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学记》到《大学》的师道逻辑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贾效明
-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4-34,共1页
-
文摘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尊师传统的国家,翻开儒家的传统经典,讲为师之道最有代表性的应该首推《学记》和《大学》两部作品。《学记》中深刻地阐述了为学之道和教学原则,提出了"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的逻辑;《大学》中则系统地阐述了修己待人之道。重温这些经典,品味其中的为师之道,对于加强教师自身的修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概括起来,这两大经典中揭示的教师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关键词
《学记》
师道
为师之道
《大学》
修己
进学之道
比物丑类
教学原则
人之道
为学
-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不学博依,不能安诗——论古典诗文创作中的博依技法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刘良政
-
机构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学院基础部
-
出处
《黄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8-80,共3页
-
文摘
不学博依,不能安诗。博依是诗歌创作的一种技法,它可溯源到先秦诗文理论家所谈论和使用的言说及表达方式:比物丑类。它与《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有着密切关联。博依在诗文创作中广泛使用,会使诗文文义被遮蔽,但是诗文创作中又不能缺少博依手法,它能形象化地表情达意。
-
关键词
博依
比物丑类
赋比兴
-
Keywords
Boyi
Biwu Choulei
Fu Bi Xing
-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学记》疏义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陈高岑
-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59-75,共17页
-
文摘
(八)今之教者,呻其占毕①,多其讯言②,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③,使人不由其诚④,教人不尽其材⑤。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⑥。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⑦,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⑧。教之不刑⑨,其此之由乎.[注释]①呻其占毕:一种解释是,看着简册吟诵。郑玄注:“占,视也。简谓之毕。言今之师,自不晓经之义,但吟其所视简之文.”另一种解释是。
-
关键词
孔颖达疏
礼记集说
《学记》
经义
礼记集解
比物丑类
郑玄注
使人
孙希旦
良冶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浅析《学记》的教师观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李维鼎
-
出处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2期47-49,共3页
-
文摘
基于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学规律的揭示,《学记》对教师的重要性和必备的条件,作了十分精辟的论述,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多方面的。严师,然后道尊' 教育,关系到'建国君民'的根本;在教育,尤其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重要地位,正是这种理论合乎逻辑的引申。《学记》
-
关键词
《学记》
教师观
教学规律
凡学之道
人类灵魂工程师
比物丑类
知识渊博
长善救失
董纯才
斩衰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鲁迅教授法初探
- 5
-
-
作者
吕萍
-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1年第2期35-40,45,共7页
-
文摘
郭沫若在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周年的开幕词中说,鲁迅也是一位“以身作则的教育家”。这话符合实际。诚然,鲁迅的主要贡献在于文学事业。但是,从一九○九年归国开始,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等地从事教育工作。其间,直接担任教学工作,达十年之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呕心沥血,着意经营,积累了丰富经验。这是鲁迅留下的又一珍贵遗产。我们应该善事整理,认真学习。本文,着重就鲁迅的教授法,作些初步探索。 (一) 鲁迅讲课或讲演,备受听众欢迎。当时,出于景仰,出于好学而想瞻仰鲁迅风采,聆听鲁迅教诲,是许多青年学生的心愿。在北大读书的尚钺同志,为了听鲁迅的课,放弃了自己所在班级必修的文法课程。
-
关键词
教授法
文学事业
教学工作
小说旧闻钞
青年学生
教育工作
许广平
一九
木瓜之役
比物丑类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 6
-
-
作者
许宁宁
-
机构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
出处
《党员干部之友》
2019年第2期54-55,共2页
-
文摘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商王汤镌刻在自己每天沐浴所用器具上的三句箴言,意思是说每天通过洗澡,把身体上的污垢洗干净,让自己面目一新。引申来讲,精神上的洗礼、品格上的修养,又何尝不需要日日常新呢?新,是象形字,在甲骨文中'新'左边是木头,右边是斧子,是说用斧子砍伐木头,木头上留下口子.
-
关键词
日日新
习近平总书记
《礼记·学记》
比物丑类
-
分类号
D26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阅读教学应重视思维方法训练
- 7
-
-
作者
张玫
-
机构
九江石化二小
-
出处
《江西教育(管理版)(A)》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33-34,共2页
-
文摘
在阅读活动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方式主要是教师的讲习、学生的研习及两者的结合。不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不能只教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应该重视训练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各种思维方法。 一、分析和综合 分析是把认识对象从整体上分解为部分或者把认识对象整体的个别特性、方面分出来理解的一种思维方法。同分析相反,综合是把认识对象的各部分联合起来,或者把它们的特征、特性两方面结合起来理解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同一思维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彼此相反而又紧密地联系着。阅读的过程就是在分析——由全篇分出段落层次、句子、词语等,和综合——联字组词造句、联句成段成篇的统一中进行的。比如《翠鸟》一文在四个自然段中,有五句提到“苇秆”: 1.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紧紧地抓住苇秆。
-
关键词
认识对象
思维方法
阅读教学
小爪
思维过程
联合起来
文在
组词
烤鹅
比物丑类
-
分类号
G527.67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