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文明论四大形态与“东方-西方”的消解整合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向远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1-14,共14页
从西方的东方学与东方学思想史的角度看,现代欧美的比较文明论可分为四大形态,包括汤因比的多元文明论、雅斯贝斯的轴心期文明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艾森斯塔特的多元现代化论。对此加以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他们都要面对如何界定"... 从西方的东方学与东方学思想史的角度看,现代欧美的比较文明论可分为四大形态,包括汤因比的多元文明论、雅斯贝斯的轴心期文明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艾森斯塔特的多元现代化论。对此加以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他们都要面对如何界定"东方文明"、如何处理"东方"这一概念、如何看待"东方-西方"的关系、如何看待西方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等问题。虽然立场不同、主张各异,但共同取向都是奉持多元文明观,解构"东方-西方"二元观,逐渐否定和消解"东方"这一概念而以"非西方"代之,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世界文明的格局与走向做出预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学 东方-西方 比较文明论 多元文明论 轴心期文明论 文明冲突论 多元现
下载PDF
基于文明比较研究的中国民族学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亚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3,155,共10页
中国民族学的学科建设要以发现基于自身的普遍知识价值为目标,在西方民族学之外提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进而将中国从近代西方民族学与民族主义研究的知识谱系中解脱出来,从比较文明研究入手,重新思考中国“民族”概念的意涵。中国文明是... 中国民族学的学科建设要以发现基于自身的普遍知识价值为目标,在西方民族学之外提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进而将中国从近代西方民族学与民族主义研究的知识谱系中解脱出来,从比较文明研究入手,重新思考中国“民族”概念的意涵。中国文明是以时空循环制度为基础的,不同于以律法为基础的印欧文明和以信仰为基础的闪米特-阿拉伯文明,中国的民族也因此不同于西方基于日耳曼人的现代性为基础的nation。中国民族学的知识使命即在于以一种普遍知识方案提防走向过度的相对主义、在时空制度的现代转型过程中探寻少数民族的现代化方案、在后革命时代以国家的道德事业为基础来重构中国的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比较研究 中国民族学 时空制度 民族学事实 少数民族
下载PDF
文明比较学:基于人性—需要系统论的考察
3
作者 王海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4,255,共12页
比较是一种思维活动,一直与人类共在,但具体的比较学则是人类文明的产物,随着世界历史的绽放,具体的比较学不断兴起与繁荣。作为一般精神的文明比较学乃新兴领域,其相应的概念、研究对象与领域、目的、方法及境界等都正在生成之中,需要... 比较是一种思维活动,一直与人类共在,但具体的比较学则是人类文明的产物,随着世界历史的绽放,具体的比较学不断兴起与繁荣。作为一般精神的文明比较学乃新兴领域,其相应的概念、研究对象与领域、目的、方法及境界等都正在生成之中,需要学人不断探索和建构。因此以人性—需要系统论为方法,对文明比较学的前提和条件、比较学及其基本问题、比较的次第与比较角色、比较的创造和生成原则以及比较的立场与境界等问题进行探索与回应就显得尤为必要,这有助于文明比较学的发展和完善,助益文明比较学的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需要系统论 文明比较 文明交流互鉴 文明创新
下载PDF
东西文明交汇与鲁迅科学知识谱系的建立
4
作者 孙尧天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8,共11页
作为现代文明最重要的推动力,自然科学深刻影响了清末民初中国知识界的走向。本文尝试在文明比较视野中,重建鲁迅接受科学的历程与近现代知识体系变迁、文明话语兴起、自然观念转变以及精神和伦理改造等问题的历史关联。鲁迅对自然科学... 作为现代文明最重要的推动力,自然科学深刻影响了清末民初中国知识界的走向。本文尝试在文明比较视野中,重建鲁迅接受科学的历程与近现代知识体系变迁、文明话语兴起、自然观念转变以及精神和伦理改造等问题的历史关联。鲁迅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既受到清末科学主义潮流与明治日本影响,又根据自我主体性的思路对之做出了新的诠解,进而将其引入与“立人”有关的文学、精神和伦理层面,最终展现出在现代科学语境中否思科学的意识。这种内在张力既源于鲁迅与时代潮流的紧密互动,也体现了其对现代性问题的深刻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科学 文明比较 知识谱系 自然 伦理
下载PDF
文明比较视野下的“封建社会”问题研究(笔谈)——日知先生与“封建主义”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强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7,共3页
在现代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和学术发展过程中,“封建社会”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范畴和概念。它曾经体现着中国人对长达数千年历史认识的话语,也曾作为革命运动的对象。然而,它又是一个颇具歧义,难以获得人们普遍认同的范畴和概念。当今... 在现代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和学术发展过程中,“封建社会”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范畴和概念。它曾经体现着中国人对长达数千年历史认识的话语,也曾作为革命运动的对象。然而,它又是一个颇具歧义,难以获得人们普遍认同的范畴和概念。当今学术界更是对它的本源意义和在中国的真实含义提出了种种质疑。因而,从学术角度上,对“封建社会”进行深入探讨,考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中外历史学家对它是如何加以表述与应用,辨析中国历史上是否确实经历过封建社会形态,考察国际学术界对封建社会的研究进展状况以及对封建社会是否为一个具有普世性意义的社会形态做出科学的判断,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比较 封建社会 中国
下载PDF
瞭望文明:在共同生活中收获智慧构筑安全——关于比较文明研究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敏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4-99,共16页
个人与社会一直在风险中前行,寻求安全是共同生活的一个核心内容,这一过程促成了重要的智慧形态。文明的比较研究有助于解释基本的智慧形态——风险求存、彼此宽容、和平共处,以及它们的更新、发展、递进和留下的问题。文明的比较研究... 个人与社会一直在风险中前行,寻求安全是共同生活的一个核心内容,这一过程促成了重要的智慧形态。文明的比较研究有助于解释基本的智慧形态——风险求存、彼此宽容、和平共处,以及它们的更新、发展、递进和留下的问题。文明的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把握中西文明各自的特点,感悟到一种醇厚的世俗底蕴——对现世生活的关注、对人和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刻意追求,如何凝成了中国文化的基调。文明的比较研究也揭示了,以往共同生活(特别是西方现代性以来)所构筑的安全底线被一一突破,现有问题已经涉及到文化和文明的极深处。从而催生了一种思考:我们时代的文明也许踏入了另一个周期,正在走近一个新的分水岭。在这一转折期,面对新的风险和安全问题的挑战,中华文明的智慧显示出特别的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比较文明研究 智慧形态 个人与社会的安全
下载PDF
前轴心时代的中国与希腊——早期中西文明比较研究论纲 被引量:2
7
作者 范毓周 王志轩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4年第6期5-10,22,共7页
本文通过对文明形成的途径、社会结构、政治模式、思想文化四个方面的比较 ,指出东西方文明在人性及人类文明起源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同时在复杂的历史条件激荡下各自适应所属环境和自身背景 ,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质。并从制度经济学... 本文通过对文明形成的途径、社会结构、政治模式、思想文化四个方面的比较 ,指出东西方文明在人性及人类文明起源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同时在复杂的历史条件激荡下各自适应所属环境和自身背景 ,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质。并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公元前 11世纪中国和希腊由于迁徙和征服造成的社会结构变迁 ,对中国和希腊“轴心时代”因何产生 ,为何同时产生等问题 ,提出了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轴心时代 文明比较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
下载PDF
比较文明学的当代形态及研究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方汉文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4,共10页
比较文明研究是全球化时代的一种新兴的研究方向与学科,它对于理解当代世界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有重要意义,所以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文明与文化概念之间存在着差异与同一关系;比较文明学具有学科建设的方法论意义,比较文明研究的... 比较文明研究是全球化时代的一种新兴的研究方向与学科,它对于理解当代世界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有重要意义,所以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文明与文化概念之间存在着差异与同一关系;比较文明学具有学科建设的方法论意义,比较文明研究的语境受到世界各民族文明之间关系不同历史阶段的影响;国内文明比较研究已经具备创建新学科与理论形态的条件;综合世界比较文明研究的主要模式,中国比较文明研究理论可以将世界文明分为八大文明体系,从文明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与实践论等层次进行理论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共存 比较文明 文明与文化 历史语境 研究模式 文明体系
下载PDF
20世纪日本的比较文明研究轨迹 被引量:2
9
作者 周颂伦 《日本研究》 2006年第1期77-82,共6页
在文明单位的相互关系中考察历史结构的变迁,并对普遍的价值体系进行勾勒与评价,是日本的文明学者对比较文明学的定位。日本的比较文明的研究是从独善独尊的孤芳自赏状态清醒后发展起来的新学科。经过山本新、梅棹忠夫和伊东俊太郎先驱... 在文明单位的相互关系中考察历史结构的变迁,并对普遍的价值体系进行勾勒与评价,是日本的文明学者对比较文明学的定位。日本的比较文明的研究是从独善独尊的孤芳自赏状态清醒后发展起来的新学科。经过山本新、梅棹忠夫和伊东俊太郎先驱者的努力,现在已成长为一门备受学人们关注的学问体系。其中一些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值得我国学者予以关注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明 周边文明 生态史观 十二世纪文艺复兴 地球文明
下载PDF
中国比较文明学学科的发展与理论体系建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方汉文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31-43,共13页
21世纪中国与日本的比较文明学学科建设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中国学者提出了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基本模式,对学科定义、基本范畴、学科基本构成与比较文明史作出了新的界定;划分了不同于西方学者传统观念的八大文明体系;对比较明史的历史形... 21世纪中国与日本的比较文明学学科建设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中国学者提出了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基本模式,对学科定义、基本范畴、学科基本构成与比较文明史作出了新的界定;划分了不同于西方学者传统观念的八大文明体系;对比较明史的历史形态方面,提出了以"陶泥时代"为第三种文明形态的观念,改变了传统的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之间缺乏衔接与过渡的局面;特别是中国学者所提出的"四大文化复兴"观念,更是一种学科理论观念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明文化学 学科理论体系 中国模式四大文化复兴
下载PDF
文明比较与中华思想的逻辑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红岩 《文化软实力》 2022年第1期5-18,F0002,共15页
中西文明比较研究应以文明交流互鉴为原则。统一性是进行跨文化、跨民族、跨区域观察与研究的首要前提与基础。中西古典阐释学比较研究,是中西文明比较研究的新领域。中西双方思维形式不同,各有所长。荀子在中国古代知识领域发挥的作用... 中西文明比较研究应以文明交流互鉴为原则。统一性是进行跨文化、跨民族、跨区域观察与研究的首要前提与基础。中西古典阐释学比较研究,是中西文明比较研究的新领域。中西双方思维形式不同,各有所长。荀子在中国古代知识领域发挥的作用,与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发挥的作用相当。中华思想始终保持了发达的辩证逻辑形式,天道是中国哲学的第一命题。中华逻辑范畴依照“言—象—意”的结构运转,形成了包含本体母题、范畴谱系、论证方式在内的完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明比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统一性 特殊性 阐释学
下载PDF
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可比性问题
12
作者 曹顺庆 杜吉刚 《求索》 CSSCI 2003年第5期189-191,共3页
关键词 文明比较文学 研究 可比性 异质性 互补性
下载PDF
“文明冲突论”与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
13
作者 谭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3-126,共4页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备受研究讨论的现象,典型地体现出全球化背景下知识分子追求自身文化身份认同和生存利益的“忧患意识”,也从侧面深刻反映了跨文明比较研究的必要性和深刻性。为避免陷入到由全球化所引发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而导...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备受研究讨论的现象,典型地体现出全球化背景下知识分子追求自身文化身份认同和生存利益的“忧患意识”,也从侧面深刻反映了跨文明比较研究的必要性和深刻性。为避免陷入到由全球化所引发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而导致的“虚拟对抗”的“文明冲突”陷阱中,在文化思想界有必要进行跨文明研究与对话,而中国的比较文学界有能力、更有责任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廷顿 文明冲突论 异质性 文明比较
下载PDF
日本当代比较文明文化学研究核心观念阐释
14
作者 李东军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47-51,共5页
日本学者在当代世界比较文明文化研究中有较突出贡献,文章依据日本该学科的中心观念与历史阶段划分,对日本比较文明文化学的起源、周边文明论、生态文明论和文艺复兴论等中心观念进行阐释,同时对日本比较文明文化学会的组织活动进行了... 日本学者在当代世界比较文明文化研究中有较突出贡献,文章依据日本该学科的中心观念与历史阶段划分,对日本比较文明文化学的起源、周边文明论、生态文明论和文艺复兴论等中心观念进行阐释,同时对日本比较文明文化学会的组织活动进行了简要的陈述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明 日本文明 周边文明论 生态文明
下载PDF
中美诗学的“形式主义对话”——比较文明学话语一则
15
作者 方汉文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86-90,共5页
形式论在中国与西方诗学中都名声不佳,但实际上不少理论被削足适履式地归之于"形式主义",其实这种诗学流派大有翻案的必要,中国清代翁方纲的"肌理说"比起美国兰色姆的"肌质说"的幸运之处在于未被划地为... 形式论在中国与西方诗学中都名声不佳,但实际上不少理论被削足适履式地归之于"形式主义",其实这种诗学流派大有翻案的必要,中国清代翁方纲的"肌理说"比起美国兰色姆的"肌质说"的幸运之处在于未被划地为牢进入形式主义,但从中美文明比较研究的角度来看,两者都具有一种义理-形式的辩证性。这也是半个世纪后巴赫金甚至更晚近的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批评"的前驱者。索隐勾沉的目标并不是要翻案的雄图大略,而只是从中美文学与文明的历史线索中看到形式主义诗学沉浮的现象,反思形式与内容的辩证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诗学 形式主义对话 比较文明
下载PDF
为“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一辩
16
作者 侯传文 《求索》 CSSCI 2003年第5期189-189,193-194,共3页
关键词 文明比较文学 研究 比较文学 文明
下载PDF
比较文明史与中国学术的“通学”
17
作者 马广利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9-75,共7页
比较文明史作为比较文明学的一个分支,是全球化时代国际重要学科之一,在中国学术史上,比较文明史继承"中西新学"成为"通学"的新期。中国学术史从春秋诸子、汉儒、魏晋玄学、唐代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直到"... 比较文明史作为比较文明学的一个分支,是全球化时代国际重要学科之一,在中国学术史上,比较文明史继承"中西新学"成为"通学"的新期。中国学术史从春秋诸子、汉儒、魏晋玄学、唐代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直到"中西新学"共七期之后进入"通学","中西新学"以甲骨学与古代社会研究、清华与西南联大学者群、延安学术为代表;"通学"发轫于钱锺书、季羡林的中外学术"打通","通学"则完全进入世界学术创新,以方汉文的比较文明文化学学科理论建构、比较文明史的"遗产文明"(陶泥文明等)的"物质文化"研究、"马儒"史学认知论、八大文明体的历史发展新方法与新观念为中国化的学术主体创新。当代"通学"结束了中国被动接受西方"新学科"的历史,形成中西学术"融新"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学 中国学术史 比较文明
下载PDF
文明融新:国家文明战略的解读——评方汉文教授五卷本《比较文明学》
18
作者 方汉文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92-99,共8页
文章对方汉文教授的新著《比较文明学》(五卷本)进行了评析。认为这部著作直接对话当代西方学者,提出了“文明融新”的理念,为国家文明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于人类文明未来的神学与俗世的理想国设计方案、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和... 文章对方汉文教授的新著《比较文明学》(五卷本)进行了评析。认为这部著作直接对话当代西方学者,提出了“文明融新”的理念,为国家文明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于人类文明未来的神学与俗世的理想国设计方案、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和黑暗时代三种预言,《比较文明学》也进行了富有学理性的析辩与点评,并且基于中国传统典籍《易经》和儒学思想,论述全球化时代多元文明“融新”的理论基础。最后,《比较文明学》将中国文明复兴中的‘‘协和万邦’,置于东西方文明在历史、文学、哲学和人类学方面的差异与同一之中,采取横切入不同文明的相对应层面进行比较和阐释,建构了文明学的中国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融新 中国文明复兴 协和万邦 比较文明的中国话语
下载PDF
从东西方古代文明比较研究看虞舜在世界文明史的作用与影响
19
作者 郭辉东 吕芳文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1-8,共8页
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世界文明是一个不断走向进步的过程。论文采用"以类相从,时代为序"的纵横比较研究法,纵横四海,神游五洲,以中国和虞舜在世界文明史的作用与影响为研究对象,采百家之精华,拨千年之迷雾,将众多历史的碎片... 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世界文明是一个不断走向进步的过程。论文采用"以类相从,时代为序"的纵横比较研究法,纵横四海,神游五洲,以中国和虞舜在世界文明史的作用与影响为研究对象,采百家之精华,拨千年之迷雾,将众多历史的碎片由点到线再扩展到面地连接起来,把古史传说、经史典籍与考古发掘的地下文物进行鉴析与印证,以4000多年前的虞舜作为切入点上下求索,把整个世界文明史作为一个可以扩展到过去和未来的统一过程,求得有益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径选择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舜 世界文明进程 东西方文明比较
下载PDF
美国华人商文学:跨文明比较研究
20
作者 邹涛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年第2期285-286,共2页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文明比较 美国华人 商业社会 全球化语境 知识精英 文化身份 文学呈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