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刘勰的神怪观及对其比兴观的影响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陈利辉
-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54-57,共4页
-
文摘
《文心雕龙》既是以儒家思想为其理论体系构架的,那么刘勰的神怪观也是在中国古代巫卜文化的流风余韵——儒家客观唯心主义天命观影响下形成的。他承认终极意义的神的存在,但同时又反对在现实中过多训说、在文章写作中过多描写神以及人神之间的动作、行为。反映在其比兴观中,他表面上赞扬《离骚》中的比兴之义,但事实上这是不合于他的以现实生活中常见、实有的物象来运用比兴手法的比兴观的。
-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客观唯心主义
神怪观
比兴观
-
Keywords
Literary Mind and the Carving of Dragon
objective idealism
view on god and ghost
attitude to "Bi" and "Xing"
-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略论毛诗派独特的比兴观
- 2
-
-
作者
王牧野
-
机构
延安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81-83,91,共4页
-
文摘
毛诗派诗学中的比兴首先是"言志"的高级形式,并不是纯粹的艺术方法。比兴和赋根本区别在于,比兴诗中有深层意旨和表层结构两重意义交相呼应。毛诗派的比兴观古怪又奇怪,和《周礼》"六诗"中的赋比兴及后世诗学中的赋比兴都相去甚远。这种古怪又奇怪比兴观生成的根源,在于毛诗派选定的诗学目标与达此目标所使用的方法之间的不适应。
-
关键词
毛诗派
言志
比兴观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文学活动过程中的比兴观述评
- 3
-
-
作者
董庆保
-
机构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出处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0期28-32,共5页
-
文摘
比、兴概念的重要性和它的复杂缠夹,激起历代学者研究比、兴的无穷兴趣,至今不衰。而从文学活动过程这个动态视角来分析归纳古今以来的比、兴观,则有利于人们更清楚地认识比、兴的本质,从而有利于人们对前人作品的理解和这一手法的运用。
-
关键词
文学活动
文学理论
比兴观
-
Keywords
literary activity
literary theory
"Bi" and "Xing"
-
分类号
I04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刘勰"比兴"观对后世的影响
- 4
-
-
作者
石恪
-
机构
安顺学院中文系
-
出处
《魅力中国》
2010年第27期186-187,共2页
-
文摘
刘勰的"比兴"观独到之处是对"比兴"范畴审美特点的阐释,时六朝以后"比兴"观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六朝以后的"比兴"观点很明显带有有刘勰《比兴》篇痕迹.后世文论家基本从三条线索继承发展了刘勰的"比兴"观:修辞方面,审美特征,政治功能方面.
-
关键词
刘勰
“比兴”观
影响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试析《管子》哲学语境下“德”的意象表达
被引量:3
- 5
-
-
作者
焦伟
-
机构
淄博市博物馆
-
出处
《管子学刊》
CSSCI
2013年第2期26-28,共3页
-
文摘
先秦诸子百家在争辩和探索中,以道德为重要命题,格物致知,法天象地,塑造了很多哲学意象。《管子》的德论自成一家体系,在观物比兴中,在道与德、法与德、义与德、刑与德、智与德等范畴和关系上,互为佐证,中庸和合,兼而融之,通过一系列美好的语象赋予了"德"更多的深刻涵义和社会应用价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比德意象,并对后世儒道等学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
关键词
《管子》
道德
意象
观物比兴
-
分类号
B226.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