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语者类母语水平研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贾中恒 赵飞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489-492,共4页
双语者类母语水平研究是二语习得水平的上限研究。双语者类母语水平是接近母语者的语言能力,而非语言行为;它和单语者母语水平有本质不同。二语习得年龄研究通常存在类母语水平的误判:一是以语言行为代替语言能力;二是以单语者母语水平... 双语者类母语水平研究是二语习得水平的上限研究。双语者类母语水平是接近母语者的语言能力,而非语言行为;它和单语者母语水平有本质不同。二语习得年龄研究通常存在类母语水平的误判:一是以语言行为代替语言能力;二是以单语者母语水平代替双语者类母语水平。克服以上问题的主要对策是语言项目适中、测试任务多面、复制研究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水平 二语习得 双语教育 关键期
下载PDF
基于网络计算机和多媒体的英语远程教学类母语学习环境的构建
2
作者 王瑞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144-145,共2页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人们从母语学习的经验中受到启发,通过情境创设,为习者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已经成为共识。种种情境创设,都可以看作是对母语学习环境的仿制,即类母语学习环境的构建,对此,应予归拢和解析。特别应该看到的是,远程教...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人们从母语学习的经验中受到启发,通过情境创设,为习者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已经成为共识。种种情境创设,都可以看作是对母语学习环境的仿制,即类母语学习环境的构建,对此,应予归拢和解析。特别应该看到的是,远程教育限于学习的硬件条件,过去在创设情境方面有诸多困难,而网络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外语学习中这种类母语学习环境的构建易于实现,从而促进了外语远程教育效果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教育 情境创设 母语学习环境
下载PDF
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大学英语“类母语”课堂环境构建研究
3
作者 周亚芳 《文教资料》 2017年第21期220-221,共2页
二语习得不仅包括对目标语言的学习,更与目标语言文化学习l紧密相关。Marysia Johnson认为二语能力的发展是成为目标语言文化积极参与者的过程。对于大学生来说,英语课堂教学是这一过程的主要环节。本文尝试探究如何在社会文化理论指... 二语习得不仅包括对目标语言的学习,更与目标语言文化学习l紧密相关。Marysia Johnson认为二语能力的发展是成为目标语言文化积极参与者的过程。对于大学生来说,英语课堂教学是这一过程的主要环节。本文尝试探究如何在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构建“类母语”课堂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成为目标语言文化的积极参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理论 大学英语 母语”课堂环境
下载PDF
聚焦文本,培养学生英语类母语能力
4
作者 钱福良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第8期77-79,共3页
第二语言学习的上限是母语能力, 借助教材文本, 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利用文本留白,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借助文本结构,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基于文本培养学生的英语类母语能力.
关键词 母语能力 文本留白 文本结构
下载PDF
让思考成为习惯——农村小学英语“类母语”教学初探
5
作者 王红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第9期59-61,共3页
类母语,即近母语,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最终水平,具体地说,也就是学生的第二语言学习能力接近于母语的语言能力。而要实现英语类母语教学,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文化品格,让学生习惯用英语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去感受... 类母语,即近母语,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最终水平,具体地说,也就是学生的第二语言学习能力接近于母语的语言能力。而要实现英语类母语教学,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文化品格,让学生习惯用英语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乃至去创造,从而消除农村地区英语教学在经济文化、社会背景、教学资源及条件上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小学 英语教学 "母语" 英语思维能力
下载PDF
类母语英语启蒙教学分析
6
作者 刘改 《中国航班》 2019年第14期240-241,共2页
目前,英语启蒙教育在社会上掀起了热潮,英语教育呈现了低龄化趋势,很多家长早早将孩子送入各种英语机构进行英语启蒙式教育。尤其在大都市,英语启蒙机构也开始各种方法对幼儿进行英语教学。目前幼儿启蒙教育中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包括:... 目前,英语启蒙教育在社会上掀起了热潮,英语教育呈现了低龄化趋势,很多家长早早将孩子送入各种英语机构进行英语启蒙式教育。尤其在大都市,英语启蒙机构也开始各种方法对幼儿进行英语教学。目前幼儿启蒙教育中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包括:情景教学法、浸入式教学法、听说法、自然拼读法以及最近比较热捧的类母语式英语启蒙教育。类母语式英语教学学生习得听说能力的效果较之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说确实更好。类母语式英语启蒙教育方法也在发展初期,没有形成较完整的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形成系统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教学法 幼儿英语教育 英语启蒙教育
下载PDF
复杂文体的语类分析视角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晓军 《英语研究》 2008年第2期32-35,共4页
复杂文体的分析需深入探究语篇语类的实现步骤,即从宏观母语类投射到微观子语类的过程。原则上,两者既可同质也可异质;而复杂文体的特点正在于异质性多于同质性。子语类在各阶段发挥不同的语言功能,但在语篇层次上汇聚合力,以实现交际... 复杂文体的分析需深入探究语篇语类的实现步骤,即从宏观母语类投射到微观子语类的过程。原则上,两者既可同质也可异质;而复杂文体的特点正在于异质性多于同质性。子语类在各阶段发挥不同的语言功能,但在语篇层次上汇聚合力,以实现交际目的和生成复杂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文体 母语类 子语 异质性
下载PDF
具体性对二语词汇发展类母语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曲春红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22,共6页
类母语水平是二语习得水平的上限。本文以英语本族语者词汇联想结果为参照计算联想比,考查具体性对于二语学习者词汇发展类母语水平是否有显著影响。研究问题包括:1)具体性对于二语词汇反应词的联想比有何影响 2)具体性对于二语独有概... 类母语水平是二语习得水平的上限。本文以英语本族语者词汇联想结果为参照计算联想比,考查具体性对于二语学习者词汇发展类母语水平是否有显著影响。研究问题包括:1)具体性对于二语词汇反应词的联想比有何影响 2)具体性对于二语独有概念反应词的产出有何影响?结果显示,具体词和抽象词在两个方面都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表明具体词发展的类母语水平更高,更加接近母语者。研究结果验证了双重编码理论和语境有效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体性 词汇发展 母语水平 联想比
原文传递
从语言习得看普通话教学及测试 被引量:6
9
作者 徐梅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67-69,107,共4页
普通话对以云南方言为母语的学生而言 ,是第二语言 ,所以在他们习得普通话的过程中出现的状况 ,和语言获得学科所研究的“第二语言获得”有相同的地方。本文将针对普通话教学和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遇到的问题 。
关键词 语言习得 普通话 语音教学 母语环境 课堂教学 语言测试 普通话水平测试
下载PDF
移动学习大背景下蒙古族学生商务汉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0
作者 月英 《当代旅游(下旬刊)》 2018年第1期00033-00034,共2页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财经类院校开设商务汉语课程显得越来越重要。商务汉语包含语言训练与商务知识,是一门较特殊的综合类课程,但从当前内蒙古财经大学蒙古族学生商务汉语教学现状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得不到改善将会影响他们在...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财经类院校开设商务汉语课程显得越来越重要。商务汉语包含语言训练与商务知识,是一门较特殊的综合类课程,但从当前内蒙古财经大学蒙古族学生商务汉语教学现状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得不到改善将会影响他们在未来从事商务活动;移动学习大背景下对非汉语母语者进行商务汉语课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积极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务汉语 非汉语母语财经院校 移动学习
下载PDF
句法-语用界面视角下中国学习者英语长式被动结构的习得研究
11
作者 姜珊 张会平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6-103,共8页
本研究基于界面假说,采用图片描述和语境匹配测试,辅以半结构化访谈,考察了我国学习者英语长式被动结构句法-语用界面特征的习得水平,并探究了制约该界面习得的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学习者:1)在高级阶段产出的被动结构才能达到类母语水平... 本研究基于界面假说,采用图片描述和语境匹配测试,辅以半结构化访谈,考察了我国学习者英语长式被动结构句法-语用界面特征的习得水平,并探究了制约该界面习得的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学习者:1)在高级阶段产出的被动结构才能达到类母语水平;2)在中级阶段对该结构句法-语用界面特征的理解才达到类母语水平。结合访谈数据,我们认为,被动结构的产出受加工限制和母语负迁移影响,对其句法-语用界面特征的理解受形式—功能关联度、输入频次和语境的共同制约。研究结论印证了界面假说,即句法-语用界面困难是类母语习得的瓶颈,研究发现对句法-语用教学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假说 句法-语用界面 英语长式被动结构 母语习得 母语负迁移 语境
原文传递
A STUDY OF THE ROLE OF L1-CHINESE IN ACQUIRING AN L2-ENGLISH WORD LACK BY CHINESE EFL LEARNERS
12
作者 韦汇余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7年第6期104-113,128,共11页
Based on Nation's (2004) classification of word knowledge and Jiang's(2000) psycholinguistic model of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this experimental study centres on the role Of L1-Chinese in de... Based on Nation's (2004) classification of word knowledge and Jiang's(2000) psycholinguistic model of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this experimental study centres on the role Of L1-Chinese in developing the semantic and syntactic aspects of the word lack by Chinese EFL learners.Two production tests and an acceptability test are employed among 90 subjects.From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it can be seen that Chinese EFL learners have great difficulty in acquiring lack because of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ir L1- Chinese.That is,Chinese EFL learners are more likely to misuse an L2 word with multiple word classes, when the syntactic category of its L1-Chinese'equivalent'word is only identical with one of these classes. Thus,it is proposed that both Chinese EFL teachers and learn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ross- language'equivalents'that do not belong to the same word-class category in their L2 word acquisition to prevent the negative Ll-transference and the occurrence of lexical foss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word classes lexical acquisition L1-transfer lexical errors lexical fossilization
原文传递
A CORPUS-BASED STUDY OF "ALMOST" AND "NEARLY" IN CHINESE EFL LEARNERS' WRITING
13
作者 王颖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6年第6期25-31,24+126,共9页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study on the Chinese learners' use of almost and nearly by comparing the evidence from CLEC, WECCL and LOB. The findings show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learners' and the nat...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study on the Chinese learners' use of almost and nearly by comparing the evidence from CLEC, WECCL and LOB. The findings show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learners' and the native speakers' use of the two commonly-used synonyms. Specifically, the Chinese learners (1) display an underuse of both almost and nearly in the overall frequency point of view; (2) tend to overuse, underuse and misuse some colligations; (3) use some inappropriate and atypical collocates; (4) get confused in some colligational and collocational patterns of almost and nearly. The discussions about the above differences reveal the learners' mother tongue interference and their confusion of the two synonyms ma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se non-native uses. Some tentativ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to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IGATION COLLOCATION mother tongue interference confusion of synonym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