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3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比夫定治疗HBsAg阳性孕妇的母婴阻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彭福江 张天晓 袁美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4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LdT)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的母婴阻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东莞市长安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HBsAg阳性孕妇81例,均采用LdT治疗,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LdT治疗HBsAg阳性孕妇的母婴阻...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LdT)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的母婴阻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东莞市长安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HBsAg阳性孕妇81例,均采用LdT治疗,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LdT治疗HBsAg阳性孕妇的母婴阻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81例婴儿中,HBsAg阳性率为4.94%(4/81),HBsAg阴性率为95.06%(77/81)。母婴阻断失败组与母婴阻断成功组孕妇HBV-DNA高载量、用药时间短、前置胎盘、早产、胎盘早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分娩史、吸烟、饮酒、涂抹指甲油、规律产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HBV-DNA高载量、用药时间短、前置胎盘、早产、胎盘早剥均是HBsA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成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LdT治疗HBsAg阳性孕妇的母婴阻断成功率较高,HBV-DNA高载量、用药时间短、前置胎盘、早产、胎盘早剥与HBsA 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失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夫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母婴阻断 用药时间
下载PDF
妊娠中晚期短程预防用替诺福韦酯和替比夫定对慢性HBV感染孕妇分娩停药后肝功能与临床结局的影响
2
作者 程言明 李慧 《抗感染药学》 2023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究妊娠中晚期短程预防用替诺福韦酯和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孕妇分娩停药后肝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97例慢性HBV感染妊娠中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妊... 目的:探究妊娠中晚期短程预防用替诺福韦酯和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孕妇分娩停药后肝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97例慢性HBV感染妊娠中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中晚期(24~28周)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替比夫定组50例、替诺福韦组47例,经倾向性匹配评分法最终获得43对患者资料,分析2组患者HBV血清标志物、HBV-DNA水平和母婴临床结局差异。结果:治疗前和分娩时,2组患者血清HBV-DNA、HBsAg和HBeAg水平和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水平)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替诺福韦组患者血清HBV-DNA、HBsAg降低幅度大于替比夫定组(P<0.05);2组患者剖宫产率妊娠结局情况、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间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时、出生后1月和7月的宫内感染率间经比较其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新生儿出生后7月宫内感染率均为0.00%。结论:慢性HBV感染孕妇在妊娠中晚期短程预防用替诺福韦酯或替比夫定均能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且对分娩停药后的肝功能和母婴临床结局并无明显的不良影响,对于经济状况较好的患者可优先选择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中晚期 替诺福韦酯 比夫 HBV感染 肝功能 临床结局
下载PDF
替比夫定再治疗对α-干扰素无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换和肝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黄维 吴丽娟 揭宇宙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3年第5期344-347,共4页
目的:分析替比夫定再治疗对α-干扰素无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咸宁市中医医院经聚乙二醇α-干扰素治疗6个月后无应答的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分析替比夫定再治疗对α-干扰素无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咸宁市中医医院经聚乙二醇α-干扰素治疗6个月后无应答的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采用替比夫定治疗,均治疗4个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以及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采用反向杂交法检测耐药位点。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sAg转阴率和HBeAg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4,0.215,0,0.348,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ALT[(42.27±6.65)U·L^(-1)]、AST[(38.32±5.64)U·L^(-1)]、TBIL[(29.25±4.62)μmol·L^(-1)]、LN[(184.21±20.61)U·L^(-1)]、HA[(123.28±13.45)μg·L^(-1)]、IV-C[(212.61±22.56)μg·L^(-1)]和PC-Ⅲ[(129.27±13.34)μg·L^(-1)]水平低于对照组[(64.65±8.79)U·L^(-1),(55.76±7.72)U·L^(-1),(54.81±6.47)μmol·L^(-1),(249.57±25.83)U·L^(-1),(166.37±16.56)μg·L^(-1),(242.39±25.34)μg·L^(-1),(154.82±15.78)μg·L^(-1)](t=12.193,10.945,19.290,11.868,12.119,5.267,7.418,均P<0.05)。两组耐药率和总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α-干扰素无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替比夫定再治疗后获得较好疗效,有效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夫 慢性乙型肝炎 α-干扰素无应答 肝功能 肝纤维化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和替比夫定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肾脏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42
4
作者 李小溪 钟春秀 +5 位作者 杨淑玲 樊蓉 彭劼 郭亚兵 孙剑 侯金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6-829,共4页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V)及替比夫定(L-DT)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DV(n=46)及L-DT(n=55)单药治疗的101名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比较治疗52周的血清肌酐(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V)及替比夫定(L-DT)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DV(n=46)及L-DT(n=55)单药治疗的101名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比较治疗52周的血清肌酐(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基线的变化情况及eGFR≥90 ml.min-.11.73 m-2患者的比例。结果 52周时,ADV和L-DT组患者CR较基线变化平均值分别为+0.05和-0.12 mg/dl(ADV vs L-DT,P=0.000),未观察到CR较基线升高>0.50 mg/dl患者;eGFR较基线变化中位数分别为-4.09和+18.32 ml.min-.11.73 m-(2ADV vs L-DT,P=0.000);基线肾功能轻度受损(eGFR<90 ml.min-.11.73 m-2)的患者中,ADV组有37.50%(3/8)在52周时上升至大于90 ml.min-1.1.73 m-2,L-DT组有92.31%(12/13)上升至大于90 ml.min-.11.73 m-2;ADV组eGFR≥90 ml.min-.11.73 m-2患者比例由基线的82.61%降至52周的78.26%,而L-DT组eGFR≥90 ml.min-1.1.73 m-2患者比例由基线的76.36%升至52周的94.55%;两组不同eGFR水平患者的构成比在基线时无统计学差异(P=0.443),52周时有统计学差异(P=0.015)。结论 L-DT抗病毒治疗对于肾脏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明,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肾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 阿德福韦酯 比夫
下载PDF
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张健珍 杨葆业 +4 位作者 陈铿 张春兰 姚细安 赵令斋 谭奕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609-2611,共3页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治疗组75例,恩替卡韦组治疗组65例,疗程均为72周。观察两组治疗8、12、24、52、72周时ALT复常率、HBVDNA...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治疗组75例,恩替卡韦组治疗组65例,疗程均为72周。观察两组治疗8、12、24、52、72周时ALT复常率、HBVDNA低于检测下限值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治疗8、12、24、52、72周时ALT复常率、HBVDNA低于检测下限值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12、24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52周及72周时两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0.7%和16.9%(P<0.05),36.0%和23.1%(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均具有快速强效抗病毒作用,近期ALT复常率、HBVDNA低于检测下限值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52、72周时替比夫定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恩替卡韦组。两药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E抗原阳性 病毒载量 比夫 恩替卡韦
下载PDF
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晓勤 姚展成 +3 位作者 吴丽萍 陈明纯 张艳萍 吴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282-1284,共3页
目的观察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HBV垂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妊娠晚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其中25例给予口服替比夫定600 mg,1次/d。对照组不给予抗病毒药物。新生儿均予主被动联合免疫,出生后0、6、12个月检测HBsAg、HBV DNA... 目的观察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HBV垂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妊娠晚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其中25例给予口服替比夫定600 mg,1次/d。对照组不给予抗病毒药物。新生儿均予主被动联合免疫,出生后0、6、12个月检测HBsAg、HBV DNA等乙型肝炎标志物,进行Apgar评分和行为神经评分(NABA),观察其生长发育指标。治疗组婴儿进行Gesell新生儿智能发育评估。结果婴儿出生后6个月及12个月时,治疗组血清HBsAg及HBV DNA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χ2=4.35,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NAB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和智能发育商均在正常婴儿范围内。结论替比夫定可以较安全有效地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且不影响婴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疾病传播 比夫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与替比夫定联合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血清病毒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0
7
作者 张伟 许荣放 +1 位作者 田锐锋 王九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41-1044,共4页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与替比夫定联合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血清病毒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按治疗方式分成2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用替比夫...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与替比夫定联合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血清病毒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按治疗方式分成2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用替比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12、24、48周时的肝功能、血清病毒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Child-Pugh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ALT、TBil值及Child-Pugh评分逐渐降低,ALB和PTA值逐渐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一时期比较,观察组ALT、Tbil和Child-Pug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ALB、PTA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同一时期观察组HBV DNA及HBe 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优于阿德福韦酯,患者肝功能恢复快,血清病毒学指标转阴率高,不良反应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阿德福韦酯 比夫 恩替卡韦
下载PDF
替诺福韦、替比夫定妊娠期口服对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31
8
作者 陈文静 宋淑荣 +1 位作者 何虹 梁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73-75,共3页
目的比较替诺福韦、替比夫定妊娠期口服对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53例HBV感染的孕妇,其中替诺福韦组30例、替比夫定组79例、对照组44例。替诺福韦组孕妇口服替诺福韦300 mg/次,1次/d,服药直至分娩;替比夫定组... 目的比较替诺福韦、替比夫定妊娠期口服对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53例HBV感染的孕妇,其中替诺福韦组30例、替比夫定组79例、对照组44例。替诺福韦组孕妇口服替诺福韦300 mg/次,1次/d,服药直至分娩;替比夫定组孕妇口服替比夫定600 mg/次,1次/d,服药直至分娩;对照组孕妇不给予治疗。各组婴儿出生后立即注射100 IU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照免疫规划程序注射乙肝疫苗。在服药前、服药第6周、分娩前,检测各组孕妇血清HBV DNA、ALT、Cr水平。比较三组患者分娩婴儿的性别、身高、体质量。在婴儿出生时、出生7个月、出生12个月,观察血清HBV DNA≥100 IU/m L及HBs Ag、HBe Ag阳性例数。记录母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服药第6周、分娩前,替诺福韦组、替比夫定组孕妇血清HBV DNA、ALT水平较本组服药前、对照组同时间点低(P均<0.05),且替诺福韦组较替比夫定组低(P均<0.05),但三组孕妇血清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分娩婴儿的性别、身高、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婴儿出生时、出生7个月、出生12个月,替诺福韦组、替比夫定组婴儿血清HBs Ag、HBe Ag阳性例数和HBV DNA≥100 IU/m L例数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母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替诺福韦、替比夫定妊娠期口服均可降低HBV感染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并可改善孕妇的肝功能,且前者效果优于后者;两者均可提高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且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诺福韦 比夫 母婴阻断 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传播
下载PDF
替比夫定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曾艳梅 张思泉 +4 位作者 娄国强 陈君 施军平 刘寿荣 黄劲松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43-445,共3页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5月在杭州六院妇产科分娩的HBsAg、HBeAg双阳性且HBV DNA≥10~5拷贝/mL的孕妇48例,22例孕妇于孕28周开始服用替比夫定600 mg,1次/d,分娩...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5月在杭州六院妇产科分娩的HBsAg、HBeAg双阳性且HBV DNA≥10~5拷贝/mL的孕妇48例,22例孕妇于孕28周开始服用替比夫定600 mg,1次/d,分娩后停药为治疗组,26例孕妇未用药为对照组。两组孕妇于孕28周用药前、分娩前及产后1月行肝功能、血清HBV标记物及HBV DNA定量检测。新生儿出生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和乙肝疫苗10μg。结果:治疗组22例新生儿出生时2例HBsAg阳性(〉0.05 IU/mL),且HBV DNA均〈10~3拷贝/mL;对照组26例新生儿出生时10例HBsAg阳性,其中HBV DNA阳性4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宫内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分娩时HBsAg、HBeAg均未转阴,治疗组孕妇HBV DNA水平分娩前明显下降,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及新生儿未发现不良反应,产后1月治疗组HBV DNA回到治疗前水平。结论:HBV感染孕妇孕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可有效减少HBV宫内感染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比夫 宫内感染
下载PDF
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姚展成 陈明纯 +8 位作者 廖文燕 张艳萍 吴毅 李丽燕 冯晶 林美珊 陈楚昂 郑定纲 庄见齐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LdT)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28例慢性乙型肝炎孕妇自妊娠28周起口服LdT600mg/d至分娩后4周,30例血清HBV M标记物阳性孕妇不服抗病毒药为对照。在新生儿出生后给予HBIG和乙肝疫苗注射。结果在...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LdT)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28例慢性乙型肝炎孕妇自妊娠28周起口服LdT600mg/d至分娩后4周,30例血清HBV M标记物阳性孕妇不服抗病毒药为对照。在新生儿出生后给予HBIG和乙肝疫苗注射。结果在分娩前,治疗组孕妇HBV DNA为3.3±1.6lgcopies/ml,比用药前7.5±0.6lgcopies/ml明显下降(t=9.58,P<0.001),对照组孕妇HBV DNA水平无变化;治疗组无,而对照组却有4例(13.3%,x2=4.15,P<0.05)发生新生儿宫内HBV感染;两组孕妇分别有3例和2例血清CK轻度升高。结论慢性HBV感染孕妇在妊娠晚期服用LdT能有效降低宫内HBV感染发生率,且对孕妇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比夫 母婴传播 宫内感染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对替比夫定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董红筠 宓余强 +7 位作者 王敬 郑树文 张红 魏荣环 徐亮 伍喜良 平蕾 陈炜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59-761,共3页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病人对替比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28冽使用替比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肝组织病理检查,分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组43例,男性32例,女性11例,年龄(36...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病人对替比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28冽使用替比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肝组织病理检查,分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组43例,男性32例,女性11例,年龄(36±s16)岁;单纯慢性乙肝组85例,男性62例,女性23例,年龄(37±11)岁。结果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1年丙氨酸转移酶(ALT)复常率2组分别为60%和84%(X^2=5.892,P〈0.01),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分别为70%和86%(X^2=5.135,P〈0.01)。盱穿病理结果存在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对于替比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ALT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下降。结论肝细胞脂肪变性是影响替比夫定抗病毒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脂肪肝 比夫 肝脏病理
下载PDF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预测因素探讨 被引量:12
12
作者 黄晶 陈小苹 +4 位作者 陈学福 陈文莉 陈仁 马晓军 罗晓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49-853,共5页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52周的临床疗效并探讨HBeAg血清转换预测因素。方法:100例入组患者,口服替比夫定600 mg,每天1次,治疗52周进行疗效评估。以52周出现HBeAg血清转换有无为应变量,以年龄、性别、基线ALT、基线H...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52周的临床疗效并探讨HBeAg血清转换预测因素。方法:100例入组患者,口服替比夫定600 mg,每天1次,治疗52周进行疗效评估。以52周出现HBeAg血清转换有无为应变量,以年龄、性别、基线ALT、基线HBeAg、基线HBV DNA、治疗期间HBV DNA变化模式(12、24、36周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治疗期间HBeAg变化模式(12、24、36周HBeAg下降>1 log及12、24、36周HBeAg下降>2 log)14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替比夫定治疗52周完全病毒学应答率81%,HBeAg血清转换率31%,病毒学突破率4%。治疗52周时HBeAg血清转换与基线HBeAg值相关(P<0.01),而与基线ALT值和基线HBV DNA无相关性。其中基线HBeAg≤500 PEIU/ml与HBeAg>500 PEIU/ml的患者52周时HBeAg血清转换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个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按其作用强弱依次为:24周时HBeAg下降>2 log PEIU/ml;12周时HBeAg下降>1 log PEIU/ml;基线HBeAg值,HBV DNA未能进入。结论: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52周HBeAg血清转换的预测因素以24周HBeAg下降>2 log PEIU/ml的预测效果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夫 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阳性 HBEAG血清转换 预测因素
下载PDF
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短期疗效比较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小莉 田金徽 +2 位作者 杨克虎 陈青锋 陈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87,共7页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公开发表与研究目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2人独立进行筛选及资...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公开发表与研究目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2人独立进行筛选及资料提取,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0.2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用RevMan 5.1.1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9个随机对照试验(875例患者)纳入分析。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替比夫定在第12、24周HBeAg转阴率[OR=0.16,95%CI(0.08,0.30)]、[OR=0.64,95%CI(0.44,0.92)],第12、24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OR=0.25,95%CI(0.13,0.49)]、[OR=0.54,95%CI(0.37,0.81)],肌酸激酶(CK)升高[OR=0.12,95%CI(0.05,0.27)]方面高于恩替卡韦;在第12、24周HBVDNA转阴率[OR=1.08,95%CI(0.81,1.43)]、[OR=0.80,95%CI(0.60,1.07)],第12、24周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OR=1.08,95%CI(0.75,1.56)]、[OR=0.90,95%CI(0.62,1.32)],胃肠道反应[OR=2.42,95%CI(0.61,9.53)]、疲劳[OR=1.46,95%CI(0.42,5.04)]方面与恩替卡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的证据显示,在治疗的第12周及第24周,替比夫定在HBeAg转阴率及血清学转换率中疗效优于恩替卡韦,在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胃肠道反应、疲劳与恩替卡韦相似,替比夫定有升高CK的风险。由于纳入研究的随访时间较短,样本量较小,两者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比夫 荟萃分析
下载PDF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孕妇替比夫定治疗前后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 被引量:16
14
作者 黄鸿菲 何登明 +3 位作者 吴全新 李茂仕 朱鹏 王宇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22-526,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HBV感染孕妇替比夫定治疗前后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探讨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免疫机制。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孕妇54例进行回顾分析,根据ALT水平分为免疫活化组(n=18)...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HBV感染孕妇替比夫定治疗前后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探讨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免疫机制。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孕妇54例进行回顾分析,根据ALT水平分为免疫活化组(n=18)和免疫耐受组(n=36),于妊娠中晚期给予替比夫定600 mg/d,常规检测治疗前、分娩前血清ALT、TBil、HBV DNA水平及HBV标志物变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6)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采用非参数检验。以Bivariate分析两变量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相关性。结果替比夫定治疗后血清HBV DNA水平明显下降(P<0.01),ALT、TBil水平均无显著变化,无HBeAg血清学转换。相较于健康人群,2组在治疗前和分娩前均表现为IL-2(健康人群<4 pg/ml)和IFNγ(健康人群<15 pg/ml)高表达,而IL-4(健康人群<10 pg/ml)和IL-6(健康人群<5 pg/ml)低表达。治疗前和分娩前的IL-2、IFNγ、IL-4和IL-6水平在2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前较治疗前,免疫活化组IL-4水平有升高(P=0.014),但均未超出正常上限;IL-2、IFNγ和IL-6水平无显著变化(P=0.182、0.259、0.710);免疫耐受组IL-2、IFNγ、IL-4和IL-6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651、0.839、0.650、0.542)。结论 HBV感染孕妇妊娠中晚期血清Th1型细胞因子高表达、Th2型细胞因子低表达;替比夫定短期治疗对孕妇Th1/Th2平衡影响较小,其参与阻断HBV母婴传播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干扰素类 白细胞介素类 比夫 孕妇
下载PDF
妊娠期不同阶段给予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母婴传播的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邱波 朱玲 +5 位作者 陈艳 吴晓丽 刘秀丽 王堂明 严世春 刘星妤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不同阶段给予替比夫定治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血清HBsAg阴性父亲,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孕妇180例,干预1组60例,在孕前口服替比夫定,直至HBV DNA阴性后受孕并继续服药至新生儿出生;干预2组6... 目的探讨妊娠不同阶段给予替比夫定治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血清HBsAg阴性父亲,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孕妇180例,干预1组60例,在孕前口服替比夫定,直至HBV DNA阴性后受孕并继续服药至新生儿出生;干预2组60例,在孕24 w时口服替比夫定至新生儿出生;对照组60例不进行抗病毒处理。观察婴儿0 w、24 w和48 w时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情况。结果干预1组婴儿出生时、24 w、48 w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率均为0.0%,干预2组出生时、24 w、48 w时HBV DNA阳性率为5.0%、3.3%、3.3%,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出生时、24 w、48 w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20.0%、18.3%、16.7%,与干预2组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未发现与应用替比夫定相关的不良反应;三组新生儿胎龄、体质量、身长和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服替比夫定至HBV DNA阴性时受孕可以完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宫内传播,且有较好的孕妇和新生儿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比夫 宫内感染 母婴传播 安全性
下载PDF
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9
16
作者 陈君 孙晓风 +3 位作者 邓泽润 张跃新 周莹丽 刘浩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49-254,共6页
目的:探讨在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EMbase、Cochrane Librar... 目的:探讨在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EMbase、Cochrane Library、BIOSIS Previews 等数据库,截止日期为2013年9月。参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采用 RevMan5.1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1篇,共1241例孕妇,其中应用替比夫定602例,对照组639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随访6~12月龄婴儿,替比夫定组 HBsAg 和 HBV DNA 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5,95%CI(0.08,0.28),P<0.00001;RR=0.12,95%CI(0.05,0.32),P<0.0001];替比夫定组孕妇分娩前 HBV DNA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86,95%CI(-4.55,-3.16),P<0.00001];替比夫定组肌酸激酶升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86,95%CI(-4.55,-3.16),P<0.00001],应用替比夫定孕妇所产新生儿无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替比夫定能阻断 HBV 宫内感染,其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比夫 宫内感染 孕妇 META分析
下载PDF
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徐鹤翔 余亚新 +3 位作者 张明侠 吴亚平 刘兴祥 陈勇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4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比较两组治疗第12周和24周的疗效。结果在治疗12周时,两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水平和...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4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比较两组治疗第12周和24周的疗效。结果在治疗12周时,两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水平和ALT复常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比夫定治疗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恩替卡韦组(36.7%对14.3%,26.7%对6.7%,P<0.05);在治疗24周时,两组HBV DNA低于检测水平、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替比夫定组HBeAg阴转率高于恩替卡韦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基线ALT水平高的患者更易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结论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CHB患者疗效相当,但替比夫定治疗患者HBeAg阴转率稍高于恩替卡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HBVDNA 比夫 恩替卡韦
下载PDF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拉米夫定及替比夫定对血清生化学和病毒学及肝脏组织学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金清龙 王崇 +1 位作者 闫红青 牛俊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4069-4071,共3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过程中对患者血清生化学、病毒学及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选取3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拉米夫定组(19例)和替比夫定组(16例),分别口服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治疗104周...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过程中对患者血清生化学、病毒学及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选取3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拉米夫定组(19例)和替比夫定组(16例),分别口服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治疗104周。定期检查两组患者的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HBV DNA定量,并在治疗前和治疗52周时进行肝穿刺活检,比较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 (1)替比夫定组治疗52周时AST复常率(75.0%)、治疗104周时的HBeAg阴转率(56.3%)及治疗52周时的疗效反应率(81.2%)、病毒应答率(56.3%)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分别为36.8%、21.1%、36.8%和2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24、52、104周时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50.0%、62.5%、50.0%)与拉米夫定组(分别为36.8%、47.3%和3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24周时HBV DNA均较基线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2周和104周时,替比夫定组患者HBV DNA下降量较拉米夫定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拉米夫定组和替比夫定组治疗52周时肝脏纤维化(S)的减轻程度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37和0.009);但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组患者治疗52周时肝脏炎症(G)减轻程度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替比夫定组治疗52周时肝脏炎症(G)减轻程度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替比夫定组与拉米夫定组比较,其肝脏炎症(G)减轻程度更显著(P<0.05)。结论替比夫定较拉米夫定具有更强、更持久的抑制HBV DNA复制的能力、较少的耐药率和病毒反跳率,且能更好地改善肝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比夫 肝炎 乙型 慢性 病毒复制
下载PDF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标志物动态联检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静 顾国浩 +3 位作者 甘建和 罗二平 史进方 高纯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913-1915,共3页
目的实验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疗效。方法将83例慢性乙肝患者分成HBeAg阴性组(40例)和HBeAg阳性组(43例),均首次给予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48周,于治疗0、4、12、24、48周时联检HBV DNA、ALT水平、乙肝两对半,分... 目的实验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疗效。方法将83例慢性乙肝患者分成HBeAg阴性组(40例)和HBeAg阳性组(43例),均首次给予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48周,于治疗0、4、12、24、48周时联检HBV DNA、ALT水平、乙肝两对半,分析上述时间点两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e抗原转阴率及血清转换率(又称血清乙肝标志物转换率)。结果 HBeAg阴性组治疗4、12、24、48周时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25.00%、47.50%、77.50%和87.50%;ALT的复常率分别为5.00%、55.00%、80.00%和97.50%;HBeAg阳性组治疗4、12、24、48周时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2.33%、16.28%、48.84%和67.44%;ALT的复常率分别为2.33%、51.16%、79.07%和93.02%;e抗原转阴率分别为0、16.28%、32.56%和48.84%;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0、11.63%、18.60%和34.88%。结论替比夫定可明显抑制HBV DNA的复制,促使ALT回复正常,近期疗效好,对e抗原阴性的初治患者HBV DNA的阴转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肝 HBV DNA 比夫 核苷类似物
下载PDF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肝血清Th1/Th2亚群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 被引量:14
20
作者 朱斌 张平 +1 位作者 王天宝 禹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后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与肝功能ALT恢复、HBVDNA含量变化及血清HBeAg转换的关系。方法64例HBeAg(+)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后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与肝功能ALT恢复、HBVDNA含量变化及血清HBeAg转换的关系。方法64例HBeAg(+)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4W后Th1细胞因子IL-2、IL-12及Th2细胞因子IL-4、IL-10的血清浓度变化,并同时检测肝功能ALT、HBVDNA含量的变化及HBeAg血清转换率。结果64例HBeAg(+)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替比夫定治疗24W后,有55例患者ALT恢复正常,占85.9%,有34例HBVDNA<5×102copies/ml,HBeAg(-),占53.1%,治疗52W,有15例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比例为23.4%。治疗组患者血清Th1细胞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Th2细胞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替比夫定治疗后,HBeAg阴转及血清转换患者血清Th1细胞因子浓度比治疗前升高,Th2细胞因子浓度比治疗前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恢复正常,HB-VDNA含量下降显著(P<0.01)。结论T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与慢性乙肝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后血清ALT复常,HBVDNA含量下降及HBeAg阴转及血清学转换相关,Th1/Th2亚群细胞因子平衡是促进肝功能ALT恢复、HBVDNA含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HBeAg高阴转及血清学转换率可能与替比夫定能上调Th1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夫 慢性乙型肝炎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