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形态锑对土壤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的毒性差异 被引量:7
1
作者 林祥龙 孙在金 +5 位作者 马瑾 赵龙 秦晓鹏 赵淑婷 杨侨 侯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7-664,共8页
为探讨锑(Sb)形态对Sb毒性的影响,积累和完善Sb的基础毒性数据,为Sb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更全面的依据,通过滤纸接触试验、土壤和食物暴露试验,评价并对比了两种形态的锑(Sb~Ⅲ和Sb~Ⅴ)对模式生物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的急性、慢性毒... 为探讨锑(Sb)形态对Sb毒性的影响,积累和完善Sb的基础毒性数据,为Sb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更全面的依据,通过滤纸接触试验、土壤和食物暴露试验,评价并对比了两种形态的锑(Sb~Ⅲ和Sb~Ⅴ)对模式生物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的急性、慢性毒性效应及差异。滤纸试验中跳虫在不同浓度Sb~Ⅴ水溶液浸透的滤纸上暴露3 d和7 d后均无死亡现象,Sb~Ⅲ对跳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325 mg·L^(-1)(3 d)和244 mg·L^(-1)(7 d);土壤暴露试验中Sb~Ⅲ和Sb~Ⅴ对跳虫逃避行为的半数效应浓度(EC_(50))分别为132、344 mg·kg^(-1),Sb~Ⅲ对跳虫的7 d-LC_(50)为2105 mg·kg^(-1)(Sb~Ⅴ的LC_(50)大于设置的最高浓度),Sb~Ⅲ对跳虫的28 d-LC_(50)为703 mg·kg^(-1)(Sb~Ⅴ的LC_(50)大于设置的最高浓度),Sb~Ⅲ和Sb~Ⅴ对跳虫繁殖的28 d-EC_(50)分别为307、8501 mg·kg^(-1);食物暴露试验中Sb~Ⅲ和Sb~Ⅴ处理下跳虫成虫均无明显死亡,对跳虫繁殖的28 d-EC_(50)分别为433、8798 mg·kg^(-1)。试验结果表明,在设置的浓度范围内Sb~Ⅴ不会直接造成跳虫明显死亡,但会对跳虫的生理行为和繁殖产生一定毒性影响,而Sb~Ⅲ对跳虫存活和繁殖均有较大毒性。因此在评估Sb的毒性效应时既要考虑总量也需考虑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形态 毒性差异 白符跳 暴露途径
下载PDF
不同环数多环芳烃对土壤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的毒性差异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家乐 赵龙 +4 位作者 郭军康 侯红 林祥龙 王巍然 刘玲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638-2646,共9页
为了解不同环数多环芳烃(PAHs)对无脊椎动物的毒性效应以及对比不同类型土壤中PAHs毒性差异,通过滤纸接触实验、土壤和食物暴露实验,对比分析了三环、四环和五环3种多环芳烃菲(Phe)、芘(Pyr)、苯并芘(BaP)对模式生物白符跳(Folsomiacand... 为了解不同环数多环芳烃(PAHs)对无脊椎动物的毒性效应以及对比不同类型土壤中PAHs毒性差异,通过滤纸接触实验、土壤和食物暴露实验,对比分析了三环、四环和五环3种多环芳烃菲(Phe)、芘(Pyr)、苯并芘(BaP)对模式生物白符跳(Folsomiacandida)的急性、慢性毒性效应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滤纸实验中跳虫在不同浓度Phe和Pyr溶液浸透的滤纸上暴露3 d和7 d后死亡现象均比BaP明显。土壤暴露实验中Phe在江西红壤(以下简称红壤)和黑龙江黑土(以下简称黑土)土壤中对跳虫生存和繁殖的影响均大于BaP。基于可提取PAHs实测值推导的繁殖率的EC_(50)(半数效应浓度),Phe在红壤和黑土中的毒性阈值分别是BaP的5倍和10倍;Pyr在红壤和黑土中的毒性阈值均为BaP的10倍。食物暴露实验中Phe、Pyr和BaP处理下跳虫成虫均无明显死亡,Phe、Pyr对跳虫繁殖的28 d-EC_(50)分别为278 mg·kg^(-1)(186~336 mg·kg^(-1))和363 mg·kg^(-1)(298~427 mg·kg^(-1))。以上结果表明,Phe、Pyr会对跳虫的生存和繁殖产生较大影响,而BaP相对Phe和Pyr,对跳虫的影响较小。受试暴露浓度下,不同类型土壤中PAHs对跳虫的毒性大小具有显著差异,红壤中PAHs对跳虫的生态毒性和黑土相比最大差别超过3倍,表明不同理化性质对PAHs生态毒性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后续评估PAHs生态毒性效应时要充分考虑土壤理化性质对其毒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毒性差异 白符跳 土壤类型 生态毒性
下载PDF
不同附子炮制品四逆汤化学成分及毒性差异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洪 钟凌云 +4 位作者 邓延文 童恒力 陈浩 王硕 卢兴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7-1410,共14页
目的比较生附片、淡附片、阴附片、阳附片4种附子炮制品入方四逆汤化学成分以及毒性差异,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分别以阴附片、阳附片、生附片、淡附片制备单味药以及四逆汤汤剂,经UPLC法检测汤剂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 目的比较生附片、淡附片、阴附片、阳附片4种附子炮制品入方四逆汤化学成分以及毒性差异,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分别以阴附片、阳附片、生附片、淡附片制备单味药以及四逆汤汤剂,经UPLC法检测汤剂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甘草苷、甘草酸、6-姜酚含量,通过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4种四逆汤进行分类分析,再经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比较4种附子炮制品四逆汤毒性差异。结果4种四逆汤中成分含量以及毒性大小存在显著性差异。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及其总量高低排序为生附片四逆汤>阴附片四逆汤>阳附片四逆汤>淡附片四逆汤;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及其总量高低排序为阴附片四逆汤>阳附片四逆汤>淡附片四逆汤>生附片四逆汤;在急性毒性试验中仅有生附片四逆汤可使小鼠产生轻微明显毒性反应,4种四逆汤均无致死性。经计算阴附片四逆汤、阳附片四逆汤小鼠最大给药量倍数均相当于人临床每日用药量的200倍左右,和淡附片四逆汤以及生附片四逆汤比较无差异;在长期毒性试验中,4种四逆汤对慢性心衰大鼠均不会致使肝肾损害,无肝肾毒性。结论综合分析阴附片四逆汤、阳附片四逆汤、生附片四逆汤、淡附片四逆汤中双酯型生物碱以及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差异,并结合毒性试验结果,得出4种附子炮制品入方经典名方四逆汤均具有合理性,其中以阴附片、阳附片入方四逆汤在一定程度上更具优势,阴附片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生附片 淡附片 阴附片 阳附片 毒性差异 合理性 双酯型生物碱 单酯型生物碱 乌头碱 新乌头碱 次乌头碱 苯甲酰乌头原碱 苯甲酰新乌头原碱 苯甲酰次乌头原碱 系统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急性毒性 长期毒性
原文传递
脑脉络丛组织中锰毒性差异表达蛋白的体外验证 被引量:3
4
作者 董一文 刘君丽 +9 位作者 刘羽 敬海明 赵超英 马玲 谭壮生 李煜 李芳 李明 焦智浩 李国君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3,34,共8页
目的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在锰染毒体内实验模型的大鼠脑脉络丛组织中鉴定到32个锰毒性相关的差异蛋白。本试验挑选出其中7个差异表达蛋白,包括抑制素蛋白(PHB1)电压阴离子通道(VDAC)、肌动蛋白β亚型(β-Actin)、应激性磷蛋白1(STI1)、热... 目的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在锰染毒体内实验模型的大鼠脑脉络丛组织中鉴定到32个锰毒性相关的差异蛋白。本试验挑选出其中7个差异表达蛋白,包括抑制素蛋白(PHB1)电压阴离子通道(VDAC)、肌动蛋白β亚型(β-Actin)、应激性磷蛋白1(STI1)、热休克蛋白70(HSP70)、转甲状腺素蛋白(TTR)和中间丝波形蛋白(Vimentin),在大鼠永生化脉络丛上皮Z310细胞体外染锰模型中,对其蛋白和mRNA水平的变化趋势进行验证。方法氯化锰(0、50、100和200μmol/l)染毒Z310细胞24 h,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7个锰毒性相关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同样剂量的氯化锰染毒Z310细胞12 h,以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 time-RT PCR)测定7个蛋白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剂量的增加PHB1、β-Actin和STIP1在蛋白表达与mRNA水平均表现为上调的效应趋势,VDAC、HSP70、TTR和Vimentin在蛋白表达与mRNA水平均表现为下调的效应趋势;PHB1、β-actin、STIP1和TTR在Z310细胞中的表达效应趋势与体内动物模型脑脉络丛中锰毒性差异蛋白的变化趋势相符,而VDAC、HSP70和Vimentin在Z310细胞中的表达效应趋势则与之相反。结论氯化锰对PHB1、β-actin、STIP1和TTR的毒性效应在体内和体外是一致的,染锰后其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的变化趋势是可靠准确的。这为开展锰致脑脉络丛组织及其上皮细胞的毒性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差异表达蛋白 脉络丛 永生化Z310细胞 血-脑脊液屏障 蛋白印迹 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文传递
锑对土壤跳虫(Folsomia candida)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7
5
作者 林祥龙 孙在金 +4 位作者 陈卫玉 姚娜 赵龙 赵淑婷 侯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89-1097,共9页
为了解Sb(锑)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的毒性效应及对比不同类型土壤中Sb毒性的差异,选取死亡率、逃避率、繁殖数三组个体水平的评价指标研究了3种典型土壤(海伦黑土、祁阳红壤、北京潮土)中外源添加Sb对模式生物——跳虫(Folsomia candida)的... 为了解Sb(锑)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的毒性效应及对比不同类型土壤中Sb毒性的差异,选取死亡率、逃避率、繁殖数三组个体水平的评价指标研究了3种典型土壤(海伦黑土、祁阳红壤、北京潮土)中外源添加Sb对模式生物——跳虫(Folsomia candida)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基于实测w(Sb_总)求得的上述3种土壤中Sb影响跳虫逃避的2 d-EC_(50)(EC_(50)为半数效应浓度)分别为298、>431[高于土壤中最高w(Sb_总)]和132 mg/kg;影响跳虫死亡的7 d-LC_(50)(LC_(50)为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3 352、4 007、2 105 mg/kg;影响跳虫死亡的28 d-LC_(50)分别为2 271、1 865、703 mg/kg,影响跳虫繁殖的28 d-EC_(50)分别为1 799、1 323、307 mg/kg.由上述毒性阈值大小可知,跳虫逃避率的敏感性高于死亡率和繁殖数的敏感性,不同土壤中Sb对跳虫的毒性大小具有显著差异,北京潮土中Sb对跳虫的毒性与海伦黑土、祁阳红壤相比最大差别接近6倍,表明不同土壤理化性质对Sb生态毒性效应具有显著影响.但基于w(Sb_(水提))求得的上述3种土壤中Sb的毒性阈值差异减小,说明水提态Sb与其毒性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较好地解释不同土壤间Sb毒性的差异.该研究结果可为建立我国土壤中Sb的毒性预测模型及制订Sb的质量标准值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 水提态锑 土壤类型 白符跳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毒性差异
下载PDF
四川松针上散斑壳菌致病毒素的确定及其致病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骆军 刘应高 +1 位作者 黄晓丽 徐明庆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5-689,共5页
生物活性测定表明,针叶树散斑壳真菌、松针散斑壳真菌、四川散斑壳真菌及二郎山散斑壳真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均可产生导致其寄主针叶枯死的致病毒素。研究表明4种散斑壳真菌毒素均为非蛋白质类组分,结合电导率的测定,发现4种毒素对其来源... 生物活性测定表明,针叶树散斑壳真菌、松针散斑壳真菌、四川散斑壳真菌及二郎山散斑壳真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均可产生导致其寄主针叶枯死的致病毒素。研究表明4种散斑壳真菌毒素均为非蛋白质类组分,结合电导率的测定,发现4种毒素对其来源寄主松针及其他几种松针的毒性存在着差异,其中四川散斑壳真菌所分泌的毒素致病性相对最强。通过对3种不同科属杂草和雪松针叶的生物测定,得出4种毒素均为非寄主专化性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树散斑壳真菌 松针散斑壳真菌 四川散斑壳真菌 二郎山散斑壳真菌 致病毒素 毒性差异
下载PDF
基于“有故无殒”思想的雷公藤肾毒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琴 欧阳林旗 +2 位作者 胡炜航 左亚杰 李健和 《中国药业》 CAS 2016年第20期25-29,共5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对正常和肾小管S1段损伤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大鼠肾毒性的差异。方法观察雷公藤提取物(TWHF)对生理和病理状态大鼠的一般生长状态、肾脏脏器指数、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并通过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肾脏组织损伤情况。结果 TWHF... 目的研究雷公藤对正常和肾小管S1段损伤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大鼠肾毒性的差异。方法观察雷公藤提取物(TWHF)对生理和病理状态大鼠的一般生长状态、肾脏脏器指数、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并通过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肾脏组织损伤情况。结果 TWHF呈剂量依赖增高的正常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EA)、血清高K^+和低Na^+水平,与其一般生长状态、脏器指数和肾功能损伤病理检查结果相符;低剂量TWHF在模型大鼠上表现出改善BUN、CREA、血清高K^+和低Na^+水平的肾功能保护作用,病理损伤程度也有一定减轻,但高剂量时反而加重模型组大鼠肾功能损伤。结论雷公藤对正常大鼠有剂量相关的肾毒性,但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肾功能损伤病理状态有保护作用,为雷公藤"有故无殒"的安全用药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故无殒 雷公藤 肾功能保护 肾脏毒性 毒性差异
下载PDF
不同种间、性别和年龄小鼠肝脏代谢谱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海山 姬海南 +8 位作者 宋乃宁 李斌 隋峰 李鹰飞 郭家彬 贾强 李桦 高月 沈国林 《中国药物警戒》 2020年第1期6-16,共11页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等相关技术研究不同种间、性别和年龄小鼠肝脏代谢谱的差异,为有毒药物的毒性差异研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8周C57雄性小鼠、C3H雄性小鼠、C57雌性小鼠、2周未离乳C57雄性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代谢组学相关技术结合分子...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等相关技术研究不同种间、性别和年龄小鼠肝脏代谢谱的差异,为有毒药物的毒性差异研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8周C57雄性小鼠、C3H雄性小鼠、C57雌性小鼠、2周未离乳C57雄性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代谢组学相关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不同种间、性别和年龄小鼠肝脏代谢谱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种间、性别和年龄小鼠肝脏的相关代谢通路存在差异,主要涉及氨基酸合成和代谢的相关代谢通路,同时不同种间、性别和年龄小鼠肝脏的I相和II相代谢酶的活性和mRNA基因表达存在差异,代谢酶的活性和mRNA基因表达越高,马兜铃酸I的LD50值越大,其毒性越小。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不同种间、年龄和性别小鼠肝脏代谢谱的差异,从不同种间、年龄和性别小鼠肝脏物质基础方面解释了马兜铃酸I毒性差异的原因,也为其他有毒药物的合理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毒性差异 代谢酶
下载PDF
基于^1H NMR代谢组学方法分析马兜铃酸I诱导的雌雄小鼠急性肾毒性 被引量:27
9
作者 刘霞 肖瑛 +2 位作者 高红昌 任进 林东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27-932,共6页
基于1H 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了C57BL/6 J小鼠尿样的代谢特征,揭示出马兜铃酸I(AAI)导致急性肾毒性的分子机理及其在雌性和雄性小鼠上差异的根源.研究结果表明,AAI的急性肾毒性主要来自AAI给药后抑制了体内的三羧酸(TCA)循环和能量代... 基于1H 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了C57BL/6 J小鼠尿样的代谢特征,揭示出马兜铃酸I(AAI)导致急性肾毒性的分子机理及其在雌性和雄性小鼠上差异的根源.研究结果表明,AAI的急性肾毒性主要来自AAI给药后抑制了体内的三羧酸(TCA)循环和能量代谢,破坏了体内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改变了肾脏细胞内外的渗透压,从而引起了肾小管的损伤.代谢模式分析显示雄性小鼠对AAI的肾毒性比雌性小鼠更敏感,可能源于雄性小鼠本身更低的能量代谢.结果表明,基于尿样1H NMR代谢组学方法有可能为药物的毒性机制和毒性性别差异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 毒性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 毒性性别差异
下载PDF
基于“有故无殒”思想的雷公藤对肾小管S1和S2段保护与损伤的“双向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琴 李健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6期53-57,F0004,共6页
目的基于"有故无殒"思想,研究不同剂量的雷公藤对肾小管S1段和S2段损伤急性肾衰模型大鼠肾毒性的差异。方法将雄性SD大鼠48只,按体重大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组(N组)、模型组(M组)、模型组+1... 目的基于"有故无殒"思想,研究不同剂量的雷公藤对肾小管S1段和S2段损伤急性肾衰模型大鼠肾毒性的差异。方法将雄性SD大鼠48只,按体重大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组(N组)、模型组(M组)、模型组+1倍剂量雷公藤提取物(TWHF)组(MD1组)、模型组+2倍剂量TWHF组(MD2组)、模型组+4倍剂量TWHF组(MD3组)、模型组+8倍剂量TWHF组(MD4组)。采用氯化镉造模,4个TWHF剂量组按照3.13、6.25、13.5、27.0 g生药/kg给药。观察TWHF对肾小管S1段和S2段损伤大鼠的一般生长状态、肾脏脏器指数、血清生化指标(BUN、CREA、K+、Na+、Ca2+、Cl-)、肾脏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与N组比较,M组体重下降,尿量减少,肾脏脏器指数升高,BUN、CREA、K+浓度显著增高,Na+、Ca2+浓度明显降低,肾脏病理可见肾小管损伤。与M组比较,MD1、MD2组体重早期稍增长,尿量无明显改变,肾脏脏器指数有所下降,MD1组BUN降低,CREA、K+浓度明显降低;MD2组BUN、K+浓度无明显改变,CREA水平显著降低,Ca2+浓度显著升高,MD1、MD2组肾脏病理损伤有所减轻。与M组比较,MD3、MD4组体重下降更为明显,每组各出现1例小鼠死亡,尿量明显减少,肾脏脏器指数进一步增高,BUN、CREA、K+、Ca2+进一步增高,Na+浓度明显降低,肾脏病理损伤进一步加重。结论低剂量TWHF在模型大鼠上表现出改善BUN、CREA、血清高K+和低Na+水平的保护作用,肾脏病理改变减轻,但高剂量时反而加重M组大鼠肾损伤。这证实了"有故无殒"的思想,因而临床用药时,需要把握不同病理状态的雷公藤的量-毒效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肾脏保护 肾脏毒性 毒性差异
下载PDF
水产养殖四种常用消毒剂使用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卜林刚 《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第5期52-53,共2页
二氧化氯、三氯异氰脲酸、二溴海因、聚维酮碘是水产养殖中最常用的四种消毒剂,用于消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不同消毒剂对水产动物的毒性差异较大,用药不当容易造成鱼虾中毒死亡,本文通过对四种消毒剂的详细... 二氧化氯、三氯异氰脲酸、二溴海因、聚维酮碘是水产养殖中最常用的四种消毒剂,用于消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不同消毒剂对水产动物的毒性差异较大,用药不当容易造成鱼虾中毒死亡,本文通过对四种消毒剂的详细介绍和分析,给广大养殖户和技术人员提供常用消毒剂的安全浓度,并给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用消毒剂 水产养殖 中毒死亡 三氯异氰脲酸 二溴海因 使用分析 安全浓度 聚维酮碘 毒性差异 最小杀菌浓度
下载PDF
D—丙氨酸对不同日龄家蝇的影响
12
作者 周建群 金道山 《生物学杂志》 CAS 1987年第5期14-15,共2页
D-丙氨酸可以明显缩短家蝇(Musca Domestica)的寿命,给不同日龄的家蝇喂养1%D-丙氨酸水溶液后,出现死亡高峰的时间不同,如1日龄为8天,16日龄为4天。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机体对氨基酸的光学异构体的识别能力随龄下降,大量D-丙氨酸与L-丙... D-丙氨酸可以明显缩短家蝇(Musca Domestica)的寿命,给不同日龄的家蝇喂养1%D-丙氨酸水溶液后,出现死亡高峰的时间不同,如1日龄为8天,16日龄为4天。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机体对氨基酸的光学异构体的识别能力随龄下降,大量D-丙氨酸与L-丙氨酸竞争,参与各种L-丙氨酸所参与的反应和蛋白合成过程,使代谢失调及反应误差率随龄增加,从而加速死亡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丙氨酸 不同日龄家蝇(Musca Domestica) 毒性差异
下载PDF
生物防治
13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3年第8期56-58,共3页
932716球形芽孢杆菌杀蚊幼虫毒素对宿主范围的遗传决定子[英]/Berry,C.…∥J.Bacteirol.-1993,175(2).-510~518[译自 DBA,1993,12(4),93-02166]球形芽孢杆菌的41.9kDa 毒素晶体蛋白决定着这种生防因子的宿主范围。
关键词 球形芽孢杆菌 生防因子 晶体蛋白 决定子 毒性差异 宿主范围 病毒杀虫剂 埃及伊蚊幼虫 几丁质酶 木霉
下载PDF
基于“有故无殒”思想的醋甘遂毒性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曹亮亮 王文晓 +3 位作者 张丽 丁安伟 窦志华 王宇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3249-3255,共7页
目的:研究醋甘遂对正常和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毒性的差异。方法:以正常和癌性腹水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分组连续7 d灌胃不同剂量醋甘遂,通过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肝、胃、肠组织损伤情况,并考察其对大鼠血清、肝、胃、肠组织生化指标及氧化损伤... 目的:研究醋甘遂对正常和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毒性的差异。方法:以正常和癌性腹水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分组连续7 d灌胃不同剂量醋甘遂,通过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肝、胃、肠组织损伤情况,并考察其对大鼠血清、肝、胃、肠组织生化指标及氧化损伤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正常给药组及模型组大鼠肝、胃、肠组织均出现显著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各模型给药组损伤显著减轻。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肝脏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力显著升高(P<0.01),血清及肝、胃、肠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P<0.01),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正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ST,ALT与肝脏中ALT及正常高剂量组大鼠肝脏中AST活力均显著增高(P<0.05,P<0.01);正常低、中、高剂量组血清、胃组织中GSH及正常中、高剂量组肝、肠组织中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正常低、中、高剂量组肝组织中MDA及正常中、高剂量组血清、胃、肠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ST,ALT与模型中、高剂量组大鼠肝脏中AST及模型高剂量组大鼠肝脏中ALT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P<0.01);模型低、中、高剂量组血清及胃组织与模型中、高剂量组肝组织及模型高剂量组肠组织中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模型低、中、高剂量组血清与模型中、高剂量组肝组织及模型高剂量组胃、肠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醋甘遂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肝、胃、肠毒性较正常大鼠显著降低,为醋甘遂"有故无殒"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故无殒 醋甘遂 毒性差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