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宏观比较文学”与本科生比较文学课程内容的全面更新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向远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5-60,共6页
“宏观比较文学”指的是以民族(国家)文学为最小单位、以世界文学为广阔平台的比较研究,是各民族文学特性、各区域文学的形成及其特性、东西方文学之间的差异性与相通性的研究,是一门描述和揭示各民族文学、世界文学形成、发展规律... “宏观比较文学”指的是以民族(国家)文学为最小单位、以世界文学为广阔平台的比较研究,是各民族文学特性、各区域文学的形成及其特性、东西方文学之间的差异性与相通性的研究,是一门描述和揭示各民族文学、世界文学形成、发展规律的科学。应以“宏观比较文学”对本科生的“比较文学概论”课程加以改革,将以学科原理及研究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微观比较文学”,置换为以世界文学宏观比较论为主要内容的“宏观比较文学”,把“微观比较文学”划归为研究生的教学内容,把“宏观比较文学”确定为本科生的教学内容,以此来解决本科生比较文学教学内容的繁琐化、比较文学与西方文论等其他课程的重叠交叉化、研究生与本科生课程的无层次化、“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分裂化、东方文学缺失造成东西方文学的失衡化等困扰已久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课程 本科生教学
下载PDF
比较文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交互模式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晨 《高教论坛》 2022年第11期20-24,共5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当下比较文学课程采用较多的“常态+应急”教学形式。由此,基于教学交互理论,梳理比较文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独立交互、融合交互和重组交互三种交互模式,设计、分析其教学模型和基本特征。依...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当下比较文学课程采用较多的“常态+应急”教学形式。由此,基于教学交互理论,梳理比较文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独立交互、融合交互和重组交互三种交互模式,设计、分析其教学模型和基本特征。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归纳教学交互体验、教学交互成本和学情匹配度三个交互模式的评价指标,对比三种教学交互模式的差异和优劣。针对三种教学交互模式的差异和问题,提出补录新知识点、划分知识层级和明晰交互线索三条改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交互模式
下载PDF
从学科性质看比较文学课程教学的新维度
3
作者 于琦 欧阳灿灿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1年第1期269-272,共4页
比较文学是一门在科研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学科,其最大特点与优势就在于研究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问题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而不在于理论体系的清晰与完整。在比较文学教学中引入科研实践的维度,不仅能解释比较文学理论中的模糊之处... 比较文学是一门在科研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学科,其最大特点与优势就在于研究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问题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而不在于理论体系的清晰与完整。在比较文学教学中引入科研实践的维度,不仅能解释比较文学理论中的模糊之处,还能深化学生对比较文学的认识并将之转化成科研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 科研实践 灵活性 有效性
下载PDF
中国比较文学课程与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4
作者 梅启波 《语文知识》 2010年第3期60-62,共3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开放和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加强,比较文学在中国得到蓬勃发展。1981年北京大学率先成立比较文学研究会,接下来有些大学开设了比较文学课程并招收比较文学专业的研究生。1997年,国家教育部在培养研究生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开放和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加强,比较文学在中国得到蓬勃发展。1981年北京大学率先成立比较文学研究会,接下来有些大学开设了比较文学课程并招收比较文学专业的研究生。1997年,国家教育部在培养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中,将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合并,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名义归为中国语言文学内的二级学科,在本科专业目录中,也明确规定比较文学为中文系主要课程之一。此后,中国比较文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些学校增列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硕士点、博士点,全国大部分学校在本科生中开设了比较文学的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课程 中国比较文学 困境与对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世界文学 教学 北京大学 专业目录
下载PDF
构建能力本位的比较文学教材体系——基于高校中文专业比较文学课程本科教学的思考
5
作者 龙其林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0-53,共4页
当前比较文学教材编撰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存在着教材编撰中能力本位意识薄弱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和思考能力的提高。为此,应该建立与时代同步的前沿教材,以满足教师、学生和学科的需要;在教材编撰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 当前比较文学教材编撰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存在着教材编撰中能力本位意识薄弱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和思考能力的提高。为此,应该建立与时代同步的前沿教材,以满足教师、学生和学科的需要;在教材编撰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全面掌握比较文学的概念和规律;需要正确处理好教材编撰中的知识积累、思想方法等几个环节,使能力本位贯穿于比较文学教材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本位比较文学教材体系课程教学
下载PDF
势在必行——中文系怎样开设比较文学课程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惇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0年第1期85-92,共8页
关键词 高校 中文系 比较文学课程 学科合并 教学 改革
原文传递
比较文学课程的网络辅助教学
7
作者 李新德 《浙江教育科学》 2003年第4期18-21,共4页
网络技术革命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正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比较文学的教学也不例外。我们的比较文学教学资源网站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的产物。我们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比较文学课程的网络辅助... 网络技术革命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正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比较文学的教学也不例外。我们的比较文学教学资源网站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的产物。我们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比较文学课程的网络辅助教学尝试,井就教学实践中网络学习文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课程 网络辅助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建构主又 高等学校 英语专业
原文传递
核心素养导向下“比较文学”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8
作者 张慧佳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49-53,共5页
核心素养理念以实现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包含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审辩思维素养、创新素养、沟通素养及合作素养。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导向,在“比较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合传统线下与新型线上的教学方式,能高效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问... 核心素养理念以实现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包含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审辩思维素养、创新素养、沟通素养及合作素养。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导向,在“比较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合传统线下与新型线上的教学方式,能高效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问题意识、促进审辩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形成,由此真正实践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双线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比较文学课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文化创新能力的“比较文学”课程教学改革
9
作者 吴超平 《西部素质教育》 2020年第11期55-56,62,共3页
文章阐述了基于文化创新能力的“比较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包括教学模式方面,通过恰当途径延展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方面,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考评机制方面,革新考评机制,利用大数据进行统计、监督。
关键词 文化创新能力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 考评机制
下载PDF
师范类高校“比较文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究
10
作者 王金黄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95-99,共5页
师范类高校“比较文学”课程通过树立“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和秉持体系育人的思想,能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发挥出文化自信的优势。高校应以卓越师资人才为培养导向,推进知识互联体系建构与加强师生翻转等环节的教学设计,强化“比较文... 师范类高校“比较文学”课程通过树立“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和秉持体系育人的思想,能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发挥出文化自信的优势。高校应以卓越师资人才为培养导向,推进知识互联体系建构与加强师生翻转等环节的教学设计,强化“比较文学”课程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关联,搭建起“教”与“学”的双向开放循环机制,从而大幅度提升师范生的学习效能,为高校课程的结构优化改革与新文科建设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课程 混合式教学 “三全育人” 师资培养
下载PDF
对“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新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万钧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0年第1期93-97,共5页
关键词 中文系 比较文学课程 高校 世界文学课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