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辛硫磷混剂毒性联合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孙金秀 陈波 姚佩佩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0年第2期7-10,共4页
本研究以Harris法对辛硫磷与甲基对硫磷、灭多威以及3种拟除虫菊酯以等毒剂量混配时对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联合作用的性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辛硫磷与甲基对硫磷混配为拮抗作用 ;与灭多威混配为相加作用 ;辛硫磷与溴氰菊酯或高效氯氰... 本研究以Harris法对辛硫磷与甲基对硫磷、灭多威以及3种拟除虫菊酯以等毒剂量混配时对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联合作用的性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辛硫磷与甲基对硫磷混配为拮抗作用 ;与灭多威混配为相加作用 ;辛硫磷与溴氰菊酯或高效氯氰菊酯混配时毒性分别增加4~6倍多 ,呈协同作用 ;与氰戊菊酯混配虽属相加作用但毒性有较大增加 ,为预期毒性的1.5倍。本研究表明辛硫磷与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混配可出现相加或拮抗作用 ,而与拟除虫菊酯混配则毒性增加 ,常呈协同作用。作者对所发生联合作用的性质从毒代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硫磷 毒性联合作用 混剂 灭多威 拟除虫菊酯
下载PDF
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对绿藻联合毒性作用评估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静 张瑾 +1 位作者 宋崇崇 马添翼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共10页
为了探究四环素类抗生素(TCLs)在环境中的毒性作用与机理,文章以盐酸四环素(TCL)、盐酸金霉素(CTC)、盐酸强力霉素(DHY)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均分和均匀设计射线法分别设计TCLs的二元、三元混合物体系,运用基于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 为了探究四环素类抗生素(TCLs)在环境中的毒性作用与机理,文章以盐酸四环素(TCL)、盐酸金霉素(CTC)、盐酸强力霉素(DHY)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均分和均匀设计射线法分别设计TCLs的二元、三元混合物体系,运用基于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时间依赖微板毒性分析法系统地考察了TCLs单一毒性及其混合物的毒性效应,应用绝对偏差模型并结合热值图分析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并应用电镜扫描等技术和方法同步分析TCLs及其混合物作用前后C.pyrenoidosa细胞形态的变化、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3种TCLs之间构成的3个二元混合体系和1个三元混合体系共20条射线对C.pyrenoidosa的毒性数据均呈现较好的浓度-效应关系,且具有时间依赖毒性效应和浓度依赖毒性效应;3种抗生素的毒性强弱不同;毒性大小排序为CTC>DHY>TCL;在TCLs二元和三元混合体系中,TCL-DHY和CTC-DHY体系中有拮抗作用,而其余混合体系均没有呈现出毒性相互作用即加和作用,拮抗作用出现在中浓度区域,拮抗作用和组分浓度比有关;TCLs可以破坏C.pyrenoidosa的细胞形态,同时叶绿素a和蛋白质含量也大幅降低,抑制了藻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加和模型 四环素类抗生素 蛋白核小球藻 联合毒性相互作用 毒性作用机理
下载PDF
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和溴酸盐对萼花臂尾轮虫的联合毒性作用
3
作者 陶开燕 徐晓平 +3 位作者 杨晓凡 陈涛 李彬彬 李锦程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6-245,共10页
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olystyrene nanoplastics, PSNPs)和溴酸盐(BrO_(3)^(-))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会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探究PSNPs和溴酸钠(NaBrO_(3))共存条件下对轮虫的联合毒性效应,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 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olystyrene nanoplastics, PSNPs)和溴酸盐(BrO_(3)^(-))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会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探究PSNPs和溴酸钠(NaBrO_(3))共存条件下对轮虫的联合毒性效应,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生物,探究了PSNPs(0.001、0.1 mg·L^(-1))、NaBrO_(3)(0.001、0.1 mg·L^(-1))以及它们的联合作用对轮虫生命表参数、种群增长、个体及卵大小的影响。PSNPs和NaBrO_(3)单一及联合暴露显著影响萼花臂尾轮虫的生命表参数,其中,内禀增长率是最为灵敏的参数。0.1 mg·L^(-1)PSNPs和0.001、0.1 mg·L^(-1)NaBrO3联合暴露使轮虫个体显著减小,0.001 mg·L^(-1)PSNPs和0.001、0.1 mg·L^(-1)NaBrO3联合暴露使轮虫的卵体积显著增大。PSNPs和NaBrO3联合作用对轮虫种群增长的抑制产生协同效应,0.001、0.1 mg·L^(-1)PSNPs与0.001 mg·L^(-1)NaBrO_(3)联合作用对轮虫个体的抑制表现出拮抗作用,0.001、0.1 mg·L^(-1)NaBrO_(3)能够降低0.1 mg·L^(-1)PSNPs对轮虫净生殖率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SNPs和NaBrO_(3)联合作用对轮虫产生了复杂的毒性效应,且联合毒性效应与PSNPs、NaBrO_(3)的浓度配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纳米塑料 溴酸盐 萼花臂尾轮虫 联合毒性作用 生命表参数 种群增长 个体及卵大小
下载PDF
几种工业废水对牙鲆仔稚鱼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曲克明 陈民山 +1 位作者 马绍赛 辛福言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2年第4期40-45,共6页
印染废水、电镀废水、农药废水都是常见的、易进入近岸海域的工业废水。本文通过室内实验 ,研究了这 3种工业废水及其混合物对牙鲆仔稚鱼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 ,印染废水、电镀废水、农药废水及其混合物对牙鲆初孵仔鱼 4 8h L C50 (... 印染废水、电镀废水、农药废水都是常见的、易进入近岸海域的工业废水。本文通过室内实验 ,研究了这 3种工业废水及其混合物对牙鲆仔稚鱼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 ,印染废水、电镀废水、农药废水及其混合物对牙鲆初孵仔鱼 4 8h L C50 (95 %置信区间 )和 96 h LC50 (95 %置信区间 )分别为 2 .2 8% (1.39%~ 3.74 % )、0 .2 1% (0 .18%~ 0 .2 7% )、0 .4 7% (0 .37%~ 0 .6 0 % )及 0 .4 2 % (0 .0 7%~ 2 .5 4% )和 0 .5 8% (0 .15 %~ 0 .76 % )、 0 .10 % (0 .0 4 %~ 0 .2 5 % )、 0 .2 3% (0 .18%~ 0 .2 9% )及0 .17% (0 .12 %~ 0 .2 3% ) ;对牙鲆后期仔稚鱼 4 8h L C50 (95 %置信区间 )和 96 h LC50 (95 %置信区间 )分别为 2 .95 % (1.6 5 %~ 5 .2 9% )、0 .2 2 % (0 .15 %~ 0 .31% )、 0 .71% (0 .5 0 %~ 1.0 1% )及 0 .77%(0 .5 0 %~ 1.19% )和 0 .6 9% (0 .5 1%~ 0 .93% )、 0 .14 % (0 .10 %~ 0 .2 0 % )、 0 .38% (0 .2 3%~0 .6 1% )及 0 .2 4 % (0 .16 %~ 0 .35 % )。以对牙鲆仔稚鱼半致死浓度为指标 ,这几种工业废水的毒性顺序为电镀废水 >农药废水 >印染废水 ,初孵仔鱼较后期仔稚鱼对这些废水更为敏感。这些废水以等体积混合时 ,对初孵仔鱼和后期仔稚鱼的联合毒性作用表现为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牙鲆 仔稚鱼 急性毒性 联合毒性作用
下载PDF
二芳基乙烷四种异构体的比较毒性及其混合物联合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杨幼明 陈永明 梁敦盛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1986年第1期5-7,11,共4页
多氯联苯(PCB)公害问题暴露后,以石油混合二甲苯作原料合成的PCB代用品二芳基乙烷(PXE)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其二甲苯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及乙苯的混合物,故合成的产品也由不同的PXE异构体所组成。本研究测定了四种PXE异构... 多氯联苯(PCB)公害问题暴露后,以石油混合二甲苯作原料合成的PCB代用品二芳基乙烷(PXE)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其二甲苯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及乙苯的混合物,故合成的产品也由不同的PXE异构体所组成。本研究测定了四种PXE异构体化合物对小白鼠的LD50,对其毒性大小进行比较研究;再以不同比例异构体组成的混合物对小鼠测试LD50,观察其联合毒性作用的变化情况,并给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 PXE 小白鼠 急性毒性 异构体 联合毒性作用
下载PDF
PM_(2.5)中不同组分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联合毒性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洁仪 张睿 +6 位作者 夏冬 李镕 李晓雯 陈姿旭 魏青 赵志强 何云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1年第2期116-123,128,共9页
目的:探讨PM_(2.5)中各种组分单独以及联合暴露对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毒性作用,并探讨不同组分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以永生化的HUVECs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0、5、10、20、40、80、160μg/mL纳米炭黑颗粒(下称炭黑),0... 目的:探讨PM_(2.5)中各种组分单独以及联合暴露对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毒性作用,并探讨不同组分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以永生化的HUVECs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0、5、10、20、40、80、160μg/mL纳米炭黑颗粒(下称炭黑),0、2.5、5、10、20、40、80、160μg/mL尘土颗粒(下称尘土),0、6.25、12.5、25、50、100、200、400μmol/L醋酸铅,0、5、10、20、40、80、160μmol/L亚砷酸钠和氯化镉,染毒24 h,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受试物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计算不同受试物对HUVECs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然后进行联合染毒实验,选用细胞存活率为80%时的剂量,炭黑(或尘土)分别与铅、砷、镉对HUVECs进行联合染毒24 h,用CCK-8测定细胞存活率;另外根据PM_(2.5)中各组分实际占比,按m铅∶m炭黑/尘土=1∶50,m砷∶m炭黑/尘土=1∶100,m镉∶m炭黑/尘土=1∶500的比例进行两两联合染毒,以及按m铅∶m砷∶m镉∶m炭黑/尘土=10∶5∶1∶500的比例进行四者联合染毒。染毒24 h后,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HUVEC细胞存活率随着炭黑、尘土、醋酸铅、亚砷酸钠、氯化镉染毒浓度的增加而下降(P<0.05),以上各受试物对HUVECs细胞的IC50分别为16μg/mL、110μg/mL、184μmol/L、15μmol/L、14μmol/L。炭黑与醋酸铅、亚砷酸钠、氯化镉联合染毒时,细胞存活率比炭黑单独染毒时分别下降了17.8%、43.8%、41.2%;尘土与醋酸铅、亚砷酸钠、氯化镉联合染毒时,细胞存活率比尘土单独染毒时分别下降了11.6%、27.8%、28.3%。联合染毒时细胞存活率比单独染毒时明显下降(P<0.05)。炭黑与亚砷酸钠、炭黑与氯化镉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均为P<0.05)。结论:PM_(2.5)中不同组分均可以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单独暴露时炭黑的细胞毒性作用比尘土大;但与3种金属联合暴露时,尘土比炭黑的联合暴露细胞毒性更大。铅、砷、镉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大小排序为氯化镉>亚砷酸钠>醋酸铅,且炭黑颗粒与亚砷酸钠、炭黑颗粒与氯化镉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表现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 超细颗粒 重金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联合毒性作用
下载PDF
镉与石英的联合毒性作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廖雍玲 周旭 +4 位作者 邹伦伶 董吉良 张贻瑞 易水兰 辛业志 《实用预防医学》 CAS 1996年第4期224-225,共2页
采用大白鼠气管注入法及家兔体外肺巨噬细胞培养方法对金属镉与石英联合毒性作用进行了研究。体内外实验表明加尘后早期镉对石英细胞毒性可能有一定的延缓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于加尘后期毒性作用相同;镉在矽肺形成的早期似有一定的延... 采用大白鼠气管注入法及家兔体外肺巨噬细胞培养方法对金属镉与石英联合毒性作用进行了研究。体内外实验表明加尘后早期镉对石英细胞毒性可能有一定的延缓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于加尘后期毒性作用相同;镉在矽肺形成的早期似有一定的延缓作用,染尘后3~9月时两组致肺纤维化作用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 联合毒性作用
下载PDF
镉与锌对草鱼种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研究 被引量:79
8
作者 侯丽萍 马广智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46,共3页
以草鱼种为实验材料 ,研究了重金属镉与锌对草鱼种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联合毒性效应评价采用了Marking联合指数相加法。实验结果表明 ,镉对草鱼种的毒性大于锌。镉对草鱼种的 2 4小时、4 8小时、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5 86m... 以草鱼种为实验材料 ,研究了重金属镉与锌对草鱼种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联合毒性效应评价采用了Marking联合指数相加法。实验结果表明 ,镉对草鱼种的毒性大于锌。镉对草鱼种的 2 4小时、4 8小时、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5 86mg/L、4 5 3mg/L、3 4 9mg/L ;锌对草鱼种的 2 4小时、4 8小时、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8 18mg/L、7 36mg/L、5 73mg/L。镉与锌对草鱼种的安全浓度分别为 0 81mg/L、1 79mg/L。联合实验结果表明 ,镉与锌对草鱼种的联合毒性在 2 4小时、4 8小时AI<0 ,为拮抗作用 ,这种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减弱 ,在 96小时 ,AI>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种 急性毒性作用 联合毒性作用 草鱼 水体污染
下载PDF
重金属Cd、Zn对文蛤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 被引量:5
9
作者 陈细香 吴文杰 林玲玲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41-244,共4页
采用急性攻毒和联合攻毒方法,研究了Cd2+、Zn2+对文蛤的毒性作用。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d2+对文蛤的2 d LC50、4 d LC50分别为2.243、1.557 mg/L;Zn2+对文蛤的2 d LC50、4 d LC50分别为26.881、5.425 mg/L。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高浓... 采用急性攻毒和联合攻毒方法,研究了Cd2+、Zn2+对文蛤的毒性作用。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d2+对文蛤的2 d LC50、4 d LC50分别为2.243、1.557 mg/L;Zn2+对文蛤的2 d LC50、4 d LC50分别为26.881、5.425 mg/L。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Cd2+和低浓度Zn2+对文蛤表现为协同作用,并随着Cd2+浓度减小,协同作用变弱;低浓度Cd2+和高浓度Zn2+对文蛤表现为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LC50 联合毒性作用
下载PDF
对甲酚与2,4-二叔丁基酚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房妮 张松林 +1 位作者 俱国鹏 白芳铭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22-124,共3页
以静水法测试了对甲酚与2,4-二叔丁基酚对斑马鱼的单一和联合急性毒性,并以毒性单位分析法和Marking相加指数法对其联合毒性效应类型进行了判定。结果表明:对甲酚的单一毒性为中毒,2,4-二叔丁基酚的单一毒性为高毒。Marking相加指数法... 以静水法测试了对甲酚与2,4-二叔丁基酚对斑马鱼的单一和联合急性毒性,并以毒性单位分析法和Marking相加指数法对其联合毒性效应类型进行了判定。结果表明:对甲酚的单一毒性为中毒,2,4-二叔丁基酚的单一毒性为高毒。Marking相加指数法和毒性单位分析法对两者的联合毒性作用的评价结论一致:在等毒性配比下,对甲酚与2,4-二叔丁基酚的24、48、72和96 h时联合毒性均为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甲酚 二叔丁基酚 斑马鱼 联合毒性作用 相加指数法 毒性单位 单一毒性 联合毒性效应 分析法 静水法测试 拮抗作用 急性毒性 中毒 判定 结果
下载PDF
银系抗菌剂与有机抗菌剂对大肠杆菌的联合毒性效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包诗玉 孙昊宇 +3 位作者 龙茜 张跃恒 林志芬 印春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71-882,共12页
抗菌剂的长期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问题不断加剧,这对人类的健康生存和长期发展构成巨大威胁。银系抗菌剂作为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无机抗菌材料,可以将其与有机抗菌剂联合使用以提高抗菌效果,从而达到减少抗菌剂滥用的目的。但由于有机抗菌... 抗菌剂的长期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问题不断加剧,这对人类的健康生存和长期发展构成巨大威胁。银系抗菌剂作为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无机抗菌材料,可以将其与有机抗菌剂联合使用以提高抗菌效果,从而达到减少抗菌剂滥用的目的。但由于有机抗菌剂的结构及单一作用机制不同,使得银系抗菌剂与其联合后会产生不同的抗菌效果,因此有必要研究银系抗菌剂与不同的有机抗菌剂的联合毒性效应。本文以大肠杆菌为模式生物,硝酸银(AgNO_(3))和纳米银(AgNPs)作为常见的银类抗菌剂,测定了AgNO_(3)、AgNPs与8种有机抗菌剂(多肽类、表面活性剂类、糖肽类、β-内酰胺类、唑啉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在1∶1、1∶5和5∶1毒性比混合下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AgNO_(3)和AgNPs在单一毒性实验和混合毒性中主要通过释放Ag+来发挥其对大肠杆菌的毒性作用。此外,8种有机抗菌剂中仅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银系抗菌剂在所有毒性比的联合作用下均呈现协同效应。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协同作用的普遍性,测定了AgNO_(3)和AgNPs与另外5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1∶1、1∶5和5∶1毒性比联合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AgNO_(3)和AgNPs与大部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联合毒性作用呈现协同效应。基于银系抗菌剂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毒性作用机理,推测这两者的协同抗菌效应可能是由于银系抗菌剂作用的蛋白酶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用的核糖体具有通路一致性,它们联合作用协同破坏了蛋白质合成与代谢的整个过程。本研究可以为今后抗菌剂的联合用药和探索更多的抗菌剂联合协同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新思路,并为多种抗菌剂在环境中联合暴露的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系抗菌剂 有机抗菌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大肠杆菌 联合毒性作用 协同机制
下载PDF
新型抗菌剂——群体感应抑制剂与传统抗菌剂对大肠杆菌的联合毒性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艺楠 孙昊宇 +1 位作者 沈洪艳 林志芬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41-949,共9页
群体感应抑制剂(QSIs)作为一种抗生素的可能代替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一些研究指出QSIs与传统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在提高药效的同时降低细菌耐药性.随着QSIs使用量地逐渐增大,在环境中可能与传统抗菌剂以混合的形式存在,因此有必要研... 群体感应抑制剂(QSIs)作为一种抗生素的可能代替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一些研究指出QSIs与传统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在提高药效的同时降低细菌耐药性.随着QSIs使用量地逐渐增大,在环境中可能与传统抗菌剂以混合的形式存在,因此有必要研究QSIs与传统抗菌剂的潜在联合毒性效应.但是,在目前的相关联合毒性效应研究中,被研究的传统抗菌剂种类有限,传统抗菌剂与QSIs的联合毒性效应可能由于传统抗菌剂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本文以大肠杆菌为受试生物,以磺胺和银类抗菌剂作为传统抗菌剂的代表,研究了两类传统抗菌剂与QSIs的二元以及三元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磺胺-QSIs的30组二元联合毒性效应中,有24组表现为拮抗,6组表现为相加;在银类抗菌剂-QSIs的10组二元联合毒性效应中,有6组表现为拮抗,4组表现为相加;在磺胺-银类抗菌剂-QSIs的60组三元联合毒性效应中,有47组表现为拮抗,13组表现为相加.通过对比2种银类抗菌剂与QSIs的二元联合毒性效应,可以看出2种银类抗菌剂提供制毒部分的可能均为银离子;并且由于银类抗菌剂能最快地进入细菌细胞并完成与巯基的结合进而发挥药效,所以在三元混合中,银类抗菌剂可能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毒性作用 抗生素 银类抗菌剂 群体感应抑制剂 大肠杆菌
下载PDF
3种氟喹诺酮联合暴露对铜锈环棱螺的急性致死效应
13
作者 张小旭 马陶武 +4 位作者 李金曼 罗奔向 周影茹 何兴兵 王萌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57-364,共8页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uoroquinolones,FQs)的大量使用导致其不可避免地进入水环境中,并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作用。当前关于FQs生态毒理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单独的某种FQs,而关于不同FQs间联合作用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uoroquinolones,FQs)的大量使用导致其不可避免地进入水环境中,并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作用。当前关于FQs生态毒理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单独的某种FQs,而关于不同FQs间联合作用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幼体为受试生物,首先分别研究了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诺氟沙星(norfloxacin,NOR)和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EVO)3种FQs的急性致死效应,随后考察了3种FQs的联合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单一FQ暴露下随着暴露浓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3种FQs对铜锈环棱螺的急性毒性作用依次为NOR(LC_(50):59.212 mg·L^(-1))>CIP(LC_(50):114.255 mg·L^(-1))>LEVO(LC_(50):123.706 mg·L^(-1))。铜锈环棱螺对FQs暴露较为敏感,在FQs生态风险评价中有较大应用潜力。联合暴露结果表明,二元系统及三元系统联合毒性作用有所区别,与FQs种类、浓度和暴露时间长短有关,但最终都趋向于协同作用。本研究结果指示虽然FQs单一暴露毒性较弱,但不同FQs的联合作用导致毒性有所增强,应当予以重视并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 铜锈环棱螺 急性致死效应 联合毒性作用
下载PDF
四溴双酚A和镉联合暴露对蚯蚓和斑马鱼毒性作用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定龙 李晓芳 +2 位作者 李敏 于云江 杨彦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77-584,共8页
目的探讨四溴双酚A(TBBPA)、镉(Cd)联合暴露对不同生物体(赤子爱胜蚓、斑马鱼)的毒性作用特征。方法将蚯蚓、斑马鱼置入设定的TBBPA、Cd单独、联合暴露剂量组,蚯蚓暴露于TBBPA浓度范围为0.1-10 mg/L,Cd为75-1 500mg/L,斑马鱼暴露... 目的探讨四溴双酚A(TBBPA)、镉(Cd)联合暴露对不同生物体(赤子爱胜蚓、斑马鱼)的毒性作用特征。方法将蚯蚓、斑马鱼置入设定的TBBPA、Cd单独、联合暴露剂量组,蚯蚓暴露于TBBPA浓度范围为0.1-10 mg/L,Cd为75-1 500mg/L,斑马鱼暴露于TBBPA浓度范围0.1-4.5 mg/L,Cd为4.64-30 mg/L,分别观察、计算暴露48、96 h蚯蚓、斑马鱼的死亡率、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采用AI指数相加法、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法判断TBBPA、Cd对蚯蚓、斑马鱼的联合作用类型。结果在本研究的实验剂量范围内,蚯蚓、斑马鱼的死亡率均随TBBPA、Cd单独、联合暴露浓度的升高而上升,而蚯蚓的SOD、CAT活力随染毒浓度的变化无规律,斑马鱼的SOD、CAT活力均随暴露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存在着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48、96 h时蚯蚓相加指数(AI)分别为0.15、0.13,斑马鱼AI分别为0.098、0.13。结论TBBPA、Cd对蚯蚓死亡率表现为协同作用,SOD、CAT活力未有明显的作用趋势;对斑马鱼死亡率、SOD、CAT活力均呈现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A 赤子爱胜蚓 斑马鱼 联合毒性作用
原文传递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Si and Mn for Correcting Fe Toxicity to Rice(Oryza sativaL.) on a Red Earth 被引量:2
15
作者 LIAOZONG-WEN LINDONG-JIAO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07-310,共4页
Based on the fact that Fe toxicity which is usually characterized by leaf oranging and low yield canbe obviously subdued by application of Si or Mn due to counteraction between Fe and Si or Mn. A potexperiment was con... Based on the fact that Fe toxicity which is usually characterized by leaf oranging and low yield canbe obviously subdued by application of Si or Mn due to counteraction between Fe and Si or Mn. A pot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 four treatments of CK, Si, Mn and Si+Mn to further study the effect ofcombined application of Si and Mn on rice growth on red earths. Water-soluble Si, Fe and Mn were measured,and electron probe was used to study Si, Mn, Fe and Ca in root cross sections.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Si andMn could increase water-soluble Si and Mn but reduce water-soluble Fe, thus being favorable for correctingFe toxicity. Electron probe study showed obvious differences of Si, Fe, Mn and Ca in rice roots betweenCK and the other three treatments.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Si and Mn could reduce leaf oranging andimprove rice growth. The Si+Mn treatment had a higher plant height, lower number of oranging leaves anda 25.0% higher rice yield than CK and showed a better effect on rice growth than the treatment of sole Si or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MN red earth rice (Oryza sativa L.) SI
下载PDF
Joint toxic effects of heavy metals and atrazine on invasive plant species Solidago Canadensis L.
16
作者 HAN Zhaoxiang HE Guandong +1 位作者 WANG Jiahong LU Chunxia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11年第4期523-530,共8页
In this study, the joint effects of Cd(Ⅱ), Pb(Ⅱ) and atrazine (ATR) on Solidago Canadensis L.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containing Cd, Pb and ATR could inhibit root elongation of Solidago Canad... In this study, the joint effects of Cd(Ⅱ), Pb(Ⅱ) and atrazine (ATR) on Solidago Canadensis L.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containing Cd, Pb and ATR could inhibit root elongation of Solidago Canadensis L., and that there was a posi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hibitory rate of root elongat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Pb(Ⅱ). The mixture of Cd(Ⅱ) and Pb(Ⅱ)-ATR in soil showed a significant adverse effect on root and shoot biomass of Solidago Canadensis L. Acetylsalicylic acid (ASA) contents increased slightly at the lower concentrations of Cd(Ⅱ)-ATR, then decreased when Cd(Ⅱ)-ATR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1.0 TUmix(Cd+ATR). The toxic effect of Pb(Ⅱ)-ATR on the ASA contents of Solidago Canadensis L.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Cd(Ⅱ)-ATR. Soluble sugar contents firstly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Cd(Ⅱ)-ATR and displayed fluctuation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Pb(Ⅱ)-ATR. Total protein content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Cd(Ⅱ) and Pb(Ⅱ)-ATR , relative to the control sample. The NP-SH con-tents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up to 12.2 mg/gfw of Cd(Ⅱ)-ATR, followed by a significant decline to 4.5 mg/gfw after 14 days of exposure. The effect of Pb(Ⅱ)-ATR was similar to that of Cd(Ⅱ)-ATR but the amount of NP-SH was not higher than that of Cd(Ⅱ)-A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一枝黄花 联合毒性作用 莠去津 入侵植物 ATR技术 重金属 地上部生物量 可溶性糖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