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9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例肉鸡慢性霉菌毒素中毒的临床诊治和体会
1
作者 王培永 朱井兴 +2 位作者 赵瑶新 林成 朱琼剑 《中国禽业导刊》 2024年第4期55-57,共3页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毒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常见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和赭曲霉毒素等。这几种常见的霉菌毒素对肉鸡健康存在较大威胁,肉鸡在大量或长期低剂量摄入单一或多...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毒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常见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和赭曲霉毒素等。这几种常见的霉菌毒素对肉鸡健康存在较大威胁,肉鸡在大量或长期低剂量摄入单一或多种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常出现多系统的损伤表现。2023年12月10日,笔者接到我区一肉鸡养殖户电话,反映其鸡场发病一段时间,出现鸡冠萎缩、颜色变浅、啄肛、死亡等情况。经到场了解情况,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为慢性霉菌毒素中毒。现将病例报告如下,以期为肉鸡场饲养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毒素中毒 玉米赤霉烯酮 霉菌毒素污染 赭曲霉毒素 肉鸡养殖户 肉鸡场 呕吐毒素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我国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T-2毒素、赭曲霉毒素A和伏马毒素的污染研究
2
作者 赵伟 厉学武 +4 位作者 DESSALEGN Lamesgen 孙华 郭林英 刘梦 孙铝辉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90-2698,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我国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T-2毒素、赭曲霉毒素A(OTA)和伏马毒素(FUM)的单独及联合污染情况。分别对从我国不同地区采集474、385和1905份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样品,进行T-2毒素、OTA和FUM含量检测。结果显示:饲料原料和配... 本试验旨在研究我国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T-2毒素、赭曲霉毒素A(OTA)和伏马毒素(FUM)的单独及联合污染情况。分别对从我国不同地区采集474、385和1905份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样品,进行T-2毒素、OTA和FUM含量检测。结果显示: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T-2毒素、OTA和FUM总污染率分别为26.8%、61.8%和59.3%,其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45.8μg/kg、0.3~11.1μg/kg和0~16.3 mg/kg。值得注意的是,分别有0.4%、0.3%和0.5%的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T-2毒素、OTA和FUM含量超过了我国《饲料卫生标准》,并且,60%以上的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的联合污染率达30.3%~88.9%。由此可见,我国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T-2毒素、OTA和FUM的污染较严重,生产中加强监测我国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上述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和实施相关防控措施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T-2毒素 赭曲霉毒素A 伏马毒素 污染
下载PDF
T-2毒素毒性分子作用机制与脱毒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宇翔 修福晓 +3 位作者 孙宁 徐耀禄 张自强 刘玉梅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1,共6页
T-2毒素是一种A类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具有高度致毒作用、毒性较难降解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安全。目前,用于T-2毒素脱毒的方法有物理吸附法、化学试剂中和法、微生物分解法等。但T-2毒素导致的中毒反应的分子机制还尚未明确,可能涉... T-2毒素是一种A类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具有高度致毒作用、毒性较难降解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安全。目前,用于T-2毒素脱毒的方法有物理吸附法、化学试剂中和法、微生物分解法等。但T-2毒素导致的中毒反应的分子机制还尚未明确,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如线粒体损伤、细胞自噬、免疫逃逸、细胞凋亡等。因此,文章主要探讨了T-2毒素毒性作用分子机制以及T-2毒素脱毒的研究进展,为T-2毒素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毒性效应 分子机制 霉菌毒素
下载PDF
降解多种真菌毒素的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饲料应用
4
作者 郭瑞 张香香 +2 位作者 董维璇 赖根生 王德培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1,共7页
粮食作物在生长及其收获储存过程中,极易被有害真菌感染导致存在黄曲霉毒素(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这3种真菌毒素污染,严重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研究旨在筛选一种可以同时降解饲料原料中这3种真菌毒素的菌株,首次使... 粮食作物在生长及其收获储存过程中,极易被有害真菌感染导致存在黄曲霉毒素(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这3种真菌毒素污染,严重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研究旨在筛选一种可以同时降解饲料原料中这3种真菌毒素的菌株,首次使用亚甲基蓝褪色作为降解真菌毒素筛选方法,再以过氧化物酶复筛最终获得一株蜡样芽孢杆菌BL-17,该菌株对AFB1、ZEN、DON 3种毒素同时存在的降解率分别达74.38%、98.31%和39.66%。后续将BL-17与两株乳酸菌混合对饲料原料进行发酵,在有氧条件下大幅度降解了饲料中这3种有毒物质,对AFB1、ZEN和DON的降解率分别高达86.72%、100%和43.19%。菌株BL-17不仅提高了发酵饲料的安全性,同时也可增加对非常规饲料原料的利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 呕吐毒素 蜡样芽孢杆菌 发酵饲料
下载PDF
多合一免疫磁珠全自动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粉中5种真菌毒素
5
作者 李宗旺 叶金 +2 位作者 李丽 管骁 王松雪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4年第2期55-61,共7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多合一免疫磁珠自动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辣椒粉中4种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含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涡旋振荡提取后,经多合一免疫磁珠净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5种真菌毒素。复杂基质辣椒粉样品经多... 建立了一种基于多合一免疫磁珠自动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辣椒粉中4种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含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涡旋振荡提取后,经多合一免疫磁珠净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5种真菌毒素。复杂基质辣椒粉样品经多合一免疫磁珠对多种毒素同时净化,实现了前处理的自动化、步骤简化,提高了多毒素的检测效率。在优化条件下,辣椒粉阴性样品的不同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99.2%~119%,相对标准偏差≤4.75%。通过对本方法和免疫亲和柱净化法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分析及相关性拟合,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相关性良好,无显著差异。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5~0.25μg/kg,定量限为0.16~0.84μg/kg,可满足辣椒粉中4种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的同时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珠 自动净化 黄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A 辣椒粉
下载PDF
基于链置换扩增的电化学适配体生物传感器检测食品中的赭曲霉毒素A
6
作者 刘伟 张蕴哲 +3 位作者 杨倩 范少华 田益玲 张伟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241,共10页
为构建一种基于链置换扩增技术(SDA)和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技术检测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方法,根据OTA特异性适配体设计发卡结构,并在发卡结构的茎部设置SDA反应识别位点,进行SDA扩增。将扩增产物与修饰二茂铁(Fc)的电化学探针进行杂... 为构建一种基于链置换扩增技术(SDA)和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技术检测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方法,根据OTA特异性适配体设计发卡结构,并在发卡结构的茎部设置SDA反应识别位点,进行SDA扩增。将扩增产物与修饰二茂铁(Fc)的电化学探针进行杂交,使电信号发生变化,从而建立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检测OTA的方法。通过对7组不同毒素的测定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测定其灵敏度和检出限,并与赭曲霉毒素A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国家标准(GB 5009.96-2016)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下,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灵敏度线性范围为0.1 pg/mL~10 ng/mL,检出限(LOD)为0.05 pg/mL。当OTA存在时,检测结果为阳性,当OTA不存在时,检测为阴性,说明该方法特异性良好。在人工加标试验中,该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加标回收率为96.60%~99.04%,ELISA(国家标准)的加标回收率为94.00%~98.50%,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优于国家标准。结论:该方法能够快速检测食品中的OTA,具有实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霉毒素A 核酸适配体 链置换扩增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丹 杨武英 王文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5-246,共12页
电化学发光是一种由电化学激发的化学发光现象,具有发光背景低、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和可控性好等优势,已在体外诊断领域广泛商业化。受此鼓舞,电化学发光在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研究日益深入,已然是当下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 电化学发光是一种由电化学激发的化学发光现象,具有发光背景低、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和可控性好等优势,已在体外诊断领域广泛商业化。受此鼓舞,电化学发光在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研究日益深入,已然是当下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电化学发光机制和体系组成,总结了电化学发光结合免疫分析、适配体和分子印迹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并分析了电化学发光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真菌毒素 抗体 适配体 分子印迹
下载PDF
基于Bt毒素的杀虫蛋白理性设计与创新应用策略
8
作者 徐重新 金嘉凤 +5 位作者 孙晓明 沈成 张霄 陈澄宇 刘贤金 刘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25,共30页
Bt毒素是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的具有特殊杀虫功能的大分子蛋白,其制剂和转基因作物已广泛用于害虫防治,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围绕Bt毒素挖掘和提升其应用价值是持续研究的热点,特别是随着Bt毒素结构... Bt毒素是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的具有特殊杀虫功能的大分子蛋白,其制剂和转基因作物已广泛用于害虫防治,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围绕Bt毒素挖掘和提升其应用价值是持续研究的热点,特别是随着Bt毒素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日趋明晰,为其功能修饰和创新应用创造了条件,相关研究蓬勃发展,成效显著。大量研究表明,采用定点突变、结构域替换或融合以及抗独特型抗体模拟等策略,是理性设计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强、杀虫谱更广、非靶标生物安全性更高甚至是可用于害虫抗药性治理的有别于母体Bt毒素的突变体、结构杂合体乃至功能效应物抗体等新型杀虫蛋白的有效手段;此外,采用催化毒素活化、驱动毒素靶向受体结合、促进毒素表达以及同源或异源杀虫材料复配或共表达的协同促效等创新增效策略,也是助推Bt毒素应用价值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Bt毒素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梳理了基于Bt毒素功能修饰的突变体、结构杂合体以及功能效应物抗体等新型杀虫蛋白理性设计和基于Bt毒素功能增效的创新应用策略等相关研究进展,并结合作者团队在模拟Bt毒素杀虫功能效应物抗体靶向设计研发方面的最新成果,探讨了基于Bt毒素的杀虫蛋白理性设计与创新应用策略未来发展动向及潜在可行捷径,为相关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最新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和启发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毒素 苏云金芽孢杆菌 杀虫蛋白 定点突变 抗独特型抗体 蛋白融合表达 杀虫增效物
下载PDF
QuEChERS-UPLC-MS/MS法检测粮食中的黄曲霉毒素
9
作者 吴琴燕 张文文 +2 位作者 梁红芳 王建华 陈露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0,共6页
构建QuEChERS-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粮食中6种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的方法。样品经过乙腈-0.1%甲酸溶液(84∶16)提取后,经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以0.1%甲酸-乙腈作为流动相,采用UPLC-MS/MS在多反应检... 构建QuEChERS-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粮食中6种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的方法。样品经过乙腈-0.1%甲酸溶液(84∶16)提取后,经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以0.1%甲酸-乙腈作为流动相,采用UPLC-MS/MS在多反应检测模式下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6种毒素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线性良好,加标回收率为80.83%~117.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3%~15.59%。在不同粮食基质中,6种黄曲霉毒素的基质效应为0.81~1.12。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具有前处理技术简单、净化效果好、精确度高等优势,适合小麦、大米、玉米、绿豆和红豆样品中6种黄曲霉毒素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粮食 黄曲霉毒素
下载PDF
棉秸秆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及真菌毒素检测分析
10
作者 郭同军 薛宇昂 +3 位作者 高丽 韩旭彪 史应武 桑断疾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80-1892,共13页
【目的】分析新疆6个棉花主产区棉秸秆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和黄曲霉毒素B 1(aflatoxin B 1,AFB 1)等指标的含量,以期填补棉秸秆饲料化利用药物残留等基础数据缺失的问题。【方法】在新疆6个棉花种植区中各随机选一块棉田,设置前、... 【目的】分析新疆6个棉花主产区棉秸秆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和黄曲霉毒素B 1(aflatoxin B 1,AFB 1)等指标的含量,以期填补棉秸秆饲料化利用药物残留等基础数据缺失的问题。【方法】在新疆6个棉花种植区中各随机选一块棉田,设置前、中、后3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5个1 m 2的样方,留茬15 cm,采集样方内所有棉秸秆,用剪枝钳剪碎混匀后按四分法采集1 kg样品,用于检测58种农药残留、AFB 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氟和5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结果】新疆6个棉花主产区样品中检出的农药残留分别仅为3、5、3、3、2和1种,大部分登记喷施的农药在棉秸秆样品中并未检出残留。检出的棉秸秆样品中氰戊菊酯、三唑磷、虫螨腈、毒死蜱、甲氰菊酯、吡唑醚菌酯、氯氰菊酯、马拉硫磷和啶虫脒的最大残留量为0.150、0.190、0.087、0.210、0.043、0.058、0.024、0.014和0.015 mg/kg,均低于食品安全标准GB 2763―2021中大米的限定值。棉秸秆样品中均检出了砷、铅、镉和铬这4种重金属污染物,最高含量分别为0.428、2.400、0.180和1.090 mg/kg,均低于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中的限定值,符合饲料标准。棉秸秆样品中均未检出AFB 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检出氟的最高含量为20.67 mg/kg,低于饲料标准中的限定值。【结论】棉秸秆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中农药残留、AFB 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氟和重金属污染物的限量标准,可以安全用作草食家畜的粗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秸秆 饲料 农药残留 重金属污染 黄曲霉毒素B 1(AFB 1) 安全性
下载PDF
2019-2021年中国近海有毒有害微藻和藻毒素分布数据集
11
作者 张敏 孔凡洲 +3 位作者 杨锐 韩笑天 岑竞仪 许静玲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217-229,共13页
中国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洋资源丰富,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藻类及藻类产生的藻毒素造成的水体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中国近海有害藻华的发生频率和规模不断增加。本数据集汇总整理了2019-2021年中国近海... 中国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洋资源丰富,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藻类及藻类产生的藻毒素造成的水体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中国近海有害藻华的发生频率和规模不断增加。本数据集汇总整理了2019-2021年中国近海有毒有害微藻和藻毒素调查数据,包括3429条微藻数据、33240条微藻分子物种数据、489条浮游植物中藻毒素数据、76条海水中藻毒素数据和440条经济物种体内藻毒素数据。提供数据的各研究团队通过项目内部和国际互校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为展示中国近海有毒有害微藻和藻毒素的分布情况,提供了115幅微藻分布图和29幅藻毒素分布图。本数据集可以为中国近海有毒有害微藻和藻毒素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有害藻华的预防预警及防治等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 有毒有害 微藻 毒素 有害藻华
下载PDF
安徽省临泉县羊场常用饲料及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的调查分析
12
作者 张孟恩 梁锐 +5 位作者 韩睿 赵国宏 庞训胜 辛洪雷 李文涛 王世琴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临泉县规模化羊场常用饲料及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方法]从安徽省临泉县22家存栏数在500只以上的规模化羊场采集8类饲料及饲料原料样品共55份,包括豆粕2份、小麦及麦麸6份、玉米10份、大豆皮2份、羔羊精料补充料1... [目的]了解安徽省临泉县规模化羊场常用饲料及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方法]从安徽省临泉县22家存栏数在500只以上的规模化羊场采集8类饲料及饲料原料样品共55份,包括豆粕2份、小麦及麦麸6份、玉米10份、大豆皮2份、羔羊精料补充料13份、肉羊精料补充料8份、育肥羊全价配合饲料7份以及羊场自配饲料7份。利用荧光定量检测法快速检测饲料样品中黄曲霉素B_(1)(aflatoxin B_(1),AFB_(1))、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含量,计算不同饲料样品中3种霉菌毒素的检出率和超标率。[结果]55份饲料及饲料原料样品中,AFB_(1)、ZEN和DON的总体检出率分别为50.90%、56.36%和69.09%,总体超标率分别为7.27%、5.45%和5.45%。在AFB_(1)检测方面,有5类样本检测结果呈阳性,其中,肉羊精料补充料的检出率最高,为75.00%;羔羊精料补充料和肉羊精料补充料超标,超标率分别为15.38%和12.50%;玉米的检出值最大,为53.5μg/kg。在ZEN检测方面,有6类样本检测结果呈阳性,其中,羔羊精料补充料的检出率最高,为76.92%;小麦及麦麸、羔羊精料补充料、肉羊精料补充料超标,超标率分别为16.67%、7.69%、12.50%;肉羊精料补充料的检出值最大,为1120μg/kg。在DON检测方面,有6类样本检测结果呈阳性,其中,玉米的检出率最高,为90.00%;羔羊精料补充料超标率为23.08%,其他样本均未超标;肉羊精料补充料的检出值最大,为2950μg/kg。豆粕和大豆皮中3种霉菌毒素均未检出。[结论]临泉县羊场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形势较严峻,霉菌毒素污染的防控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饲料原料 黄曲霉毒素B1 玉米赤霉烯酮 呕吐毒素
下载PDF
茴香枳术汤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血浆内毒素的影响
13
作者 李亮 朱晓铭 +7 位作者 唐晓勇 陈玉庆 刘强光 郑君 乔登嫣 骆元斌 刘迎萍 屈红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茴香枳术汤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血浆内毒素的影响,为深入探讨茴香枳术汤对粘连性肠梗阻微生态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72只大鼠中,选择12只为正常组,其余60只制备大鼠粘连性肠梗阻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 目的:观察茴香枳术汤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血浆内毒素的影响,为深入探讨茴香枳术汤对粘连性肠梗阻微生态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72只大鼠中,选择12只为正常组,其余60只制备大鼠粘连性肠梗阻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茴香枳术汤低(1.13 g/mL)、中(2.25 g、mL)、高(3.38 g/mL)剂量组,每组12只。各组给予对应药物治疗3天,末次给药后12 h股动脉取血,鲎试验偶氮基质显色法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脱颈处死大鼠,取部分粘连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浆内毒素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及茴香枳术汤各剂量组血浆内毒素含量显著下降(P<0.01)。病理结果显示各治疗组肠壁形态逐渐恢复,炎症消退。结论:茴香枳术汤具有良好的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保护肠道微生态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粘连性 茴香枳术汤 毒素 大鼠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花的双信号适配体传感器检测红酒中真菌毒素
14
作者 祁兴普 董骐玮 +4 位作者 朱麟菲 邹婷婷 郑义 张婧怡 李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8-314,共7页
构建基于金纳米花(gold nanoflower,AuFL)和适配体的双信号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用于同时检测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以AuFL为载体,将含OTA和ZEN适配体的单链DNA共价交联在AuFL表面,进一步将其与... 构建基于金纳米花(gold nanoflower,AuFL)和适配体的双信号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用于同时检测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以AuFL为载体,将含OTA和ZEN适配体的单链DNA共价交联在AuFL表面,进一步将其与两种荧光染料(FAM和Cy3)标记的互补DNA杂交,制备DNA功能化纳米探针。荧光染料和AuFL之间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导致纳米探针自身无荧光。加入OTA和ZEN后,FAM和Cy3从探针表面脱落会扰乱FRET过程,导致两者荧光的恢复。优化条件下,该双信号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对OTA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5~500 ng/mL,检出限为0.017 ng/mL。对ZEN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1~500ng/mL,检出限为0.033ng/mL。该双信号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重现性,并能够成功应用于红酒实际样中OTA和ZEN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信号 适配体传感器 荧光检测 赭曲霉毒素A 玉米赤霉烯酮
下载PDF
肉毒毒素治疗儿童慢性偏头痛1例报道及文献分析
15
作者 程敏 丛璐 +4 位作者 彭莉 董伟伟 刘尊敬 马莹 郭淮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6-318,共3页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被列为世界十大致残疾病之一。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CM)是偏头痛的一种亚型,其临床特点为每月至少有15个头痛日,至少持续3个月,因头痛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A型肉毒毒素(onabotulinum toxin A,BoNT...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被列为世界十大致残疾病之一。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CM)是偏头痛的一种亚型,其临床特点为每月至少有15个头痛日,至少持续3个月,因头痛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A型肉毒毒素(onabotulinum toxin A,BoNT-A)注射是治疗成人CM的方法之一[1],而对于儿童CM,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预防性治疗药物仅有托吡酯,而托吡酯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等不良反应[2]。对于不能耐受口服药物的儿童CM病人,目前治疗手段有限。虽然BoNT-A在成人CM治疗中已获指南推荐,但在儿童CM治疗中报道尚少[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慢性偏头痛 预防性治疗 A型肉毒毒素 托吡酯 致残疾病 文献分析 口服药物
下载PDF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评审要点与注册资料常见问题分析
16
作者 韩宁宁 赵富华 +2 位作者 王轩 彭文绣 汪霞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通过梳理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建立的关键步骤,对细菌内毒素限值制定、MVD或MVC的计算、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和质量标准等涉及的评审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评审过程中发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新兽药生产企业制定相应产品的细菌内毒... 通过梳理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建立的关键步骤,对细菌内毒素限值制定、MVD或MVC的计算、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和质量标准等涉及的评审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评审过程中发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新兽药生产企业制定相应产品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评审要点 常见问题
下载PDF
食源性A型肉毒毒素中毒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白丽爽 王兴义 杨立山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71-73,84,共4页
肉毒毒素是已知的具有较强毒性的微生物毒素。本文介绍了1例食源性A型肉毒毒素中毒病例,在接受相关治疗后患者的预后情况。应用肉毒抗毒素并进行康复训练对于患者治疗及康复十分重要,为临床诊治肉毒毒素中毒提供参考。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食源性中毒 肉毒抗毒素 临床表现 诊治 心律失常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挂面、方便面中15种真菌毒素
18
作者 许嘉 王硕 曹瀚文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4年第1期48-52,92,共6页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挂面、方便面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雪腐镰刀菌烯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伏马菌素B_(1)、...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挂面、方便面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雪腐镰刀菌烯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伏马菌素B_(1)、B_(2)、B_(3),T-2毒素和HT-2毒素等15种真菌毒素的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水-甲酸溶液(70∶29∶1,V∶V∶V)提取,经稀释、离心、过滤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多反应监测模式(正离子模式)测定,稳定同位素稀释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15种真菌毒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检出限为0.1~33.0μg/kg,方法定量限为0.2~100.0μg/kg。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6.9%~110.4%,相对标准偏差为0.1%~7.1%。该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同时测定挂面、方便面中15种真菌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挂面 方便面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耳穴压豆对尿毒症透析患者肠源性尿毒素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探讨
19
作者 雷天香 林少勤 +3 位作者 付菊荣 李玉玲 罗坤明 陈河梅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323-326,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肠肾轴理论耳穴压豆对尿毒症透析患者肠源性尿毒素的影响。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021年01月—2022年01月住院的52例尿毒症透析患者,均给予基于肠肾轴理论耳穴压豆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清... 目的:探讨基于肠肾轴理论耳穴压豆对尿毒症透析患者肠源性尿毒素的影响。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021年01月—2022年01月住院的52例尿毒症透析患者,均给予基于肠肾轴理论耳穴压豆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清肠源性尿毒症毒素硫酸对甲酚(PCS)、硫酸吲哚酚(IS)、便秘症状积分,使用16S rDNA测序分析观察微生态指标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治疗后、随访4周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肠源性尿毒症毒素PCS、IS、便秘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透析患者治疗后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增加,尿毒症透析患者治疗后肠道菌群仍旧以变形杆菌、厚壁菌门为主,其中拟杆菌门相对比治疗前丰度增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肠肾轴理论耳穴压豆可有效减轻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受损程度,降低PCS、IS水平,调节大便性状,改变肠道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肾轴理论 耳穴压豆 尿毒症 血液透析 肠源性尿毒素
下载PDF
5针法A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在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李军华 宋晨 +1 位作者 周鹏 潘慧仙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8期55-5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膀胱内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过程中,采用5针注射法与标准的20针注射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膀胱内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的48例膀胱... 目的对比分析膀胱内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过程中,采用5针注射法与标准的20针注射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膀胱内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的48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根据注射针数分为两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5针注射法,对照组采用标准的20针注射法。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每日排尿次数、膀胱过度活动症分问卷(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overactive bladder,ICIQ-OAB)、膀胱过度活动症调查问卷(overactive bladder,OAB-Q)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治疗后患者全身状况改善问卷(patient generated index,PGI-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重复注射意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以及治疗前平均每日排尿次数和各评分基线数据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平均每日排尿次数、ICIQ-OAB、OAB-Q均有所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评分数据、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更愿意接受再次注射(P<0.05)。结论5针法膀胱内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与标准的20针法相似,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标准技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A型肉毒毒素 问卷调查 重复注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