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每搏输出量变异(SVV)评价不同腹腔高压家猪液体反应性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实验家猪40只,经颈动脉释放家猪30%血容量,维持家猪低血容量状态,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四组,采用氮气气腹法分别维持腹腔压力(IAP)为0 mm Hg(L0组)、1...目的探讨每搏输出量变异(SVV)评价不同腹腔高压家猪液体反应性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实验家猪40只,经颈动脉释放家猪30%血容量,维持家猪低血容量状态,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四组,采用氮气气腹法分别维持腹腔压力(IAP)为0 mm Hg(L0组)、15 mm Hg(L15组)、25mm Hg(L25组)和35mm Hg(L35组),稳定30min后给予HES 500 ml液体复苏,采用脉搏轮廓持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法分别于基线水平、低血容量模型建立后、液体复苏后测家猪SVV以及液体复苏前后每搏输出量(SV)。结果 L0组和L15组家猪SVV与SV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888和0.942,P<0.05),而L25组和L35组SVV与SV均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068和-0.114)。结论 IAP轻度升高(IAP≤15mm Hg)时,SVV可作为评估液体反应性的有效指标,重度腹腔高压(IAP≥25mm Hg)时,SVV不能有效评估液体反应性。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保留自主呼吸的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评估中,每搏输出量变异率(SVV)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脉搏...目的探讨保留自主呼吸的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评估中,每搏输出量变异率(SVV)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 CCO)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收集患者的液体复苏数据。所有患者液体复苏前后均进行经肺热稀释测量,并记录心排指数(CI)、ITBVI、SVV、中心静脉压(CVP)等参数。根据液体复苏前后CI增加率是否达到15%或以上分为有反应组17例,无反应组12例。对SVV、ITBVI、CVP和CI变化率(ΔCI)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为SVV、ITBVI、CVP建立判断容量反应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比较曲线下面积。结果有反应组患者液体复苏前CI、ITBVI比无反应组低(P<0.05),而两组间S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复苏前ITBVI与ΔCI有显著相关(r=-0.593,P<0.001),而SVV、CVP与ΔCI之间无显著相关(r=0.037,P=0.847;r=0.198,P=0.302)。SVV、ITBVI、CV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P=0.207)、0.865(P=0.001)、0.463(P=0.565)。ITBVI为784 m L/m2时,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70.6%。结论在保留自主呼吸的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中,ITBVI可以作为比SVV更好的容量反应性预测指标。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CVP)联合每搏心输出量(SV)对全麻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胃肠外科肿瘤择期大手术患者80例,麻醉诱导后以6%羟乙基淀粉进行容量负荷,每次剂量3 ml/kg,连续3次。分别于麻醉前、每次容量负荷之前...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CVP)联合每搏心输出量(SV)对全麻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胃肠外科肿瘤择期大手术患者80例,麻醉诱导后以6%羟乙基淀粉进行容量负荷,每次剂量3 ml/kg,连续3次。分别于麻醉前、每次容量负荷之前,应用Flo Trac/Vigileo监测SV和每搏心输出量变异(SVV),同时测量CVP值。容量负荷后患者的SV增加≥10%定义为容量负荷有反应性,此患者称作"有反应者";SV增加<10%的患者称作"无反应者"。结果对容量负荷无反应者的CVP值高于有反应者(7.2 mm Hg vs 5.6 mm Hg,P<0.01),无反应者中CVP值不变者对再次容量负荷有反应性的预测概率为48%;而CVP值升高者对容量负荷有反应性的预测概率为9%(P<0.01)。对于容量负荷反应性的判断,SV和SVV两种标准具有中等程度的一致性(Cohen's kappa系数0.28)。结论对于容量无反应的患者CVP可以作为辅助指标指导容量负荷。SVV与SV对于预测容量反应性存在一致性,但一致性程度不够理想。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术中晶体液与胶体液的扩容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晶体组34例和胶体组32例。两组均取仰卧位,采用气管内插管吸入七氟烷+静脉泵注瑞芬太尼持续麻醉,麻醉平稳后10 min将...目的比较全身麻醉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术中晶体液与胶体液的扩容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晶体组34例和胶体组32例。两组均取仰卧位,采用气管内插管吸入七氟烷+静脉泵注瑞芬太尼持续麻醉,麻醉平稳后10 min将体位改为俯卧位行腰椎内固定手术。晶体组和胶体组麻醉前30 min分别按照10 m L/kg静滴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羟乙基淀粉液,术中以3 m L/(kg·h)维持。记录两组扩容前仰卧位(T1)、扩容后仰卧位(T2)、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仰卧位10 min(T3)、改俯卧位后10 min(T4)的MAP、HR及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比较两组T3、T4时间点每搏量变异度(SVV)阳性率及术中T4时间点后低血压发生率。结果与T1、T2时间点比较,两组T3、T4时间点MAP、CO、CI及SV均降低(P<0.05或<0.01)。晶体组T3、T4时间点MAP、HR、CO、CI均低于胶体组(P均<0.01)。晶体组T3、T4时间点SVV阳性率分别为32.35%、29.41%,胶体组分别为3.13%、9.38%;两组T3、T4时间点SVV阳性率比较P均<0.05。晶体组低血压发生率为29.41%,胶体组无低血压发生;两组低血压发生率比较P<0.01。结论全身麻醉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术中采用胶体液扩容的效果优于晶体液。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保留自主呼吸的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评估中,每搏输出量变异率(SVV)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 CCO)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收集患者的液体复苏数据。所有患者液体复苏前后均进行经肺热稀释测量,并记录心排指数(CI)、ITBVI、SVV、中心静脉压(CVP)等参数。根据液体复苏前后CI增加率是否达到15%或以上分为有反应组17例,无反应组12例。对SVV、ITBVI、CVP和CI变化率(ΔCI)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为SVV、ITBVI、CVP建立判断容量反应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比较曲线下面积。结果有反应组患者液体复苏前CI、ITBVI比无反应组低(P<0.05),而两组间S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复苏前ITBVI与ΔCI有显著相关(r=-0.593,P<0.001),而SVV、CVP与ΔCI之间无显著相关(r=0.037,P=0.847;r=0.198,P=0.302)。SVV、ITBVI、CV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P=0.207)、0.865(P=0.001)、0.463(P=0.565)。ITBVI为784 m L/m2时,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70.6%。结论在保留自主呼吸的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中,ITBVI可以作为比SVV更好的容量反应性预测指标。
文摘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CVP)联合每搏心输出量(SV)对全麻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胃肠外科肿瘤择期大手术患者80例,麻醉诱导后以6%羟乙基淀粉进行容量负荷,每次剂量3 ml/kg,连续3次。分别于麻醉前、每次容量负荷之前,应用Flo Trac/Vigileo监测SV和每搏心输出量变异(SVV),同时测量CVP值。容量负荷后患者的SV增加≥10%定义为容量负荷有反应性,此患者称作"有反应者";SV增加<10%的患者称作"无反应者"。结果对容量负荷无反应者的CVP值高于有反应者(7.2 mm Hg vs 5.6 mm Hg,P<0.01),无反应者中CVP值不变者对再次容量负荷有反应性的预测概率为48%;而CVP值升高者对容量负荷有反应性的预测概率为9%(P<0.01)。对于容量负荷反应性的判断,SV和SVV两种标准具有中等程度的一致性(Cohen's kappa系数0.28)。结论对于容量无反应的患者CVP可以作为辅助指标指导容量负荷。SVV与SV对于预测容量反应性存在一致性,但一致性程度不够理想。
文摘目的比较全身麻醉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术中晶体液与胶体液的扩容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晶体组34例和胶体组32例。两组均取仰卧位,采用气管内插管吸入七氟烷+静脉泵注瑞芬太尼持续麻醉,麻醉平稳后10 min将体位改为俯卧位行腰椎内固定手术。晶体组和胶体组麻醉前30 min分别按照10 m L/kg静滴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羟乙基淀粉液,术中以3 m L/(kg·h)维持。记录两组扩容前仰卧位(T1)、扩容后仰卧位(T2)、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仰卧位10 min(T3)、改俯卧位后10 min(T4)的MAP、HR及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比较两组T3、T4时间点每搏量变异度(SVV)阳性率及术中T4时间点后低血压发生率。结果与T1、T2时间点比较,两组T3、T4时间点MAP、CO、CI及SV均降低(P<0.05或<0.01)。晶体组T3、T4时间点MAP、HR、CO、CI均低于胶体组(P均<0.01)。晶体组T3、T4时间点SVV阳性率分别为32.35%、29.41%,胶体组分别为3.13%、9.38%;两组T3、T4时间点SVV阳性率比较P均<0.05。晶体组低血压发生率为29.41%,胶体组无低血压发生;两组低血压发生率比较P<0.01。结论全身麻醉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术中采用胶体液扩容的效果优于晶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