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学派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推进 |
何丽
詹宁静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23 |
0 |
|
2
|
文学间性:比较文学学科存在的前提 |
邹建军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3
|
论陈寅恪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贡献 |
肖四新
|
《孝感学院学报》
|
2010 |
1
|
|
4
|
由比较文学学科特点看它在成人教育中的独特功效 |
黄怀军
|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5
|
拾西人之唾余,唱“哲学”之高调,谈何创新——驳《也谈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创新问题》 |
王向远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4 |
0 |
|
6
|
评王向远《比较文学学科新论》 |
孙建芳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02 |
0 |
|
7
|
一本新意泛起的比较文学教材——试评《比较文学学科新论》 |
周霄
|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0 |
|
8
|
论比较文学学科的边界 |
吕睿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
2014 |
0 |
|
9
|
好的学术品质才是好的大学教材——评《比较文学学科新论》 |
姚敏建
|
《出版参考》
|
2002 |
0 |
|
10
|
严绍璗先生对复旦大学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贡献 |
陈思和
|
《中国比较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1
|
解体之后的复兴——当代俄罗斯比较文学学科体制与学术机制之观察 |
周启超
|
《中国比较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新世界文学和数字时代的比较文学——被忽视的2017美国比较文学学科“海斯报告” |
曲慧钰
|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
2022 |
0 |
|
13
|
学科演进与观念变迁:重审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世界文学观 |
张珂
|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
2024 |
0 |
|
14
|
比较文学学科重要话语:比较文学阐释学 |
曹顺庆
张帅东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15
|
也谈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创新问题——王向远《比较文学学科新论》读后 |
张弘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
2004 |
3
|
|
16
|
变异学——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的突破 |
曹顺庆
徐欢
|
《当代外语研究》
|
2010 |
6
|
|
17
|
方法的选择与学科的建设——关于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断想 |
杨洪承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1
|
|
18
|
逻辑·史实·理念——答夏景先生对《比较文学学科新论》的商榷 |
王向远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
2004 |
1
|
|
19
|
从文论他国化看王国维、李辰冬的《红楼梦》研究——兼论李辰冬在我国比较文学学科史中的意义 |
冯欣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20
|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 主持人语 |
徐新建
|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