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毒素免疫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立 童德文 +2 位作者 刘文明 邢明辉 赵俊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27-31,共5页
植物毒素学和免疫学结合,以研究动物中毒性疾病的发生机理、诊断和防治,是一个全新的交叉性研究领域。就植物毒素免疫的免疫学基础、植物毒素人工抗原的研究和植物毒素免疫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植物毒素 毒素免疫 毒素疫苗
下载PDF
人破伤风类毒素免疫血浆筛选试验中两种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华松 周志军 +1 位作者 尹斌 李健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6年第1期39-42,共4页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间接血凝法(IHA)对1014份破伤风类毒素全程免疫后人血浆进行抗体水平检测,比较两者的收浆率、收浆符合率以及与动物实验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者收浆率均达80%。ELISA法与IHA法的合格浆符合率达92%,与动物实验的...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间接血凝法(IHA)对1014份破伤风类毒素全程免疫后人血浆进行抗体水平检测,比较两者的收浆率、收浆符合率以及与动物实验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者收浆率均达80%。ELISA法与IHA法的合格浆符合率达92%,与动物实验的相关性更好。ELISA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判读客观明确,优于传统的IHA法,可作为人破伤风类毒素免疫血浆筛选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类毒素免疫血浆 ELISA IHA 收浆率 符合率 相关性
下载PDF
真菌毒素免疫亲和柱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应娥 李丽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18年第5期53-57,共5页
从实际应用出发,采用一批一评,一物一评的原则,建立一种涵盖免疫亲和柱质量性能的柱本底、柱容量、柱回收及实际应用评测等四个重要指标的真菌毒素免疫亲和柱性能评测方法。应用此方法对国内外多个品牌的不同种类的免疫亲和柱进行了性... 从实际应用出发,采用一批一评,一物一评的原则,建立一种涵盖免疫亲和柱质量性能的柱本底、柱容量、柱回收及实际应用评测等四个重要指标的真菌毒素免疫亲和柱性能评测方法。应用此方法对国内外多个品牌的不同种类的免疫亲和柱进行了性能评测,结果证明,该评价方法简单、评价方式规范、评价过程科学、评价结果准确,可以筛选出优质的真菌毒素免疫亲和柱,提高使用者的检测质量。同时,倒逼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产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免疫亲和柱 柱本底 柱容量 柱回收 应用评测
下载PDF
白喉毒素免疫毒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泽鸿 文继红 +1 位作者 刘文涛 张国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7-201,共5页
文章主要论述白喉毒素免疫毒素、白喉毒素免疫毒素的构造和效应、白喉毒素免疫毒素的不足、白喉毒素免疫毒素的开发应用、白喉毒素免疫毒素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白喉毒素 免疫毒素
下载PDF
外周血指标对鼻息肉患者黏膜中IL-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阳性表达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郑铭 司马宇彤 +3 位作者 普晓瑜 庄梦岩 王向东 张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7期440-445,共6页
目的借助外周血指标预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2型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2年5月在北京同仁医院鼻科住院的CRSwNP患者临床资料,检测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s%)、Eos计数、骨膜蛋白和总IgE以及CRSwNP黏膜中白细胞介... 目的借助外周血指标预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2型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2年5月在北京同仁医院鼻科住院的CRSwNP患者临床资料,检测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s%)、Eos计数、骨膜蛋白和总IgE以及CRSwNP黏膜中白细胞介素5(IL-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taphylococcus aureus enterotoxinimmunoglobulin E,SE-IgE)。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每个外周血指标对黏膜IL-5/SE-IgE阳性表达预测价值,利用Logistic回归筛选对黏膜IL-5/SE-IgE阳性有预测价值的外周血指标,构建诺模图模型。结果CRSwNP患者哮喘比例、血中Eos%、骨膜蛋白和总IgE在IL-5/SE-IgE阳性和阴性两组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ROC曲线单因素分析显示血Eos%、Eos计数、骨膜蛋白和总IgE对黏膜IL-5和SE-IgE阳性预测的AUC分别波动在0.655~0.784和0.721~0.802,Logistic回归确认血中Eos%、总IgE和血中骨膜蛋白、总IgE可分别作为IL-5和SE-IgE阳性的独立预测因素。构建预测CRSwNP黏膜IL-5/SE-IgE阳性的诺模图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04和0.81,提示具有很好的预测准确性。结论血中Eos%、总IgE和血中骨膜蛋白、总IgE分别构建的诺模图,对CRSwNP黏膜IL-5和SE-IgE阳性表达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可以预判CRSwNP内型和表型严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鼻息肉 预测 白细胞介素5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 受试者工作特征 诺模图
下载PDF
检测百日咳抗毒素免疫球蛋白G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的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吴瑜燕 高源 邵祝军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3年第4期304-307,311,共5页
目的对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国产和进口的、针对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即抗-PT IgG 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稳定性评价,为中... 目的对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国产和进口的、针对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即抗-PT IgG 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稳定性评价,为中国百日咳监测中抗-PT IgG检测试剂盒的选择提供部分参考。方法选用8份不同浓度的抗-PT IgG血清,对1种国产试剂盒(A)和2种进口试剂盒(B-1、B-2)分别进行批内稳定性、批间稳定性、日间稳定性三方面评价。结果 A、B-1、B-2三个试剂盒对不同浓度代表血清检测的批内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bility,CV)均值,分别为5.44%、14.35%、19.5%;批间CV均值分别为16.15%、12.48%、29.66%。A、B-1、B-2三个试剂盒日间检测CV均值分别为13.10%、8.68%、26.31%。结论在各自试剂盒检测范围内,国产试剂盒A批内检测CV值最小,稳定性最高,试剂盒B-2批内稳定性较差。试剂盒A与B-1检测的批间稳定性基本满足质量控制范围(7/8,7/8),日间稳定性较好。不同的试剂盒采用了不同的测量单位和判断标准,如ELISA单位/毫升(Unit per Milliliter,EU/ml)和国际单位(International Unit,IU)/ml等。在抗-PT IgG监测中应统一判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抗百日咳毒素免疫球蛋白G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试剂盒 稳定性 评价
原文传递
抗T细胞免疫毒素的T细胞清除效率及其对造血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黎燕 沈倍奋 +3 位作者 陈兴 贺永怀 陈勇 白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97-200,共4页
抗T细胞免疫毒素主要用于同种异体骨髓移植中清除T细胞,减轻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提高移植成功率,也可用于白血病自体骨髓移植中清除残留白血病细胞,减少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可能性。本实验结果表明抗T细胞免疫毒素在10^(-8)M浓度对... 抗T细胞免疫毒素主要用于同种异体骨髓移植中清除T细胞,减轻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提高移植成功率,也可用于白血病自体骨髓移植中清除残留白血病细胞,减少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可能性。本实验结果表明抗T细胞免疫毒素在10^(-8)M浓度对靶细胞的杀伤达3.0log以上,即可清除99.99%的靶细胞,并可有效地抑制周血T细胞转化功能和骨髓T细胞分泌IL—2的功能,同时对骨髓粒单系和红系造血细胞的增殖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免疫毒素 造血细胞
下载PDF
重组免疫毒素hIL-2-LuffinP1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儒鹏 周丽娜 +4 位作者 吴军 贺伟峰 易绍萱 陈希伟 张小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28-830,共3页
目的 构建人分泌型IL 2与免疫毒素LuffinP1的重组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产物进行鉴定及纯化。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原理,将IL 2 LuffinP1的重组基因片段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 0b(+ )中,经酶切及DNA序列测定鉴定正确,转化表达宿主菌Origa... 目的 构建人分泌型IL 2与免疫毒素LuffinP1的重组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产物进行鉴定及纯化。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原理,将IL 2 LuffinP1的重组基因片段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 0b(+ )中,经酶切及DNA序列测定鉴定正确,转化表达宿主菌Origami(DE3 ) pLysS中,经IPTG诱导表达含His标签的融合蛋白 重组免疫毒素hIL 2 LuffinP1。结果 成功构建了免疫毒素表达载体pET2 0b(+ ) hIL 2 LuffinP1,获得纯化的重组免疫毒素,并经Westernblot鉴定正确。结论 hIL 2 LuffinP1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它在抗移植排斥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 Luttin P1 WESTERN BLOT
下载PDF
rRTA:DS27免疫毒素的制备及胞内运输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裴武红 沈倍奋 +4 位作者 黎燕 贺永怀 王国华 张贺秋 汪宝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毒素rRTA:DS27的内化行为。方法:用原核系统来获得重组蓖麻毒素A链(rRTA);用胶体金双标记法进行Molt4细胞中免疫毒素的导向研究。结果:CMSephorose一步纯化到电泳纯的rRTA,电... 目的:探讨免疫毒素rRTA:DS27的内化行为。方法:用原核系统来获得重组蓖麻毒素A链(rRTA);用胶体金双标记法进行Molt4细胞中免疫毒素的导向研究。结果:CMSephorose一步纯化到电泳纯的rRTA,电镜观察到rRTA:DS27遵循特异的胞内运输途径。结论:上述结果对于深入了解免疫毒素的作用机理,并进而改善其临床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 胶体金标记 电镜 rRTA 制备
下载PDF
CD9、CD10单克隆抗体免疫毒素对白血病细胞的清除率及对造血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黎燕 贺永怀 +2 位作者 陈兴 孙英勋 沈倍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03-306,共4页
特异性识别C-ALL、Null-ALL白血病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的单克隆抗体(CD9、CD10)与具有杀伤细胞的蓖麻毒素偶联制备的免疫毒素在自体骨髓移植中,对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清除,预防移植后白血病的复发是有意义的。本实验观察了两组抗人白细胞分化... 特异性识别C-ALL、Null-ALL白血病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的单克隆抗体(CD9、CD10)与具有杀伤细胞的蓖麻毒素偶联制备的免疫毒素在自体骨髓移植中,对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清除,预防移植后白血病的复发是有意义的。本实验观察了两组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单克隆抗体(CD9、CD10)免疫毒素对白血病细胞(Nalm-6)的清除率。及它们在有效清除白血病细胞剂量范围内对骨髓多向性造血祖细胞、红系和粒单系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了免疫毒素在骨髓移植中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免疫毒素 造血细胞
下载PDF
两种基因重组免疫毒素导向治疗乳腺癌的细胞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劲松 王深明 +2 位作者 杨大俊 常光其 陈国锐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241-1245,共5页
目的:探讨HELβ1-PE33、HELβ1-PE38KDEL两种基因重组免疫毒素对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方法:构建亚克隆质粒pHELβ1-PE33;诱导生成、纯化HELβ1-PE33蛋白,并用凝胶电泳法检测其与HELβ1-PE38KDEL蛋白纯度;采用MTT法、软琼脂集落形成... 目的:探讨HELβ1-PE33、HELβ1-PE38KDEL两种基因重组免疫毒素对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方法:构建亚克隆质粒pHELβ1-PE33;诱导生成、纯化HELβ1-PE33蛋白,并用凝胶电泳法检测其与HELβ1-PE38KDEL蛋白纯度;采用MTT法、软琼脂集落形成法检测这两种蛋白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比较两种蛋白在不同的乳腺癌细胞系中的细胞毒活性。结果:纯化后的两种蛋白均有导向作用,其纯度均超过98%。在免疫毒素敏感乳腺癌细胞内,MTT实验表明HELβ1-PE38KDEL对DY36T2、MDA-MB-453、47T1LZ1、BT474M1、SKBR3的IC50分别为(0.25±0.02)ng/ml、(0.35±0.05)ng/ml、(0.02±0.02)ng/ml、(0.02±0.02)ng/ml、(20.3±0.01)ng/ml,而HELβ1-PE33的IC50分别为(5.90±0.05)ng/ml、(3.91±0.11)ng/ml、(0.09±0.02)ng/ml、(0.06±0.05)ng/ml、(125.00±0.12)ng/ml、(10.80±0.01)ng/ml,两者的细胞毒活性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P<0.01);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表明HELβ1-PE38KDEL对MDA-MB-453、BT474M1的IC50分别为(0.05±0.01)、(0.005±0.000)ng/ml,而HELβ1-PE33对上述两种细胞的IC50则为(5.00±0.02)ng/ml和(0.05±0.01)ng/ml,二者的细胞毒活性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P<0.01)。HELβ1-PE33和HELβ1-PE38KDEL对乳癌细胞抑制作用的时间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导向治疗 免疫毒素 基因重组 细胞毒
下载PDF
一种新型肝癌免疫毒素的表达、纯化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媛媛 韩红辉 +1 位作者 杜冰 钱旻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0-115,共6页
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获得了与肝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的12-肽A54,将其与蜂毒肽(melittin,Mel)编码基因连接后,插入质粒载体pET-32a(+)中,构建成A54-Mel与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及六聚组氨酸(6×His)的融合表达载体pET32-A54-Me... 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获得了与肝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的12-肽A54,将其与蜂毒肽(melittin,Mel)编码基因连接后,插入质粒载体pET-32a(+)中,构建成A54-Mel与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及六聚组氨酸(6×His)的融合表达载体pET32-A54-Mel。将重组质粒转化E.coliBL21(DE3)表达后,获得可溶性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能与蜂毒肽特异性抗体反应。表达菌经超声裂解后,上清液用Ni+离子亲和层析法纯化得到了融合蛋白(Trx-A54-Mel),经肠激酶裂解、再次Ni+离子亲和层析后得到纯度大于95%的肝癌特异性免疫毒素A54-Mel。经细胞ELISA和四氮唑盐(MTT)法检测,发现A54-Mel在体外具有一定的肿瘤细胞特异性靶向及杀伤活性,为新型免疫毒素在肝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特异性结合肽 蜂毒肽 免疫毒素 表达 纯化
下载PDF
抗肝癌单链免疫毒素HAb25(scFv)-PE40的构建及其导向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川闽 郭建秀 +2 位作者 李鹏 陈安 刘彦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209-2212,共4页
目的构建单链免疫毒素HAb25(scFv)-PE40并探讨其导向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亚克隆技术,首先将HAb25(scFv)与绿脓杆菌外毒素基因突变子PE40,在p ly5载体上构建HAb25(scFv)-PE40单链免疫毒素基因;再将其亚克隆入pBV220原核表达载体中,转化... 目的构建单链免疫毒素HAb25(scFv)-PE40并探讨其导向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亚克隆技术,首先将HAb25(scFv)与绿脓杆菌外毒素基因突变子PE40,在p ly5载体上构建HAb25(scFv)-PE40单链免疫毒素基因;再将其亚克隆入pBV220原核表达载体中,转化DH5α宿主菌,温度诱导表达;SDS-PAGE观察其表达水平并建立目的蛋白的纯化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鉴定HAb25(scFv)-PE40与肝癌细胞结合的特异性;体外导向细胞毒实验明确其是否具有选择性靶细胞杀伤活性。结果限制性酶切图谱和序列分析证实在p ly5载体上成功地构建了HAb25(scFv)-PE40单链免疫毒素基因;该单链免疫毒素基因在pBV220载体中获得高效表达,其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43.3%;纯化后的HAb25(scFv)-PE40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具有与亲本抗体HAb25相同的抗原结合特性;导向细胞毒实验结果显示HAb25(scFv)-PE40具有明确的选择性靶细胞杀伤活性。结论已成功构建和高效表达了单链免疫毒素HAb25(scFv)-PE40,该免疫毒素有选择性地杀伤靶肝细胞的生物活性(P<0.001),为其进一步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单链抗体 免疫毒素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链重叠PCR构建抗HIV免疫毒素及其表达与鉴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金洪涛 金宁一 +3 位作者 李臻 李昌 付延军 王宏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提高抗HIV免疫毒素DT-ScFv原核表达的可溶性与生物活性。方法利用链重叠PCR融合的方法,构建了免疫毒素DT-ScFv,二者之间添加了connector序列,免疫毒素基因PCR连接测序以后,将其克隆入pET28a质粒,在BL21(DE3)工程菌中诱导表达,通过... 目的提高抗HIV免疫毒素DT-ScFv原核表达的可溶性与生物活性。方法利用链重叠PCR融合的方法,构建了免疫毒素DT-ScFv,二者之间添加了connector序列,免疫毒素基因PCR连接测序以后,将其克隆入pET28a质粒,在BL21(DE3)工程菌中诱导表达,通过免疫印迹鉴定表达的重组蛋白,并通过与表达HIV-1gp120的靶细胞的间接免疫荧光实验,验证免疫毒素的细胞识别结合能力。结果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免疫毒素DT-ScFv,经原核表达证明目的蛋白以部分可溶的形式存在于表达菌中,添加的connector序列有助于DT-ScFv在细胞中获得正确折叠,重组免疫毒素能与表达gp120的细胞发生特异性的识别结合。结论利用链重叠PCR融合的方法,添加connector序列,有助于提高免疫毒素表达的可溶性与生物活性。本研究对抗HIV免疫毒素的活性研究与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 链重叠PCR 原核表达
下载PDF
靶向uPAR的免疫毒素对人胶质母细胞瘤及其血管生成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军 袁盾 +4 位作者 刘定阳 李坚 李岩 Walter A Hall 李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共5页
目的:观察靶向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免疫毒素DTAT和DTATEGF对人胶质母细胞瘤体外和祼小鼠脑内生长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靶向毒素DTAT,DTATEGF对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U87-luc细胞系及人脐静脉细胞系(HUVEC)的增殖影响。建... 目的:观察靶向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免疫毒素DTAT和DTATEGF对人胶质母细胞瘤体外和祼小鼠脑内生长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靶向毒素DTAT,DTATEGF对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U87-luc细胞系及人脐静脉细胞系(HUVEC)的增殖影响。建立祼小鼠脑内荧光素酶标记的人胶质母细胞瘤模型。加强对流给药(CED)方式瘤内泵入1μg的DTAT,DTATEGF或对照液,生物荧光显像(BLI)检测肿瘤生物荧光信号强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体外实验显示DTAT和DTATEG高效抑制uPAR表达阳性的U87-luc和HUVEC细胞系增殖,DTATEGF和DTAT抑制U87-luc的IC50值分别<0.01 nmol/L和<1 nmol/L。裸小鼠肿瘤荧光信号检测显示两治疗组的信号强度较对照组增长缓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ATEGF和DTAT组肿瘤标本的MVD分别为(25.1±6.5)/mm2和(31.6±5.2)/mm2,明显少于对照组(51.3±7.4)/mm2(P<0.01)。结论:靶向uPAR的DTAT和DTATEGF能明显抑制胶质瘤U87-luc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祼小鼠脑内胶质瘤生长及其新生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胶质母细胞瘤 免疫毒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免疫毒素与顺铂协同杀伤肿瘤细胞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劲松 王深明 +1 位作者 陈国锐 杨大俊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0-363,共4页
背景与目的:免疫毒素HELβ-PE38KDEL(HeregulinEGFlikedomainβ1-PsedomonasAeurginosa38KDEL,本文简称ITH)已经被证实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杀伤erbB2、3、4阳性乳腺癌细胞的新的生物学制剂,然而它与化疗药物的联合作用效果目前尚未有报道... 背景与目的:免疫毒素HELβ-PE38KDEL(HeregulinEGFlikedomainβ1-PsedomonasAeurginosa38KDEL,本文简称ITH)已经被证实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杀伤erbB2、3、4阳性乳腺癌细胞的新的生物学制剂,然而它与化疗药物的联合作用效果目前尚未有报道。本文探讨ITH与化疗药物顺铂(DDP)的协同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AnnexinV结合实验和Westernblot检测乳腺癌细胞MDA-MB-453、2LMP和胃癌细胞N87分别在ITH和DDP单独及联合用药前后的细胞凋亡变化。结果:在高表达erbB-2、3、4的MDA-MB-453和N87中,联合用药组和单药组相比,凋亡细胞成倍增加(P<0.01);而在低表达erbB-2、3、4的2LMP,联合用药组和单药组相比,凋亡细胞无明显增加(P>0.05)。MDA-MB-453和N87细胞在联合用药组中PARP、caspase-3降解增加,bcl-2、mp53过度表达受抑制;而2LMP细胞中PARP、caspase-3降解无增加,bcl-2、mp53过度表达未受抑制。结论:ITH和DDP联合后可促进高表达erbB-2、3、4的乳腺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两者协同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凋亡 顺铂 免疫毒素 协同作用
下载PDF
rRTA:DS27,ricin:DS27两种免疫毒素的初步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裴武红 沈倍奋 +2 位作者 黎燕 贺永怀 赖春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用重组的蓖麻毒素A链与抗CD5的单克隆抗体DS27交联为免疫毒素rTRA:DS27,与完整蓖麻毒素制备的ricin:DS27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分析它们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对骨髓造血细胞增殖的影响,内化情况,以及NH_4cl对rRTA:DS27毒性的增强作用... 目的:用重组的蓖麻毒素A链与抗CD5的单克隆抗体DS27交联为免疫毒素rTRA:DS27,与完整蓖麻毒素制备的ricin:DS27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分析它们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对骨髓造血细胞增殖的影响,内化情况,以及NH_4cl对rRTA:DS27毒性的增强作用.结果:rRTA:DS27具有更好的导向特异性,对骨髓造血功能影响较小,NH_4cl能明显增强rRTA:DS27的毒性.结论:rTRA:DS27免疫毒素具有更多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A链 免疫毒素 导向药物
下载PDF
重组免疫毒素抗c-Met/PE38KDEL对人大肠癌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伟 朱晓娟 +4 位作者 蔡楠 张秀华 范志宁 刘政 季国忠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683-686,共4页
目的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胃肠道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因此亟需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文中观察重组免疫毒素(immunotoxin,IT)抗c-Met/PE38KDEL对大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为大肠癌的导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IT处理大... 目的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胃肠道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因此亟需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文中观察重组免疫毒素(immunotoxin,IT)抗c-Met/PE38KDEL对大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为大肠癌的导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IT处理大肠癌细胞系Colo205及SW480后,CCK-8试剂盒检测24、48 h细胞增殖抑制率;[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IT对细胞5、24 h蛋白合成抑制的影响;caspase试剂盒检测细胞caspase-3、caspase-8活性变化。结果经不同浓度IT作用后,2株大肠癌细胞的增殖率及蛋白合成都有明显的降低,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当IT浓度为10ng/ml与100ng/ml时,对2株细胞的增殖率及蛋白合成抑制作用较强(P<0.01);caspase活性测定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T浓度为100 ng/ml时2株细胞caspase-3与caspase-8都有显著增高。结论重组IT抗c-Met/PE 38KDEL对大肠癌细胞株有显著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为大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 大肠癌 凋亡 增殖
下载PDF
IL-18-PE38重组免疫毒素的原核表达及其鉴定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虹 李明远 +2 位作者 蒋忠华 吕梅励 张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53-756,共4页
目的 构建绿脓杆菌外毒素 PE38融合鼠 IL - 18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其表达。方法 首先采用 RT- PCR获得小鼠 IL - 18基因 ,再通过适当的酶切及连接反应 ,构建小鼠 IL - 18与 PE38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 PRKL - IL 18- PE38,重组... 目的 构建绿脓杆菌外毒素 PE38融合鼠 IL - 18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其表达。方法 首先采用 RT- PCR获得小鼠 IL - 18基因 ,再通过适当的酶切及连接反应 ,构建小鼠 IL - 18与 PE38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 PRKL - IL 18- PE38,重组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PCR及 DNA序列测定等证实连接片段的正确性后 ,再转染感受态大肠杆菌 BL 2 1,经 IPTG诱导表达 ,表达产物用 SDS- PAGE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及特异性。结果 酶切分析、PCR鉴定和 DNA测序等证实 ,IL - 18- PE38免疫毒素的原核表达载体被成功构建 ,重组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稳定的表达 ,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预期值一致 ,且所表达蛋白可被抗 IL - 18的特异性抗体所识别。结论  IL - 18- PE38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获得 ,为进一步研究其对 Th1细胞的靶向细胞毒性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8 绿脓杆菌外毒素 重组免疫毒素 原核表达
下载PDF
含蓖麻毒素A链的抗膀胱癌免疫毒素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 翀 王玲 +1 位作者 谢蜀生 龙振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18-218,共1页
含蓖麻毒素A链的抗膀胱癌免疫毒素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赵 ,王玲,谢蜀生,龙振洲(北京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北京100083)膀胱癌属腔内肿瘤。用抗膀胱癌单抗与蓖麻责素(Ricin,RT)全分子偶联制备的免疫毒素(Im... 含蓖麻毒素A链的抗膀胱癌免疫毒素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赵 ,王玲,谢蜀生,龙振洲(北京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北京100083)膀胱癌属腔内肿瘤。用抗膀胱癌单抗与蓖麻责素(Ricin,RT)全分子偶联制备的免疫毒素(Im-rnunotoxin,IT)与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 膀胱癌 免疫毒素 A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