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噁英类化合物的毒性作用机制及其生物检测方法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超 陈凝 +3 位作者 杨明嘉 冯忠孚 马梅 王子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62,共13页
二噁英类化合物具有高毒性,来源多样且分布广泛,是持久性有机物的典型代表,二噁英类污染物及其对健康的危害已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一些二噁英类同系物具有代谢稳定性,其毒性效应主要是通过芳香烃受体介导,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二噁... 二噁英类化合物具有高毒性,来源多样且分布广泛,是持久性有机物的典型代表,二噁英类污染物及其对健康的危害已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一些二噁英类同系物具有代谢稳定性,其毒性效应主要是通过芳香烃受体介导,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二噁英类毒性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在此背景下,综述了近些年在二噁英类毒性作用机制及其代谢途径的新认识,评价比较了主要二噁英类高通量生物检测方法,以期为该类污染物的环境污染物筛查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噁英类 芳香烃受体 毒性作用机制 代谢 生物检测
下载PDF
镉对机体毒性作用机制国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弟 《职业与健康》 CAS 2002年第1期9-10,共2页
镉(Cadmium Cd)是一种人体非必需微量元素.它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有毒重金属,对机体许多组织和器官都有毒性作用.1972年世界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确定,镉的总摄入量不得超过0.4~0.5 mg/(人·周)[1].现就镉对... 镉(Cadmium Cd)是一种人体非必需微量元素.它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有毒重金属,对机体许多组织和器官都有毒性作用.1972年世界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确定,镉的总摄入量不得超过0.4~0.5 mg/(人·周)[1].现就镉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机制国内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中毒 毒性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苯毒性作用机制及其与miRNA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爱红 李晓海 冷朋波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7-240,共4页
苯是在工业上用途较为广泛的一种化学原料,也是主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是已知人类致癌物,可以引起多器官的肿瘤。
关键词 毒性作用机制 MIRNA 环境污染物 化学原料 致癌物
原文传递
砷代谢与砷毒性作用机制的关系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景岩 张爱君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11年第5期345-347,共3页
砷是一种类金属元素,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对人体和动物具有毒性作用,但其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已知砷的毒性取决于其体内形态和氧化还原状态[1]。砷暴露者尿液中含有无机砷(iAs),包括三价砷(iAs3+)和五价砷(iAs5+)占10%~3... 砷是一种类金属元素,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对人体和动物具有毒性作用,但其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已知砷的毒性取决于其体内形态和氧化还原状态[1]。砷暴露者尿液中含有无机砷(iAs),包括三价砷(iAs3+)和五价砷(iAs5+)占10%~30%,一甲基砷酸(MMA)占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作用机制 砷代谢 氧化还原状态 作用机制 金属元素 化合物 无机砷 暴露者
原文传递
丙烯酰胺及氧化代谢产物毒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健 茅力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8-502,共5页
关键词 丙烯酰胺 环氧丙烯酰胺 毒性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马兜铃酸的主要毒性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被引量:11
6
作者 熊静悦 谭正怀 《四川中医》 2011年第9期39-42,共4页
自1993年Vanherweghem J L报道含有广防己和厚朴等中药的制剂可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进行性肾功能损伤以后,其共有成分—马兜铃酸类化合物(aristolochic acid,AA)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概述了近年对AA及其衍生物毒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自1993年Vanherweghem J L报道含有广防己和厚朴等中药的制剂可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进行性肾功能损伤以后,其共有成分—马兜铃酸类化合物(aristolochic acid,AA)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概述了近年对AA及其衍生物毒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毒理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含有AA的中药及其制剂提供参考,以减少和避免A毒性作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类化合物 毒性作用机制 综述
下载PDF
乌头类生物碱对心肌的毒性作用及分子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7
作者 刘艳 章诗伟 +1 位作者 周兰 刘良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98-401,共4页
乌头属植物是被子植物亚门毛茛科中一类重要的有毒植物,也是我国最早有记载的药用有毒植物之一;其块根中多含有剧毒的二萜类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因个体差异、用法不当以及误服或投毒等原因而发生乌头中毒、甚至死亡的报道屡见不鲜。目... 乌头属植物是被子植物亚门毛茛科中一类重要的有毒植物,也是我国最早有记载的药用有毒植物之一;其块根中多含有剧毒的二萜类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因个体差异、用法不当以及误服或投毒等原因而发生乌头中毒、甚至死亡的报道屡见不鲜。目前,对乌头碱的研究多局限在临床救治方面,缺乏对乌头碱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乌头碱的心肌细胞毒性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理学 乌头类生物碱 毒性作用机制 心肌细胞
下载PDF
霉菌毒素单独或联合暴露对睾丸间质细胞毒性作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凌阿茹 孙玲伟 +4 位作者 孙诗谣 戴建军 张德福 杨俊花 赵志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2-97,共6页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一系列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被污染的饲料或饲料原料中。这些代谢物在饲料储藏、运输或加工过程中均可产生,具有分布广、毒性强等特点,是食品和饲料中最主要的污染物,可对雄性生殖系统产生危害。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一系列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被污染的饲料或饲料原料中。这些代谢物在饲料储藏、运输或加工过程中均可产生,具有分布广、毒性强等特点,是食品和饲料中最主要的污染物,可对雄性生殖系统产生危害。霉菌毒素可导致睾酮合成和分泌能力下降、精子生成缺陷和质量下降,甚至造成不育等。睾丸间质细胞主要负责雄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对维持雄性机体生殖机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类细胞对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等霉菌毒素比较敏感。研究表明,自然条件下多种毒素共同污染非常普遍,且多种毒素对动物健康和生殖系统的联合毒性比单一毒素的危害更严重。霉菌毒素已被证实可诱导的睾丸细胞DNA损伤、线粒体损伤以及细胞凋亡或自噬等。鉴于此,笔者综述了霉菌毒素对睾丸间质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开展单一或多种霉菌毒素暴露对睾丸间质细胞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 T-2毒素 睾丸间质细胞 毒性作用机制
下载PDF
苦瓜蛋白对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半胱天冬酶3活性及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佐 李双杰 杨永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为研究苦瓜蛋白对凋亡的关键酶半胱天冬酶 3及凋亡的调节作用 ,用已经建立起来的方法从苦瓜果肉中提取苦瓜蛋白。将BALB/C小鼠分为 4组 :病毒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 ,分别在第 0天、第 3天、第 7天和第 14天各处... 为研究苦瓜蛋白对凋亡的关键酶半胱天冬酶 3及凋亡的调节作用 ,用已经建立起来的方法从苦瓜果肉中提取苦瓜蛋白。将BALB/C小鼠分为 4组 :病毒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 ,分别在第 0天、第 3天、第 7天和第 14天各处死 5只小鼠 ,第 2 1天全部处死动物 ,心肌组织半胱天冬酶 3活性测定按照CAL BIOCHEM公司的试剂说明书进行 ,并稍加改正 ,凋亡鉴定按照Oncogene公司的TdT DNA裂解片断末端原位标记试剂说明书进行。结果发现 ,①病毒对照组第 7天开始出现半胱天冬酶 3活性 (0 .6 3± 0 .2 1pmol/min ,n =5 ) ,第 14天的活性 (10 .9± 1.5pmol/min ,n =5 )显著高于第 7天 ,第 2 1天的活性 (12 .6± 1.3pmol/min ,n =5 )又高于第 14天。②药物治疗组 ,只有一个第 2 1天的标本有半胱天冬酶 3活性 (0 .4 1pmol/min) ,其它两组均未检测到此酶的活性。③DNA裂解片断末端原位标记法发现 ,病毒对照组在第 7天心肌中有少数细胞凋亡 ,第 14天、第 2 1天凋亡细胞明显增多 ,在非病变区域可发现单个凋亡的心肌细胞。治疗组未发现凋亡细胞 ,其它两组也未发现凋亡细胞。结果提示 ,CVB3病毒性心肌炎中发现有明显的凋亡现象 ,凋亡和半胱天冬酶 3发现于第 7天 ,且随着时间增加而逐渐加重(增强 ) ;苦瓜蛋白可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苦瓜蛋白对柯萨奇3型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机制 DNA片断原位末端标记法 半胱天冬酶3 心肌细胞凋亡 柯萨奇3型病毒 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 苦瓜蛋白
下载PDF
毒性比法量化判定芳烃化合物毒性类型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董玉瑛 冯霄 雷炳莉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12-14,29,共4页
测定了苯酚、硝基苯、间硝基苯胺、对苯二胺、邻苯二酚和氯苯等6种取代芳烃化合物对发光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的急性毒性,应用毒性比(TR)判定方法,同时结合分子结构特征对受试化合物毒性作用进行了探讨和分类.结果表明,氯苯... 测定了苯酚、硝基苯、间硝基苯胺、对苯二胺、邻苯二酚和氯苯等6种取代芳烃化合物对发光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的急性毒性,应用毒性比(TR)判定方法,同时结合分子结构特征对受试化合物毒性作用进行了探讨和分类.结果表明,氯苯为非极性麻醉型毒性机制,苯酚、硝基苯、间硝基苯胺为极性麻醉型毒性机制,对苯二胺、邻苯二酚为反应性毒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菌 取代芳烃 毒性 毒性作用机制 类型判定
下载PDF
雷公藤、关木通、益母草对大鼠肾毒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3
11
作者 孙蓉 吴旭东 +2 位作者 刘建伟 孙玲 吕丽莉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28,共3页
目的比较观察雷公藤、关木通、益母草对大鼠的肾毒性。方法雷公藤、关木通、益母草给大鼠连续灌胃90天,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尿常规、尿微量蛋白、肝肾功能、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剩余1/3大鼠进行停药30天恢复期观察。结果雷公藤、关木... 目的比较观察雷公藤、关木通、益母草对大鼠的肾毒性。方法雷公藤、关木通、益母草给大鼠连续灌胃90天,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尿常规、尿微量蛋白、肝肾功能、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剩余1/3大鼠进行停药30天恢复期观察。结果雷公藤、关木通、益母草三种药物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尿常规异常、尿微量蛋白异常和肾功能改变,停药后肾功能指标有的可复,有的不可恢复。雷公藤、关木通、益母草三种药物的大剂量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肾脏形态学改变,但损害部位有所不同。停药后,肾实质损伤多数为可逆性,间质纤维化难于恢复。结论雷公藤、关木通、益母草一定剂量均可以造成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大鼠实验性肾损伤,有必要对益母草“非马兜铃酸性”肾脏毒性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的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母草 雷公藤 关木通 毒性 大鼠 病理形态学改变 不同程度 毒性作用机制 尿微量蛋白 尿常规异常 肾功能改变 肾功能指标 肾实质损伤 间质纤维化 比较观察 肝肾功能 蛋白异常 损害部位 系统研究 停药后 肾脏 恢复期 大剂量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毒性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小恒 陈达艳 +1 位作者 李喜香 刘效栓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年第11期976-977,共2页
传统药物的毒性评价方法有时难以发现某些药物的潜在毒性,代谢组学通过分析与毒性作用靶位与作用机制密切相关的生物液体中内源性代谢产物浓度的特征性变化,可以确定毒性靶组织、毒性作用过程以及生物标志物。代谢组学已被应用于中药安... 传统药物的毒性评价方法有时难以发现某些药物的潜在毒性,代谢组学通过分析与毒性作用靶位与作用机制密切相关的生物液体中内源性代谢产物浓度的特征性变化,可以确定毒性靶组织、毒性作用过程以及生物标志物。代谢组学已被应用于中药安全性及毒性作用机制研究,并在中药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中显示出强大的潜力。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安全性 毒性评价 代谢组学 毒性作用机制 代谢产物浓度 传统药物 生物标志物 生物液体
下载PDF
二恶英类毒理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7
13
作者 杨永滨 郑明辉 刘征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二恶英类的毒理学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一系列二恶英类污染事件和国际公约的推动下,近年来二恶英类毒理学研究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综述了近年来二恶英类毒理学研究的一些新的观点和发现,涵盖了分子毒性机理、致癌毒性、非致癌毒性和... 二恶英类的毒理学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一系列二恶英类污染事件和国际公约的推动下,近年来二恶英类毒理学研究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综述了近年来二恶英类毒理学研究的一些新的观点和发现,涵盖了分子毒性机理、致癌毒性、非致癌毒性和非致癌剂量-效应风险度评价方法等诸多领域,其中TCDD毒性效应的负反馈调节机制研究和对人体健康非致癌效应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广大毒理学研究工作者的关注.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二恶英类毒理学研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恶英类 TCDD 毒理学 分子毒性作用机制 风险评价
下载PDF
丁烯酸内酯对心肌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井波 彭双清 +1 位作者 阳海鹰 王国强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研究丁烯酸内酯 (BUT)对大鼠心肌细胞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差速贴壁结合化学方法分离纯化大鼠心肌细胞。MTT法检测BUT作用于心肌细胞后其存活率的改变。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心肌线粒体。TBA法检测心肌匀浆和心肌线粒体悬液中MDA的含... 目的 研究丁烯酸内酯 (BUT)对大鼠心肌细胞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差速贴壁结合化学方法分离纯化大鼠心肌细胞。MTT法检测BUT作用于心肌细胞后其存活率的改变。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心肌线粒体。TBA法检测心肌匀浆和心肌线粒体悬液中MDA的含量。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BUT作用于线粒体悬液 2h后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活力。结果 BUT对培养的心肌细胞有很强的毒性作用并且呈现明显的量效 关系 ,其作用于心肌细胞的LC50 为5 3 μg/mL。BUT作用在线粒体悬液中所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效应强于其在心肌匀浆中所引起的脂质过氧化作用。BUT作用后线粒体酶复合物活力发生了改变 ,复合物Ⅰ和复合物Ⅱ的活力受到了比较明显的抑制 ,而复合物Ⅲ、Ⅳ的活力则有一定程度升高。结论 BUT能引起心肌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这种作用有可能是因为BUT作用于线粒体呼吸链影响了电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过程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呼吸链 丁烯酸内酯 酶复合物 活力 脂质过氧化作用 紫外分光光度法 心肌细胞 心肌线粒体 毒性作用机制 MTT法检测 BUT 差速离心法 分离纯化 化学方法 TBA法 LC50 复合物Ⅰ 肌匀浆 存活率 MDA 悬液 大鼠
下载PDF
药物毒理学研究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5
15
作者 廖明阳 吴纯启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6-358,共3页
关键词 药物毒理学 发现毒理学 毒性作用机制 药物管理毒理学
下载PDF
持续高血糖状态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韦静彬 蒙碧辉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12期86-88,共3页
关键词 胰岛Β细胞功能 高血糖状态 胰岛素缺乏 毒性作用机制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代谢紊乱 功能缺陷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新理念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深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3年第10期8-10,共3页
1对糖尿病传统防治理念的反思 糖尿病为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引起,并以慢性高血糖伴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障碍为特征.糖尿病的发生是一个慢性的、逐渐演变的过程,是在遗传基础上,环境因素及年龄增长等共同... 1对糖尿病传统防治理念的反思 糖尿病为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引起,并以慢性高血糖伴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障碍为特征.糖尿病的发生是一个慢性的、逐渐演变的过程,是在遗传基础上,环境因素及年龄增长等共同作用的积累.其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最高,一直以来人们试图通过降血糖甚至强化控糖来减少其引发的代谢紊乱导致的全身组织器官结构之损害和功能异常,特别是各种并发症导致的致残、致死,然而随着糖尿病研究的不断深化,使人们认识到糖尿病是一个多系统的病变,病机变化复杂,如"代谢记忆"中氧化应激及糖毒性、脂毒性作用机制,以及部分强化控血糖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非正相关系等,使现代医学反思其传统的防治理念,如虽然治疗药物种类不断增多,仍无一种药能够兼顾所有病机,认识到高血糖亦非糖尿病治疗的全部,从而提出糖尿病的防治应以患者为中心,强调治疗方案、用药和疗效标准的个体化和人性化.而这些理念与中医学病机的整体观、综合防治注重个体的辨证论治等理念十分契合,亦使人们重新认识了中医药理论在糖尿病防治领域之长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中医药防治 胰岛素分泌缺陷 慢性高血糖 毒性作用机制 治疗方案 代谢障碍 胰岛素作用
下载PDF
汞污染现状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兰兰 戴刚 《环境与发展》 2017年第7期142-143,共2页
中国汞污染排放量大面广,局地污染严重,本文介绍了目前汞污染的现状,阐述了汞的毒性的作用机制,综述了近年来汞污染毒性的研究进展,最后基于我国目前汞污染现状及各地治理差距,结合各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对汞污染防治的相关建议,以... 中国汞污染排放量大面广,局地污染严重,本文介绍了目前汞污染的现状,阐述了汞的毒性的作用机制,综述了近年来汞污染毒性的研究进展,最后基于我国目前汞污染现状及各地治理差距,结合各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对汞污染防治的相关建议,以希望对汞减排起到一定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污染 毒性作用机制 现状 研究进展 防治建议
下载PDF
养猪场霉菌毒素的控制措施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黎明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第10期43-43,共1页
2014年以来,笔者发现在养猪场霉菌毒素经常是两种或三种以上的霉菌毒素共同出现。几种霉菌毒素之间叠加和协同作用大大降低了中毒症出现的霉菌毒素阈值和动物的耐受水平,其对动物生长性能造成的影响远远大于每一个单个霉菌毒素本身影响... 2014年以来,笔者发现在养猪场霉菌毒素经常是两种或三种以上的霉菌毒素共同出现。几种霉菌毒素之间叠加和协同作用大大降低了中毒症出现的霉菌毒素阈值和动物的耐受水平,其对动物生长性能造成的影响远远大于每一个单个霉菌毒素本身影响的总和。1霉菌毒素控制的关键对霉菌毒素的控制首先应该在控制饲料原料质量开始。而原料质量控制的关键是控制原料的含水量,一般要求玉米、稻谷、高粱等含水量不超过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毒素 原料质量 动物生长性能 控制措施 中毒症 霉菌毒素污染 控制原料 毒性作用机制 协同作用 防霉剂
下载PDF
蓖麻子的现代研究进展
20
作者 谢泽碧 梁子宁 《壮瑶药研究季刊》 2020年第1期24-29,共6页
蓖麻子含蓖麻碱、蓖麻毒蛋白及脂肪酶、蓖麻毒蛋白D、酸性毒蛋白、碱性毒蛋白、芹菜苷元、绿原酸、芸香苷等成分,其在抗肿瘤、抗病毒、抗生育、引产、泻下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主要综述了蓖麻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作用机... 蓖麻子含蓖麻碱、蓖麻毒蛋白及脂肪酶、蓖麻毒蛋白D、酸性毒蛋白、碱性毒蛋白、芹菜苷元、绿原酸、芸香苷等成分,其在抗肿瘤、抗病毒、抗生育、引产、泻下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主要综述了蓖麻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作用机制以及蓖麻子的增效减毒等方面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子 化学成分 毒性作用机制 减毒增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