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酵香肠中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存活和毒力基因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晨 余兰林 +5 位作者 张文栋 程宇 宓晓雨 王思亓 王龙凤 江芸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4-122,共9页
以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主要血清型O157:H7和O26:H11为实验菌,进行发酵香肠接种实验,研究发酵香肠生产过程中这两种菌的存活情况,并采用反转录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re... 以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主要血清型O157:H7和O26:H11为实验菌,进行发酵香肠接种实验,研究发酵香肠生产过程中这两种菌的存活情况,并采用反转录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real-time PCR)的绝对定量方法分析不同生产阶段菌体和产品中毒力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STEC接种组与未接种组之间乳酸菌数、乳酸含量、pH值、a_(w)值在大多生产阶段无显著差异。香肠生产过程中大肠杆菌O157:H7和O26:H11存活菌数分别减少了1.51(lg(CFU/g))和1.39(lg(CFU/g)),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但两菌呈现出不一样的受抑制过程。采用RT-real-time PCR绝对定量,消除菌数差异后发现菌体毒力基因表达在生产后期均显著上调(P<0.05);单位质量香肠中大多毒力基因表达量在发酵初期显著增加(P<0.05),且所有毒力基因在生产末期终产品中仍有较高表达量。本研究表明:虽然发酵香肠生产过程中能有效抑制STEC,但却增强了菌体毒力基因的表达,且终产品中毒力基因存在较高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香肠 产志贺素大肠杆菌 存活 毒力基因表达
下载PDF
大肠杆菌O157:H7与假单胞菌混合菌膜形成时交互作用及其对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文栋 张苏 +5 位作者 宓晓雨 程宇 张晨 王思亓 王龙凤 江芸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35-147,共13页
以大肠杆菌O157:H7和食品中常见腐败菌假单胞菌为对象,研究两种菌混合培养时菌体泳动能力和混合菌膜形成时的交互作用,进一步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大肠杆菌O157:H7代表菌株在混合菌膜形成时毒力基因(stx1、stx2、hly和e... 以大肠杆菌O157:H7和食品中常见腐败菌假单胞菌为对象,研究两种菌混合培养时菌体泳动能力和混合菌膜形成时的交互作用,进一步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大肠杆菌O157:H7代表菌株在混合菌膜形成时毒力基因(stx1、stx2、hly和eae)表达变化。菌体泳动性结果显示,3株大肠杆菌O157:H7泳动性均低于4株假单胞菌(P<0.05),两种菌混合培养时假单胞菌的泳动能力受到显著抑制。选择性培养计数发现混合菌膜形成72 h时,两种菌未发生相互促进,其中4株假单胞菌的菌膜形成均受到3株大肠杆菌O157:H7显著抑制(P<0.05)。选取大肠杆菌O157:H7 CICC21530菌株分析毒力基因表达,结果发现混合菌液单位体积、混合菌膜单位面积4种毒力基因表达分别低于单种菌液、单种菌膜(P<0.05),进一步的单位菌数结果亦然,表明混合培养和混合菌膜形成时假单胞菌抑制了大肠杆菌O157:H7毒力基因表达;单位菌数结果还发现菌膜中4种毒力基因表达均高于浮游菌(P<0.05),表明形成菌膜后菌体毒力增强。本研究可为揭示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混合菌膜形成的交互作用及进一步风险评估和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假单胞菌 混合菌膜 交互作用 毒力基因表达
下载PDF
盐应激对大肠杆菌O157:H7存活和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余兰林 姬赛赛 +5 位作者 禹金龙 付文静 张林 李蛟龙 高峰 江芸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95-101,共7页
探讨不同盐应激水平对大肠杆菌O157:H7存活和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选取本实验室收集的3株产毒大肠杆菌O157:H7菌株(CICC21530、95和109),于不同NaCl添加量(0、6、12、18 g/100 mL)胰蛋白胨大豆肉汤中应激不同时间... 探讨不同盐应激水平对大肠杆菌O157:H7存活和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选取本实验室收集的3株产毒大肠杆菌O157:H7菌株(CICC21530、95和109),于不同NaCl添加量(0、6、12、18 g/100 mL)胰蛋白胨大豆肉汤中应激不同时间,进行细菌培养计数及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毒力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盐应激显著抑制了3株大肠杆菌O157:H7的存活(P<0.05),抑制效应存在菌株差异,菌株CICC21530 NaCl添加量越高抑制越明显,而菌株95和109则呈现波动性变化。大肠杆菌O157:H7毒力基因表达的变化也与菌株、NaCl添加量有关。较高NaCl添加量时,3株菌存活数显著降低的同时,毒力基因表达量却显著增加(P<0.05),其中菌株CICC21530和菌株95的18 g/100 mL NaCl处理组毒力基因表达量最高,菌株109的12 g/100 mL NaCl处理组毒力基因表达量最高。结果表明盐应激时大肠杆菌O157:H7存活与毒力基因表达的变化不完全一致,存活菌数下降的同时,毒力却会增强,提示在实际含盐食品风险评估中,不仅要关注存活菌量,还需重视残存菌的毒力水平,从而更科学全面地评估大肠杆菌O157:H7的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盐应激 存活 毒力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不同来源鼠伤寒沙门菌的侵袭力及毒力基因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戴随 《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的鼠伤寒沙门菌侵袭力和毒力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从腹泻患者粪便、河水及土壤中共分离出鼠伤寒沙门菌(分别简称为临床株、水体株、土壤株)34株,分析菌株在上皮细胞黏附、侵袭以及巨噬细胞内复制能力的差异;选择与黏附...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的鼠伤寒沙门菌侵袭力和毒力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从腹泻患者粪便、河水及土壤中共分离出鼠伤寒沙门菌(分别简称为临床株、水体株、土壤株)34株,分析菌株在上皮细胞黏附、侵袭以及巨噬细胞内复制能力的差异;选择与黏附、侵袭以及复制阶段相关的毒力基因(鞭毛合成位点filC,致病岛1位点hil A、inv I,致病岛2位点ssrA、sseF),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不同来源细菌的毒力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土壤株和水体株的黏附力和侵袭力与标准菌株(ATCC 14028)类似,但80%左右的临床株表现出比标准菌株(ATCC 14028)更高的黏附力和侵袭力。在巨噬细胞内的复制结果显示,临床株、土壤株以及水体株的胞内复制能力均与标准菌株(ATCC 14028)类似。不同菌株的毒力基因表达情况与细胞黏附、侵袭及胞内复制结果相吻合。高侵袭力临床株在黏附期fil C基因以及侵袭期hil A、inv I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标准菌株(ATCC 14028)(P<0.05),而胞内复制期ssr A和sse F基因的表达量与标准菌株(ATCC 14028)类似。土壤株和水体株在不同时期的基因表达量均与标准菌株(ATCC 14028)类似。结论鼠伤寒沙门菌临床株显示出较环境菌株更强的黏附力、侵袭力及更多的相应毒力基因表达量,应着重加强对医院内沙门菌感染的防控措施,降低医源性沙门菌的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侵袭 毒力基因表达
下载PDF
环境胁迫因子对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表达和致病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琰 刘金兰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38-43,共6页
为明确培养温度、pH值和亚硝酸盐浓度对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表达和致病性的影响,利用反转录PCR(RT-PCR)对hblC、CytK、plcR、nheA、bceT等5种毒力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同时运用正交试验研究其对斑马鱼致病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蜡样芽... 为明确培养温度、pH值和亚硝酸盐浓度对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表达和致病性的影响,利用反转录PCR(RT-PCR)对hblC、CytK、plcR、nheA、bceT等5种毒力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同时运用正交试验研究其对斑马鱼致病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表达受温度、pH值和亚硝酸盐浓度的影响,其中hblC、CytK、plcR、nheA在35℃时高效表达,而bceT则在25℃高效表达;hblC、CytK、plcR、bceT在pH值为8.5时高效表达,而nheA在pH值为7.2时高效表达;hblC、CytK、plcR、bceT、nheA均在亚硝酸盐浓度为3.0mg/L时高效表达。通过正交试验得出hblC、plcR、nheA在第9组条件下高效表达,即温度25℃、pH值6.0、亚硝酸盐浓度0.75mg/L;而bceT在第1组条件下高效表达,即温度35℃、pH值8.5、亚硝酸盐浓度0.75mg/L;Cytk在第4组条件下高效表达,即温度25℃、pH值8.5、亚硝酸盐浓度1.5mg/L。正交试验条件下基因表达的研究结果得到斑马鱼攻毒试验结果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毒力基因表达 温度 P H值 亚硝酸盐 致病性
下载PDF
霍乱弧菌毒力表达调控基因及霍乱、黑热病双价口服活疫苗候选株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建平 张雷 +1 位作者 刘明杰 张建国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03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研究霍乱弧菌毒力表达调控基因与霍乱弧菌毒力之间的关系 ,构建霍乱、黑热病双价口服活疫苗候选株。方法首先采用PCR扩增、Southern印迹杂交及原位杂交对我国不同群型霍乱弧菌毒力表达调控基因toxR、toxS、toxT的分布进行研究 ;然... 目的研究霍乱弧菌毒力表达调控基因与霍乱弧菌毒力之间的关系 ,构建霍乱、黑热病双价口服活疫苗候选株。方法首先采用PCR扩增、Southern印迹杂交及原位杂交对我国不同群型霍乱弧菌毒力表达调控基因toxR、toxS、toxT的分布进行研究 ;然后采用自杀性质粒和接合转移技术构建霍乱弧菌toxR基因缺失株 ,并与原出发菌株比较 ,确定toxR基因对霍乱弧菌毒力表达调控机制 ;再用基因定向置换技术构建霍乱、黑热病双价口服活疫苗候选株。结果霍乱弧菌毒力表达调控基因与霍乱弧菌毒力表达有关 ;霍乱弧菌toxR蛋白是霍乱肠毒素的正调控因子 ,是霍乱弧菌主要外膜蛋白 (4 0kDa、4 3kDa)编码基因的负调控因子。结论初步构建霍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黑热病 霍乱 表达调控基因 双价口服活疫苗
下载PDF
不同胁迫条件对食品源MRSA菌株生长、毒力和抗性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屈云 贺苏皖 +5 位作者 朱成林 赵燕英 陈娟 刘骥 刀筱芳 唐俊妮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7,共10页
模拟是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亚致死条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影响。选取携带不同背景基因的2株猪肉源MRSA菌株(MRSA6和MRSA18),对其进行常用消毒剂、低温、酸碱及渗透压环境胁迫处理,探究处理前、后菌株生长及毒力和抗性基... 模拟是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亚致死条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影响。选取携带不同背景基因的2株猪肉源MRSA菌株(MRSA6和MRSA18),对其进行常用消毒剂、低温、酸碱及渗透压环境胁迫处理,探究处理前、后菌株生长及毒力和抗性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消毒剂新洁尔灭胁迫后菌株携带的毒力及抗性基因表达增加,过氧乙酸对菌株不同抗性基因表达的影响存在差异,而对毒力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次氯酸钠对菌株携带抗性和毒力基因表达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低温、高渗及碱胁迫均抑制菌株相关基因表达;酸胁迫处理除对MRSA 6的mecA表达起到明显促进作用外,对其它抗性基因均呈抑制作用。过氧乙酸对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03%,次氯酸钠对菌株的MIC为0.17%,新洁尔灭对菌株的MIC为0.0005%,均低于消毒剂推荐使用浓度。低温胁迫对菌株生长无明显影响,55℃胁迫对菌株生长有较好抑制作用,60℃高温可达到较好杀灭效果。菌株表现出对高渗环境的耐受性,在体积分数35%的氯化钠作用下菌株生长受到抑制。低酸环境(pH 2)对菌株生长有较好抑制效果,碱性环境对菌株生长未有明显影响。通过探究不同胁迫条件对MRSA菌株生长及携带毒力和抗性基因表达的影响,发现食品加工中有些亚致死环境条件会使菌株的毒力和抗性表达增加。本研究结果为食品加工过程中抑菌方法的选择及可能对菌株生长及毒力和抗性的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胁迫条件 亚致死损伤 和抗性基因表达
下载PDF
异硫氰酸酯类香料对两种革兰氏阳性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岩 周倩倩 +3 位作者 万锈琳 王佳莹 侯红漫 张公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5-20,共6页
选取9种异硫氰酸酯类香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作为供试菌,通过测量抑菌圈直径考察此类含硫香料的抑菌活性,并探讨其构效关系。筛选抑菌效果最好的含硫香料,利用反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考察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 选取9种异硫氰酸酯类香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作为供试菌,通过测量抑菌圈直径考察此类含硫香料的抑菌活性,并探讨其构效关系。筛选抑菌效果最好的含硫香料,利用反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考察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nuc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异硫氰酸酯类香料——异硫氰酸苄酯(benzyl isothiocyanate,BZITC)、异硫氰酸苯乙酯(phenethyl isothiocyanate,PEITC)、异硫氰酸3-甲硫基丙酯(3-methylthiopropyl isothiocyanate,MTPITC)和异硫氰酸异戊酯(isoamyl isothiocyanate,IAITC)对2种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效果较好,且抑菌能力为BZITC≈PEITC>MTPITC>IAITC。对比9种异硫氰酸酯类香料的抑菌活性,BZIT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61 mmol/L,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4.88 mmol/L。在亚抑菌浓度条件下,BZITC极显著地降低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nuc的表达(P<0.01)。以上结果说明,苯基的存在可能增强异硫氰酸酯类香料的抑菌活性,该结构对BZITC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nuc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酯类香料 革兰氏阳性菌 抑菌活性 构效关系 毒力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不同温度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tdh基因表达及其代谢组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卓然 崔晓文 +3 位作者 王敬敬 孙晓红 潘迎捷 赵勇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82-888,共7页
【目的】采用RT-PCR的方法分析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表达,并应用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毒力基因不同表达水平下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代谢组的响应。【方法】本文以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ATCC33846为材料,分别提... 【目的】采用RT-PCR的方法分析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表达,并应用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毒力基因不同表达水平下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代谢组的响应。【方法】本文以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ATCC33846为材料,分别提取不同温度(4、25和37℃)下菌体总RNA和代谢组。采用相对定量的方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tdh基因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表达差异,同时应用超高压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PLC/Q-TOF-MS)系统为工作平台检测其代谢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比较副溶血性弧菌代谢组轮廓差异,并通过皮尔森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代谢组与tdh基因表达之间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tdh基因表达强弱的排列顺序25℃>4℃>37℃;在tdh基因不同表达水平下发生显著性(P<0.05)变化的主要代谢物是有机酸、氨基酸、醇、酮、酯;共得到11种代谢物与tdh基因表达高度相关(相关性系数︱r︱=1,P<0.05),其中3种为负相关,8种为正相关,且醇类代谢物与tdh基因表达的正相关性最显著。【结论】本研究发现副溶血性弧菌代谢组与毒力基因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望为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机理的深入探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毒力基因表达 代谢组轮廓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Involvement of two glycoside hydrolase family 19 members in colony morphotype and virulence in Flavobacterium columnare
10
作者 张晓林 李楠 +2 位作者 秦婷 黄贝 聂品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511-1523,共13页
Flavobacterium columnare is the pathogenic agent of columnaris disease in aquaculture. Using a recently developed gene deletion strategy, two genes that encode the Glyco hydro_19 domain (GH19 domain) containing prot... Flavobacterium columnare is the pathogenic agent of columnaris disease in aquaculture. Using a recently developed gene deletion strategy, two genes that encode the Glyco hydro_19 domain (GH19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s, ghd-1 and ghd-2, were deleted separately and together from the F. columnare G4 wild type strain. Surprisingly, the single-, Aghd-1 and Aghd-2, and double-gene mutants, Aghd-1 Aghd-2, all had rhizoid and non-rhizoid colony morphotypes, which we named Aghd-1, Aghd-2, Aghd-1 Aghd-2, and NAghd-1, NAghd-2, and NAghd-1 Aghd-2. However, chitin utilization was not detected in either these mutants or in the wild type. Instead, skimmed milk degradation was observed for the mutants and the wild type; the non-rhizoid strain NAghd-2 exhibited higher degradation activity as revealed by the larger transparent circle on the skimmed milk plate. Using zebrafish as the model organism, we found that non-rhizoid mutants had higher LDs0 values and were less virulent because zebrafish infected with these survived longer. Transcriptome analysis between the non-rhizoid and rhizoid colony morphotypes of each mutant, i.e., NAghd-1 versus (vs) Aghd-1, NAghd-2 vs Aghd-2, and NAghd-1 Aghd-2 vs Aghd-1 Aghd-2, revealed a large number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among which 39 genes were common in three of the pairs compared. Although most of these genes encode hypothetical proteins, a few molecules such as phage tail protein, rhs element Vgr protein, thiol-activated cytolysin, and TonB-dependent outer membrane receptor precursor, expression of which was down-regulated in non-rhizoid mutants but up-regulated in rhizoid mutants, may play a role F. columnare virul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vobacterium columnare GH 19 domain gene deletion rhizoid colony non-rhizoid colony
下载PDF
异硫氰酸酯类香料对两种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倩倩 王岩 +4 位作者 万锈琳 孙嘉徽 王佳莹 侯红漫 张公亮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5-261,共7页
选取9种异硫氰酸酯类香料,研究其对常见的两种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通过倍比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根据OD600nm值绘制生长曲线。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异硫氰酸酯类香料对副溶血性弧菌主要... 选取9种异硫氰酸酯类香料,研究其对常见的两种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通过倍比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根据OD600nm值绘制生长曲线。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异硫氰酸酯类香料对副溶血性弧菌主要的毒力基因——tdh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整香料浓度为0.04mol/L时,异硫氰酸苄酯、异硫氰酸3-甲硫基丙酯、异硫氰酸苯乙酯、异硫氰酸丁酯和异硫氰酸4-戊烯酯对两种供试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其中异硫氰酸苄酯的抑菌效果最佳,对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9.54μmol/L和2.44 mmol/L。异硫氰酸苄酯对tdh的基因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并且有浓度依赖性。综上,异硫氰酸苄酯对两种革兰氏阴性致病菌有很好的作用效果,苄基对异硫氰酸酯类香料抑制革兰氏阴性致病菌有一定的影响,说明异硫氰酸苄酯香料可作为抑制致病菌的添加剂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酯类香料 副溶血性弧菌 沙门氏菌 抑制作用 毒力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RNA-seq reveals the critical role of Csp A in regulating Brucella melitensis metabolism and virulence 被引量:5
12
作者 Zhen Wang Wenxiao Liu +2 位作者 Tonglei Wu Pengfei Bie Qingmin Wu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17-424,共8页
Brucella melitensis is a facultative intracellular bacterium that replicates within macrophages. The ability of Brucella to survive and multiply in the hostile environment of host macrophages is essential for its viru... Brucella melitensis is a facultative intracellular bacterium that replicates within macrophages. The ability of Brucella to survive and multiply in the hostile environment of host macrophages is essential for its virulence. The cold shock protein Csp 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virulence of B. melitensis. To analyze the genes regulated by Csp A, the whole transcriptomes of B. melitensis NI?csp A and its parental wild-type strain, B. melitensis NI, were sequenced and analyzed using the Solexa/Illumina sequencing platform. A total of 446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324 up-regulated and 122 down-regulated genes. Numerous genes identified are involved in amino acid, fatty acid, nitrogen, and energy metabolism. Interestingly, all genes involved in the type IV secretion system and Lux R-type regulatory protein Vjb R were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in NI?csp A. In addition, an effector translocation assay confirmed that the function of T4 SS in NI?csp A is influenced by deletion of the csp A gene. These results revealed the differential phenomena associated with virulence and metabolism in NI?csp A and NI, providing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understanding detailed Csp A-regulated interaction networks and Brucella patho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ucella melitensis cold shock protein transcriptome virulen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