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渗滤液循环回灌厌氧填埋层前后的分类表征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薛俊峰
何品晶
邵立明
李国建
-
机构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4-27,共4页
-
基金
国家"十五"863计划课题(2001AA644010和2003AA644020)
-
文摘
以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调节池的渗滤液及其经厌氧垃圾填埋柱循环回灌处理后的出水为研究对象,用树脂吸附和离子交换技术将其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分类为腐殖酸(HA)、富里酸(FA)和亲水性(HyI)部分,并对此三类DOM进行含量、酸度、比紫外吸收值(SUVA254)及分子量分布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渗滤液经厌氧垃圾填埋柱循环回灌后,HA和FA所占比例增加,HyI所占比例下降;弱酸基官能团含量升高,羧基官能团含量降低;HA、FA和HyI部分的SUVA254均提高;DOM分子量分布由1k以下的占83.5%降为46.1%。
-
关键词
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
腐殖酸
富里酸
比紫外吸收值
分子量分布
-
Keywords
recirculated leachate
humic acid
fulvic acid
specific ultraviolet absorbance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微污染引黄水库水中有机物特性研究
被引量:7
- 2
-
-
作者
宋武昌
李星
贾瑞宝
杨艳玲
孙韶华
-
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
-
出处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136,共6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2ZX07404-003)
国家科技惠民计划资助项目(2013GS370202)
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资助项目(ts200640025)
-
文摘
为解决有机微污染水源水的工艺选择问题,以黄河下游地区某引黄水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有机物含量的年度变化规律,研究了比紫外吸收值(SUVA)、分子质量分布、消毒副产物生成势(DBPFP)、嗅味物质等有机污染特性.结果表明:引黄水库水有机物含量全年变化幅度不大,耗氧量平均为2.32 mg/L,UV254平均为0.045 cm-1,ρ(DOC)平均为2.32 mg/L;但芳香化构造程度较高,以小分子有机物为主,分子质量<3 ku的约占总量的70%;消毒副产物生成势较高,以三卤甲烷为主,占DBPFP总量的94.6%,其中CHCl3占77%;二甲基异崁醇含量较高,呈季节性变化,主要由蓝藻中的浮丝藻、颤藻等的代谢产生;引黄水库水有机物特性与黄河来水水质、沉砂调蓄过程及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有关,适宜选择臭氧活性炭深度工艺进行处理.
-
关键词
引黄水库水
有机物
比紫外吸收值
分子质量分布
消毒副产物生成势
嗅味
-
Keywords
the Yellow River reservoir water organic matter specific ultraviolet absorbance ( SUVA ) molecular mass distribution disinfection by products formation potential( DBPFP) taste and odor
-
分类号
TU991.11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X8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混凝对二级出水中有机物分布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 3
-
-
作者
程丽华
王奇
韩婷
李璐瑶
毕学军
刘长青
-
机构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聊城市环境保护局
-
出处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919-2924,共6页
-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203-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78192)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12EEL22)
-
文摘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烧杯实验,确定了以三氯化铁(FeCl3)和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时两种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在此基础上采用XAD树脂分离技术和超滤膜法对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进行分级表征,研究了混凝前后水中DOM的亲疏水特性、分子量分布规律以及比紫外吸收值(SUVA)和E4/E6(A465 nm/A665 nm)的变化。结果表明,当FeCl3和PAC投加量分别达到30 mg/L和60 mg/L时,可以使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FeCl3对含碳碳不饱和双键及芳香环的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PAC;FeCl3对小分子有机物的去除效率更高,而PAC对分子量>100 000的大分子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FeCl3;混凝处理对疏水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对亲水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其对酸性物质的去除效率高于对非酸性物质的去除效率。
-
关键词
二级出水
混凝
溶解性有机物
亲水性
疏水性
分子量分布
比紫外吸收值
-
Keywords
secondary effluent
coagulation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hydrophilic
hydrophobic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specific ultraviolet absorbance
-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臭氧强化BAF工艺处理微污染窖水
被引量:4
- 4
-
-
作者
张国珍
尹振珑
武福平
-
机构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
出处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05-3411,共7页
-
基金
甘肃省建设厅科技攻关项目(JK2010-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68033)
-
文摘
采用臭氧-BAF组合工艺处理西北地区微污染窖水,使用比紫外吸收值(SUVA)、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和三维荧光光谱等指标分析了臭氧预氧化对微污染窖水有机物特性的影响,研究了组合工艺对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原水经臭氧预氧化后类腐殖质、类色氨酸物质含量分别下降65%、18%;水中小分子有机物含量增加,进水可生化性提高;经臭氧预氧化后BAF反应器出水类色氨酸物质含量低于未经臭氧预氧化的BAF反应器出水,臭氧预氧化起到了强化后续生物处理的作用。反应器出水CODMn、NH_3-N浓度分别为2.97 mg·L^(-1)、0.12 mg·L^(-1),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TOC、UV254和TN去除率分别为55%、53%和45%,水中污染物质得到有效去除。
-
关键词
微污染窖水
臭氧预氧化
曝气生物滤池
比紫外吸收值
三维荧光光谱
分子量分布
-
Keywords
slightly polluted cellar rainwater
pre-ozonation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BAF)
specific ultravioletabsorbance (SUVA)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um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