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新旧刑法的比较谈我国刑法中的主刑──死刑 被引量:1
1
作者 谢慧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S1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死刑缓期执行 死刑适用 比较谈 1979年刑法 新刑法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我国刑法 罪刑法定原则 人身危险性 确有悔改
下载PDF
中美电视剧比较谈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琰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11-113,共3页
关键词 电视剧叙事 美国观 观众 美国电视 美国人 肥皂剧 比较谈 故事情节 黄金时段 大电视网
下载PDF
从道德调查比较谈大学生道德缺损与校正对策
3
作者 孙首臣 胡明毅 《煤炭高等教育》 1997年第3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缺损 比较谈 青年研究 不道德行为 精神文明建设 道德理想 大学生道德价值观 道德观念 道德目标
下载PDF
课标:新标准 新发展 新未来——通过比较谈《新标准大学英语》的优势
4
作者 王佳 李宁 《教育教学论坛》 2010年第35期163-164,共2页
为了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近年来,大学英语教材一换再换。到底什么样的教材才能满足社会对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求?外延社近期出版的《新标准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引起巨大反响,让我们看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未来。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材 新标准大学英语 比较谈
下载PDF
读后感与评论比较谈
5
作者 付敢泽 《写作(中)》 2007年第6期16-16,共1页
就像一对孪生兄弟,读后感(含观后感)与评论文均属议论文的范畴,都具备议论文所共有的特点。就其结构而言,都可呈“引、议、联、结”的模式,表达方式都可夹叙夹议。但它们还是有着许多差异的。其一、目的要求不同。读后感要求作者抒写阅... 就像一对孪生兄弟,读后感(含观后感)与评论文均属议论文的范畴,都具备议论文所共有的特点。就其结构而言,都可呈“引、议、联、结”的模式,表达方式都可夹叙夹议。但它们还是有着许多差异的。其一、目的要求不同。读后感要求作者抒写阅读时所受到的启发,引起的联想,产生的体会。必须读其文,发其感。评论文则要求作者对客观事物或者问题进行评价,褒贬功过利弊,臧否优劣是非。必须述其事,评其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后感 评论文 原材料 论证 比较谈 联想 论点 思维 受点 论据
下载PDF
互窥中生辉、映衬中臻善——于连和高加林比较谈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华 《外国文学研究》 1987年第3期98-103,共6页
文学即人学。人的各种遭遇,即所谓命运,常常是文学家们注意的中心。各种各样人物的命运,又往往是文学家们历写不衰的主题,透过命运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说明它们赖以产生的社会制度的优劣,反映那个时代的风貌。反映这类题材的作品很多,其中... 文学即人学。人的各种遭遇,即所谓命运,常常是文学家们注意的中心。各种各样人物的命运,又往往是文学家们历写不衰的主题,透过命运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说明它们赖以产生的社会制度的优劣,反映那个时代的风貌。反映这类题材的作品很多,其中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作品《红与黑》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相隔一个半世纪后的中国当代作家路遥的《人生》也可以说是这方面的杰作。主人公于连和高加林的命运悲剧有许多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加林 人物性格 于连 社会化 十九世纪 司汤达 比较谈 路遥 相似之处 爱情
下载PDF
从中西多声部音乐的比较谈起 被引量:5
7
作者 樊祖荫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8-59,共2页
论及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关系及其比较研究,我以为首先必须弄清各自的基本情况及其本质特点,然后应在同一层面上以相对应的方式来进行比较。不然,其比较结果常不能说明问题。譬如,不少文章都说西方是多声思维、复音音乐,中国是单声思维。
关键词 比较谈 西方音乐文化 多声部民歌 多声思维 基本情况 汉族 比较研究 中国音乐 苏联 民间合唱
下载PDF
中印“韵”“味”比较谈——兼与刘九州同志商榷 被引量:3
8
作者 侯传文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91-97,共7页
中印两国古代文艺理论都有各自的理论体系,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开展这方面的比较研究,对于认识两国文论和文学的不同特色、对于进一步探索艺术规律,都有重要意义。笔者日前读到刘九州同志的文章《中印“味说”异同论》(《外国文学研... 中印两国古代文艺理论都有各自的理论体系,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开展这方面的比较研究,对于认识两国文论和文学的不同特色、对于进一步探索艺术规律,都有重要意义。笔者日前读到刘九州同志的文章《中印“味说”异同论》(《外国文学研究》八六年第三期,以下简称《味论》),觉得是一个可喜的尝试。文章从一对具体的审美范畴的比较入手,探讨中印古代文艺理论的不同特色,方法是很可取的,但是文中许多观点值得商榷。笔者不揣浅陋,试将中印文论中的“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范畴 古代文艺理论 艺术美 古代文论 比较谈 艺术规律 异同论 重要意义 文艺理论家 品评人物
下载PDF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双子星座——严复与林纾翻译文学比较谈 被引量:2
9
作者 丘铸昌 程翔章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01-106,共6页
在我国,翻译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文字记载,可追溯到周代:“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韋是),北方曰译。”朝廷里还设有专门的官职,称为“象胥”,即今天的“翻译”。不过,当时的翻译仅限于口头... 在我国,翻译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文字记载,可追溯到周代:“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韋是),北方曰译。”朝廷里还设有专门的官职,称为“象胥”,即今天的“翻译”。不过,当时的翻译仅限于口头。至春秋战国时,出现了正式的文字翻译,如《说苑·善说篇》中所载之《越人歌》即是,但为数并不多,且所译皆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不同语言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 严复 文字翻译 语言文字 林译小说 天演论 翻译事业 古文翻译 比较谈 古书
下载PDF
中西修辞学比较谈:修辞批评的两种方式 被引量:3
10
作者 Karl Kao 高辛勇 +2 位作者 王文松 叶林海 刘英凯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6年第5期1-4,共4页
本文系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Karl Kao(高辛勇)教授发表在美国Chinese Literature:Essays,Articles.Reviews学报第15期(1993年)上题为《汉语修辞学研究近况》一文的后半部分。标题为编者所加。该文的前半部分译作,已发表于《锦州师院学报》... 本文系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Karl Kao(高辛勇)教授发表在美国Chinese Literature:Essays,Articles.Reviews学报第15期(1993年)上题为《汉语修辞学研究近况》一文的后半部分。标题为编者所加。该文的前半部分译作,已发表于《锦州师院学报》1996年第2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批评 中西修辞学 比较谈 汉语修辞 修辞性 修辞格 两种方式 修辞方式 文学批评 政治演说
下载PDF
“非美为美”与“恶之花”及其他——李贺与波特莱尔诗歌美学比较谈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松锟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89年第4期78-82,共5页
中国古代文学历来以真善美相统一为其正宗,而且形成了一种“喜单纯、明朗、反繁芜、晦涩的特点.”(李春林《东方的狡黠》文艺报87.8.22)可是到了唐中叶以后,却出了一个“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的诗人李贺,且其诗“... 中国古代文学历来以真善美相统一为其正宗,而且形成了一种“喜单纯、明朗、反繁芜、晦涩的特点.”(李春林《东方的狡黠》文艺报87.8.22)可是到了唐中叶以后,却出了一个“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的诗人李贺,且其诗“辞尚奇诡”,不仅晦涩难懂,而且“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他因此被人称为“鬼才”、“鬼仙”、“诗鬼”.鬼者,阴气之所结也,若通读李贺遗留下来的二百余首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之花 比较谈 诗歌美学 意象 弥尔顿 波特莱尔 撒旦 李贺 作品 反抗者
下载PDF
萧红与冰心、庐隐、丁玲语言风格比较谈
12
作者 陈宏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70-73,共4页
人们普遍感到萧红的作品有一种不可代替的“萧红味”,这正说明萧红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这种艺术风格又主要通过语言特色表现出来。冰心的清莹圆润、蕴藉空灵,丁玲的细腻直白、激切酣畅,庐隐的凄丽悱恻、感伤忧郁,各呈异彩,各有千... 人们普遍感到萧红的作品有一种不可代替的“萧红味”,这正说明萧红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这种艺术风格又主要通过语言特色表现出来。冰心的清莹圆润、蕴藉空灵,丁玲的细腻直白、激切酣畅,庐隐的凄丽悱恻、感伤忧郁,各呈异彩,各有千秋。而萧红的语言风格和表述方式别具一格,表现为稚拙、诙谐、明快、潇洒。本文以萧红为中心,将她与冰心、庐隐、丁玲这三位著名现代女作家的语言风格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风格 稚拙 萧红作品 语言风格 语言方式 时代精神 庐隐 美学追求 比较谈 丁玲
下载PDF
“寄意寒星荃不察”——从沈从文与鲁迅小说创作之比较谈起
13
作者 张丰年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S1期77-79,共3页
“寄意寒星荃不察”———从沈从文与鲁迅小说创作之比较谈起张丰年一在多彩纷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沈从文与鲁迅可谓是风格迥异、旨趣不一的两位大家。如果说第一个把笔触深入到下层民众的是鲁迅,那么塑造下层民众形象最富人情味的... “寄意寒星荃不察”———从沈从文与鲁迅小说创作之比较谈起张丰年一在多彩纷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沈从文与鲁迅可谓是风格迥异、旨趣不一的两位大家。如果说第一个把笔触深入到下层民众的是鲁迅,那么塑造下层民众形象最富人情味的恐怕就应属沈从文了。然而长期以来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小说创作 鲁迅小说 荃不察 比较谈 下层民众 民族性格 湘西 “国民性” 沈从文作品 文学观
下载PDF
各有特色的民族正气之歌——《京华烟云》小说与电视剧比较谈 被引量:1
14
作者 万平近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0年第2期47-51,共5页
根据长篇小说《京华烟云》改编的40集台湾电视连续剧,跨过海峡,在福建荧屏上出现,吸引了众多观众,其盛况近似《四世同堂》电视剧的播映.正如老舍与北京的关系一样,福建是《京华烟云》小说作者林语堂的家乡.《京华烟云》通过电视剧形式... 根据长篇小说《京华烟云》改编的40集台湾电视连续剧,跨过海峡,在福建荧屏上出现,吸引了众多观众,其盛况近似《四世同堂》电视剧的播映.正如老舍与北京的关系一样,福建是《京华烟云》小说作者林语堂的家乡.《京华烟云》通过电视剧形式与福建观众见面,这是久居海外的作家、学者林语堂生前未曾料想到,但确实成为遗赠给家乡人民的一件礼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台湾 家乡 林语堂 礼物 小说作者 比较谈 各有特色 长篇小说 弘扬民族精神
下载PDF
艺术观念的更新与审美创造意识的增长——林四娘作品群比较谈 被引量:1
15
作者 纪发 史友 《山东社会科学》 1988年第S1期45-50,共6页
林四娘的故事,除见诸蒲松龄《聊斋志异》外,清初作家著录的,还有王士祯《池北偶谈》、陈维崧《妇人集》、林云铭《林四娘记》。对于这一组作品,过去研究者的注意力大都放在其中民族思想的多寡有无上,并以此为标准去评判它们的优劣成败... 林四娘的故事,除见诸蒲松龄《聊斋志异》外,清初作家著录的,还有王士祯《池北偶谈》、陈维崧《妇人集》、林云铭《林四娘记》。对于这一组作品,过去研究者的注意力大都放在其中民族思想的多寡有无上,并以此为标准去评判它们的优劣成败。蒲松龄的《林四娘》之所以得到较高评价,就是因为体现了较多的民族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志异 民族思想 作品群 比较谈 王士祯 明末清初 创作观 陈维崧 审美理想
下载PDF
回归与超越──从两个散文高峰的比较谈新时期散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秀亮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回归与超越──从两个散文高峰的比较谈新时期散文吴秀亮新时期散文与“五四”散文无疑是20世纪中国散文的两座高峰。而新时期散文,可以说比其他任何文体都更依恋于“五四”。在外来散文及理论甚少输入的情况下,为了挣脱“十七年”... 回归与超越──从两个散文高峰的比较谈新时期散文吴秀亮新时期散文与“五四”散文无疑是20世纪中国散文的两座高峰。而新时期散文,可以说比其他任何文体都更依恋于“五四”。在外来散文及理论甚少输入的情况下,为了挣脱“十七年”散文的诸多框框和模式──如“工具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散文 回归与超越 散文文体 比较谈 个性意识 当代意识 散文家 文化品位 “十七年” 审美心理
下载PDF
两部《西游记》比较谈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忠昌 《社会科学辑刊》 1984年第1期143-150,共8页
《后西游记》,作为《西游记》的续书,是在《西游记》盛行于世的百余年之后的明末清初,由佚名作者所作。自1982年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将其作为《明末清初小说选刊》之一刊行以来,研究者多把两部《西游记》作比较研究。这是一件有意义的工... 《后西游记》,作为《西游记》的续书,是在《西游记》盛行于世的百余年之后的明末清初,由佚名作者所作。自1982年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将其作为《明末清初小说选刊》之一刊行以来,研究者多把两部《西游记》作比较研究。这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归纳起来,观点大致有三。其一,两者相较,《后西游记》“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新发展,锦上添花的再创造”,思想性艺术性兼优于《西游记》;其二,比之于《西游记》,《后西游记》思想性高而艺术性低;其三,《后西游记》“行文造事并逊”,思想性艺术性均低。(以上所引,见《〈后西游记〉校后记》等)愚以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思想性 比较谈 明末清初 续书 孙悟空 小说创作 文学史 吴承恩 人物形象
下载PDF
殊途同归的“南北二功”——韩少功与陈建功比较谈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达专 《当代文坛》 1987年第5期16-19,共4页
同一时期的不同作家在思想倾向和艺术追求上殊途同归的现象,在文学史上是累见不鲜的。 以“五四”运动为先声的我国新时期十年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可以看作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又一次新文化运动。韩少功和陈建功,都是在新时... 同一时期的不同作家在思想倾向和艺术追求上殊途同归的现象,在文学史上是累见不鲜的。 以“五四”运动为先声的我国新时期十年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可以看作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又一次新文化运动。韩少功和陈建功,都是在新时期起步的优秀青年作家。他们原来都是城市知识青年,十年浩劫使他们沦落到生活的最底层,亲身经历和见闻了许多善良的人们遭受的野蛮践踏、许多美好的家庭所临的旦夕灾祸,以及那象神魔点化般地复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封建专制、文字狱、血统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建功 韩少功 比较谈 作家 认识进程 作品 人道主义 生存状态 当代人格 文学思潮
下载PDF
对汉语阅读课教材编写的思考──从两种教材的比较谈起
19
作者 陈晓燕 《煤炭高等教育》 1995年第2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阅读课程 教材编写 《教程》 比较谈 学习汉语 外国留学生 系统性 对外汉语 语言学习 基本词汇
下载PDF
从国际比较谈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
20
作者 赵琼 《南方金融》 1998年第6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存款保险制度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存款保险机构 金融机构 比较谈 保险金额 存款保险费率 比利时 保险资格 西方发达国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