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能忽略的“电影性”语言之美--《植树的牧羊人》原文与课文比较
1
作者 卢美艳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5-48,共4页
《植树的牧羊人》原文极具艺术表现力,这一点与作者让.乔诺身兼电影编剧与作家的双重身份有一定关系。在小说原文中,他娴熟地运用了镋头的对列穿插、化入化出、长焦与特写等蒙太奇电影技巧,成就了小说中的“电影性”语言。通过比较阅读... 《植树的牧羊人》原文极具艺术表现力,这一点与作者让.乔诺身兼电影编剧与作家的双重身份有一定关系。在小说原文中,他娴熟地运用了镋头的对列穿插、化入化出、长焦与特写等蒙太奇电影技巧,成就了小说中的“电影性”语言。通过比较阅读原文与课文,剖析原文中的“电影性”语言探索文字媒介的动态视觉艺术效果,能丰富学生阅读和审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阅读“电影性”语言 动态视觉艺术 审美体验
下载PDF
比较艺术学视阈下的文学与电影研究:跨媒介、文本化与电影阅读理论
2
作者 李斌 何梦珂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3年第2期184-194,231,共12页
作为艺术活动的载体,媒介属性和媒介变迁对于艺术特征、艺术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媒介视角,跨艺术比较研究并不局限于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简单比附,也蕴含着媒介转换、互补、互动等活动。就电影艺术而言,自诞生之日起便不断与其他艺... 作为艺术活动的载体,媒介属性和媒介变迁对于艺术特征、艺术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媒介视角,跨艺术比较研究并不局限于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简单比附,也蕴含着媒介转换、互补、互动等活动。就电影艺术而言,自诞生之日起便不断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比较,以寻找电影的同源或者前身。其中,文学与电影之间的比较研究展现了电影研究由视觉化转向文本化的过程,展示了艺术交流过程中的媒介互动,促成电影语言、电影符号、电影阅读等新理论的建构与发展,体现了比较艺术学的跨学科、跨艺术、跨视域等跨越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艺术学 文学与电影 电影语言 电影文本 电影阅读
下载PDF
在诵读中欣赏诗歌
3
作者 李雅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1999年第7期62-65,共4页
本单元着重培养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诗歌语言凝炼,含义丰富;形象具体鲜明,富于联想和想象;感情强烈充沛;讲究节奏和韵律。要掌握诗歌的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和音乐性,真正学会欣赏诗歌,必须反复诵读,在朗读中逐步加深对诗歌的内容... 本单元着重培养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诗歌语言凝炼,含义丰富;形象具体鲜明,富于联想和想象;感情强烈充沛;讲究节奏和韵律。要掌握诗歌的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和音乐性,真正学会欣赏诗歌,必须反复诵读,在朗读中逐步加深对诗歌的内容、意境的理解。朗读时要注意以下五个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语言 朗读 欣赏 暴风雨 风流人物 比较阅读 联想和想象 音乐 抒情 形象
下载PDF
在比较训练中熏陶语感
4
作者 王瑶 《小学语文教学》 1998年第12期28-28,共1页
语感具有经验性,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得以熟练化、自动化。因而在语感训练中,必须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进行语言的比较、品味、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语言间的细微差别,从而积淀语感。在阅读教学中,语言的比... 语感具有经验性,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得以熟练化、自动化。因而在语感训练中,必须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进行语言的比较、品味、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语言间的细微差别,从而积淀语感。在阅读教学中,语言的比较分析主要采取的是将课文中的语句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训练 《千里跃进大别山》 语言形式 原文语言 语言实践 语言的敏感 阅读教学 语感训练 形象感 自然段
原文传递
朗读和背诵对英语学习的作用
5
作者 王晨嫣 《贵州教育》 2015年第10期37-39,共3页
朗读是出声的阅读。声音是表达思想和感情的一种手段,在声音的帮助和配合下,通过朗读,人们能更好地体会和理解文字材料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朗读不仅牵涉到朗读者的心理、生理、脑神经的活动还需要人的视觉、听觉和感觉的参与,即眼、口、... 朗读是出声的阅读。声音是表达思想和感情的一种手段,在声音的帮助和配合下,通过朗读,人们能更好地体会和理解文字材料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朗读不仅牵涉到朗读者的心理、生理、脑神经的活动还需要人的视觉、听觉和感觉的参与,即眼、口、耳、脑整体并用。背诵是传统的语言学习方法。而“语言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范例的过程,流利运用语言的基础就是储存在记忆中的大量言语范例。”本文提到的背诵并不等同于死记硬背,而是基于理解之上的一种学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读者 原声电影 口头表达能力 流利 阅读技能 asked 真实交际 语言能力 阅读 角色扮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