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急性经口暴露毒死蜱的毒物代谢动力学和毒物效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惠 乙楠楠 +5 位作者 刘沛 李亭亭 何贤松 赵敏娴 姚欣雅 王灿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2-596,共5页
目的:测定一次性经口暴露毒死蜱(chlorpyrifos,CPF)的毒物代谢动力学和毒效学指标,研究CPF的毒代动力学和毒效学特征。方法:雌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个剂量组和1个阴性对照组,每组15只。剂量分组为:12.5、25.0、50.0、100.0 mg... 目的:测定一次性经口暴露毒死蜱(chlorpyrifos,CPF)的毒物代谢动力学和毒效学指标,研究CPF的毒代动力学和毒效学特征。方法:雌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个剂量组和1个阴性对照组,每组15只。剂量分组为:12.5、25.0、50.0、100.0 mg/kg,一次性灌胃染毒。染毒后1、3、6、12和24 h 5个时间点分别在每个剂量组随机选择3只大鼠,乙醚麻醉,股动脉取血,颈椎脱臼处死,分离大脑皮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这5个时间点的血清中CPF和3,5,6-三氯-2-吡啶(3,5,6-trichloropyridinol,TCP)的浓度,用胆碱酯酶试剂盒测定血清和大脑皮质中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性。结果:血清CPF和T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先上升后下降,前者峰值浓度出现在染毒后3 h,后者为6 h左右;血清和皮质的AChE活性随时间变化,先下降后上升,血清AChE活性在染毒后3-6 h抑制程度最大,皮质AChE在染毒后6-12 h抑制程度最大。血清CPF浓度。TCP浓度与AChE活性均成线性负相关,血清CPF浓度与TCP浓度呈线性正相关。结论:获得了毒死蜱经口暴露的多项毒代动力学和毒效学数据,阐明了毒代动力学和毒效学特征,为毒死蜱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和毒物效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毒物代谢动力学 毒物效应动力学
下载PDF
神经毒物效应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何凤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06-110,共5页
1损害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许多化学物因选择性地损害神经系统被称为神经毒物(neurotoxicants)。在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化学物中,多数神经毒物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性脑病,部分毒物可于急性中毒1~2周后导致迟发... 1损害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许多化学物因选择性地损害神经系统被称为神经毒物(neurotoxicants)。在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化学物中,多数神经毒物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性脑病,部分毒物可于急性中毒1~2周后导致迟发性脑病(delayedence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毒物效应 生物标志物 肠电信号 脑诱发电位
下载PDF
应用生化标志物评价神经毒物的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沈芸 陆荣柱 陈自强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1年第3期124-126,共3页
关键词 中毒性疾病 预防 神经毒物效应 生化标志物 效应标志物 易感性标志物
下载PDF
运动与毒物兴奋效应 被引量:8
4
作者 赵丽 熊开宇 +1 位作者 王正珍 Zsolt Radak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34-2136,共3页
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是当今毒理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又称为"低剂量有毒物质的刺激作用".目前认为毒物兴奋效应是指化学物在低于不可见的有害作用水平(NOXEL)以下的剂量具有兴奋或刺激的作用,与高剂量的作用相反,一般有益于受... 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是当今毒理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又称为"低剂量有毒物质的刺激作用".目前认为毒物兴奋效应是指化学物在低于不可见的有害作用水平(NOXEL)以下的剂量具有兴奋或刺激的作用,与高剂量的作用相反,一般有益于受试的生物体.其曲线特征指机体在应答诸如化学试剂、毒素或放射性等损伤时所表现出的一种钟形曲线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毒物兴奋效应
下载PDF
TaqMan-MGB探针检测人REV3L基因的毒物兴奋效应 被引量:4
5
作者 叶小明 庾蕾 +1 位作者 庄志雄 胡章立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8-363,共6页
研究低剂量紫外线照射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REV3L基因表达量变化的毒物兴奋效应,用四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值抑制率,得到紫外线对MRC5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并对低剂量处理组(10s和20s)和高剂量处理组(30s、60s和300s)染... 研究低剂量紫外线照射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REV3L基因表达量变化的毒物兴奋效应,用四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值抑制率,得到紫外线对MRC5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并对低剂量处理组(10s和20s)和高剂量处理组(30s、60s和300s)染毒细胞,采用TaqManMGB探针,进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REV3L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发现低剂量处理组(20s)使REV3L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增高.表明低剂量紫外线照射可以引起MRC5细胞REV3L基因产生毒物兴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物兴奋效应 紫外线 REV3L TaqMan-MGB
下载PDF
环境中的抗生素与毒物兴奋效应综述 被引量:5
6
作者 葛会林 罗金辉 +1 位作者 智霞 乐渊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19-1726,共8页
对毒物兴奋效应的出现、作用机制、普遍性及其对风险评估的影响,以及从细菌、藻类、植物、动物等不同水平对抗生素的毒物兴奋效应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抗生素 毒物兴奋效应 风险评估 双相剂量-响应 混合物效应
下载PDF
毒物兴奋效应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12
7
作者 顾晓军 田素芬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5-428,共4页
关键词 毒物兴奋效应 生物学意义 健康风险评估
下载PDF
低浓度亚硝酸钠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毒物兴奋效应 被引量:3
8
作者 孙玉生 史齐 +4 位作者 李延红 石贞玉 厉永强 刘彬 皇甫超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9-420,共2页
关键词 亚硝酸盐 人肝癌 SMMC-7721细胞株 毒物兴奋效应 预适应 凋亡 细胞培养
下载PDF
有机磷农药草甘膦异丙胺盐对赤潮异弯藻的毒物干扰效应 被引量:3
9
作者 周静韵 张磊 +1 位作者 安民 段舜山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6-400,共5页
以我国典型赤潮藻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为研究对象,设置了6个浓度梯度(0 mg.L-1、0.001mg.L-1、0.01 mg.L-1、0.1 mg.L-1、1 mg.L-1和10 mg.L-1)的草甘膦异丙胺盐处理,研究了草甘膦异丙胺盐暴露对赤潮异弯藻的生长、叶绿素... 以我国典型赤潮藻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为研究对象,设置了6个浓度梯度(0 mg.L-1、0.001mg.L-1、0.01 mg.L-1、0.1 mg.L-1、1 mg.L-1和10 mg.L-1)的草甘膦异丙胺盐处理,研究了草甘膦异丙胺盐暴露对赤潮异弯藻的生长、叶绿素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甘膦异丙胺盐对赤潮异弯藻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10 mg.L-1浓度处理下,赤潮异弯藻细胞大量死亡,藻细胞密度以及叶绿素a、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当草甘膦异丙胺盐浓度在0.001~1 mg.L-1范围内,在培养的第3 d草甘膦异丙胺盐能够显著促进赤潮异弯藻的细胞密度增加,叶绿素a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现出毒物刺激效应;在暴露实验的中后期(第7 d、第9 d和第11 d),赤潮异弯藻的各生长指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可能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农药的降解、生物体对农药的适应、进入细胞的农药减少等原因,藻细胞生理状态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异弯藻 草甘膦异丙胺盐 毒物刺激效应
下载PDF
浅议毒物兴奋效应 被引量:11
10
作者 龚春梅 庄志雄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7年第4期24-34,共11页
剂量反应关系的本质是毒理学的重要特征,并且它在大多数的毒理学教材中都有详细阐述[1]。对环境污染物的危险度评价是毒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危险度评价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数据的外推。管理者将从动物实验得到的结果外推到人,不仅... 剂量反应关系的本质是毒理学的重要特征,并且它在大多数的毒理学教材中都有详细阐述[1]。对环境污染物的危险度评价是毒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危险度评价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数据的外推。管理者将从动物实验得到的结果外推到人,不仅要从老鼠到人,还要从实验动物的高剂量接触外推到人的低剂量暴露。这两种外推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2]。为了解决这种外推的不确定性,一种新的剂量反应关系模型——毒物兴奋效应——引起了一些科学学的注意。在环境毒理学和医学毒理学领域,毒物兴奋效应是一个很有争议的概念[3-4]。本综述的主要目的是讨论毒物兴奋效应的定义、发展、重要特征、机制、应用和为何未被广泛接受等一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物兴奋效应 剂量反应关系 危险度评价 机制 应用
下载PDF
链霉素对海洋微藻的毒物刺激效应 被引量:15
11
作者 黄健 宫相忠 +1 位作者 唐学玺 李永祺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642-644,共3页
实验选用链霉素对六种海洋微藻进行实验 ,发现六种海洋微藻普遍对链霉素具有抗性。其中只有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在实验范围内 (0~ 50 0 mg/ L)测到了 72 h的半抑制浓度 ,EC50 分别为346 mg/ L和 4 4 5mg/ L。其它四种均未测到。而且当... 实验选用链霉素对六种海洋微藻进行实验 ,发现六种海洋微藻普遍对链霉素具有抗性。其中只有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在实验范围内 (0~ 50 0 mg/ L)测到了 72 h的半抑制浓度 ,EC50 分别为346 mg/ L和 4 4 5mg/ L。其它四种均未测到。而且当链霉素浓度为 30 mg/ L时 ,对六种海洋微藻普遍具有生长刺激效应 ,即毒物刺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链霉素 毒物刺激效应 低浓度毒物 抗生素
全文增补中
磺胺类抗生素对不同革兰氏阴性菌的毒物兴奋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程逸飞 曾鸿鹄 +4 位作者 于洋 王大力 孙昊宇 林志芬 莫凌云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7-65,共9页
抗生素滥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抗生素在环境中常以低剂量的形式暴露,生物体在低浓度的抗生素作用下通常会表现出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因此,研究抗生素的hormesis,对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评价极其重要。为了研究抗生素... 抗生素滥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抗生素在环境中常以低剂量的形式暴露,生物体在低浓度的抗生素作用下通常会表现出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因此,研究抗生素的hormesis,对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评价极其重要。为了研究抗生素的hormesis,本文选取4种磺胺类抗生素为研究对象,观测了不同浓度培养基下磺胺对大肠杆菌能否产生hormesis。结果表明,磺胺对大肠杆菌在原倍和0.8倍浓度的培养基下不产生hormesis,在0.6和0.4倍浓度的培养基下产生hormesis;并且,结合我们之前对另一种革兰氏阴性菌——费氏弧菌hormesis的研究可知,对于具有不同群体感应系统的2种革兰氏阴性菌,都存在hormesis,磺胺可以通过作用群体感应系统使革兰氏阴性菌产生hormesis,只是hormesis的大小不同。上述研究结果为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了依据,为hormesis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抗生素 大肠杆菌 费氏弧菌 群体感应 毒物兴奋效应
下载PDF
妙用毒物效应 激发生命活力
13
作者 常敏毅 《祝您健康》 2002年第4期17-17,共1页
问:您是人体科学专家,请问在目前抗衰老领域中有什么新突破吗?答:突破还谈不上,但是新的探索和新的观点却有很多。
关键词 抗衰老药 应激效应 新突破 医学哲学 老年医学 生命活力 人体科学 毒物效应 寿命 电离辐射
原文传递
纳米银在诺氟沙星胁迫下对黄孢原毛平革菌的毒物兴奋效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文东 崔康平 +1 位作者 郭志 高斯研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1-150,共10页
具有生物毒性的纳米银(AgNPs)在低浓度下能产生毒物兴奋效应,可以刺激细胞的活性增强。研究了在诺氟沙星胁迫下,AgNPs对黄孢原毛平革菌活性的影响,并通过探究AgNPs的迁移转化以及细胞外蛋白质浓度的变化,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以及傅... 具有生物毒性的纳米银(AgNPs)在低浓度下能产生毒物兴奋效应,可以刺激细胞的活性增强。研究了在诺氟沙星胁迫下,AgNPs对黄孢原毛平革菌活性的影响,并通过探究AgNPs的迁移转化以及细胞外蛋白质浓度的变化,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进行机理探索。结果表明,AgNPs在0.001 mg·L^(-1)和0.01 mg·L^(-1)浓度下可以将黄孢原毛平革菌的细胞活性提高1.29倍与1.51倍,而在1.3 mg·L^(-1) AgNPs的刺激下,细胞活性降低64%,同时,相同浓度的Ag离子仅对细胞产生毒性抑制作用。低浓度AgNPs可以在溶液相与生物相之间进行迁移,触发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刺激细胞在面临诺氟沙星胁迫时产生较多的胞外蛋白质来减轻毒性抑制作用。黄孢原毛平革菌的菌丝表面存在的羟基、醛、酮和巯基等官能团可以将Ag离子还原为纳米氯化银和硫化银,在细胞表面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诺氟沙星 黄孢原毛平革菌 毒物兴奋效应
下载PDF
蚯蚓毒物兴奋效应研究进展
15
作者 顾浩天 张天澍 +3 位作者 滕海媛 常晓丽 王冬生 袁永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5期18-20,26,共4页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以低剂量刺激、高剂量抑制为表征的双相剂量效应关系(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在动植物及微生物中广泛存在。根据测试终点的不同,hormesis可被绘制成倒“U”型或“J”型曲线,主要表现为生物体因内稳态受到干扰而引起...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以低剂量刺激、高剂量抑制为表征的双相剂量效应关系(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在动植物及微生物中广泛存在。根据测试终点的不同,hormesis可被绘制成倒“U”型或“J”型曲线,主要表现为生物体因内稳态受到干扰而引起过度补偿的生物学效应。蚯蚓作为“生态系统的工程师”,对改良土壤结构功能、提高土壤生物肥力均有积极有益影响。同时,蚯蚓作为毒理学研究中的指示生物和模式生物,被广泛应用于评价污染物的环境风险。针对蚯蚓hormesi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物兴奋效应 污染物 蚯蚓 剂量-反应关系 测试终点
下载PDF
毒物兴奋效应与抗衰老研究
16
作者 王俊 印大中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1年第5期200-209,共10页
某些毒物在低剂量时对生物体的刺激导致反馈改善的现象,简称“毒物兴奋效应”。是一个近年发展兴起的生物细胞及生物体抗应激、抗衰老研究的新领域,其分子机制正在被逐步阐明。某些轻微的生物应激如:热应激、重力应激、运动应激、损... 某些毒物在低剂量时对生物体的刺激导致反馈改善的现象,简称“毒物兴奋效应”。是一个近年发展兴起的生物细胞及生物体抗应激、抗衰老研究的新领域,其分子机制正在被逐步阐明。某些轻微的生物应激如:热应激、重力应激、运动应激、损伤应激及限食应激等,也能在生物体内产生一连串的级联放大效应,进而诱发多种协同的和多效的分子作用,从而对机体健康产生反馈保护的效果。由于导致机体防御能力的增加和大分子损伤的减少,毒物兴奋效应在生命平衡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疫苗样”作用。同时,毒物兴奋效应理论也为生物体代谢及平衡的波动范围,机体的抗应激能力,细胞的适应性和存活率提供了更为广泛合理的科学解释。换言之,毒物兴奋效应减少了某些环境伤害时“人仆平衡态区域”的压缩,而这种平衡态区域的压缩就是引起衰老、疾病甚至死亡的最基本原因。因此,健康老龄化也许可以通过这种温和的周期性毒物兴奋效应刺激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物兴奋效应 抗衰老 稳态 长寿 应激
下载PDF
草甘膦对小球藻生长和氮磷去除的毒物兴奋效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琼芝 郑伟东 +1 位作者 贺众 张楠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51-59,共9页
大量含氮磷的污染物排放到水体中,致使我国河流和湖泊等水域产生富营养化,严重威胁水生生态平衡.藻类具有高效吸收氮磷的能力,并能将其转化为自身复杂的有机质.然而,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态物质往往与有机污染物共存,如有机磷农药等.该文... 大量含氮磷的污染物排放到水体中,致使我国河流和湖泊等水域产生富营养化,严重威胁水生生态平衡.藻类具有高效吸收氮磷的能力,并能将其转化为自身复杂的有机质.然而,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态物质往往与有机污染物共存,如有机磷农药等.该文以草甘膦为有机磷农药的代表,普通小球藻为受试藻种,研究草甘膦对小球藻生长的生物量、氮磷去除率、主要生化组分(叶绿素、可溶性多糖、蛋白质)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氨酰胺合成酶、酸性磷酸酶)的毒物兴奋效应.结果表明,在实验第7天时,草甘膦在低浓度(0.25 mg/L、0.50 mg/L)情况下,对小球藻的生物量、氮磷去除率、主要生化组分和酶活性均有促进作用,其中在0.50 mg/L时出现最大刺激效应;在高浓度(1 mg/L、5 mg/L、15 mg/L、30 mg/L、45 mg/L)情况下,对小球藻的生长、氮磷去除率和酶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在小球藻细胞膜通透性的研究中发现,随着草甘膦浓度上升,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受到的损伤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小球藻 毒物兴奋效应 氮磷去除 酶活性
下载PDF
毒物应激效应与生物寿命
18
作者 常敏毅 《老年学杂志》 CSCD 1990年第6期370-372,共3页
在众多的延长生物寿命的假说和实验中,近年来出现的毒物应激效应(Hormoligosis)日益引起老年医学和医学哲学界人士的注意。 Sacher氏指出,在生存率特性曲线上,低剂量的刺激效应在质上不同于高剂量的效应。
关键词 毒物应激效应 生物寿命
下载PDF
土壤中铬的毒性阈值(EC_(x))及其预测模型
19
作者 孙晓艺 王萌 +3 位作者 秦璐瑶 俞磊 王静 陈世宝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9,共9页
毒物学资料的缺乏成为制约我国污染土壤中Cr生态风险评价及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的主要瓶颈。本研究选取了我国7种不同性质土壤,分别以蚯蚓生物量、小白菜生物量和微生物基质诱导呼吸(SIR)为毒性测试终点,基于Log-logistic剂量效应关系... 毒物学资料的缺乏成为制约我国污染土壤中Cr生态风险评价及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的主要瓶颈。本研究选取了我国7种不同性质土壤,分别以蚯蚓生物量、小白菜生物量和微生物基质诱导呼吸(SIR)为毒性测试终点,基于Log-logistic剂量效应关系及低剂量刺激效应函数模型对不同土壤中铬的毒性阈值(EC x)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性质土壤中Cr的毒性阈值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质土壤中Cr对蚯蚓、小白菜、土壤微生物毒性均随着土壤Cr含量的增加而表现出明显抑制效应,剂量效应关系呈现明显的S型曲线;不同性质土壤中,基于微生物(SIR)、蚯蚓、小白菜毒性测试的EC 10分别为22.1~53.7、65.0~137.2和82.1~220.2 mg/kg,EC 50分别为50.3~103.7、103.9~369.0和159.9~441.9 mg/kg;不同物种Cr毒性阈值由大到小顺序为小白菜>蚯蚓>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对Cr毒性最为敏感;在土壤Cr低含量(<112 mg/kg)条件下,3种测试物种对Cr毒性表现出明显的低剂量刺激效应,其中,蚯蚓在不同性质土壤中最大刺激效应为102%~108%,小白菜为105%~112%,相对来说,土壤中Cr对微生物的低剂量刺激效应较小,最大刺激效应为104%;pH、黏土含量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可以较好预测不同性质土壤中Cr的毒性阈值。研究结果对土壤中Cr的生态风险评价及土壤中Cr环境质量标准制、修订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效应 低剂量毒物刺激效应 毒性阈值
下载PDF
低剂量杀虫剂对昆虫的兴奋性效应 被引量:17
20
作者 黄柯程 曾鑫年 黎卓莹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6-31,共6页
传统的杀虫剂毒理学应用线性非阈值模型评价杀虫剂的毒力及风险,但是没有考虑到低剂量杀虫剂所产生的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杀虫剂对昆虫的低剂量兴奋效应主要表现在对昆虫的发育历期、体重和生殖力以及毒力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在概... 传统的杀虫剂毒理学应用线性非阈值模型评价杀虫剂的毒力及风险,但是没有考虑到低剂量杀虫剂所产生的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杀虫剂对昆虫的低剂量兴奋效应主要表现在对昆虫的发育历期、体重和生殖力以及毒力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在概述毒物低剂量兴奋效应理论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杀虫剂对昆虫的低剂量兴奋性效应研究进展及其与杀虫剂亚致死剂量效应的区别,最后讨论了杀虫剂的兴奋效应对农业害虫防治所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昆虫 毒物兴奋效应 亚致死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