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每分通气量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Meta Ⅱ-1204
1
作者 马坚 王方正 +5 位作者 张奎俊 张继革 王玉山 李晶 陈新 孙瑞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4期204-205,共2页
目的:评价每分通气量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生理性功能,简要介绍其工作原理。方法:5例患者埋植MetaⅡ-1204型起搏器,术后程控为非频率适应性和频率适应性起搏方式,进行运动和干扰试验。结果:频率适应性起搏时运动起搏... 目的:评价每分通气量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生理性功能,简要介绍其工作原理。方法:5例患者埋植MetaⅡ-1204型起搏器,术后程控为非频率适应性和频率适应性起搏方式,进行运动和干扰试验。结果:频率适应性起搏时运动起搏频率和心输出量分别较非频率适应性起搏增加57%(110±17比70次/分)和49%(11.2±1.8比7.5±1.4L/min),运动耐量则提高40%(457±55比324±43秒);频率适应启动时间为36秒;摆动上肢加快起搏频率23次/分(93比70次/分)。结论:MetaⅡ-1204型起搏器可改善心动过缓者的运动耐量和心输出量,其起搏频率适应幅度与运动负荷相关性好,但频率适应速度较迟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每分通气量 起搏频率 运动耐量
下载PDF
运动试验评价每分通气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2
作者 项学军 江运昌 +1 位作者 贾院生 方长太 《淮海医药》 1999年第4期24-24,共1页
自1977年Cammilli提供第一台以传感器为基础的频率适应性起搏器以来,此项技术不断更新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我院自1998年10月以来安装6例每分通气量频率适应性单腔起搏器.通过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测试,能显著改善患者运动能力... 自1977年Cammilli提供第一台以传感器为基础的频率适应性起搏器以来,此项技术不断更新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我院自1998年10月以来安装6例每分通气量频率适应性单腔起搏器.通过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测试,能显著改善患者运动能力.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分通气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全文增补中
无创机械通气低通气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华 刘颖 《临床肺科杂志》 2006年第4期556-556,共1页
关键词 护理对策 气量 无创机械 原因 气量 每分通气量 呼吸频率 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判断标准
下载PDF
机械通气时人机对抗41例原因分析及处置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冠峰 《中国乡村医药》 2010年第9期38-39,共2页
人机对抗是机械通气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实质就是呼吸机和自主呼吸两个呼吸泵节奏不同引起的异常人机关系。人机对抗会使患者每分通气量和潮气量下降,呼吸频率增快,呼吸功增加,氧耗量增加,循环负荷加重,轻者延长预期脱机时间... 人机对抗是机械通气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实质就是呼吸机和自主呼吸两个呼吸泵节奏不同引起的异常人机关系。人机对抗会使患者每分通气量和潮气量下降,呼吸频率增快,呼吸功增加,氧耗量增加,循环负荷加重,轻者延长预期脱机时间,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ICU住院患者41例在机械通气时出现人机对抗的病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处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对抗 机械 ICU住院患者 原因 呼吸频率增快 自主呼吸 每分通气量 2009年
下载PDF
通过对心脏起搏器经胸阻抗信号变化的可视性分析诊断睡眠呼吸障碍
5
作者 Scharf C. Cho Y.K. +1 位作者 Bloch K.E. 梁磊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5年第3期34-34,共1页
Background-Minute ventilation sensors of cardiac pacemakers measure ventilation by means of transthoracic impedance changes between the pacemaker case and the electrode tip.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this technique migh... Background-Minute ventilation sensors of cardiac pacemakers measure ventilation by means of transthoracic impedance changes between the pacemaker case and the electrode tip.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this technique might detect sleep-related breathing disorders. Methods and Results-In 22 patients, analog waveforms of the transthoracic impedance signal measured by the pacemaker minute ventilation sensor over the course of a night were visualized, scored for apnea/hypopnea events, and compared with simultaneous polysomnography. Analysis of transthoracic impedance signals correctly identified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moderate to severe sleep apnea (apnea/ hypopnea index, AHI >20 h-1) in all patients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10.). The ROC for AHI scores of ≥5 h-1 and 10 h-1 showed an area under the curve of 0.95, P< 0.005, and 0.97, P< 0.0001, respectively. Accuracy over time assessed by comparing events per 5-minute epochs was high (Cronbach αreliability coefficient, 0.85; intraclass correlation, 0.73). Event-by-event comparison within ±15 seconds revealed agreement in 81%(κ, 0.77; P< 0.001). Conclusions-Detection of apnea/hypopnea events by pacemaker minute ventilation sensors is feasible and accurate compared with laboratory polysomnography. This technique might be useful to screen and monitor sleep-related breathing disorders in pacemaker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障碍 可视性 信号变化 每分通气量 感知器 监测法
下载PDF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汪自然 张蔚 林汉生 《临床肺科杂志》 2014年第10期1908-1909,共2页
目的探讨每分通气量控制的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以每分通气量参数为目标的BiPAP治疗,监测各个阶段的血气分析中的pH、PaCO2并... 目的探讨每分通气量控制的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以每分通气量参数为目标的BiPAP治疗,监测各个阶段的血气分析中的pH、PaCO2并自身对照统计分析,及神志变化。结果患者血气分析中pH、PaCO2治疗前后,治疗72 h后与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1),脱机24 h后能较好维持(P〉0.05),神志转清时间(2.61±0.9)h。结论每分通气量控制6~8 L的BiPAP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具有肯定疗效,神志转清后综合治疗基础上一般每天2次,每次3 h辅助通气3天后可考虑停机,值得临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性脑病 每分通气量 双水平正压 急性加重期 辅助 血气 鼻面罩 呼吸衰竭 呼吸机 统计
下载PDF
三种不同体位对肺通气功能影响的探讨
7
作者 邓德志 《冰雪运动》 1981年第7期52-60,共9页
肺通气量是反映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肺通气量和机体代谢水平、心血管机能等有着密切关系,体位变化是对机体有力的刺激形式,必引起机体肺功能的相应变化,可以肺功能的五项指标(每次通气量、呼吸频率、每分通气量、体重通气量、体表通气量... 肺通气量是反映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肺通气量和机体代谢水平、心血管机能等有着密切关系,体位变化是对机体有力的刺激形式,必引起机体肺功能的相应变化,可以肺功能的五项指标(每次通气量、呼吸频率、每分通气量、体重通气量、体表通气量)变化加以判明。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及专业训练对呼吸机能的影响,为体育教学、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功能 每分通气量 呼吸功能 代谢水平 呼吸机能 呼吸频率 专业训练 体育教学 运动年限 静力性运动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试验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Arena R. Guazzi M. +1 位作者 Myers J. 马超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7年第8期51-52,共2页
背景:现已证实,通气阈值(VT)时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心力衰竭(H F)患者运动期间的心输出量具强相关,但关于其预后预测价值的资料很少。目的:该研究旨在评估PETCO2预测H F受试者心脏相关事件的效力。方法:130例代偿性H F受试... 背景:现已证实,通气阈值(VT)时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心力衰竭(H F)患者运动期间的心输出量具强相关,但关于其预后预测价值的资料很少。目的:该研究旨在评估PETCO2预测H F受试者心脏相关事件的效力。方法:130例代偿性H F受试者接受心肺运动试验(CPX)。确定受试者的峰值耗氧量(VO2)、每分通气量/二氧化碳产生量(VE/VCO2)斜率以及PET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试验 预后价值 每分通气量 心输出量 气阈 预后预测 耗氧量 强相关 临床评估 特异度
下载PDF
药物对进驻高原青年睡眠剥夺及力竭运动时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梁民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 2003年第6期680-681,共2页
将进驻海拔3700m 1个月的24名健康青年随机分为3组,每组8人。受试者用EGM型踏车功量机做坐位踏车运动。初始负荷功率25W,每3min递增25W,直至力竭。计算每位受试者的每分通气量(VE)。第二次实验为24h睡眠剥夺后;
关键词 睡眠剥夺 力竭运动 气功能 每分通气量 负荷功率 功量 踏车运动 红景天 乙酚
下载PDF
潮气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高频震荡通气时p(CO_(2))的影响及最佳设置分析
10
作者 苌俊明 李德亮 +3 位作者 朱萍 程雪莲 赵杰 高航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高频震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ion ventilation, HFOV)时血p(CO_(2))的变化,探讨潮气量对血p(CO_(2))的影响及最佳潮气量值。方法接受HFOV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80例,记录通气过程中各项参数,包括呼吸频...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高频震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ion ventilation, HFOV)时血p(CO_(2))的变化,探讨潮气量对血p(CO_(2))的影响及最佳潮气量值。方法接受HFOV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80例,记录通气过程中各项参数,包括呼吸频率、呼吸幅度、平均气道压、吸入氧浓度、潮气量、每分通气量、p(CO_(2))、二氧化碳扩散系数(carbon dioxide diffusion coefficient, DCO_(2)),共监测毛细血管血气数据812个,其中p(CO_(2))≥55 mm Hg的血气数据439个为观察组,p(CO_(2))<55 mm Hg的血气数据373个为对照组,比较2组呼吸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p(CO_(2))升高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潮气量及其他通气参数对极低出生体重儿p(CO_(2))升高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吸入氧浓度(0.49±0.13)高于对照组(0.32±0.14)(P<0.05),潮气量[(1.62±0.37)mL/kg]、每分通气量[(0.61±0.29)mL/kg]及DCO_(2)[(32.49±14.92)mL^(2)/s]均低于对照组[(2.18±0.52)mL/kg、(0.92±0.23)mL/kg、(68.47±31.44)mL^(2)/s](P<0.05);潮气量(OR=0.028,95%CI:0.006~0.132,P<0.001)、每分通气量(OR=0.003,95%CI:<0.001~0.028,P<0.001)、DCO_(2)(OR=0.936,95%CI:0.910~0.963,P<0.001)是极低出生体重儿p(CO_(2))升高的影响因素;潮气量、每分通气量、DCO_(2)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81 mL/kg、0.62 mL/kg、38.84 mL^(2)/s时,预测极低出生体重儿p(CO_(2))升高的AUC分别为0.833(95%CI:0.766~0.887,P<0.001)、0.596(95%CI:0.516~0.673,P<0.001)、0.830(95%CI:0.762~0.885,P<0.001),灵敏度分别为81.25%、93.75%、72.50%,特异度分别为75.00%、31.25%、93.75%,潮气量及DCO_(2)预测极低出生体重儿p(CO_(2))升高的AUC明显高于每分通气量(P<0.05)。结论潮气量对使用HFOV呼吸支持的极低出生体重儿p(CO_(2))有明显影响,保持潮气量不低于1.81 mL/kg对控制p(CO_(2))水平有较好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高频振荡 p(CO_(2)) 气量 每分通气量 二氧化碳扩散系数
原文传递
成年人腰臀比和静态肺容量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冯逵 陈莉 +1 位作者 韩少梅 朱广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94-2398,共5页
目的:研究成年人腰臀比(WHR)和静态肺容量的关系。方法:2008年7月至10月通过问卷和体检抽取黑龙江省部分地区19-81岁健康成年受试者1307人,其中男性372人,女性935人,测量其身高、体重、腰臀比、肺功能和身体成分,以男性WHR≥0.86、女性... 目的:研究成年人腰臀比(WHR)和静态肺容量的关系。方法:2008年7月至10月通过问卷和体检抽取黑龙江省部分地区19-81岁健康成年受试者1307人,其中男性372人,女性935人,测量其身高、体重、腰臀比、肺功能和身体成分,以男性WHR≥0.86、女性WHR≥0.82为中心性肥胖进行分组,分析WHR和静态肺容量关系。结果:无论性别、腰臀比有随年龄、体重指数(BMI)增长而增大的趋势(P<0.01),中心性肥胖组的脂肪含量和体脂百分比都高于腰臀比正常组(P<0.01)。无论性别,WHR皆与补呼气量(ERV)独立负相关(P<0.05),中心性肥胖组ERV显著低于WHR正常组(P<0.05):男性下降11%,女性下降8%(P<0.05)。男性WHR与深吸气量(IC)独立正相关(P<0.05),中心性肥胖组IC较WHR正常组上升约6%(P<0.05)。女性WHR与每分通气量(MV)正相关(P<0.05),中心性肥胖组VT,MV较WHR正常组分别上升7%、6%(P<0.05)。结论:腰臀比与ERV独立负相关。腰臀比升高是肺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腰臀比升高男性IC上升,女性MV上升可能与代偿ERV下降导致的动脉血氧分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臀比 中心性肥胖 静态肺容量 补呼气量 气量 每分通气量 气量
下载PDF
盐酸奈福泮治疗麻醉后震颤效果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王颖 郭永清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8期770-771,共2页
盐酸奈福泮(nefopam hydrochloride)是一种具有很强抗震颤作用镇痛的药物,可轻度降低机体体温。麻醉后出现震颤,患者耗氧量明显增加,并伴有二氧化碳和每分通气量增加、心率增快、心排出量增加、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
关键词 盐酸奈福泮 麻醉后 临床研究 震颤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治疗 每分通气量 二氧化碳
下载PDF
小儿心内直视术后的呼吸监护
13
作者 尹相萍 《齐鲁护理杂志》 1999年第1期22-23,共2页
由于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创伤大,麻醉时间长和气管插管等因素,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不易排出[1]。此外,小儿呼吸道狭小,肺泡弹性差,长时间的体外转流使肺毛细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产生通透性改变,使气道分泌物增多。同时低温麻... 由于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创伤大,麻醉时间长和气管插管等因素,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不易排出[1]。此外,小儿呼吸道狭小,肺泡弹性差,长时间的体外转流使肺毛细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产生通透性改变,使气道分泌物增多。同时低温麻醉和大量输血又可引起肺泡表面活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心内直视术 呼吸监护 气管插管 呼吸管理 呼吸机 每分通气量 血气 雾化吸入 呼吸频率 小儿心脏直视术后
下载PDF
马拉松运动员集训前后心肺功能的动态观察
14
作者 陈文堉 樊建信 +3 位作者 步润生 彭平权 杨国蕾 董云珊 《体育科研》 1982年第4期2-5,36,共5页
为了观察公路越野训练对马拉松运动员心肺功能的效应,检验训练安排的可行性,以及探讨提高机体摄氧功能的途径,我们曾于1981年春对一组准备参加第一届上海杯马拉松比赛的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进行了集训前后心肺功能的动态观察和研究。
关键词 马拉松比赛 摄氧量 每分通气量 动静脉氧差 血乳酸值 气量 安静心率 有氧能力 越野跑 运动试验
下载PDF
少年女子速滑运动员在不同负荷下摄氧量的初步探讨
15
作者 付国经 《冰雪运动》 1987年第5期40-43,共4页
一、目的提高运动成绩除了技术上的不断完善外,对身体机能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也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提高我国速滑运动水平,对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进行多方面基础理论学科的研究,提高他(她)们的专项身体素质,是提高速滑运动成绩的一种可取的办... 一、目的提高运动成绩除了技术上的不断完善外,对身体机能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也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提高我国速滑运动水平,对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进行多方面基础理论学科的研究,提高他(她)们的专项身体素质,是提高速滑运动成绩的一种可取的办法.众所周知,要想取得良好运动成绩,运动时的能量供应十分重要.能量供应有两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滑运动员 摄氧量 最大吸氧量 专项身体素质 运动成绩 机能水平 每分通气量 能量供应 基础理论学科 有氧氧化
下载PDF
无氧阈回顾和今后研究之方向
16
作者 布鲁克斯 邢华城 《浙江体育科学》 1986年第1期97-103,共7页
本文对无氧阈概念提出了批判性意见。与此同时戴维斯也发表了支持无氧阈假说的评论(译者注:译文刊载江苏体育科技85年第5期)。希望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公开讨论有益于学术的发展。无氧阈(Tan)是众多研究的主题。
关键词 无氧阈 亚极量运动 血乳酸浓度 递增负荷运动 乳酸盐 运动强度 每分通气量 体育科技 血乳酸水平 终末潮气
下载PDF
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所致的心衰病人运动试验及训练
17
作者 汪萍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1998年第2期136-136,共1页
关键词 运动试验 心衰病人 功能障碍 左室收缩 局部血流 交感神经 每分通气量 一年生存率 室性心动过速 心输出量
下载PDF
呼吸和代谢的变异性:对次最大强度自行车和跑步运动的反应
18
作者 L E +1 位作者 阿姆斯特朗 周倩 《浙江体育科学》 1986年第3期68-72,共5页
次最大吸氧量、通气量和血乳酸常被用来评定体质、训练效果和治疗效果。研究人员通常都假定这些变量在不同的日子里是稳定的,而不考虑受试者和仪器所造成的日常变化(Faulkner1971)。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想检验这一假设以及用数量来表示受... 次最大吸氧量、通气量和血乳酸常被用来评定体质、训练效果和治疗效果。研究人员通常都假定这些变量在不同的日子里是稳定的,而不考虑受试者和仪器所造成的日常变化(Faulkner1971)。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想检验这一假设以及用数量来表示受试者、仪器等的日常变异性。在连续几天里利用交叉设计测定有经验的自行车、跑步运动员在次最大强度自行车和跑台试验中的吸氧量、每分通气量和血乳酸。方法在8—9天内对1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5名自行车运动和5名跑步运动员)随机进行四次自行车功率计试验和四次跑台试验。受试者在身体特征上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运动 跑台试验 最大强度 每分通气量 最大吸氧量 血乳酸浓度 功率计 活动跑台 身体特征 交叉设计
下载PDF
肝肺综合征时直立位低氧血症的气体交换机制
19
作者 Gómez F.P. Martnez-Pall G. +2 位作者 BarberàJ.A. R. Rodrguez-Roisin 樊菁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5年第2期41-41,共1页
The mechanism of orthodeoxia (OD), or decreased 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o xygen (PaO2) from supine to upright, a characteristic feature of hepatopulmonary syndrome (HPS), has never been comprehensively elucidated... The mechanism of orthodeoxia (OD), or decreased 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o xygen (PaO2) from supine to upright, a characteristic feature of hepatopulmonary syndrome (HPS), has never been comprehensively elucidated. We therefore investi gated the intrapulmonary (shunt and ventilation-perfusion <<VA/Q>> mismatching) a nd extrapulmonary factors governing PaO2 in 20 patients with mild to severe HPS (14 males, 6 females; 50 ±3 years old SE) at upright and supine, in random orde r. We set out a cutoff value for OD, namely a PaO2 decrease ≥5%or ≥4mmHg (are 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0.96 each). Compared to sup ine, 5 patients stowed OD (PaO2 change, -11%±2%, -7 ±1 mm Hg, P < .05) wit h further VA/Q worsening (shunt +low VA/Q mode increased from 19%±7%to 21% ±7%of cardiac output <<QT>>, P < .05), as opposed to 15 patients who did not (+ 2%±2%, +1 ±1 mm Hg) with VA/Q improvement (from 20%±4%to 16%±4%of QT, P < .01). Cardiac outpu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OD patients in both positio ns. Changes in extrapulmonary factors at upright, such as increased minute venti lation and decreased QT, were of similar magnitude in both subsets of patients. In conclusion, our data suggest that gas exchange response to OD in HPS points t o a more altered pulmonary vascular tone inducing heterogeneous blood flow redis tribution to lung zones with prominent intrapulmonary vascular dila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肺综合征 低氧血症 气体交换 直立位 心输出量 每分通气量 血流比 随机方式 血管扩张 界值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成功拔管的预测
20
作者 Kamlin C.O.F. Davis P.G. +1 位作者 Morley C.J. 贺莉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6年第A10期21-21,共1页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accuracy of three tests used to predict successful extubation of preterm infants. Study desig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infants with birth weight < 1250 g and considered ready for extuba...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accuracy of three tests used to predict successful extubation of preterm infants. Study desig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infants with birth weight < 1250 g and considered ready for extubation were changed to endotrache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ET CPAP) for three minutes. Tidal volumes,minute ventilation (VE), heart rate,and oxygen saturation were recorded before and during ET CPAP. Three tests of extubation success were evaluated: (a) expired VE during ET CPAP; (b) ratio of VE during ET CPAP to VE du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VE ratio); (c) the spontaneous breathing test (SBT)- the infant passed this test if there was no hypoxia or bradycardia during ETCPAP. The clinical team were blinded to the results, and all infants were extubated. Extubation failure was defined as reintubation within 72 hours of extubation. Results: Fifty infants were studied and extubated. Eleven (22% ) were reintubated. The SBT was the most accurate of the three tests, with a sensitivity of 97% and specificity of 73% and a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for extubation success of 93% and 89%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SBT used just before extubation of infants < 1250 g may reduce the number of extubation failures. Further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establish whether the SBT can be used as the primary determinant of an infant’ s readiness for extub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拔管 CPAP 氧饱和度 气量 每分通气量 气模式 机械 心动过缓 阴性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