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9篇文章
< 1 2 1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磁珠富集水中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景宏丽 孔玉方 +7 位作者 斯烈钢 王建平 葛明峰 徐胜威 黄呈炜 高隆英 张旻 吴绍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1-644,共4页
为建立一种富集水中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的技术,本研究利用SVCV多克隆抗体制备免疫磁珠,通过对磁珠耦联抗体量的优化,确定该免疫磁珠有效富集SVCV的最低浓度,建立一种富集SVCV的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并联合荧光定量RT-PCR(RT-qPCR)技术... 为建立一种富集水中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的技术,本研究利用SVCV多克隆抗体制备免疫磁珠,通过对磁珠耦联抗体量的优化,确定该免疫磁珠有效富集SVCV的最低浓度,建立一种富集SVCV的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并联合荧光定量RT-PCR(RT-qPCR)技术对水中SVCV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 mg磁珠与75μg SVCV多克隆抗体耦联时,耦联的抗体量最大,耦联率为98.48%;耦联后的免疫磁珠对SVCV(200μL,浓度为1.54×10^(6)拷贝/μL)的富集效率最高为91.56%。以该多克隆抗体量制备的免疫磁珠富集10倍倍比稀释的SVCV(3.54×10^(6)拷贝/μL~3.54×10^(3)拷贝/μL),以确定其有效富集SVCV的最低浓度。结果显示,1 mg免疫磁珠能够使200μL病毒液(3.54×10^(3)拷贝/μL)富集率达到61.58%。表明该免疫磁珠能够有效富集SVCV。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联合RT-qPCR技术检测水样品中SVCV(浓度约为1.16×10^(4)拷贝/μL)的结果显示,免疫磁珠组富集SVCV核酸量是裸磁珠组富集SVCV核酸量的1.77×10^(3)倍,是未处理组富集SVCV核酸量的1.68×10^(3)倍,免疫磁珠组富集SVCV均极显著高于裸磁珠组和未处理组(P<0.01),裸磁珠组富集的SVCV与未处理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首次建立了一种能够有效富集水中SVCV的方法,为SVCV的监测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珠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 水样品
下载PDF
一线核苷(酸)类似物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的发生及治疗策略
2
作者 郑嵘炅 鲁晓擘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0-883,共4页
强效低耐药口服抗病毒治疗可使HBV复制受到强力抑制,但部分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艾米替诺福韦治疗48周及以上仍存在低病毒血症(LLV)。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提示,抗病毒治疗后LLV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进展、失... 强效低耐药口服抗病毒治疗可使HBV复制受到强力抑制,但部分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艾米替诺福韦治疗48周及以上仍存在低病毒血症(LLV)。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提示,抗病毒治疗后LLV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进展、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发生风险以及长期生存率降低密切相关。因此,本文聚焦有关一线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LLV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和临床危害以及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期为今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LLV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核苷类 核苷酸类 低病毒血
下载PDF
一起羊肠毒血症的诊治
3
作者 王亮 高军军 +4 位作者 韩庆彦 马胡赛 后学义 史利兵 车小蛟 《甘肃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24-27,共4页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发病急,病羊在短时间内死亡,主要经消化道接触传播。甘南州碌曲县养羊以放牧为主,夏初气候潮湿、天气骤变,易导致该病发生。此外,饲草料变化和饲养管理方式落后也是诱因。本文介绍...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发病急,病羊在短时间内死亡,主要经消化道接触传播。甘南州碌曲县养羊以放牧为主,夏初气候潮湿、天气骤变,易导致该病发生。此外,饲草料变化和饲养管理方式落后也是诱因。本文介绍了一起羊肠毒血症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具体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肠毒血 诊断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4
作者 谢露 刘亚楠 +4 位作者 刘光伟 李鹏宇 胡新宁 康秋佳 郭会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34-1342,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低病毒血症(LLV)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有效干预和预防LLV的发生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CRD42023455304。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低病毒血症(LLV)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有效干预和预防LLV的发生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CRD42023455304。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CHB患者LLV发生及影响因素的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7月21日。应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总样本量3408例,包括LLV患者118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治CHB患者LLV发生率为32.8%(95%CI:27.6%~38.3%);HBsAg定量高(OR=2.107,95%CI:1.782~2.491,P<0.001)、HBeAg阳性(OR=3.258,95%CI:2.629~4.038,P<0.001)、高基线HBV DNA水平(OR=1.286,95%CI:1.157~1.430,P<0.001)及有恩替卡韦治疗史(OR=3.089,95%CI:1.880~5.074,P<0.001)是LLV发生的危险因素;抗病毒时间≥3年(OR=0.175,95%CI:0.093~0.331,P<0.001)和高基线ALT水平(OR=0.985,95%CI:0.978~0.992,P<0.001)是LLV的保护因素。敏感性分析显示效应值未发生明显变化,提示Meta分析结果相对稳定。纳入研究漏斗图基本对称,Egger’s检验和Begg’s检验结果提示纳入文献不存在明显发表偏倚。结论临床医生应根据LLV的影响因素,综合临床证据有效指导决策,降低远期临床风险,避免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低病毒血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高敏检测的乙肝肝硬化低病毒血症患者的预后分析
5
作者 王泽红 石少媛 +2 位作者 牛彩琴 周丽 冯亦农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09-413,共5页
目的 探讨经核苷类药物治疗的乙肝肝硬化低病毒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收集2020年至2022年就诊于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经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通过乙肝病毒高敏检测分为未测到靶标组、低于检测下限组、低病毒血症... 目的 探讨经核苷类药物治疗的乙肝肝硬化低病毒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收集2020年至2022年就诊于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经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通过乙肝病毒高敏检测分为未测到靶标组、低于检测下限组、低病毒血症组,平均随访48周,观察患者临床特点、肝硬化相关并发症、肝细胞癌(HCC)发生率,评估其预后及影响因素。结果 251例经核苷类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中低病毒血症组(HBV DNA 10~2 000 U/ml)25例,低于检测下限组(HBV DNA<10 U/ml)107例,未测到靶标组(HBV DNA未检测到)119例,3组间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既往核苷类药物治疗史及干扰素治疗史具有统计学意义,多数患者接受1~2种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且过半患者可达到HBV DNA检测不到的效果。随访期间3组患者均发现新增肝硬化相关并发症,38例(15.1%)发生HCC,其中7例死亡。结论 HBV DNA控制越好,肝损伤越轻,肝脏合成功能越好。接受抗病毒治疗核苷类药物(NAs)或干扰素(IFN)能显著降低乙肝病毒DNA。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不论抗病毒治疗完全应答与否,均应定期检查,及早发现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原发性肝癌并予积极治疗,降低相关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毒血 肝肿瘤 DNA检测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张万洁 李子怡 +2 位作者 王富春 田爱平 毛小荣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68-71,共4页
目的分析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发生低病毒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CHB患者230例,给予规范抗病毒治疗至少48周。治疗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以HBV DNA<20 IU/mL为完全病毒学应答、20~2000 IU/mL为低病毒血症。... 目的分析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发生低病毒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CHB患者230例,给予规范抗病毒治疗至少48周。治疗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以HBV DNA<20 IU/mL为完全病毒学应答、20~2000 IU/mL为低病毒血症。比较完全病毒学应答患者与低病毒血症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治疗前乙肝免疫学指标[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HBV DNA水平、肝功能指标(AST、ALT)、甲胎蛋白及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HB患者发生低病毒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230例患者中,完全病毒学应答121例、低病毒血症109例。低病毒血症患者FIB-4≥3.25比例高于完全病毒学应答患者(P<0.05)。低病毒血症患者年龄小于完全病毒学应答患者,治疗前HBsAg、HBeAg、HBV DNA水平高于完全病毒学应答患者(P均<0.05)。将低病毒血症与完全病毒学应答患者基线资料比较P<0.1的指标,包括年龄、治疗前HBsAg、HBeAg、HBV DNA、FIB-4及抗病毒药物类型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高HBeAg水平是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发生低病毒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HBV NDA、HBsAg、HBeAg水平升高是治疗后发生低病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对治疗前高HBV NDA、HBsAg、HBeAg的患者应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以早期识别低病毒血症,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低病毒血 病毒载量
下载PDF
胸痹心痛热毒血瘀证血管病变及相关特征分析
7
作者 姚美丹 李雨 +3 位作者 黄尉威 冼绍祥 王卢曦 陈洁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63-271,共9页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颈动脉、心脏病变及其相关指标回顾性研究胸痹心痛患者热毒血瘀证血管及其相关因素的辨证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21例胸痹心痛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情况将患者分为热毒血瘀证154例和非热毒血瘀证67...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颈动脉、心脏病变及其相关指标回顾性研究胸痹心痛患者热毒血瘀证血管及其相关因素的辨证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21例胸痹心痛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情况将患者分为热毒血瘀证154例和非热毒血瘀证67例,进行人口学特征、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疾病、理化指标、冠脉Gensini评分、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等指标的采集。比较热毒血瘀证与非热毒血瘀证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或Pearson分析探讨胸痹心痛热毒血瘀证与冠脉、颈动脉病变及其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人口学特征及相关疾病分析结果提示,与非热毒血瘀证相比,胸痹心痛热毒血瘀证患者以男性发病为主(P=0.001),吸烟史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等冠心病类型的比例较高,且多合并血脂异常(P<0.01或P<0.001),而热毒血瘀证与非热毒血瘀证在合并其他疾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理化指标分析结果提示,胸痹心痛热毒血瘀证患者的甘油三酯(TG)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低,与非热毒血瘀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血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B型钠尿肽(BNP)、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冠脉狭窄Gensini评分分析结果提示,热毒血瘀证患者的冠脉狭窄Gensini评分较非热毒血瘀证显著升高(P<0.01);且热毒血瘀证患者的冠脉狭窄以中重度为主,占54.55%(84/154),非热毒血瘀证患者以正常或轻度狭窄为主,占76.12%(5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颈动脉斑块分析结果提示,与非热毒血瘀证比较,热毒血瘀证患者的左、右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增厚,存在斑块的比例较高[占79.79%(75/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心脏结构及功能分析结果提示,热毒血瘀证与非热毒血瘀证之间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收缩末期前后径(LA)、二尖瓣侧壁瓣环舒张期e’值及E/e’值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但左室舒张功能相关指标e’值较低、E/e’值较高,提示热毒血瘀证患者可能存在舒张功能受损。(6)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胸痹心痛热毒血瘀证与冠心病类型、基于Gensini评分的冠脉狭窄程度及左、右侧颈动脉IMT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8、0.320、0.269、0.205(P<0.001);与男性、吸烟、血脂异常、CK-MB具有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16、0.186、0.266、0.193(P<0.01)。【结论】胸痹心痛热毒血瘀证大多处于不稳定阶段,冠脉及颈动脉血管病变均较严重,与血脂异常及左、右侧颈动脉IMT有关,临证时应抓住中医热毒血瘀证的辨证特征,诊病于微,已病防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心痛 冠心病 毒血瘀证 颈动脉斑块 GENSINI评分 相关性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患者序贯联合艾米替诺福韦治疗的效果研究
8
作者 向文耀 李仕雄 吕日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5-20,共6页
目的 探讨在恩替卡韦(ETV)治疗后出现低病毒血症(LLV)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采取序贯联合艾米替诺福韦(TMF)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感染科经ETV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期间HBV ... 目的 探讨在恩替卡韦(ETV)治疗后出现低病毒血症(LLV)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采取序贯联合艾米替诺福韦(TMF)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感染科经ETV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期间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完全病毒学应答组(64例)和LLV组(136例),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根据LLV组抗病毒治疗方案,分为3组:续用ETV为对照组(40例)、换用TMF为序贯组(45例)、ETV联合TMF为联合组(51例),持续治疗48周。比较3组治疗48周时HBV DNA转阴率、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Cr)和肝硬度测定值(LSM)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完全病毒学应答组HBeAg阳性率、HBV DNA、PLT、LSM、ALT、AST均低于LLV组(P <0.05)。治疗24周后,完全病毒学应答组Cr、AST、HBeAg阳性率、HBV DNA、PLT均低于LLV组(P <0.05)。治疗48周后,联合组Cr低于对照组和序贯组(P <0.05),HBsAg高于对照组和序贯组(P <0.05);序贯组ALT、AST均低于对照组(P <0.05);序贯组和联合组HBe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PLT均高于对照组(P <0.05),LSM低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序贯组、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序贯或联合TMF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ETV治疗后LLV患者完全病毒学应答率,并改善患者肝肾功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低病毒血 恩替卡韦 艾米替诺福韦 肝功能
下载PDF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恩替卡韦治疗后低病毒血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
9
作者 严景全 卢雪兰 +1 位作者 刘娟 林占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2期24-27,共4页
目的:探究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恩替卡韦治疗后低病毒血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于2019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低病毒血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所有患... 目的:探究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恩替卡韦治疗后低病毒血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于2019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低病毒血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所有患者均已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继续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换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均持续治疗24周。对比两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阴转率、肝功能、HBV载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HBV-DNA转阴率为96.23%,HBeAg转阴率为33.96%,均高于对照组的16.98%、1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HBV载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ST、TBIL、ALT、HBV载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5%,与对照组的5.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替换恩替卡韦治疗低病毒血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提高HBV-DNA、HBeAg阴转率,改善肝功能,降低HBV载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低病毒血
下载PDF
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低病毒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周安琪 孟舒婷 +1 位作者 吴应冬 张弦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低病毒血症(LLV)的危险因素。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98例,其中25例接受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TAF)、43例接受恩替卡韦片(ETV)和30例接受替... 目的探讨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低病毒血症(LLV)的危险因素。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98例,其中25例接受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TAF)、43例接受恩替卡韦片(ETV)和30例接受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治疗。纳入患者至少完成24周抗病毒治疗。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使用HISCL-5000高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LV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治疗24周末,发现LLV者43例(43.9%),VR者55例(56.1%);LLV组应用ETV治疗、乙型肝炎家族史、合并脂肪肝占比、血清HBsAg和HBV DNA水平分别为60.4%、60.5%、55.8%、(4.6±0.9)lg IU/mL和(7.2±1.2)lg IU/mL,显著高于VR组【分别为30.9%、40.0%、43.6%、(3.5±0.7)lg IU/mL和(5.7±1.8)lg IU/mL,P<0.05】;在治疗12周和24周末,LLV组血清HBV DNA载量分别为(5.3±1.4)lg IU/mL和(0.5±0.3)lg IU/mL,显著高于VR组【分别为(3.4±1.1)lg IU/mL和(0.0±0.0)lg IU/mL,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乙型肝炎家族史、合并脂肪肝、基线血清HBV DNA载量和治疗过程中病毒学应答反应速度均是影响LL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部分CHB患者在接受NAs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LLV,了解这些容易导致LLV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给予及时的监测和处理,可能对提高抗病毒疗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酸)类似物 低病毒血 HBV DNA 治疗
下载PDF
口岸快速筛查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的超敏量子点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
11
作者 康伟 廖立珊 +3 位作者 方莹 任向阳 任刚 平继辉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96,共6页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的糖蛋白(G)是最主要的表面抗原,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常用作该病毒的免疫诊断抗原。将SVCV G蛋白免疫小鼠,通过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得到G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在此基础上,采用EDC共价偶联标记法将抗体与羧基功...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的糖蛋白(G)是最主要的表面抗原,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常用作该病毒的免疫诊断抗原。将SVCV G蛋白免疫小鼠,通过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得到G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在此基础上,采用EDC共价偶联标记法将抗体与羧基功能化荧光量子点进行偶联标记,制备成超敏荧光量子点免疫层析快速检测卡。通过建立的SVCV G蛋白超敏荧光量子点免疫层析快速检测体系,检测SVCV G蛋白灵敏度可达到0.1 ng/mL,检测时间为10 min。检测金鱼造血器官坏死病毒(GFHNV)、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VNNV)、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毒(VHSV)、狗鱼幼鱼弹状病毒(PFRV)结果均为阴性,无交叉反应,检测SVCV培养液和鱼类内脏组织样本与实时荧光RT-PCR结果相符合。结论:SVCV抗原超敏荧光量子点免疫层析快速检测卡能达到快速简便、敏感特异的要求,适用于口岸需要提高通关效率的水产品(即检即放)快速筛查,可用于现场诊断及监测防控鲤春病毒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 糖蛋白 荧光免疫层析 快速筛查
下载PDF
益气逐瘀解毒颗粒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低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的回顾性疗效观察
12
作者 董海舰 李晖 +2 位作者 陶雨静 赵芯 郭佳玲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89-393,共5页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益气逐瘀解毒颗粒治疗低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及联合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月到2022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益气逐瘀解毒颗粒治疗低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及联合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月到2022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165例口服抗病毒药物(ETV或TDF或TAF)和益气逐瘀解毒颗粒治疗低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将其定义为中药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组,根据LSM值分为3个程度:轻度纤维化(39例)、显著/进展肝纤维化(54例)及肝硬化(72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中药治疗疗程为3个月的上述患者治疗前后的LSM值、FIB-4、APRI、GPR及S指数,并进行疗效分析。另将165例患者分为中药联合ETV治疗组(94例)和中药联合TDF/TAF治疗组(71例),根据LSM值分为3组:中药联合ETV治疗组(轻度肝纤维化29例、显著/进展肝纤维化27例、肝硬化38例),中药联合TDF/TAF治疗组(轻度肝纤维化10例、显著/进展肝纤维化27例、肝硬化34例),分别组间比较上述指标。结果:中药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组的轻度纤维化、显著/进展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LSM值均具有明显差异(P<0.01);中药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组仅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FIB-4、APRI、GPR、S指数四个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纤维化及显著/进展肝纤维化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四个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中药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组的轻度纤维化、显著/进展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临床有效率分别为46.15%、74.07%、63.89%,合计总有效率为63.03%(n=165)。中药联合ETV治疗组与中药联合TDF/TAF治疗组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LSM值、FIB-4、APRI、GPR、S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LSM值、FIB-4、APRI、GPR、S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逐瘀解毒颗粒对长期抗病毒治疗(≥5年)的低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用药治疗3个月后均有疗效,对显著/进展纤维化患者比轻度纤维化疗效更好;益气逐瘀解毒颗粒联合不同抗病毒药物(ETV或TDF/TAF)治疗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逐瘀解毒颗粒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肝硬化 低病毒血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的研究现状及挑战
13
作者 王娇娇 蔡大川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虽然新生儿普遍接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疫苗,HBV的感染率开始大幅下降,但2016年我国慢性HBV感染者仍有8600万例。2019年,全球有2.96亿例慢性HBV感染者,且每年约有82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或肝细胞癌... 虽然新生儿普遍接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疫苗,HBV的感染率开始大幅下降,但2016年我国慢性HBV感染者仍有8600万例。2019年,全球有2.96亿例慢性HBV感染者,且每年约有82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等相关疾病。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等规范抗病毒治疗后,可以取得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的疗效。但随着人们对疾病更深层次的认识及检测技术的提升,临床发现部分患者经规范治疗48周后,血清HBV DNA低于2000 IU/mL,但持续或间歇地高于检测下限,即为低病毒血症状态。低病毒血症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相关研究已经表明,HBV低病毒血症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主要表现为促进肝脏炎症、肝纤维化的进展及发生肝硬化失代偿、肝细胞癌、耐药的风险升高。对于HBV低病毒血症患者的治疗方案也尚未有明确建议。本文将对HBV低病毒血症的定义、可能的发生机制、临床意义及临床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介绍,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低病毒血 核苷(酸)类似物
下载PDF
经治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患者序贯或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14
作者 程婉茜 李茜 杨大为 《肝脏》 2024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究经治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患者序贯或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南京市第二医院诊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8例,根据治疗48周后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低病毒血症组(n=37)... 目的探究经治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患者序贯或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南京市第二医院诊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8例,根据治疗48周后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低病毒血症组(n=37)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组(n=61)。比较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中血清病毒载量,对造成患者低病毒学症的潜在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低病毒血症组患者基线HBV DNA、HBsAg、HBeAg、AST以及接受ETV或TDF比例分别为8.9(6.9,10.8)log 10 IU/mL、4.4(3.6,4.9)log 10 IU/mL、87.5(0.5,1214.9)log 10 IU/mL、48.5(34.6,70.3)U/L和64.9%,显著高于持续病毒学应答组的5.0(4.1,7.2)log 10 IU/mL、2.9(2.4,3.7)log 10 IU/mL、0.4(0.1,3.8)log 10 IU/mL、25.0(20.8,43.6)U/L和41.0%,年龄、BMI、ALT、接受ALT治疗比例以及接受ETV或TDF联合peg-IFNα-2b治疗比例分别为(44.3±11.8)岁、(22.1±3.2)kg/m^(2)、43.1(27.2,67.7)U/L、18.9%和2.7%,显著低于持续病毒学应答组患者的(48.4±10.2)岁、(24.5±2.7)kg/m^(2)、65.5(39.3,103.7)U/L、42.6%和1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病毒血症组患者HBV DNA基线水平和治疗24周时水平分别为8.9(6.9,10.8)log 10 IU/mL和4.9(3.8,5.9)%,显著高于持续病毒学应答组患者的5.0(4.1,7.2)log 10 IU/mL和1.0(0.5,1.4)%,治疗24周时下降值和治疗24周时下降比例分别为2.2(1.5,3.0)log 10 IU/mL和23.0(19.0,29.0)%,显著低于持续病毒学应答组患者的3.8(2.8,4.0)log 10 IU/mL和74.0(60.0,8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可知,患者HBV DNA水平(r=0.386)、基线HBsAg水平(r=0.265)、基线HBeAg水平(r=0.152)、基线AST水平(r=0.164)以及接受ETV或TDF治疗(r=0.422)与低病毒血症呈显著正相关,患者年龄(r=-0.085)、BMI(r=-0.095)、治疗中HBV DNA下降比例(r=-0.753)、基线ALT水平(r=-0.155)、接受TAF治疗(r=-0.231)以及接受ETV或TDF联合Peg-IFNα-2b治疗(r=-0.184)与低病毒血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清病毒学水平是预后不佳的重要危险因素,转换用药或联合干扰素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低病毒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低病毒血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影响因素及管理策略研究
15
作者 张祥运 马序竹 于国英 《肝脏》 2024年第2期247-250,共4页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低病毒血症(LLV)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发生,近几年引起LLV的影响因素及后期管理策略研究进展较多,但仍缺乏循证医学的依据,故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对LLV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与其有关的临床影响因素及管理策略...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低病毒血症(LLV)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发生,近几年引起LLV的影响因素及后期管理策略研究进展较多,但仍缺乏循证医学的依据,故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对LLV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与其有关的临床影响因素及管理策略,为临床提供早期评估LLV指标及干预措施,以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低病毒血 核苷(酸)类似物 恩替卡韦
下载PDF
TAF治疗ETV经治的低病毒血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研究
16
作者 薛李娜 诸国兵 +1 位作者 吴琳霖 杨小星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19-522,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丙酚替诺福韦(TAF)继续治疗经恩替卡韦(ETV)治疗的低病毒血症(LLV)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01例,纳入患者均接受ETV治疗至少48周,经检测符合LLV定义标准,被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观察应用丙酚替诺福韦(TAF)继续治疗经恩替卡韦(ETV)治疗的低病毒血症(LLV)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01例,纳入患者均接受ETV治疗至少48周,经检测符合LLV定义标准,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0例继续应用ETV治疗48周,另51例换用TAF治疗48周。常规检测血清肌酐(sCr)、β_(2)微球蛋白(β_(2)-MG)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完全病毒学应答率(CVR)定义为血清HBV DNA载量<20 IU/mL。使用瞬时弹性成像探测仪行肝脏硬度检测(LSM)。结果在治疗48周末,TAF治疗组CVR为98.0%,显著高于ETV治疗组的24.0%(P<0.05),而两组血清HBeAg转阴率(17.7%对4.0%,P>0.05)和ALT复常率(96.1%对98.0,P>0.05)无显著性差异;TAF治疗组血清ALT、AST水平和LSM分别为(37.7±5.3)U/L、(34.8±5.7)U/L和(7.1±1.0)kPa,与ETV治疗组【分别为(36.2±4.8)U/L、(35.2±5.3)U/L和(7.8±1.1)kPa,P>0.05】比,无显著性差异;TAF组sCr和血清β_(2)-MG水平分别为(70.4±6.5)μmol/L和(1.3±0.3)mg/L,显著低于ETV治疗组【分别为(78.5±6.9)μmol/L和(1.6±0.2)mg/L,P<0.05】,而eGFR为(105.9±17.3)mL/min/1.73 m 2,显著高于ETV治疗组【(98.0±16.7)mL/min/1.73 m 2,P<0.05】。结论对于ETV经治后出现LLV的CHB患者转换为TAF继续治疗可提高病毒学应答率,安全性高,值得继续扩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经治 低病毒血 丙酚替诺福韦 完全病毒学应答 治疗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患者转阴的影响因素与治疗策略探讨
17
作者 陶学萍 李丽娇 +2 位作者 漆阳红 邓勇 欧书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5期162-166,共5页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CHB)低病毒血症患者转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治疗策略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的接受一线核苷(酸)类似物(NAs)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120例为研究对...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CHB)低病毒血症患者转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治疗策略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的接受一线核苷(酸)类似物(NAs)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恩替卡韦或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36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未转阴患者(HBV DNA≥10 IU/mL)分为联合组(n=19)、换药组(n=19)、维持组(n=20),并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12周,收集三组的一般资料,比较三组LLV的发生情况、HBV 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肝硬度值(LSM)。同时,比较转阴患者与LLV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LV发生的因素。结果:治疗36周后,CHB患者转阴62例,转阴率为51.67%,未转阴患者58例,占比48.33%。三种不同治疗方案中,维持组的LLV发生率最高,为85.00%,其次为联合组和换药组,分别为26.32%、10.53%。三组LLV发生率、HBeAg、HBsAg、LS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BsAg、HBeAg、LSM均是影响LLV转阴的因素(P<0.05)。结论:目前临床上的一线NAs药物治疗对LLV患者的转阴率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可通过改变治疗的药物或联合其他NAs药物来提高患者的转阴率,对于LLV患者的治疗方案还仍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低病毒血 一线核苷(酸)类似物
下载PDF
羊肠毒血症与综合防治措施
18
作者 王源元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羊肠毒血症,系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引发,绵羊发病率高于山羊,其传播主要通过消化道。该病呈地域性散发,防控难度较大。感染羊的临床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病羊会表现出严重的腹泻、全身脱水,并伴有神经症状,其死亡率较高。为有效预防该病,... 羊肠毒血症,系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引发,绵羊发病率高于山羊,其传播主要通过消化道。该病呈地域性散发,防控难度较大。感染羊的临床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病羊会表现出严重的腹泻、全身脱水,并伴有神经症状,其死亡率较高。为有效预防该病,需要对饲养场开展全面的消毒措施,平时要定期维护羊的胃肠道微生态平衡状态,并适时给羊群接种疫苗。临床若出现肠毒血症病例,需要第一时间采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应尽早用药,力求对症和对因治疗同步进行,以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血 魏氏梭菌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丙酚替诺福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应答不佳/低病毒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19
作者 曾阿娟 李磊 丁惠国 《肝脏》 2024年第5期504-507,541,共5页
目的评估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TAF)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应答不佳/低病毒血症(LLV)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经治应答不佳/LLV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6例,转换为TAF单药治疗,每12周进行1次随访。根... 目的评估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TAF)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应答不佳/低病毒血症(LLV)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经治应答不佳/LLV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6例,转换为TAF单药治疗,每12周进行1次随访。根据基线HBV DNA水平,分为LLV组(HBV DNA<2000 IU/mL)和应答不佳组(HBV DNA≥2000 IU/mL),比较两组的病毒学应答率。统计分析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转换为TAF治疗48周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显著高于12周,分别为80.00%(16/20)和32.14%(18/56)(P<0.05)。LLV组和应答不佳组12周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61.54%(16/26)和6.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4周、36周及48周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周的血清HBsAg定量和HBV DNA水平较基线分别下降0.44和3.38 lg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周时ALT复常率为95.00%(19/20),高于基线水平的66.07%(37/56)(P<0.05)。治疗48周时Child-pugh评分为5.45±0.76,低于基线的8.66±2.30;而48周时Child A级比例较基线显著增高,分别为85%(17/20)和21.43%(12/56)(P<0.05)。在48周治疗期间,肌酐、eGFR均无明显变化,尿β2微球蛋白较基线下降,中位数分别为1.14和0.98(P>0.05)。结论经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因应答不佳/LLV转换为TAF单药治疗后,病毒学抑制率及ALT复常率显著提高,肝功能得到改善,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病毒血 抗病毒治疗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丙酚替诺福韦 肾功能
下载PDF
梅花鹿肠毒血症的治疗与预防措施
20
作者 周童 《今日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梅花鹿属一级保护动物,在动物园中较为常见。梅花鹿饲养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肠毒血症有着较高的发生率,严重影响梅花鹿的健康,甚至有的因治疗不及时死亡,进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做好梅花鹿肠毒血症的诊治工作意义重大。本文以济... 梅花鹿属一级保护动物,在动物园中较为常见。梅花鹿饲养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肠毒血症有着较高的发生率,严重影响梅花鹿的健康,甚至有的因治疗不及时死亡,进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做好梅花鹿肠毒血症的诊治工作意义重大。本文以济南动物园为例,着重对梅花鹿产毒血症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展开了深入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毒血 诊断 治疗 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