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比较流行病学的冠心病中医证型及证素地域性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田松 袁肇凯 +6 位作者 黄献平 祁若可 武小雪 刘景委 张超伟 何茜 程月招 《中医药导报》 2014年第12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地域冠心病证候分布和证素的特点及差异。方法:150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来自长沙、太原和新乡3个不同地域,在质量控制的前提下,进行证候和证素的判定,并对不同地域冠心病患者证候和证素情况进行描述和对比研究。结果:整体分... 目的:探讨不同地域冠心病证候分布和证素的特点及差异。方法:150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来自长沙、太原和新乡3个不同地域,在质量控制的前提下,进行证候和证素的判定,并对不同地域冠心病患者证候和证素情况进行描述和对比研究。结果:整体分布情况表明,冠心病的常见证候因素中,本虚中以气虚为主,阴虚、阳虚次之;标实中以血瘀为主,痰浊,气滞次之。地域差异较明显的证型为寒滞心脉证和气滞心脉证;证素方面,除阳虚外,其它均有较明显的地域差异性,标实的差异性大于本虚。结论:冠心病中医证候和证素分布均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证素尤为明显。这种差异可能与各地域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及其影响下的患者人群体质和生活习惯相关。通过本研究提示文献归纳研究不能代替流行病学的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证候 证素 比较流行 地域
下载PDF
避雨栽培对葡萄霜霉病发生和流行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于舒怡 刘长远 +4 位作者 梁春浩 刘丽 关天舒 王辉 臧超群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4-760,共7页
2012年对沈阳地区避雨和露地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对比分析表明:相同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间发病情况差异较大,无核白鸡心品种最早发病且流行程度最大,其次为红地球品种,巨峰品种发病最晚,发生程度最轻。应... 2012年对沈阳地区避雨和露地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对比分析表明:相同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间发病情况差异较大,无核白鸡心品种最早发病且流行程度最大,其次为红地球品种,巨峰品种发病最晚,发生程度最轻。应用SPSS11.5进行回归分析,明确了Logistic模型能够较好反映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流行时间动态情况,并推导了沈阳地区露地栽培条件葡萄霜霉病指数增长期为5月1日至7月17日,逻辑斯蒂增长期为7月17日至8月14日,衰退期为8月14日以后;避雨栽培条件该病的指数增长期为5月1日至8月14日,逻辑斯蒂增长期为8月14日至9月11日,衰退期为9月11日以后,明确了指数增长期为最佳药剂防治时间。避雨栽培可有效推迟葡萄霜霉病的始发期和衰退期,均可达到28d,并可显著降低该病的病情指数。同一栽培条件,不同品种间葡萄霜霉病增长速率存在一定差异;避雨栽培条件下,该病平均病病情指数最高增长速率2.0871·d-1,明显低于露地栽培条件下的增长速率4.5774·d-1。相对湿度对该病病情扩展具有显著影响,田间湿度越大,病情扩展越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 避雨栽培条件 时间动态 病害比较流行学
下载PDF
新型栽培模式对玉米大斑病流行时间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震 傅俊范 +2 位作者 景殿玺 周如军 李自博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4-88,共5页
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考察二比空栽培模式、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流行动态。采用温湿度记录仪24小时定点监测温度和湿度,结果表明:从接种开始到流行末期二比空栽培模式... 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考察二比空栽培模式、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流行动态。采用温湿度记录仪24小时定点监测温度和湿度,结果表明:从接种开始到流行末期二比空栽培模式小区比常规栽培模式小区日平均温度低0.8℃,比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小区日平均温度低1.5℃,日平均湿度分别低3.4%和8.2%。二比空栽培模式病情指数比常规栽培模式低11.4,比大垄双行栽培模式低16.0。整个病害流行过程中3种栽培模式温湿度依次为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常规栽培模式>比空栽培模式,且不同栽培模式的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和流行差异显著。整个病害流行过程中病情严重程度依次为: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常规栽培模式>比空栽培模式。应用SPSS11.5软件对通过计算机所调查的3种栽培模式的病情指数进行曲线回归分析,拟合出最适Logistic模型,该模型最适用于描述二比空栽培栽培模式、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大斑病流行时间动态。应用该模型推导病害指数增长期(始发期,该时期也是最佳药剂防治时间)可知大垄双行栽培模式的始发期出现较晚,而Logistic增长期(盛发期)常规模式长于二比空栽培模式和大垄双行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二比空栽培模式 大垄双行栽培模式 病害比较流行学
下载PDF
不同栽培密度对大豆灰斑病发生和流行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丽丽 傅连舜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5期88-91,共4页
大豆栽培密度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近些年,由于大豆合理密植措施的实施,从而导致大豆病害发生和流行有了新的变化趋势。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对15万株/hm2(L1)、20万株/hm2(L2)、25万株/hm... 大豆栽培密度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近些年,由于大豆合理密植措施的实施,从而导致大豆病害发生和流行有了新的变化趋势。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对15万株/hm2(L1)、20万株/hm2(L2)、25万株/hm2(L3)栽培密度下大豆灰斑病发生流行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调查研究发现,20万株/hm2(L2)栽培密度和25万株/hm2(L3)栽培密度的病情指数、温湿度均高于15万株/hm2(L1)栽培密度处理,进而证明栽培密度影响大豆病害发生和流行。通过SPSS19.0软件对比分析,Logistic模型最适用于描述15万株/hm2(L1)、20万株/hm2(L2)、25万株/hm2(L3)栽培密度下大豆灰斑病流行时间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 栽培密度 病害比较流行学 大豆褐斑短胖孢菌
下载PDF
微生物菌肥对花生网斑病流行时间动态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5
作者 刘震 孔飞 +4 位作者 贾会丰 刘学良 张艳 李兵 鲁迪 《辽宁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26-30,共5页
利用植物病害流行学手段,通过微生物菌肥、常规肥料设计,明确两种施肥方式下花生网斑病的发生流行动态。采用温湿度记录仪、土壤检测仪对试验小区环境和土壤环境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从6月10日调查开始到流行末期,施加微生物菌肥和施加... 利用植物病害流行学手段,通过微生物菌肥、常规肥料设计,明确两种施肥方式下花生网斑病的发生流行动态。采用温湿度记录仪、土壤检测仪对试验小区环境和土壤环境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从6月10日调查开始到流行末期,施加微生物菌肥和施加常规肥料小区平均温度分别为27.0℃和27.1℃,小区平均湿度分别为50.1%和49.9%,土壤平均温度分别为25.0℃和25.1℃,土壤平均湿度分别为51.1%和51.0%,土壤平均PH值分别为6.4和5.8,流行末期病情指数分别为35.5和42.8,病株率分别为94%和100%。试两种施肥方式下土壤环境的pH值存在差异。病害流行过程中病情严重程度为:施加常规肥料>施加微生物菌肥。通过计算机应用SPSS 27.0软件对所调查两种施肥方式的病情指数进行曲线回归分析,拟合出最适Logistic模型。应用该模型推导病害指数增长期(始发期)、盛发期、衰退期,指数增长期(始发期)也是最佳药剂防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肥 花生网斑病 时间动态 病害比较流行学
下载PDF
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对玉米灰斑病流行时间动态的影响
6
作者 陈尔冉 周顺新 桑立君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11期96-99,共4页
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对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对玉米灰斑病发生流行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从接种开始到流行末期,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小区比常规栽培模式小区日平均温度低1.8℃,日平... 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对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对玉米灰斑病发生流行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从接种开始到流行末期,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小区比常规栽培模式小区日平均温度低1.8℃,日平均湿度低4%。通过对比分析,Logistic模型最适用于描述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灰斑病流行时间动态。应用该模型推导病害指数增长期(始发期)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出现较晚,而Logistic增长期(盛发期)常规模式长于双株定向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灰斑病 双株定向栽培模式 病害比较流行学
下载PDF
茶区与非茶区男性肝癌死亡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沈靖 徐耀初 +2 位作者 叶本法 钮菊英 沈洪兵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72-172,共1页
茶区与非茶区男性肝癌死亡率的比较研究沈靖,徐耀初,叶本法,钮菊英,沈洪兵南京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南京210029)自八十年代以来,大量的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研究已显示绿茶及其提取物有防癌抗癌的功能,流行病学现场调查... 茶区与非茶区男性肝癌死亡率的比较研究沈靖,徐耀初,叶本法,钮菊英,沈洪兵南京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南京210029)自八十年代以来,大量的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研究已显示绿茶及其提取物有防癌抗癌的功能,流行病学现场调查也提示常饮绿茶与人类肿瘤的低发有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肝癌 肝癌死亡率 茶区 消化道癌 比较流行 比较研究 现代预防医 绿茶 血浆硒 细胞培养
下载PDF
贵州省铜仁地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比较流行病学分析
8
作者 王亚西 任达飞 +2 位作者 田飞 张艳辉 杨渊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0年第9期1779-1780,共2页
目的探讨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麻疹疫苗强化前后的防控效果。方法采用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接种方法,于2004年10月10-25日对贵州省铜仁地区8月龄~6岁的学龄前儿童、12岁以内的在校儿童、13岁以下的辍学儿童进行了麻疹强化免疫,并采... 目的探讨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麻疹疫苗强化前后的防控效果。方法采用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接种方法,于2004年10月10-25日对贵州省铜仁地区8月龄~6岁的学龄前儿童、12岁以内的在校儿童、13岁以下的辍学儿童进行了麻疹强化免疫,并采用比较流行病学方法,对强化免疫前(2002-2004年)和强化免疫后(2005-2008年)的预防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MV强化后,麻疹发病明显下降,平均发病率由强化前21.11/10万下降为强化后0.7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8,P<0.05;RR=21.0),麻疹的发病风险降低了21倍。同时监测发现,麻疹IgG抗体水平明显上升(χ2=31.97,P<0.00)。结论 MV强化可有效地控制麻疹发病,是彻底消除麻疹的有效措施,强化周期应每3~4年进行1次。同时,做好麻疹专报系统监测,及时调整免疫策略,加强常规免疫规划,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疫苗 强化免疫 比较流行 分析
原文传递
露地和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苗木霜霉病病株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 被引量:7
9
作者 于舒怡 刘长远 +3 位作者 傅俊范 王辉 关天舒 刘丽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0-726,共7页
【目的】明确不同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方法】通过5种聚集度指数测定法判定了不同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各个流行时期的空间分布格局,利用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分析病害聚集原因,采用Iwao回归法计算不同... 【目的】明确不同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方法】通过5种聚集度指数测定法判定了不同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各个流行时期的空间分布格局,利用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分析病害聚集原因,采用Iwao回归法计算不同发病程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数。【结果】露地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空间分布型在始发期为随机分布,在盛发期转为聚集分布,在衰退期转为均匀分布;而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整个生长季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不同栽培条件下,在病害始发期至盛发期,病株间均表现为相互吸引,病株的空间分布为聚集的,且聚集强度随着病株密度的增加而升高,而在盛发期至衰退期,随着病株密度的增加,露地栽培个体群在田间由聚集分布转为均匀分布,避雨栽培个体群在田间则仍呈现聚集分布的格局。盛发期葡萄霜霉病聚集的原因是由病原菌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用Iwao理论抽样模型,计算出不同发病程度情况下所需的最适抽样数量,随着病情指数的增加,所需抽样数量递减。露地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序贯抽样模型为To(N)=0.450N±2.154 N,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序贯抽样模型为To(N)=0.450N±2.102 N。【结论】露地和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一定差异,并对比分析了造成2者差异的原因。明确了不同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各个流行时期的最佳取样方式、最适抽样数量及指导田间防治的序贯抽样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栽培条件 比较流行学
下载PDF
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对玉米纹枯病发生和流行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震 傅俊范 +2 位作者 景殿玺 周如军 李自博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1-135,共5页
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对双株定向栽培模式与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纹枯病发生流行动态进行初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冠层内温湿度均低于常规栽培模式,而其玉米纹枯病发病也较轻。通... 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对双株定向栽培模式与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纹枯病发生流行动态进行初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冠层内温湿度均低于常规栽培模式,而其玉米纹枯病发病也较轻。通过SPSS11.5软件对比分析,Logistic模型能够用于描述双株定向栽培模式下玉米纹枯病流行时间动态。应用该模型推导病害指数增长期(始发期)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出现较晚,而Logistic增长期(盛发期)则长于常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纹枯病 双株定向栽培模式 病害比较流行学
原文传递
双株栽培模式对玉米大斑病流行时间动态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傅俊范 刘震 +2 位作者 景殿玺 周如军 薛彩云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1-145,152,共6页
双株栽培模式是辽宁省玉米生产的新型栽培模式,包括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和双株紧靠栽培模式。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对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双株紧靠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大斑病发生流行动态进行... 双株栽培模式是辽宁省玉米生产的新型栽培模式,包括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和双株紧靠栽培模式。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对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双株紧靠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大斑病发生流行动态进行比较研究。调查研究发现,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和双株紧靠栽培模式的病情指数低于常规栽培模式。通过SPSS 11.5软件对比分析,Logistic模型适用于描述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双株紧靠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大斑病流行时间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 栽培模式 病害比较流行学
原文传递
二比空栽培模式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流行动态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景殿玺 刘震 +1 位作者 周如军 傅俊范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6-139,146,共5页
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对二比空栽培模式与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流行动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比空栽培模式的发病程度轻于常规栽培模式,病害初始病情与传播速率均低于常规模式。... 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对二比空栽培模式与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流行动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比空栽培模式的发病程度轻于常规栽培模式,病害初始病情与传播速率均低于常规模式。病害流行时间动态模型拟合发现,Weibull模型较好,其中,两种栽培模式下病害指数增长期(始发期)相同,二比空栽培模式下病害Weibull增长期(盛发期)短于常规模式,且衰退期出现较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二比空栽培模式 病害比较流行学
原文传递
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流行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金堂 默书霞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7-140,146,共5页
通过两年田间小区试验,观察比较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流行动态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株定向栽培模式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病情重于常规栽培模式,适合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下病情差异更为明显... 通过两年田间小区试验,观察比较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流行动态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株定向栽培模式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病情重于常规栽培模式,适合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下病情差异更为明显。应用Logistic模型推导两种栽培模式下病害的流行时期,双株定向栽培模式的指数增长期及衰退期较常规栽培模式短,而逻辑斯蒂增长期则长4-5 d,说明双株定向栽培模式更适合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双株定向栽培的玉米产量高于常规栽培,但随着两者病情差距的扩大,增产优势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双株定向栽培模式 病害比较流行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