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沿海海区副溶血弧菌致病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马骢 郝秀红 +3 位作者 王芳 韩善桥 虞积耀 段蕴铀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86-989,共4页
目的研究从海水中分离出的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方法毒力实验组:35只清洁级昆白小鼠随机分为腹腔注射副溶血弧菌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为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为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伤口感染组:35只SPF小鼠,... 目的研究从海水中分离出的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方法毒力实验组:35只清洁级昆白小鼠随机分为腹腔注射副溶血弧菌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为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为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伤口感染组:35只SPF小鼠,腿部致伤后随机分为实验组(浸泡含有细菌的人工海水)和阳性对照组(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浸泡无菌人工海水);观察小鼠一般状况,进行血常规检查、血培养、脏器培养,4d后活杀小鼠,取脏器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毒力实验组:1只小鼠腹腔注射细菌悬液12h后血培养阳性,解剖脏器压印细菌培养阳性;伤口感染组:伤口浸泡菌液后,感染率为100%,血液及脏器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病理学检查伤肢横纹肌组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蜂窝织炎性反应,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当于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无炎性反应。结论自海水中分离出的副溶血弧菌在106CFU/ml时,具有感染能力,可致鼠伤口感染和败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力实验 海水浸泡 创伤动物 副溶血弧菌
下载PDF
东南沿海解藻酸弧菌伤口感染能力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马骢 郝秀红 +3 位作者 杨蓬勃 韩善桥 虞积耀 段蕴铀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84-386,共3页
目的 研究从沿海某地海水中分离出的解藻酸弧菌的致病性。方法 采用毒力实验组 :35只二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 4组 :实验组腹腔注射解藻酸弧菌 ,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大肠埃希菌 ,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 ... 目的 研究从沿海某地海水中分离出的解藻酸弧菌的致病性。方法 采用毒力实验组 :35只二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 4组 :实验组腹腔注射解藻酸弧菌 ,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大肠埃希菌 ,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 ;伤口感染实验组 :35只SPF小鼠 ,腿部致伤后随机分为 4组 :实验组 (浸泡含有细菌的人工海水 )和阳性对照组 (含有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大肠埃希菌 ) ,阴性对照组 (浸泡无菌人工海水 ) ;观察小鼠一般状况、血常规、血培养、脏器培养 ,96h后活杀取脏器和伤肢病理检查。结果 毒力实验 :实验组 2 0只鼠中 4只 (2 0 % )的肝、肺有细菌生长 ;伤口感染实验 :伤口感染阳性率为 10 0 % ,活杀后脏器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0 % ;病理学检查伤肢皮下组织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肌纤维破坏、脓肿形成。结论 自沿海某海域分离出的解藻酸弧菌在 10 6CFU/ml时 ,具有较强的感染能力 ,可致实验鼠伤口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力实验 海水浸泡 创伤动物 解藻酸弧菌
下载PDF
首次发现恶臭假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庆山 邢瑞云 +1 位作者 张芳萍 许友勤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0-51,共2页
在一次大面积食物中毒中,检出1 株革兰氏阴性非发酵菌。用NFC鉴定卡,经Vitek32 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确认该菌为恶臭假单胞菌。经流行病学调查、细菌分离、小白鼠毒力实验及患者血清凝集反应,证实该菌为本次食物... 在一次大面积食物中毒中,检出1 株革兰氏阴性非发酵菌。用NFC鉴定卡,经Vitek32 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确认该菌为恶臭假单胞菌。经流行病学调查、细菌分离、小白鼠毒力实验及患者血清凝集反应,证实该菌为本次食物中毒的致病菌。国内外文献查新检索证明: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见恶臭假单胞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报道。本次由恶臭假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 恶臭假单胞菌 毒力实验 血清凝集反应
下载PDF
沿海某地海鱼弧菌伤口感染能力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郝秀红 马骢 +4 位作者 李艳君 杨智诚 虞积耀 王大鹏 段蕴铀 《海军总医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 研究从某沿海海水中分离出的海鱼弧菌的致病性。方法 ①毒力实验组 :35只二级昆白小鼠随机分为 4组 ,实验组腹腔注射海鱼弧菌 ,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标准金黄色葡葡球菌、标准大肠杆菌 ,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②伤口感... 目的 研究从某沿海海水中分离出的海鱼弧菌的致病性。方法 ①毒力实验组 :35只二级昆白小鼠随机分为 4组 ,实验组腹腔注射海鱼弧菌 ,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标准金黄色葡葡球菌、标准大肠杆菌 ,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②伤口感染实验组 :35只无特定病原体小鼠 ,腿部致伤后随机分为 4组 ,实验组 (浸泡含有细菌的人工海水 )和阳性对照组 (含有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大肠杆菌 ) ,阴性对照组 (浸泡无菌人工海水 )。观察小鼠一般状况、血常规、血培养、脏器细菌培养、伤口分泌物培养、脏器和伤肢病理光镜检查 ,并将鼠体内分离的菌株和实验前菌株进行核酸指纹图比较分析 ,确认细菌来源。结果 ①毒力实验 :海鱼弧菌组 (海鱼组 )腹腔注射细菌悬液后一般情况差 ,持续 2 4h ,病理学检查见多脏器水肿、变性。②伤口感染实验 :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伤口感染阳性率为 10 0 % ,病理学检查海鱼组及阳性对照组伤肢皮下及横纹肌可见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有蜂窝织炎形成。结论 自某沿海海域分离出的海鱼弧菌在 10 6CFU/ml时 ,具有感染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力实验 海水浸泡 创伤动物 海鱼弧菌
下载PDF
广东省罗非鱼无乳链球菌耐药性及毒力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宁丹 方伟 +2 位作者 柯昌文 邓小玲 孙九峰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974-978,共5页
目的无乳链球菌感染已成为广东地区罗非鱼养殖业严重的威胁。本文以广东省罗非鱼主要养殖区内分离的121株无乳链球菌为研究对象,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和毒力实验,为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 目的无乳链球菌感染已成为广东地区罗非鱼养殖业严重的威胁。本文以广东省罗非鱼主要养殖区内分离的121株无乳链球菌为研究对象,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和毒力实验,为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检测121株无乳链球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用皮下注射和灌胃方式感染Bal b/c小鼠,绘制生存曲线反映菌株毒性情况。结果药敏实验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分别高达100%、100%、99.17%;对头孢噻肟耐药率大于50%,为52.89%,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四环素、红霉素、克拉霉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耐药率依次降低,分别为47.93%、38.02%、34.71%、26.45%、25.62%、20.66%、19.01%、17.36%。所有实验菌株均为多重耐药株。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结果显示C型菌株数量最多,占71.9%。小鼠实验结果显示在皮下注射感染方式中,1×10~5CFU无乳链球菌感染可区分各型别间的致病力差异,致病力由强到弱依次为C、A、D、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胃感染方式中高剂量1×10~7CFU无乳链球菌感染时可区分各组间致病力差异,C型致病力最强,其次为F、A、B、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东地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已经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且耐药谱广,该地区罗非鱼感染的无乳链球菌主要以致病力较强的C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罗非鱼 耐药性 毒力实验
原文传递
猪源大肠杆菌O157:H7广西分离株的鉴定 被引量:7
6
作者 禤雄标 陈泽祥 +3 位作者 谢永平 胡帅 许力干 杨威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0年第3期52-53,共2页
为了解大肠杆菌O157:H7是否在猪场存在,采集有拉稀症状猪的粪便,接种到新生霉素mEC增菌肉汤,增菌培养后转接到O157:H7显色培养基上,对可疑菌株用因子血清和PCR方法做进一步鉴定,实验结果证实得到5株大肠杆菌为O157:H7血清型。动物试验发... 为了解大肠杆菌O157:H7是否在猪场存在,采集有拉稀症状猪的粪便,接种到新生霉素mEC增菌肉汤,增菌培养后转接到O157:H7显色培养基上,对可疑菌株用因子血清和PCR方法做进一步鉴定,实验结果证实得到5株大肠杆菌为O157:H7血清型。动物试验发现,5个分离菌株对小白鼠的致死率为33.3%—100%之间。调查结果证实广西猪群中存在强致病性的O157:H7血清型大肠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 57:H7 分离鉴定 PCR方法 毒力实验
下载PDF
重复序列致agrC突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饶青 尚伟龙 +6 位作者 周人杰 胡启文 张晓鹏 杨延成 胡珍 朱军民 饶贤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8-403,共6页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XQ株毒力变异的机制。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为对照,采用动物实验观察临床分离的金葡菌XQ株在体外传代后的毒力改变;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菌体及培养上清的蛋白谱变化,应用PCR进行金...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XQ株毒力变异的机制。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为对照,采用动物实验观察临床分离的金葡菌XQ株在体外传代后的毒力改变;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菌体及培养上清的蛋白谱变化,应用PCR进行金葡菌附属调节基因agr扩增并测序,分析菌株毒力变异的机制,并进一步通过qRT-PCR检测XQ株agr调控的毒力因子变化情况。结果动物毒力实验证实XQ株的毒力较对照菌ATCC25923强,体外传代培养后,XQ株第180代菌株(XQ180)的毒力明显下降,SDS-PAGE分析发现毒力下降的XQ株(XQM株)培养上清的蛋白表达谱较XQ株有明显改变,对金葡菌agr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发现XQM株的agr C基因第443位有一段188 bp的序列插入,而该插入序列就是agr C基因255~442间序列,正是该188 bp重复序列导致Agr C蛋白的截短型突变,引起新桥株的致病性降低,qRT-PCR检测结果证实XQM株中受agr调控的毒力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临床分离的金葡菌XQ株毒力强,在体外传代中易发生毒力变异,这种变异与重复序列导致的agr C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致病性 动物毒力实验 附属调节基因agr 重复序列
下载PDF
发酵山梨醇的EHECO_(157):H_7的分离 被引量:1
8
作者 许龙岩 王志强 +3 位作者 翁文川 胡科锋 黄美婵 谢均宪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64-965,共2页
关键词 发酵山梨醇 EHEC-O157:H7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生化实验 血清学实验 毒力实验
下载PDF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动物模型所用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1
9
作者 丁海榕 林树柱 +4 位作者 卢锦标 邓海清 王国治 秦川 占玲俊 《微生物与感染》 2014年第2期83-88,共6页
本研究通过小鼠体内实验检测我国部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菌株的毒力,以筛选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动物模型所用菌株。收集从我国部分省份98例结核病患者痰培养液中分离出的结核分枝杆菌,用比例法药敏试验进行结核分枝杆菌一线和二线药... 本研究通过小鼠体内实验检测我国部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菌株的毒力,以筛选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动物模型所用菌株。收集从我国部分省份98例结核病患者痰培养液中分离出的结核分枝杆菌,用比例法药敏试验进行结核分枝杆菌一线和二线药物的药敏试验,筛选出对二线药物敏感而对一线药物利福平或异烟肼耐药或敏感的菌株,然后进行小鼠体内毒力实验,对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katG和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B测序并进行基因突变分析。从98株菌中筛选出药物敏感谱清晰的40株,进行小鼠体内毒力实验。结果显示,共35株半数死亡时间≤H37Rv的半数死亡时间,其中18株耐利福平合并耐异烟肼、5株单耐利福平,7株单耐异烟肼、5株对利福平和异烟肼均敏感。通过小鼠毒力研究,分别筛选出基因背景清晰,半数死亡时间≤7d的耐利福平合并耐异烟肼的菌株1株、半数死亡时间≤7d单耐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菌株各1株,作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小鼠模型所用菌株及进一步进行豚鼠等其他动物模型感染用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利福平耐药 小鼠 体内毒力实验
下载PDF
浅黄色奈瑟氏菌致病性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婉如 《现代临床医学》 1996年第3期165-166,共2页
浅黄色奈瑟氏菌是奈瑟氏菌属11个菌种中的一种,通常寄生于人体咽喉部,是正常菌。我院今年收治一例病人,通过痰培养,只单纯地检出了乙型溶血环的浅黄色奈瑟氏菌一种,且作小白鼠毒力实验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患者,男,30岁,半月前受凉发热,... 浅黄色奈瑟氏菌是奈瑟氏菌属11个菌种中的一种,通常寄生于人体咽喉部,是正常菌。我院今年收治一例病人,通过痰培养,只单纯地检出了乙型溶血环的浅黄色奈瑟氏菌一种,且作小白鼠毒力实验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患者,男,30岁,半月前受凉发热,咳嗽、自服感冒通、止咳糖浆无明显好转、自觉午后潮热、伴夜间盗汗来我院就诊,胸透报告“右上肺可见片状模糊影”,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瑟氏菌属 致病性 浅黄色 小白鼠 毒力实验 正常菌群 青霉素 条件致病菌 午后潮热 生化反应
下载PDF
海洋中分离的河流弧菌致病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马骢 郝秀红 +4 位作者 付凯飞 蒋学兵 陈昌国 马学斌 郭建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34-737,共4页
目的研究从海水中分离出的河流弧菌的致病性。方法毒力实验组:22只二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腹腔注射河流弧菌,2个阳性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伤口感染实验:22只... 目的研究从海水中分离出的河流弧菌的致病性。方法毒力实验组:22只二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腹腔注射河流弧菌,2个阳性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伤口感染实验:22只SPF小鼠,腿部致伤后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浸泡含有河流弧菌的人工海水)和2个阳性对照组(分别含有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浸泡无菌人工海水);观察小鼠一般状况,血常规、血培养、脏器细菌培养,伤口分泌物培养,3 d后活杀小鼠,取脏器和伤肢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毒力实验:实验组7只鼠中5只鼠腹腔注射细菌悬液12 h血培养阳性,2只鼠24 h血培养持续阳性;伤口感染实验:伤口感染阳性率为100.0%,病理学检查伤肢横纹肌组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蜂窝织炎形成。结论自海水中分离出的河流弧菌在106CFU/ml时,具有感染能力,可致鼠伤口感染和败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力实验 海水浸泡 创伤动物 河流弧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