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当代多民族比较诗学体系化建构的可能性——龚举善教授《中国民族比较诗学研究》的总体逻辑 |
王嘉楠
|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质朴平淡与浓烈奇特——中西比较诗学研究札记 |
曹顺庆
|
《江汉论坛》
|
1986 |
0 |
|
3
|
论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范围和目的——兼与叶维廉、乐黛云二先生商榷 |
周伟民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8 |
1
|
|
4
|
对话:理论精神与操作原则──巴赫金对比较诗学研究的启示 |
蒋述卓
李凤亮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21
|
|
5
|
路径与窗口——论刘若愚及在美国学界崛起的华裔比较诗学研究族群 |
杨乃乔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6
|
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瓶颈现象及反思 |
谭佳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7
|
理路探微:诗学如何从“比较”走向世界性──对曹须庆比较诗学研究的一种解读 |
吴兴明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
1999 |
6
|
|
8
|
寻求比较诗学研究的新路径 |
曹顺庆
|
《中国比较文学》
|
1997 |
4
|
|
9
|
走向比较诗学 |
张海明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
|
|
10
|
略谈性别意识和比较诗学 |
李继凯
|
《艺术广角》
|
1997 |
1
|
|
11
|
诠释循环对于中西比较诗学的意义 |
王宇根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2
|
走向比较诗学 |
贺劲绮
|
《艺海》
|
1997 |
0 |
|
13
|
“世纪末”的文化境遇与我们的出路——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中西文化“平行研究”与“话语建构”讨论会纪要 |
王宇根
|
《文艺争鸣》
CSSCI
|
1994 |
0 |
|
14
|
诠释循环对于比较诗学的意义 |
王宇根
|
《中国比较文学》
|
1994 |
0 |
|
15
|
中西比较诗学的历史与发展 |
张海明
姚尧
|
《诗刊》
北大核心
|
199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