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则》的比喻格研究
1
作者 杜晓萍 《文教资料》 2009年第24期33-34,共2页
《文则》是中国修辞学史上第一部研究汉语修辞规律的系统性专著,此书首次对汉语的辞格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比喻格的研究更是为后人所称道。本文主要对《文则》的比喻格作简单介绍。
关键词 《文则》 比喻格 修辞
下载PDF
译者行为理论视角下《狂人日记》比喻格翻译策略对比研究
2
作者 杨晗 殷健 《考试与评价》 2021年第5期60-63,共4页
本文基于译者行为理论视角,分析对比了《狂人日记》杨宪益译本和蓝诗玲译本中比喻辞格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两位译者不同的社会性决定了其译文翻译策略的选用以及译文效果的不同。杨宪益更注重译文的文学性,尽可能呈现出原作的状态;蓝... 本文基于译者行为理论视角,分析对比了《狂人日记》杨宪益译本和蓝诗玲译本中比喻辞格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两位译者不同的社会性决定了其译文翻译策略的选用以及译文效果的不同。杨宪益更注重译文的文学性,尽可能呈现出原作的状态;蓝诗玲更注重译文的可读性以及读者的接受度,更多采用归化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比喻格 译者行为理论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比喻格误辨例谈
3
作者 邵连法 《浙江教学研究》 2002年第2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修辞 比喻格 相似性原则 异质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 新颖性原则
下载PDF
高考比喻格考查题类析
4
作者 韦秉文 戴平 《中学语数外(高中版)》 2000年第5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高考题 语文考试题 比喻格考题 考题分析
下载PDF
钱钟书小说中的比喻修辞格浅析
5
作者 于晶晶 方之恒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73-75,共3页
钱钟书擅长"比喻",其比喻机智幽默,富有哲理性。他小说中的比喻类型多,喻体选择准确,所用的辅助手段使语言表达更趋完美。
关键词 钱钟书 小说 比喻格
下载PDF
汉语与维吾尔语比喻辞格喻体来源比较——以《红楼梦》维译本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晓红 马海国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2-55,共4页
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儒家文化和古维吾尔族的文化有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史,无论在表层语言方面,还是深层次的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联想及把握方面,都有一些相似点。但是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必然受制于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因此,体现在比喻辞格中... 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儒家文化和古维吾尔族的文化有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史,无论在表层语言方面,还是深层次的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联想及把握方面,都有一些相似点。但是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必然受制于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因此,体现在比喻辞格中,在喻体选择和喻义理解方面总有交叉的部分。本文主要以维译本《红楼梦》为参照对象,对汉、维比喻中一些常见的喻体和喻义进行梳理比较,以对汉、维设喻的共性和个性作以简要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维吾尔语 比喻 《红楼梦》
下载PDF
莫言小说创作中的变格比喻研究
7
作者 余国良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55-62,共8页
莫言为了在小说创作中更好地表情达意,在运用比喻时,主要采用了压缩变异、引申创新、异构远距的方法使比喻变格,以重建他修辞世界的象征性现实。故而他的小说语言也从中获取了更理想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 莫言小说 修辞 比喻
下载PDF
汉语比喻与传统思维方式 被引量:3
8
作者 田荔枝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24-30,共7页
汉语比喻与传统思维方式田荔枝比喻做为一种积极修辞手法广泛地存在于各民族语言的运用中。汉语比喻的历史更为悠久,现有史料中有关汉语比喻的理论和实践极其丰富,而且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历史状况的形成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 汉语比喻与传统思维方式田荔枝比喻做为一种积极修辞手法广泛地存在于各民族语言的运用中。汉语比喻的历史更为悠久,现有史料中有关汉语比喻的理论和实践极其丰富,而且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历史状况的形成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否有密切关系呢?本文试做探讨。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手法 中国传统思维 汉语 传统思维方式 “比” 《诗经》 比喻格 直觉描写 内涵和外延 修辞手法
下载PDF
微观比喻论略 被引量:2
9
作者 贺建国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6年第5期12-13,共2页
比喻是有层次的。 过去我们研究比喻,总是说比喻是修辞中遣词造句方式之一,这无疑是抓住了主要矛盾,但是还不全面。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变换观察的角度,向上超出句子,进入句群、段落甚至全文;向下离开用词,进入词的内部。这样一来,我... 比喻是有层次的。 过去我们研究比喻,总是说比喻是修辞中遣词造句方式之一,这无疑是抓住了主要矛盾,但是还不全面。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变换观察的角度,向上超出句子,进入句群、段落甚至全文;向下离开用词,进入词的内部。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发现,比喻是有层次的,我们不妨把在比句子大的语言单位,如在段落以及全文中的比喻形式叫做宏观比喻,把词语内部的比喻现象叫做微观比喻,以区别于在遣词造句中显示出来的常规比喻。 本文只准备对微观比喻进行初步的探讨,至于宏观比喻,将另外撰文探索。 让我们先看看例子。在现代汉语词汇库里,很多词从其本身我们就可以看出明显的比喻特征。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 论略 微观 语素 短语 形象性 本体 偏正式 句子 比喻格
下载PDF
比喻有四个要素(成分)吗?——与《关于比喻的四个要素》一文作者商榷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化鹏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71-74,共4页
《修辞学习》84年3期刊出《关于比喻的四个要素》一文(以下简称《四要素》),作者把相似点和本体、喻体、喻词等量齐观,说成是“构成比喻的一个关键要素(也就是关键的成分)”。我们未敢苟同,特提出如下几点就教于作者。(一)《四要素》批... 《修辞学习》84年3期刊出《关于比喻的四个要素》一文(以下简称《四要素》),作者把相似点和本体、喻体、喻词等量齐观,说成是“构成比喻的一个关键要素(也就是关键的成分)”。我们未敢苟同,特提出如下几点就教于作者。(一)《四要素》批评“传统修辞学在谈到比喻的要素时,只讲到本体、喻体和喻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点 比喻格 传统修辞学 喻词 结构成分 语言结构 四个要素 语言事实 三个要素 修辞方式
下载PDF
什么叫做比喻
11
作者 罗耀云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98-103,共6页
什么叫做比喻?这样提出问题,好似无疑而问,会被认为新奇事。其实,什么叫做比喻,的确还不曾弄得很清楚。①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清,蒲杜龄《聊斋志异·促织》) 例①,姜宗伦先生著《古典文学辞格概要》19页上认为是比喻,是明喻格。... 什么叫做比喻?这样提出问题,好似无疑而问,会被认为新奇事。其实,什么叫做比喻,的确还不曾弄得很清楚。①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清,蒲杜龄《聊斋志异·促织》) 例①,姜宗伦先生著《古典文学辞格概要》19页上认为是比喻,是明喻格。同书“页上有一个定义:“比喻,也叫打比方,或叫譬喻,就是借具体常见的事物或道理,比方说明生疏抽象的事物或道理。”根据这个定义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 比喻格 主谓型 比喻 句子结构 述补型 陈望道 提喻 结构类型 补语
下载PDF
“专名代公名”的辞格归属异议
12
作者 陈昌来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7年第2期30-29,共2页
借代有多种小类,其中有“专名代公名”(或叫“专称代泛称”、“特称代泛称”、“特定代普通”等)一类,为多数论著承认,并写进各级各类教材,似成定论。但在教学和读书中,仔细推敲,我们觉得这一类跟比喻更接近些,看作比喻更有说服力。为... 借代有多种小类,其中有“专名代公名”(或叫“专称代泛称”、“特称代泛称”、“特定代普通”等)一类,为多数论著承认,并写进各级各类教材,似成定论。但在教学和读书中,仔细推敲,我们觉得这一类跟比喻更接近些,看作比喻更有说服力。为表明我们的看法,先引三位修辞学名家的用例再作分析: (1)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 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 王谁与为善? (2)……故涂之人可以为禹,则然,涂之人能 为禹,未必然也。虽不能为禹,无害可以为禹。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 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 成千成万的“诸葛亮”。 (4)在中国的大地上,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既 然可以产生一个雷锋,也就可以产生而且定会产 生千千万万个雷锋。 (5)向科学技术进军,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 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锋 本体 比喻格 借体 千里马 诸葛亮 向警予 称代 现代汉语修辞学 品行
下载PDF
“语法修辞学”和“修辞语法学”——读袁晖《比喻》有感
13
作者 周刚 《当代修辞学》 1983年第4期41-42,34,共3页
把语法和修辞结合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心。修辞学同语法学的交界领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领域,已经出现了"语法修辞学"和"修辞语法学"这两个术语。袁晖的《比喻》就是一本试图把语法和修辞结合起来研... 把语法和修辞结合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心。修辞学同语法学的交界领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领域,已经出现了"语法修辞学"和"修辞语法学"这两个术语。袁晖的《比喻》就是一本试图把语法和修辞结合起来研究的著作。《比喻》一书中,作者所作的有益探索主要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用语法结构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修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 造词法 语法结构分析 比喻 语法修辞学 修辞手法 修辞 修辞方式 修辞语法学 修辞手段 比喻格 譬喻
下载PDF
《赠汪伦》辞格辨析
14
作者 王军华 《商洛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23-25,共3页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赠汪伦》共四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后两句是什么修辞手法,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是一般性的比喻:“这首诗用比喻的方法,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一种说法是拟...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赠汪伦》共四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后两句是什么修辞手法,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是一般性的比喻:“这首诗用比喻的方法,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一种说法是拟物:“这两句诗此处不是比喻,而是比物的修辞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手法 本体 喻体比较 比喻 李白 综合运用 语文参考教案 比喻格 小学语文课本 试用本
下载PDF
量词设喻——一种最简练明快的比喻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津源 《语文知识》 1998年第9期46-47,共2页
用表示某事物形象的词作度量该事物的量词,使之不用喻词就能对事物作具体而生动的比喻,这就是量词设喻。量词的这种比喻功能可以用“(数词)+量词(喻体)+名词(本体)”这一格式表示,其中的量词既表计量单位,起语法作用,又作为喻体喻本体,... 用表示某事物形象的词作度量该事物的量词,使之不用喻词就能对事物作具体而生动的比喻,这就是量词设喻。量词的这种比喻功能可以用“(数词)+量词(喻体)+名词(本体)”这一格式表示,其中的量词既表计量单位,起语法作用,又作为喻体喻本体,表示“像……一样”的意思,起修辞作用。例如:“积一窠水恰好可以浇完那块菜地。”(《菜园小记》)句中的“窠”就是量词比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 比喻格 修辞作用 语法作用 设喻 计量单位 事物 本体 名词 形象
全文增补中
论中国现代主智诗的语言表达特点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少华 王泽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115,共5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主智诗以维护诗歌艺术形式的自律为准则,在语言形式上具有先锋性,可以从语义的变异、比喻格的拓展及人称代词变化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现代主智诗的智性化语言表达特点。
关键词 现代主智诗 语义变异 比喻格拓展 人称指代变化
下载PDF
缩喻探微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毅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4年第3期32-33,共2页
早在50年代末,倪宝元先生就注意到了一种新的比喻格式。举例是: “在党的总路线已经确定以后,全党的任务,就是贯 彻执行这条总路线,把总路线的红旗插遍全国,使总 路线的灯塔照耀全国人民的一切工作。(A式)”①并分析说:
关键词 本体 比喻格 总路线 偏正结构 定语 中心语 瓜子脸 凝缩 类型结构 相似点
下载PDF
喻之二柄与喻之多边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苏鸣 《当代修辞学》 1984年第1期44-45,共2页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周易正义,归妹》中,提出了"喻之二柄"和"喻之多边"的说法。对比喻格的研究是一个深化。钱钟书先生指出:"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修词之学,亟宜指示...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周易正义,归妹》中,提出了"喻之二柄"和"喻之多边"的说法。对比喻格的研究是一个深化。钱钟书先生指出:"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修词之学,亟宜指示。斯多噶派哲人尝曰:‘万物各有二柄。’合采慎到、韩非‘二柄’之称,聊明吾旨,命之‘比喻之两柄’可也。"所谓"喻之二柄"就是指同一个喻体,在不同修辞境界的比喻格中可以用来比喻截然不同的两个事物。例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喻体 二柄 比喻格 譬喻 喻之多边
下载PDF
唐宋诗词中的共喻、双喻、蝉联喻
19
作者 马国强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5年第3期38-38,共1页
为了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唐宋的诗词常常使用多种多样的比喻,其中的共喻、双喻、蝉联喻三种格式颇具特点。以下把这三种比喻格式作一简要介绍。 一、共喻 所谓共喻,是在一个单句里用一个喻体同时比方两个并列的本体。由于被比的两个事物... 为了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唐宋的诗词常常使用多种多样的比喻,其中的共喻、双喻、蝉联喻三种格式颇具特点。以下把这三种比喻格式作一简要介绍。 一、共喻 所谓共喻,是在一个单句里用一个喻体同时比方两个并列的本体。由于被比的两个事物具有某种共性和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诗词 比喻格 本体 三种 古诗 西洲曲 韩元吉 表现力 生绢 严妆
下载PDF
李贺歌诗比兴得失谈
20
作者 周观武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5期57-61,共5页
要说驾驭比兴,李贺的确算个高手。他的诗,不只比兴多,而且用得奇特诡丽,独具风格。但是,李贺的比兴用得再好,也未必尽善尽美。既看到他的优点,也重视他的不足,对于我们或许益处更多。 赋比兴的运用,源于《诗经》,发扬光大于《楚辞》、... 要说驾驭比兴,李贺的确算个高手。他的诗,不只比兴多,而且用得奇特诡丽,独具风格。但是,李贺的比兴用得再好,也未必尽善尽美。既看到他的优点,也重视他的不足,对于我们或许益处更多。 赋比兴的运用,源于《诗经》,发扬光大于《楚辞》、《乐府》和雄视千代的唐代诗歌。关于赋比兴的解释,历来说法很多,解释的角度也各不相同。从辞章学的角度着眼,认为赋比兴是诗歌表情达意的三种不同艺术手法的,在古人中要数朱熹的解释比较贴切。他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比兴 李贺歌诗 得失谈 比喻格 曲喻 赋体 “兴” 马诗 《黄鹤楼》 秦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