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学派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推进
1
作者 何丽 詹宁静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65-70,共6页
中国学派基于本国情况和时代需求,建立了一个与法、美学派不同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具体而言,一是在学理资源上,法、美学派启用科学主义来建立自身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满足了他们宣扬本国文化的心愿,也迎合了西方的学术风向,而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基于本国情况和时代需求,建立了一个与法、美学派不同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具体而言,一是在学理资源上,法、美学派启用科学主义来建立自身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满足了他们宣扬本国文化的心愿,也迎合了西方的学术风向,而中国学派则以解构主义为学理资源,建构了以求异为特色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弥补了法、美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存在的缺憾;二是在学术使命上,法、美学派秉持民族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立场,他们所建构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服务于这一点,而中国学派则出于“求新声于异邦”的目的,建构了寻求差异、沟通差异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三是在政治诉求上,法、美学派困于西方中心主义思想,他们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为西方的文化霸权保驾护航,而中国学派则承担起了不同文明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时代使命,提出了能够为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世界文明和平共处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 法国学派 美国学派 中国学派
下载PDF
文学间性:比较文学学科存在的前提 被引量:2
2
作者 邹建军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94-101,共8页
文章提出一个总的观点:"文学间性"是比较文学学科存在的前提,并以"文学间性"这样一个新的概念来界定从前各国学者所从事的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民族文学与民族文学(国... 文章提出一个总的观点:"文学间性"是比较文学学科存在的前提,并以"文学间性"这样一个新的概念来界定从前各国学者所从事的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民族文学与民族文学(国家文学与国家文学、语种文学与语种文学)之间的关系;二是文学与其他自然学科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三是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四是文学与文化、文明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文章提出"文学间性"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特性的观点,是因为:首先,文学间性要求比较文学研究者在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要有距离与空间;其次,文学间性要求我们所选定的研究对象不能只是同一个来源,而是要有两个以上的来源;再次,"文学间性"要求要以文学或者文学性为中心,不能离开文学或文学性来从事所谓的比较文学研究。同时,笔者也认为:比较文学研究不能离开文学与文学性,离开了文学与文学性的比较文学研究,对于比较文学学者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对象 文学关系 文学间性 文学 比较文学方法 比较文学学科
下载PDF
论陈寅恪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贡献 被引量:1
3
作者 肖四新 《孝感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9-54,共6页
从学科自觉的角度看,陈寅恪先生对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他是中国第一位从学科自觉高度提出比较文学定义的学者;第二,他用理论与实践活动丰富与发展了比较文学的研究类型、范式与研究方法;第三,他在跨文化传... 从学科自觉的角度看,陈寅恪先生对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他是中国第一位从学科自觉高度提出比较文学定义的学者;第二,他用理论与实践活动丰富与发展了比较文学的研究类型、范式与研究方法;第三,他在跨文化传播与接受方面提出了自己一系列独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比较文学学科 贡献
下载PDF
由比较文学学科特点看它在成人教育中的独特功效
4
作者 黄怀军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7-138,共2页
比较文学学科具有跨越性、开放性与人文性等三大特征。相应地,成人教育中的比较文学课程对成教生的功效也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帮助他们确立世界文学观,二是开阔他们的视野,三是增强他们的人文修养。
关键词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学科特征 成人教育 成教生
下载PDF
拾西人之唾余,唱“哲学”之高调,谈何创新——驳《也谈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创新问题》
5
作者 王向远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85-188,共4页
关键词 《也谈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创新问题》 张弘 学科建设 民族文化
下载PDF
评王向远《比较文学学科新论》
6
作者 孙建芳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35-37,共3页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 ,近年来相继在全国各大院校中文系开课。与此相应 ,王向远《比较文学学科新论》适时而出。全书以框架结构简明清晰、概念表达简洁明确、语言文字流畅优美格外引人注目 ,是一本不可多得、值得推荐的好教材。
关键词 比较文学 教材 比较文学学科新论》
下载PDF
一本新意泛起的比较文学教材——试评《比较文学学科新论》
7
作者 周霄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20-121,共2页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近年来相继在全国各大院校开课。与此相应,王向远教授的《比较文学学科新论》适时而出。全书无论在框架结构的安排,理论概念的阐释还是语言文字的选用方面处处新意泛起,是一本别开生面的不可多得的好...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近年来相继在全国各大院校开课。与此相应,王向远教授的《比较文学学科新论》适时而出。全书无论在框架结构的安排,理论概念的阐释还是语言文字的选用方面处处新意泛起,是一本别开生面的不可多得的好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教材 比较文学学科新论》
下载PDF
论比较文学学科的边界
8
作者 吕睿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4年第7期104-109,共6页
百年来,比较文学学科蓬勃发展并取得了理论建设方面的巨大成就。但是因为在学科草创期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以及文学及其理论的不断更新,比较文学学科出现了一次次的危机,尤其是在美国学派提出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之后,比较文学陷入了一种... 百年来,比较文学学科蓬勃发展并取得了理论建设方面的巨大成就。但是因为在学科草创期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以及文学及其理论的不断更新,比较文学学科出现了一次次的危机,尤其是在美国学派提出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之后,比较文学陷入了一种"无边论"的境地。通过分析"无边论"的由来与缺陷,提出以世界文学意识、文学性、跨国性为标准的比较文学学科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学科 “无边论” 世界文学意识 文学 跨越性
下载PDF
好的学术品质才是好的大学教材——评《比较文学学科新论》
9
作者 姚敏建 《出版参考》 2002年第13期37-37,共1页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比较文学研究室主任王向远,致力于比较文学研究,硕果累累,仅今年初,就连续推出三本有关研究论著。《比较文学学科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版)是他近年在北师大中文系使用的讲稿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但又是...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比较文学研究室主任王向远,致力于比较文学研究,硕果累累,仅今年初,就连续推出三本有关研究论著。《比较文学学科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版)是他近年在北师大中文系使用的讲稿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但又是严格按照学术著作的规格和要求写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学科新论》 比较文学研究 学术品质 大学教材 学术著作 研究方法 江西教育 中文系 研究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
下载PDF
严绍璗先生对复旦大学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贡献
10
作者 陈思和 《中国比较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246,共5页
去年严绍璗先生去世的时候,国内还在疫情管控的阴影之下,我平时不用微信,也没有上网习惯,自觉置身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所以噩耗到了晚上才被间接地告知,一时还将信将疑。在8月6日那天日记里,我就记下几个字:“中午暴雨,加冰雹。听说严绍... 去年严绍璗先生去世的时候,国内还在疫情管控的阴影之下,我平时不用微信,也没有上网习惯,自觉置身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所以噩耗到了晚上才被间接地告知,一时还将信将疑。在8月6日那天日记里,我就记下几个字:“中午暴雨,加冰雹。听说严绍璗先生去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严绍璗 复旦大学 上网习惯 比较文学学科 疫情管控
原文传递
解体之后的复兴——当代俄罗斯比较文学学科体制与学术机制之观察
11
作者 周启超 《中国比较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72,共17页
苏联解体以来,比较文学研究中推重实证梳理或推重类型学辨析的传统在今日俄罗斯均得以延续,科学院系统研究机构中比较文学学科建制得到加强与拓展;比较文学教学在俄罗斯高校大面积登堂入室,涌现出一批新的比较文学重镇;俄罗斯比较文学... 苏联解体以来,比较文学研究中推重实证梳理或推重类型学辨析的传统在今日俄罗斯均得以延续,科学院系统研究机构中比较文学学科建制得到加强与拓展;比较文学教学在俄罗斯高校大面积登堂入室,涌现出一批新的比较文学重镇;俄罗斯比较文学界与国外同行尤其是法、德同行的对话交流得以多路径展开、有深度地推进:对俄罗斯本土比较文学资源的开采在加强,已进入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的深耕。比较文学学科体制与学术机制的发展与更新表明:比较文学在今日俄罗斯已然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日俄罗斯 比较文学学科体制 学术机制 文学间互动 文化迁移
原文传递
新世界文学和数字时代的比较文学——被忽视的2017美国比较文学学科“海斯报告”
12
作者 曲慧钰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2年第1期170-177,共8页
2017年出版的美国比较文学学科报告未能如前四份一样引起学界的重视,国内外学界少有引用,相关研究更是寥寥无几。诚然,报告呈现的广阔视角、相对庞杂的论题和兴盛已久的生态视角未能如标题所示,为比较文学的未来提供一个清晰可视的方向... 2017年出版的美国比较文学学科报告未能如前四份一样引起学界的重视,国内外学界少有引用,相关研究更是寥寥无几。诚然,报告呈现的广阔视角、相对庞杂的论题和兴盛已久的生态视角未能如标题所示,为比较文学的未来提供一个清晰可视的方向。但作为新数字时代的学科报告,“海斯报告”集稿方式的网络化、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对数字人文的关注、对世界文学的探讨显示了以其为代表的比较文学研究新范式的转变,其贡献正在于对比较文学所做出的重新构想,在学科间达成平衡、民族间进行对话,对生态环境和新兴技术予以关注,为新时代的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比较文学学会学科状况报告 厄休拉·K.海斯 数字人文 新世界文学
下载PDF
学科演进与观念变迁:重审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世界文学观
13
作者 张珂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158-162,共5页
世界文学观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演进既是新时期以来时代文化心理诉求的一种表征,又是中国文学与世界对话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意识的必然反映。从学术史层面来看,这与比较文学作为一种学科建制和研究范式在中国的设置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 世界文学观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演进既是新时期以来时代文化心理诉求的一种表征,又是中国文学与世界对话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意识的必然反映。从学术史层面来看,这与比较文学作为一种学科建制和研究范式在中国的设置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它所表征的“世界文学热”也直接影响了21世纪以来我们对世界文学的理解和思考。从比较文学的学科视角出发,联系当今的世界文学理论热潮,聚焦和反思20世纪80年代中国语境中的世界文学观,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文学观在当代中国的演进历程及其与世界的对话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学科 20世纪80年代 中国语境
下载PDF
比较文学学科重要话语:比较文学阐释学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顺庆 张帅东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7-94,215,共9页
目前国内外比较文学教材中所论述的方法主要有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及中国学者提出的变异学研究。这些研究方法看似完备,实则尚未涵盖比较文学的所有实践。例如,钱钟书在《管锥编》中使用的"打通"之法以双向阐释实现了跨文明的... 目前国内外比较文学教材中所论述的方法主要有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及中国学者提出的变异学研究。这些研究方法看似完备,实则尚未涵盖比较文学的所有实践。例如,钱钟书在《管锥编》中使用的"打通"之法以双向阐释实现了跨文明的比较,是全球化时代东西对话的有效途径;刘若愚在《中国的文学理论》中用西方理论来阐释中国传统文论,使中西方的诗学在内容与结构上形成了可通约的契合。这些案例都是比较文学阐释学的具体应用,但它在理论层面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作为一个值得重视的学科理论新观点,比较文学阐释学应当被写入比较文学的教科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学科 比较文学阐释学 打通 中西诗学 文明互鉴
原文传递
也谈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创新问题——王向远《比较文学学科新论》读后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弘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4年第1期73-85,共13页
从上世纪的80年代中期到今天,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复兴已走过了20多年。趁世纪之交,适时地进行一些回顾和总结,应该说对学科的健康发展和进一步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正是在这种形势下。
关键词 王向远 比较文学学科新论》 江西教育出版社 理论创新 体例 中国特色 方法论 边际学科 文化研究
原文传递
变异学——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的突破 被引量:6
16
作者 曹顺庆 徐欢 《当代外语研究》 2010年第7期10-13,61-62,共6页
尽管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提出了'影响研究',美国学派提出了'平行研究',但我们应该明白,当前整个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大厦是不完整的。比较文学变异学的提出对整个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而言,将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因为它代表着... 尽管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提出了'影响研究',美国学派提出了'平行研究',但我们应该明白,当前整个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大厦是不完整的。比较文学变异学的提出对整个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而言,将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因为它代表着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它开启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进程的一个新阶段,即对异质性和变异性的研究;它不仅凸显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更推动了异质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开启了人类文学发展的新历程。由此,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从最初的'求同性'到'异质性',再到现在的'变异性',其理论探索不断深入。在这方面,变异学研究不仅是比较文学理论中最有研究价值的内容,也是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另一条创新路径。所以说,中国学者提出的比较文学变异学不仅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而言是一种创新和推动,而且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学 比较文学学科 理论探索
原文传递
方法的选择与学科的建设——关于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断想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洪承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18-125,共8页
比较文学发展的历史,说到底就是方法困惑与选择的历史。无论是美国学派首倡“平行研究”,还是继后出现的“类同研究”、“科际整合”、“阐发研究”等,都清楚地表明比较文学学科的跃进和更新,是与新的方法导向分不开的。今天。
关键词 研究方法论 文化意识 民族文学 文学批评 中国比较文学 主体意识 文学思潮 比较文学学科 四十年代 比较文学研究
下载PDF
逻辑·史实·理念——答夏景先生对《比较文学学科新论》的商榷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向远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4年第2期43-55,共13页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2003年第3期推出了“比较文学教学和学科理论建设”这一新的栏目。该栏头条发表了署名“夏景”的文章《教材编写与学术创新——兼与王向远教授商榷》(以下简称“夏文”),对我的《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以下简称《新...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2003年第3期推出了“比较文学教学和学科理论建设”这一新的栏目。该栏头条发表了署名“夏景”的文章《教材编写与学术创新——兼与王向远教授商榷》(以下简称“夏文”),对我的《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以下简称《新论》)一书提出了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景 比较文学学科新论》 比较文学 批评态度 文学
原文传递
从文论他国化看王国维、李辰冬的《红楼梦》研究——兼论李辰冬在我国比较文学学科史中的意义
19
作者 冯欣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9-175,共7页
王国维、李辰冬皆借西方文论话语来研究《红楼梦》,但二人在运用西方理论解释作品、使西方文论产生"化合"作用的力度和方式上是不同的: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从始至终把中国古代文论话语方式移开隔离、向叔本华的思想及西方... 王国维、李辰冬皆借西方文论话语来研究《红楼梦》,但二人在运用西方理论解释作品、使西方文论产生"化合"作用的力度和方式上是不同的: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从始至终把中国古代文论话语方式移开隔离、向叔本华的思想及西方学术规则靠拢,文章更多地表现为中国文论"西方化";李辰冬的《红楼梦研究》虽借鉴泰纳的文学思想,重视小说与时代、环境的关系,强调作者个人意识与时代意识的互动,但其落脚点在于更好地阐释中国文学文本,为中国文本在世界文学经典之林寻找根据,指明《红楼梦》不同于西方经典文学的独特价值。在对待西方文论的态度、明确自身文化立场方面,李辰冬的"红学"研究更有可取之处。另外,李辰冬为中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比较文学研究者应对其研究予以相应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论他国化 王国维 李辰冬 红楼梦研究 比较文学学科
原文传递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 主持人语
20
作者 徐新建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08年第1期1-3,共3页
学会是一种组织,学术是一种实践,学科则是'夫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工具。2007年4月下旬的两天里,四川的比较文学学会在成都举办第7届年会,请来国内外许多知名学者。年会以双语发言,会上学者们各抒己见,场面隆重,嘉宾显赫……... 学会是一种组织,学术是一种实践,学科则是'夫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工具。2007年4月下旬的两天里,四川的比较文学学会在成都举办第7届年会,请来国内外许多知名学者。年会以双语发言,会上学者们各抒己见,场面隆重,嘉宾显赫……回想其创办之景,世间已非往昔。总结言之,可谓在他者的话语中自立。'在他者的话语中自立',首先是在体制的话语中生存。学会是民间的学术团体。在当下的社会,学会归国家的民政部门管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学科 民政部门 中国学派 曹顺庆 必先 中国当代文学 世界文学 现代性 特定地域 学术团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