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玄府理论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毒瘀阻滞证
1
作者 郝晶 吕佳欣 +7 位作者 常延博 彭紫涵 胡子然 郭冬玉 戚天凤 何丹迪 高明洁 王金环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4期415-419,共5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属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上较难治愈。玄府理论由刘完素提出,在中医临证中独具特色,目前较少被应用于血液病。玄府理论在MDS的应用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玄府闭塞所引起的气血津液出入失常,造成毒瘀阻滞...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属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上较难治愈。玄府理论由刘完素提出,在中医临证中独具特色,目前较少被应用于血液病。玄府理论在MDS的应用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玄府闭塞所引起的气血津液出入失常,造成毒瘀阻滞,是毒瘀阻滞证的病机所在。通过宣透骨玄府、外治宣通玄府、疏肝调理玄府,神机运转,玄府开阖恢复正常,毒瘀则有出路可行。本文从玄府理论分析MDS的毒瘀阻滞证,旨在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玄府理论 毒瘀阻滞证 骨玄府
原文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和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患者临床特征、基因突变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李雨蒙 赵攀 +10 位作者 刘为易 肖海燕 朱千赜 范腾 王明镜 朱世荣 王洪志 郭小青 胡晓梅 许勇钢 麻柔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9-684,共6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和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患者临床特征、基因突变及预后。方法将78例MDS患者按证型分为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组(脾肾两虚组,64例)和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组(气阴两虚组,14例)... 目的观察并比较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和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患者临床特征、基因突变及预后。方法将78例MDS患者按证型分为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组(脾肾两虚组,64例)和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组(气阴两虚组,14例),分析比较两组血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预后核型、预后危度、基因突变、生存期、年生存率以及疾病进展情况。结果78例MDS患者中,脾肾两虚组患者比例[82.05%(64/78)]高于气阴两虚组[17.95%(14/78),P<0.05]。脾肾两虚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8×10^9/L患者比例[35.94%(23/64)]高于气阴两虚组[21.43%(3/14),P=0.028]。脾肾两虚组骨髓原始细胞增多型(EB-1/EB-2)患者比例[29.69%(19/64)]高于气阴两虚组[7.14%(1/14),P<0.001]。脾肾两虚组伴随染色体核型预后中等/差/极差核型患者比例[29.69%(19/64)]高于气阴两虚组[14.29%(2/14),P=0.006]。脾肾两虚组高危(IPSS-R危度积分>3.5分)患者比例[48.44%(31/64)]高于气阴两虚组[21.43%(3/14),P<0.001]。脾肾两虚组存在基因突变患者比例[60.94%(39/64)]高于气阴两虚组[42.86%(6/14),P=0.005]。脾肾两虚组存在2个以上基因突变患者比例[39.06%(25/64)]高于气阴两虚组[14.29%(2/14),P<0.001]。脾肾两虚组患者4年生存率(26.56%)低于气阴两虚组(42.86%,P=0.018)。脾肾两虚组中有2例[3.13%(2/64)]转化为AML,气阴两虚组中无病例转化为AML。结论MDS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与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在ANC、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染色体核型、危险程度、突变基因、年生存率等预后因素方面均存在差异,MDS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与不良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基因测序 预后 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 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
原文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医证型与遗传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王硕 覃乐荣 +6 位作者 刘军霞 郭明 谌海燕 李玲 廖俊尧 廖婧 丁晓庆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2期145-152,共8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医证型与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初诊MDS患者的中医证型、外周血指标、疾病分型、分子生物学情况、细胞遗传学...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医证型与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初诊MDS患者的中医证型、外周血指标、疾病分型、分子生物学情况、细胞遗传学情况、预后情况,并探讨中医证型与其后几项之间的相关性。结果:85例MDS患者的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为主,其次为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和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水平显著低于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患者(P<0.01),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患者的血红蛋白(HGB)水平显著低于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患者(P<0.001)。3组证型间疾病分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患者的疾病分型全为原始细胞增多型(EB型)。3组证型间转录调节因子1(ASXL1)基因突变率、染色质重塑和转录调控基因功能组突变率、3种预后系统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组转录调控基因功能组突变率和3种预后系统积分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3个预后积分系统的较高危组中,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患者占比均高于其他两种证型。结论:MDS病机以虚为本,临床患者以虚实夹杂证多见;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预后较差,推测其机制可能与ASXL1基因突变、7号染色体的完全丢失和其长臂的部分缺失(-7/7q-)等遗传学情况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 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 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 基因突变 染色体核型 预后
下载PDF
青黄散加解毒化瘀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尹婉宜 沈扬 +3 位作者 张丽红 马兵 王建英 杨柳 《陕西中医》 CAS 2022年第8期1056-1059,共4页
目的:探究青黄散加解毒化瘀方对毒瘀阻滞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M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青黄散加解毒化瘀方对毒瘀阻滞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M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青黄散加解毒化瘀方治疗。两组患者均于给药4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常规指标水平、血清学免疫因子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主症及次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sICAM-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GF-β_(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LT、Hb、WB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试验组PLT、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黄散加解毒化瘀方应用于毒瘀阻滞证MDS患者治疗中,有助于促进患者症状恢复,改善血常规指标水平,调节血清免疫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毒瘀阻滞证 青黄散加解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转化生长因子β_(1)
下载PDF
叶下珠方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60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黄道坡 王慎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第10期41-42,共2页
目的评价叶下珠方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HBeAg阳性(邪毒未清、气阴亏虚、瘀血阻滞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叶下珠方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60例,并与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60例随机对照观察。结果两组... 目的评价叶下珠方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HBeAg阳性(邪毒未清、气阴亏虚、瘀血阻滞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叶下珠方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60例,并与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60例随机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患者ALT在12周复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6、52周复常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HBV-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在12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第26、52周时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治疗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叶下珠方与阿德福韦酯联用能提高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邪毒未清、气阴亏虚、瘀血阻滞证)的疗效,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阳性 慢性乙型肝炎 未清、气阴亏虚、阻滞 叶下珠方 阿德福韦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