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敦煌毗那夜迦像
被引量:
12
1
作者
王惠民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76,共12页
从西魏到元代,敦煌画中有大量的毗那夜迦造像,本文对这些图像进行了考察,并发现数例重要造像。毗那夜迦有多重身份,在西魏、隋代、元代,是佛教守护神,如新发现的隋代404窟甬道北壁毗那夜迦像,而唐宋时期的毗那夜迦常常作为被降伏的恶神...
从西魏到元代,敦煌画中有大量的毗那夜迦造像,本文对这些图像进行了考察,并发现数例重要造像。毗那夜迦有多重身份,在西魏、隋代、元代,是佛教守护神,如新发现的隋代404窟甬道北壁毗那夜迦像,而唐宋时期的毗那夜迦常常作为被降伏的恶神出现在观音的下方。敦煌毗那夜迦像的多样性,丰富了人们对敦煌佛教图像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毗那夜迦
象头神
假面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法门寺地宫出土“象首金刚铜香炉”谈唐密教中毗那夜迦(Vināyaka)形象的流变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超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9年第6期49-51,共3页
毗那夜迦(Vināyaka)形象发源于公元2世纪的古印度,又称伽内什(Ganesa),是象头人身的智慧神与创世神,因其能为世人消解障碍而广受供奉,经唐代密宗传入,在西藏与蒙古地区的佛教铜像中流传甚广。印度佛教中的毗那夜迦常以趺坐或舞蹈形象示...
毗那夜迦(Vināyaka)形象发源于公元2世纪的古印度,又称伽内什(Ganesa),是象头人身的智慧神与创世神,因其能为世人消解障碍而广受供奉,经唐代密宗传入,在西藏与蒙古地区的佛教铜像中流传甚广。印度佛教中的毗那夜迦常以趺坐或舞蹈形象示人,而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象首金刚铜香炉”中象神却是以双手捧物的跪拜形象示人,“象首金刚铜香炉”中的象首金刚是否是象头神毗那夜迦值得探讨,其姿态的改变值得探析。唐代香炉区别于宋代的瓷质香炉与秦汉的青铜质地香炉,唐人燃焚香料以求去浑浊除污秽,达到礼敬神佛的目的,以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象首金刚铜香炉”为例,对此件器物的造型、纹饰进行分析,总结此件器物的风格特征。通过探讨毗那夜迦形象在中国的流传与发展,分析象首金刚铜香炉中毗那夜迦姿态产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唐人将毗那夜迦形象安置于铜炉之上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毗那夜迦
象头神
象首金刚铜香炉
法门寺
佛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敦煌毗那夜迦图像研究综述
3
作者
张家毓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06-112,共7页
敦煌石窟毗那夜迦是非常重要的图像,融合了中原文化、佛教文化和印度教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鉴于目前学术界对中外文化交融历史研究的推进,有必要挖掘敦煌石窟毗那夜迦背后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近些年,相对石窟中的其他图像...
敦煌石窟毗那夜迦是非常重要的图像,融合了中原文化、佛教文化和印度教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鉴于目前学术界对中外文化交融历史研究的推进,有必要挖掘敦煌石窟毗那夜迦背后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近些年,相对石窟中的其他图像研究,毗那夜迦的研究较为薄弱,只有一些零星的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通过对毗那夜迦基础资料的整理研究、毗那夜迦形象辨析研究和敦煌毗那夜迦的身份研究三个方面展开相关的学术回顾和展望,为今后敦煌石窟毗那夜迦的研究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毗那夜迦
象头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敦煌毗那夜迦像
被引量:
12
1
作者
王惠民
机构
敦煌研究院考古所
出处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76,共12页
文摘
从西魏到元代,敦煌画中有大量的毗那夜迦造像,本文对这些图像进行了考察,并发现数例重要造像。毗那夜迦有多重身份,在西魏、隋代、元代,是佛教守护神,如新发现的隋代404窟甬道北壁毗那夜迦像,而唐宋时期的毗那夜迦常常作为被降伏的恶神出现在观音的下方。敦煌毗那夜迦像的多样性,丰富了人们对敦煌佛教图像的认识。
关键词
毗那夜迦
象头神
假面舞
分类号
K879.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法门寺地宫出土“象首金刚铜香炉”谈唐密教中毗那夜迦(Vināyaka)形象的流变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超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9年第6期49-51,共3页
文摘
毗那夜迦(Vināyaka)形象发源于公元2世纪的古印度,又称伽内什(Ganesa),是象头人身的智慧神与创世神,因其能为世人消解障碍而广受供奉,经唐代密宗传入,在西藏与蒙古地区的佛教铜像中流传甚广。印度佛教中的毗那夜迦常以趺坐或舞蹈形象示人,而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象首金刚铜香炉”中象神却是以双手捧物的跪拜形象示人,“象首金刚铜香炉”中的象首金刚是否是象头神毗那夜迦值得探讨,其姿态的改变值得探析。唐代香炉区别于宋代的瓷质香炉与秦汉的青铜质地香炉,唐人燃焚香料以求去浑浊除污秽,达到礼敬神佛的目的,以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象首金刚铜香炉”为例,对此件器物的造型、纹饰进行分析,总结此件器物的风格特征。通过探讨毗那夜迦形象在中国的流传与发展,分析象首金刚铜香炉中毗那夜迦姿态产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唐人将毗那夜迦形象安置于铜炉之上的原因。
关键词
毗那夜迦
象头神
象首金刚铜香炉
法门寺
佛教
分类号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敦煌毗那夜迦图像研究综述
3
作者
张家毓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
出处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06-112,共7页
基金
甘肃省教育厅优秀研究生“创新之星”项目(项目编号:2021CXZX-30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敦煌讲唱文学与佛典的世俗化”(项目批准号:15XJA73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敦煌石窟毗那夜迦是非常重要的图像,融合了中原文化、佛教文化和印度教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鉴于目前学术界对中外文化交融历史研究的推进,有必要挖掘敦煌石窟毗那夜迦背后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近些年,相对石窟中的其他图像研究,毗那夜迦的研究较为薄弱,只有一些零星的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通过对毗那夜迦基础资料的整理研究、毗那夜迦形象辨析研究和敦煌毗那夜迦的身份研究三个方面展开相关的学术回顾和展望,为今后敦煌石窟毗那夜迦的研究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坐标。
关键词
敦煌
毗那夜迦
象头神
Keywords
Dunhuang
Vināyaka
elephant-headed god
分类号
J219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敦煌毗那夜迦像
王惠民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法门寺地宫出土“象首金刚铜香炉”谈唐密教中毗那夜迦(Vināyaka)形象的流变
王超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敦煌毗那夜迦图像研究综述
张家毓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