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源词意义关系比较互证法 被引量:5
1
作者 黄易青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5-70,共6页
同源词的意义关系,除了“义同”之外,还有“义通”。之所以存在“义通”,是因为词义的引伸。词义引伸是有规律的。分析训诂材料,在众多的引伸系列中观察比较词义的异同,发现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进而研究词义系统特别是同源词意义... 同源词的意义关系,除了“义同”之外,还有“义通”。之所以存在“义通”,是因为词义的引伸。词义引伸是有规律的。分析训诂材料,在众多的引伸系列中观察比较词义的异同,发现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进而研究词义系统特别是同源词意义系统.是清儒在大量实践中运用而经陆宗达和王宁先生理论总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词 意义关系 比较互证
下载PDF
比较互证举例
2
作者 董为光 《辞书研究》 1986年第1期97-99,107,共4页
关于比较互证,陆宗达、王宁在《谈比较互证的训诂方法》(载北师大《训诂研究》第一辑)一文中指出:传统训诂学在探求、判定和训释古代文献词义的时候,除了“以形索义”,“因声求义”等方法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方法,就是运用词义本... 关于比较互证,陆宗达、王宁在《谈比较互证的训诂方法》(载北师大《训诂研究》第一辑)一文中指出:传统训诂学在探求、判定和训释古代文献词义的时候,除了“以形索义”,“因声求义”等方法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方法,就是运用词义本身的内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互证 词义 义项 因声求义 多义词 古代文献 意义关系 内在规律 引申 北师大
下载PDF
论形声字声符比较互证法
3
作者 陈晓强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20年第1期247-257,303,共12页
形声字声符互通指不同声符在一个或多个词源意义下的相通。根据声符互通的系统性及词义运动的规律性,可在不同声符之间建立比较互证关系。运用形声字声符比较互证法,可以清晰地认识:具体词的词源意义及词汇意义,同族词词源意义相通及词... 形声字声符互通指不同声符在一个或多个词源意义下的相通。根据声符互通的系统性及词义运动的规律性,可在不同声符之间建立比较互证关系。运用形声字声符比较互证法,可以清晰地认识:具体词的词源意义及词汇意义,同族词词源意义相通及词汇意义关联的规律,义通关系在不同词族中的表现。形声字声符比较互证法能够成为同源词意义关系比较互证法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源学 形声字声符 比较互证
原文传递
论训诂方法之比较互证
4
作者 刘秀荔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81-82,共2页
建立在科学的引申规律和丰富的训诂材料基础上的比较互证法,包含归纳、推比和相互证实三个方面,其实质是对文献材料进行分析与整合。比较互证法的关键是清理《说文》与文献语言材料的内在联系,这在辨析同义词、进行疑难词义的验证以及... 建立在科学的引申规律和丰富的训诂材料基础上的比较互证法,包含归纳、推比和相互证实三个方面,其实质是对文献材料进行分析与整合。比较互证法的关键是清理《说文》与文献语言材料的内在联系,这在辨析同义词、进行疑难词义的验证以及判定同源词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方法 比较互证 训诂
原文传递
对《中庸》中“诚”的文化内涵的历史阐释——兼论训诂学在历史文化研究中的独特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孟琢 《社会科学论坛》 2011年第2期50-59,共10页
"诚"是中国传统哲学中重要的思想范畴,在思想史上,《中庸》是第一部对"诚"进行了深入系统阐释的儒家经典。在《中庸》中,"诚"具有本体论、道德论的双重文化内涵,成为天人合一的枢纽。本文利用训诂学中关... "诚"是中国传统哲学中重要的思想范畴,在思想史上,《中庸》是第一部对"诚"进行了深入系统阐释的儒家经典。在《中庸》中,"诚"具有本体论、道德论的双重文化内涵,成为天人合一的枢纽。本文利用训诂学中关于汉语词源、词义引申的原理和方法,结合格式塔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探讨在《中庸》对"诚"的哲学阐释背后蕴藏着的中华民族文化思维与观念的世界,并在这一层面对"诚"的文化内涵进行历史阐释。文章认为,就词义而言《中庸》中的"诚"与春秋时期的"壹"词源意象与引申义列十分相似";壹"和"诚"都有"聚合—充实"的词源意象,"诚"所体现的正是在它词源意义里涵盖的"凝聚充实、专一不贰"的核心思想。通过这一解释,本文对训诂学在历史文化研究中的独特价值进行了反思与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源意象 引申 比较互证
下载PDF
读张永言先生《语文学论集》
6
作者 李维琦 蒋冀骋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7,共7页
语文出版社出版了张永言先生的《语文学论集》(以下简称《论集》),读后获益匪浅。装帧虽则简朴,内容却甚丰赡。有音韵研究,有词义考证,有语源推求,有词汇概论,还有几篇书评,今择其荦荦大者,略论数端如下:
关键词 《语文学论集》 词义考 李耳 语源 缅语支 比较互证 释义 非汉语成分 长孙无忌 浮囊
下载PDF
英汉词汇化情感隐喻探索的新模式——评《隐喻,词源和文化:基于语料库的探索和方法论反思》
7
作者 吴建平 戴光荣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74-78,共5页
概念隐喻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认知语言学界的热评。莱氏的概念隐喻,主要关注语言的共时层面,对历时层面关注不够,在许多方面引发了争议。《隐喻,词源和文化:基于语料库的探索和方法论反思》采用比较词源学与比较互证的研究方法,... 概念隐喻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认知语言学界的热评。莱氏的概念隐喻,主要关注语言的共时层面,对历时层面关注不够,在许多方面引发了争议。《隐喻,词源和文化:基于语料库的探索和方法论反思》采用比较词源学与比较互证的研究方法,利用英汉平行对应词汇隐喻语料库,从共时、历时的角度,对英汉词汇化隐喻进行了详尽的探讨,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中概念隐喻和隐喻词汇的文化理据。该书既是对概念隐喻理论的补充与修正,又是对词汇化隐喻研究的全新探索,将在语言教学、翻译和文化研究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化情感隐喻 概念隐喻 比较词源学 比较互证 历时研究
下载PDF
答谢恨晚──怀念我的老师周秉钧先生
8
作者 王宁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2,共2页
答谢恨晚──怀念我的老师周秉钧先生王宁接到周秉钧先生逝世的讣电,我两夜未能阖眼。悲伤与叹惋自不必说,一种深切的遗憾与自责使我不得安宁。1981年,训诂学教学研讨会在北师大召开,我当时正在北京与陆宗达先生一起写书,以青... 答谢恨晚──怀念我的老师周秉钧先生王宁接到周秉钧先生逝世的讣电,我两夜未能阖眼。悲伤与叹惋自不必说,一种深切的遗憾与自责使我不得安宁。1981年,训诂学教学研讨会在北师大召开,我当时正在北京与陆宗达先生一起写书,以青海师大训诂学老师的身分参加了这个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训诂学 “易” 北京师范大学 《说文解字》 中国传统文化 北师大 国际学术研讨会 比较互证 十三经
下载PDF
训诂学与中学文言疑难词义的探求
9
作者 郭珑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8-14,共7页
训诂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对于中语文言疑难词义的训释意义十分重大 ,普及训诂学知识 ,提高语文教师古代文献的阅读能力 ,对于培养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意义也十分重大。文章重在结合语文教师实际介绍“因形索义”、“... 训诂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对于中语文言疑难词义的训释意义十分重大 ,普及训诂学知识 ,提高语文教师古代文献的阅读能力 ,对于培养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意义也十分重大。文章重在结合语文教师实际介绍“因形索义”、“因声求义”和“比较互证”训诂方法的运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学 中学 词义 文言文 “因声求义”法 比较互证”法 训诂方法 “以形索义”法
下载PDF
训诂探赜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国正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12,共6页
少数汉字具有表示两种读音的结构成分;运用比较互证法既需甄别语言材料,更须合于历史事实;以抽掉语义内容的意符来表示读音是省声字难解的重要原因;断句标点有多种思路,应以是否切合文章整体内容和文体特征为取合标准。
关键词 两声字 比较互证 省声字 意符 声符
下载PDF
“义界”理论与词典编纂 被引量:2
11
作者 丰逢奉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5-64,共10页
“义界”的概念形成于近现代,但作为词典释义的实用条例,却是由来已久。如《说文》某些字词义界,已具有相当水平。由章黄创立、群贤增益的“义界”论,正是对历代词典释义与传注训诂的实践经验合理概括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 词义训释 词典编纂 词典释义 说文解字 释义方式 比较互证 王宁 概括性 训话 章太炎
下载PDF
郭沫若研究若干问题考
12
作者 卜庆华 《天府新论》 1988年第5期86-91,共6页
科学研究必须详细占有资料。对于占有的资料,必须辨明真伪,究明正诂,分类归纳,以求得研究问题的可靠依据,这就是所谓考证或考据。我国现代杰出的作家、学者郭沫若,一生十分重视考证,把它当作研究工作的基础。他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我国传... 科学研究必须详细占有资料。对于占有的资料,必须辨明真伪,究明正诂,分类归纳,以求得研究问题的可靠依据,这就是所谓考证或考据。我国现代杰出的作家、学者郭沫若,一生十分重视考证,把它当作研究工作的基础。他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我国传统的“以形索义”、“因声求义”和“比较互证”等训诂方法,并创造性地联系社会发展史研究我国古文字,其功甚伟。他采用“书内求证”与“书外求证”相结合,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相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研究 比较互证 因声求义 训诂方法 社会发展史 古文字 科学研究 可靠依据 间接证据 创造性
下载PDF
《别录》书录文句的断句问题新探
13
作者 李升民 《德州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63-65,共3页
《别录》书录佚文中的一些关键文句 ,在断句和标点上存在着许多歧异。这些歧异 ,影响了对《别录》书录内容的正确理解 ,关系到是否能够正确描述刘向校书的全过程。本文用语法分析和比较互证的方法 ,对这些关键文句的断句标点问题进行了... 《别录》书录佚文中的一些关键文句 ,在断句和标点上存在着许多歧异。这些歧异 ,影响了对《别录》书录内容的正确理解 ,关系到是否能够正确描述刘向校书的全过程。本文用语法分析和比较互证的方法 ,对这些关键文句的断句标点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录》 书录 比较互证 断句 标点 语法分析
下载PDF
方言本字考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逢澍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11-117,共7页
考证方言本字的工作中,有好些复杂的情况,人们不可不把握其中的规律,讲究恰当的考证方法,该文就此规律与方法问题提出三个条例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方言本字 考证方法 比较互证
下载PDF
浅析“借义推义”
15
作者 姚金泱 《魅力中国》 2009年第29期215-215,共1页
本文的第一部分从两个角度对"借义推义"进行概念界定,认为"借义推义"既包括传统所说的独立、纵向的引申,也包括受到外来影响的横向引申;第二部分则对比了"借义推义"、"同步引申"、"相因生... 本文的第一部分从两个角度对"借义推义"进行概念界定,认为"借义推义"既包括传统所说的独立、纵向的引申,也包括受到外来影响的横向引申;第二部分则对比了"借义推义"、"同步引申"、"相因生义"、"词义渗透"等几个观点与词义引申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义推义 比较互证 同步引申 相因生义 词义渗透
下载PDF
训诂方法之我见
16
作者 姚继舜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1992年第3期55-60,共6页
陆宗达、王宁二位先生合著的训诂学专著——《训诂方法论》问世以后,笔者一经拜读,即感振聋发聩,顿觉耳目一新,获益匪浅.其间亦有一二疑问,笔者不惴浅陋,述而志之,俟教于大方之家.一,训诂方法的系统及其相互关系《训诂方法论》第28页列... 陆宗达、王宁二位先生合著的训诂学专著——《训诂方法论》问世以后,笔者一经拜读,即感振聋发聩,顿觉耳目一新,获益匪浅.其间亦有一二疑问,笔者不惴浅陋,述而志之,俟教于大方之家.一,训诂方法的系统及其相互关系《训诂方法论》第28页列了一个训诂方法系统的图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互证 训诂方法 因声求义 词义 义训 训释 形旁 方法系统 声训 汉字
下载PDF
郭沫若研究考订三则
17
作者 卜庆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63-65,共3页
我国现代杰出的作家、学者郭沫若一生十分重视考证,并把它当作研究工作的基础.他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我国传统的“以形索义”、“因声求义”和“比较互证”等训诂方法,并创造性地联系社会发展史研究我国古文字,其功甚伟.他采用“书内求证... 我国现代杰出的作家、学者郭沫若一生十分重视考证,并把它当作研究工作的基础.他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我国传统的“以形索义”、“因声求义”和“比较互证”等训诂方法,并创造性地联系社会发展史研究我国古文字,其功甚伟.他采用“书内求证”与“书外求证”相结合,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相结合,正面论证与大胆反证相结合,古文献与古文物互相释证等方法,并特别注重史料真伪与时代性的考订,其创获之丰,亦为学林所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研究 比较互证 因声求义 训诂方法 社会发展史 古文字 古文献 研究工作 创造性 间接证据
下载PDF
评杨天生著《英语强势表达法》
18
作者 钱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5年第5期16-17,共2页
评杨天生著《英语强势表达法》钱炜和许多别的语言一样,英语的构成要素包括语音、语调、单词、短语、语法、修辞、文体,以至标点符号等。综观一般英语强势表达的著作,大多仅择其中一、二项进行分析阐述。读者虽能获益,但对英语的认... 评杨天生著《英语强势表达法》钱炜和许多别的语言一样,英语的构成要素包括语音、语调、单词、短语、语法、修辞、文体,以至标点符号等。综观一般英语强势表达的著作,大多仅择其中一、二项进行分析阐述。读者虽能获益,但对英语的认识往往受到局限:就语法论语法,就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强势 表达法 《新著国语文法》 中学英语 英语教学 描写语言学 语音 点符号 比较互证 研究方法
下载PDF
近十年来中国训诂学之我见——从十部训诂学概论谈起 被引量:2
19
作者 白北麟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72-277,共6页
近十年来,训诂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向着现代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又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不仅表现于论著如林,还主要表现于其内容更趋科学,方法有所更新,术语逐渐明确.但是,训诂学终究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传统的影响比较大,再加上其研究对象比语言... 近十年来,训诂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向着现代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又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不仅表现于论著如林,还主要表现于其内容更趋科学,方法有所更新,术语逐渐明确.但是,训诂学终究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传统的影响比较大,再加上其研究对象比语言科学的其它学科都更为复杂,目前还很难说它的理论建设已经基本完善.在《试论训诂学在当代的发展及其内质的终结》一文中,王宁先生指出:“建立一门科学史,不但应当依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向后来人客观地介绍各阶段的主要作者和著作,而且还应站在科学理论的高度,对作者和著作进行科学的评价,衡量它的得失,品评它们对科学发展的作用和在科学史上的地位.”①训诂方法科学化的问题,是训诂学理论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学 因声求义 比较互证 词义引申 基本方法 近十年 义训 文献语言 形训 结构分析法
原文传递
“烦疼”释义献疑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军 王靖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1期70-75,共6页
"烦疼"是个至今颇有争议的词汇。从"烦"的两个核心义素"热"与"多"的各自引申发展路径,从对文、病痛症状、佛患烦疼缘等文献比较互证角度以及与"烦渴"病症比勘来看,"烦疼"... "烦疼"是个至今颇有争议的词汇。从"烦"的两个核心义素"热"与"多"的各自引申发展路径,从对文、病痛症状、佛患烦疼缘等文献比较互证角度以及与"烦渴"病症比勘来看,"烦疼"之"烦"不是心烦之病症,而表频繁、连续不断义,"烦疼"应理解为频繁或连续不断地疼痛,是状中结构双音词,描写发生在人体各部位的疼痛病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烦疼 烦渴 病症 词义引申 比较互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