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语》中的辩证法思想
1
作者 曲家源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28-32,共5页
关于《论语》中的辩证法思想,过去论述不多,本文着重谈谈《论语》中体现出来的孔子的辩证法思想。辩证法要求,在观察、分析任何事物的时候,必须首先把对象分析为两个部分,找出事物的对立方面,认识它们同和异的矛盾关系,才能够抓住事物... 关于《论语》中的辩证法思想,过去论述不多,本文着重谈谈《论语》中体现出来的孔子的辩证法思想。辩证法要求,在观察、分析任何事物的时候,必须首先把对象分析为两个部分,找出事物的对立方面,认识它们同和异的矛盾关系,才能够抓住事物的根本。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说:“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我们在阅读《论语》的时候,最突出的感觉是孔子很善于分析事物。他几乎把任何事物都不看作混沌一体,而是尽力找出它们的对立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思想 对象分析 季孙之忧 子贡 阳货 谈谈辩证法问题 居之不疑 里仁 子罕 比而不周
下载PDF
“中庸”——孔子的矛盾方法论 被引量:2
2
作者 韦感恩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孔子的“中庸”思想,内容相当丰富。它既有孔子的道德观,也有他的立身处世之道,既有他的审美观,也有他的治国安邦之道。然其本义为何,至今未有定论。我认为,孔子的“中庸”,首先是他的矛盾方法论,其余种种,皆由此生发而来。因此,欲探求... 孔子的“中庸”思想,内容相当丰富。它既有孔子的道德观,也有他的立身处世之道,既有他的审美观,也有他的治国安邦之道。然其本义为何,至今未有定论。我认为,孔子的“中庸”,首先是他的矛盾方法论,其余种种,皆由此生发而来。因此,欲探求“中庸”的本义,须从它的矛盾方法论上去寻根。本文准备从这个角度说点意见,以向大家求教。一孔子“述而不作”,他的各种观点主要是针对某些具体问题的议论和分析而加以阐发的。他的矛盾方法论也是如此。他在谈到古圣尧和舜的贤能和伟大时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伯 天命观 安邦 子贡 死生有命 冉伯牛 比而不周 父为子隐 子为父隐 执两用中
下载PDF
应怎样对待孔子及思想
3
作者 闫兴家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19-25,40,共8页
孔子是2500年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其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上,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是全人类思想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如何对待孔子及其思想问题上,2500年来,中国的历史却轮番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孔子是2500年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其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上,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是全人类思想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如何对待孔子及其思想问题上,2500年来,中国的历史却轮番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或褒之天上,或贬之地下,使得几千年前的孔子屡受后人的任意捉弄。就如同其思想源远流长一样,对于孔子的否定之否定也似乎没有尽头,一直困扰着我们对孔子的评价。究竟应如何对待孔子及其思想?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思想 孔学 孔家店 仁者爱人 下愚不移 己欲立而立人 三纲 比而不周 大同社会 齐家治国平天下
下载PDF
做一个君子型的校长
4
作者 张旭 《中小学校长》 2015年第4期25-27,共3页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代表有道德觉悟和修养的人,在古代常与小人(没有道德觉悟和修养的人)相对。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认为,中华文化的人格理想是君子之道。作为现代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校长应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君子之...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代表有道德觉悟和修养的人,在古代常与小人(没有道德觉悟和修养的人)相对。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认为,中华文化的人格理想是君子之道。作为现代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校长应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君子之道,做一个君子型的校长。一、校长要做一个仁爱善良的君子子曰:"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之道 道德觉悟 当代著名学者 余秋雨 勇者不惧 孔子学说 现代学校 知者 人格理想 比而不周
下载PDF
孔子人格思想试探
5
作者 刘真伦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56-59,共4页
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仁”,这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仁”本身具有多层涵义,在孔子的哲学体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就其本义而言,“仁者人也。”(《中庸》)也就是说,“仁”是人的本质特征。孔子能从人的存在角度观察人的本质,表明他已... 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仁”,这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仁”本身具有多层涵义,在孔子的哲学体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就其本义而言,“仁者人也。”(《中庸》)也就是说,“仁”是人的本质特征。孔子能从人的存在角度观察人的本质,表明他已经觉察到人的类存在。郭沫若称之为“人的发现”。这一点,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思想 中国思想发展史 里仁 为政以德 人格心理学 比而不周 君子之德风 颜渊 君子小人 伦理色彩
下载PDF
周而不比
6
《党课》 2023年第21期110-111,共2页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说,德行高尚的人善于团结周围的人,与人相处关系和谐但不相互勾结;而品格低下的人则勾勾搭搭,不能做到真正的团结。“周而不比”与“比而不周”体现的是两种迥然不同的交往观。
关键词 关系和谐 比而不周 交往观 与人相处 勾结 团结
原文传递
印从书出 经典正脉——孔继河国学经典系列印谱
7
作者 刘福臣 《荣宝斋》 2015年第2期254-259,共6页
一印从书出锲而不舍孔继河一九四六年生于哈尔滨市,为孔子第六十九代后裔。少时兄弟众多,慈母早逝,家境窘迫。但他酷爱绘画,无钱购买画材,无意间看到一人在石头上刻字,问及,答曰篆刻。于是开始以一刀一石在方寸世界里游翔驰骋。
关键词 国学经典 画意 吴昌 硁硁然 一九 比而不周 结字 选诗 子成 画道
原文传递
《整齐风俗令》释译
8
作者 乔桑 《新闻与写作》 1987年第10期28-,共1页
[原文]整齐风俗令①阿党比周②,先圣所疾也③。闻冀州俗④,父子异部⑤,更相毁誉。昔直不疑无兄⑥,世人谓之盗嫂⑦;第五伯鱼三娶孤女⑧,谓之挝妇翁⑨;王凤擅权⑩,谷永比之申伯(11);王商忠义(12),张匡谓之左道(13):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君... [原文]整齐风俗令①阿党比周②,先圣所疾也③。闻冀州俗④,父子异部⑤,更相毁誉。昔直不疑无兄⑥,世人谓之盗嫂⑦;第五伯鱼三娶孤女⑧,谓之挝妇翁⑨;王凤擅权⑩,谷永比之申伯(11);王商忠义(12),张匡谓之左道(13):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君者也(14)。吾欲整齐风俗,四者不除,吾以为羞。[注释] ①整齐:整顿。②阿(ē)党比周:阿党,即阿私,比周,语出《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与人团结,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齐风俗令 阿党比周 第五伯鱼 以白为黑 王商 比而不周 魏武帝集 圣所 申伯 无能之辈
原文传递
孔子论处世(上)
9
《月读》 2016年第7期18-22,共5页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君子讲团结,但不是相互勾结;小人是相互勾结,而不讲团结。解读"周"和"比"都有与人亲近之意,但"周"公而"比"私。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的根本区别就体现在公私、义利上。君子对于...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君子讲团结,但不是相互勾结;小人是相互勾结,而不讲团结。解读"周"和"比"都有与人亲近之意,但"周"公而"比"私。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的根本区别就体现在公私、义利上。君子对于人,完全站在道义的立场上,没有亲疏厚薄之分,不以私交的深浅或是派系的异同而有所好恶,所以能够扶危济困,不以盛衰变节;小人则不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而不周 临事而惧 宰予 义利 与高司谏书 里仁 道德败坏 尤寡悔 好谋而成 死而无悔
原文传递
“周而不比”“一以贯之”的先生
10
作者 李娜 《小学语文教学》 2022年第25期71-72,共2页
先生姓周,名一贯,字道源。先生对自己的姓名与人生的励志有一个很好的解释,即“周而不比”“一以贯之”,两例均出自《论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见于《论语·为政篇》,意为“君子团结人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 先生姓周,名一贯,字道源。先生对自己的姓名与人生的励志有一个很好的解释,即“周而不比”“一以贯之”,两例均出自《论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见于《论语·为政篇》,意为“君子团结人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人”。“吾道一以贯之”,则见于《论语·卫灵公篇》,意为“以一个基本思想贯穿学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以贯之 比而不周 小人 君子 《论语》 励志 思想贯穿 勾结
原文传递
论语絮言
11
《温州人》 2010年第9期68-69,共2页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译:孔子说:"研究那些不合中庸标新立异的言论,祸害也就没有了。"
关键词 孔子思想 子贡 有容乃大 比而不周 贫而乐道 仲由 老和尚 朋友之道 审美境界 感觉像
原文传递
“小人”又一义
12
作者 雨石 《当代学生(探秘)》 2006年第8期27-27,共1页
“小人”?它在《论语》中的含义不是被国学家们探究得挺清楚了吗?国学家们总是告诉我们:它是一个与“君子”相对应的、属于道德范畴的概念。的确,孔子常常将“君子”与“小人”对应着讲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小人”?它在《论语》中的含义不是被国学家们探究得挺清楚了吗?国学家们总是告诉我们:它是一个与“君子”相对应的、属于道德范畴的概念。的确,孔子常常将“君子”与“小人”对应着讲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女为君子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人喻于利 君子喻于义 比而不周 道德范畴 君子儒 里仁 怀德 君子和而不同 樊迟 樊须
原文传递
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外1则)
13
作者 吕红霞 《祝你幸福》 2016年第3期24-25,共2页
"直"是一种"坦率" 不管是做人做事,还是为官为政,都需要一份"坦率"。没有"坦率",便会流入相互奉承,巧言令色。没有"坦率",则会丧失君子"周而不比"之性格,而流入小人"比而不周"的结党营私。没有"坦率",便会只知胁肩谄... "直"是一种"坦率" 不管是做人做事,还是为官为政,都需要一份"坦率"。没有"坦率",便会流入相互奉承,巧言令色。没有"坦率",则会丧失君子"周而不比"之性格,而流入小人"比而不周"的结党营私。没有"坦率",便会只知胁肩谄笑、察言观色,而丧失自己的一份本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准则 比而不周 道德底线 赵简子 阳虎 道德操守 领导干部 天地之间 选拔培养 律己之心
原文传递
“周而不比,和而不同”的启示
14
作者 吴金 《党员生活(湖北)》 2022年第23期45-45,共1页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习近平同志刚到河北正定县工作时,请一位书法功底较好的工作人员写了两幅字挂在自己办公室,内容是他指定的,其中一幅就是“周而不比,和而不同”。这两句话均出自《论语》“周而不比”一词,见于《论语·为政》。原...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习近平同志刚到河北正定县工作时,请一位书法功底较好的工作人员写了两幅字挂在自己办公室,内容是他指定的,其中一幅就是“周而不比,和而不同”。这两句话均出自《论语》“周而不比”一词,见于《论语·为政》。原文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里的“周”和“比”与今天的语义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注道:周,普遍也;比,偏党也。其意指君子待人热忧周到但不偏私祖护。“和而不同”一词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里的“和”指和睦,“同”指苟同。其意思是,君子能与人和谐友善相处但不是无原则地附和苟同,小人则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和而不同 《论语集注》 八十年代 同而不和 小人 《论语》 比而不周 正定县
原文传递
成才”与“不器”
15
作者 李菊梅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13年第9期65-65,共1页
作为一个教育人,十分熟悉一句话——"把学生培养成祖国的有用之才"。私心以为,如果两千五百年前的"至圣先师"孔子听了,一定会微笑着点头:"我很赞同你的想法呀!"直到翻开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才发现自己... 作为一个教育人,十分熟悉一句话——"把学生培养成祖国的有用之才"。私心以为,如果两千五百年前的"至圣先师"孔子听了,一定会微笑着点头:"我很赞同你的想法呀!"直到翻开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才发现自己想法不免片面。一个标题赫然入目:"是什么东西"。再定睛一看:"子曰:君子不器。"何谓"不器"?南先生解释道:"不器"就是并不成为某一个定型的人……"君子不器"这个学问,就是成为了真正的通才,否则只有变成专才、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用之才 五百年前 论语别裁 至圣先师 君子不器 南怀瑾 专才 幼儿园课程 比而不周 高考状元
原文传递
《论语》心得:君子之道
16
作者 于丹 《北方人》 2007年第1期61-64,共4页
关键词 君子之道 不忧不惧 里仁 人格理想 比而不周 君子儒 君子和而不同 曾子 子贡 宪问
原文传递
简析《论语》之于议论文写作的价值
17
作者 夏美祥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15年第7期46-48,共3页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在书中传达了他在为政、为学、为人等各个方面的价值理想,形成了他以"仁"为核心的价值体系。《论语》应该成为中学生的必读书目,除了思想史的价值外,还在于它有独一无二的时代价值。我们可以通过《论语...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在书中传达了他在为政、为学、为人等各个方面的价值理想,形成了他以"仁"为核心的价值体系。《论语》应该成为中学生的必读书目,除了思想史的价值外,还在于它有独一无二的时代价值。我们可以通过《论语》的文本与孔子进行直接对话,当下时刻发生着的现实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或得到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论文写作 价值理想 必读书目 儒家思想 读写教学 为学 故旧不遗 高考作文题 比而不周 自由平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