Aspects of Urhobo Grammar Taught Through Poetry: The Verb "Edia" to Be
11
作者 Carole Ejomafuvwe Akpofure - Okenrentie, Ph.D.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6年第8期663-670,共8页
Unquestionably, anyone born to Urhobo parents, being biologically Urhobo, should speak the Urhobo language. But does everybody born by an Urhobo parent speak Urhobo? From our observation,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 Unquestionably, anyone born to Urhobo parents, being biologically Urhobo, should speak the Urhobo language. But does everybody born by an Urhobo parent speak Urhobo? From our observation,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is clearly "no". Many of the Urhobo people in the Diaspora as well as those at home have chosen to shift from their own language to other languages. Hence Urhobo language has gradually acquired the status of a second language. Therefore, its teaching would also veer away from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that are used for first languages. Based on Noam Chomsky's theory of Generative Grammar, aspects of the Urhobo grammar will be treated as we present specifically the verb "edia"/"to be". As it is, it is being presented as a second language bearing in mind the great population of Urhobo people in the Diaspora as well as Mowarin's "miguo generation" of Urhobo children back home in Urhobo land. This being so, the methods applied in this study are the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Approach as well as the Direct Method Approach. To facilitate its learning especially for the new generation of Urhobo persons, the poetic approach would also be appl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hobo GRAMMAR VERB "edia"/"to be" POETRY
下载PDF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Speaking People in Their Thinking Mod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2
作者 金嘉祺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4年第5期105-107,共3页
The recent years have witnessed increasing opportunities for people from various cultural background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which is naturally based on a general grasp of cultural knowledge and communicative... The recent years have witnessed increasing opportunities for people from various cultural background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which is naturally based on a general grasp of cultural knowledge and communicative techniques in cross-cultural settings. However, there often exist cultural clashes in such cases, especially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speaking people, which are deeply rooted in the wide differences in their languages and thinking modes. Indeed, this also serves to be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acquisition of the English culture for Chinese students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climate. The paper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 major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speaking people in their thinking modes in three aspects of the descriptive versus the formal, the concrete versus the abstract, and the practical versus the logical form the linguistic perspective. And the paper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es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may enable Chinese-speaking people and English-speaking people to establish a more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with each o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speaking people English-speaking people thinking mode
下载PDF
Courtesy Language Research Based on Letter Style
13
作者 Jing Chu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4年第3期100-102,共3页
Politeness principle, cooperation principle, social protocols, guidelines on the session, face preservation contract theory, as well as "politeness five criteria"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a series of principl... Politeness principle, cooperation principle, social protocols, guidelines on the session, face preservation contract theory, as well as "politeness five criteria"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a series of principles and theories related to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polite language provides a solid foundation, rich nutrients and scientific way of thinking for Chinese "polite language". This article combined with stylistic letter, takes "Fu Lei Letter" as the corpus to study online behavior polite langu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iteness Principle Polite Language Epistle Genre
下载PDF
汉语官话方言对日语语音习得的影响--以声调、音拍、句末元音弱化的习得为例
14
作者 吴丽楠 张丽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2019年第2期44-54,共11页
本文探讨了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西南官话、中原官话对日语学习者习得日语声调、音拍及句末■元音弱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母语方言不同的学习者在日语声调、音拍的习得上没有显著差异;(2)母语方言是西南官话的学习者在... 本文探讨了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西南官话、中原官话对日语学习者习得日语声调、音拍及句末■元音弱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母语方言不同的学习者在日语声调、音拍的习得上没有显著差异;(2)母语方言是西南官话的学习者在日语元音弱化的习得方面落后于母语方言是其他官话的学习者。产生以上结果的原因为:(1)在声调和音拍方面,各官话和日语之间的语言距离大致相同,学习者发生母语方言向日语迁移的程度也大致相同;(2)在元音弱化方面,西南官话和日语之间的语言距离大于其他官话和日语的距离。因此,在日语学习者的语音指导方面,应当有针对性地对母语方言为西南官话的学习者进行日语元音弱化的发音指导,尽量控制二语习得中母语方言的负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语音习得 元音弱化 母语方言 西南官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