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东汉比郡属国非郡县化略论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彭建英
-
机构
兰州大学
-
出处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6-70,共5页
-
文摘
比郡属国是东汉王朝管理归降少数民族的一种羁縻制度 ,就其性质而言 ,与西汉时期的属国一样 ,并未实现郡县化。本文从东汉比郡属国的设置背景、管辖对象、内部结构及其主要功能等几个方面 ,对该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从中不仅可以管窥东汉王朝对少数民族的管理情况 ,而且对研究中国古代羁縻政策的形成发展过程 。
-
关键词
东汉
比郡属国
羁縻制度
非郡县化
少数民族管理
-
分类号
K23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C954
[社会学—民族学]
-
-
题名“鄯善郡尉”新释及鄯善附汉后的“比郡属国”制
- 2
-
-
作者
李文亮
-
机构
伊犁师范大学边疆中华文史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
出处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22年第2期200-218,281,共20页
-
基金
伊犁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新疆出土历代官玺选考”(批准号:2021YSBS001)
伊犁师范大学创新培育团队计划“汉语言文字与新疆史地研究”(批准号:CXSK2021006)支持
+2 种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伊犁师范大学边疆中华文史研究中心2021年度开放课题“新疆出土历代玺印精粹汇考”(批准号:BJWSZ202101)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疆出土历代官玺汇考及所见中央王朝经略西域史迹研究”(批准号:21BZS118)
2021年度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新疆出土文献文物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批准号:2021-GMB-037)
-
文摘
封泥“鄯善郡尉”,见于1906年尼雅出土之佉卢文木牍,因其官印篆字,历来为学界所重。但百余年来,于其印文释“郡尉”“都尉”之争,不绝于耳;对该印断代,亦是众说纷纭,迄今未安。封泥印文构形,客观存在,最为可靠,以形为本,依形究形,释“郡尉”无疑。公元124年鄯善归附汉朝,时值安帝推行“比郡属国”制,实施属国、郡部双重官制,“鄯善郡尉”乃鄯善郡官都尉之印。其为鄯善地方治印官铸刻,印文参篆仿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该印施行不久,旋即被废,后至晋代,用于佉卢文书封缄之花押。
-
关键词
尼雅
鄯善
郡尉
都尉
比郡属国
-
Keywords
Niya
Shanshan
Junwei(郡尉)
Duwei(都尉)
Kharosthi
Bijun Shuguo(比郡属国)
-
分类号
K877.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H1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秦汉时期特殊地方行政制度初探
- 3
-
-
作者
付少聪
-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
-
出处
《今古文创》
2024年第8期72-74,共3页
-
文摘
道是秦汉时期与县平级的行政区划,也是中国最早的特殊地方行政制度,其在两汉时期逐步消亡。初郡制度创设于汉武帝时期,也属于特殊地方行政制度范畴。东汉成帝年间,属国制度进一步发展成为比郡属国,比郡属国与道性质相同,皆属特殊地方行政制度。初郡制度创设于汉武帝时期,也属于特殊地方行政制度范畴。秦汉时期道、初郡、比郡属国的设置,使得特殊地方行政制度呈现出多元建构与一体进程两种态势,也从侧面反映出秦汉时期边疆地区治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关键词
秦汉
道
初郡
比郡属国
-
分类号
K246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