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亚型玫瑰痤疮毛囊蠕形螨感染情况及皮肤生理指标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薇 梁景耀 +5 位作者 刘炜钰 黎小东 甘奕传 李倩 欧珊珊 刘玉梅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25-13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玫瑰痤疮患者的毛囊蠕形螨感染情况,以及皮肤生理指标变化情况。方法收集72例玫瑰痤疮患者,其中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ETR)32例,丘疹脓疱型(PPR)40例。利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观察受试者前额部和面颊部的毛囊蠕形螨...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玫瑰痤疮患者的毛囊蠕形螨感染情况,以及皮肤生理指标变化情况。方法收集72例玫瑰痤疮患者,其中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ETR)32例,丘疹脓疱型(PPR)40例。利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观察受试者前额部和面颊部的毛囊蠕形螨感染情况,计算毛囊蠕形螨阳性率、受累毛囊数量、毛囊蠕形螨总数、毛囊感染密度、受累毛囊感染密度,比较两组基线特征及毛囊蠕形螨感染差异。当基线特征数据有统计差异时,进一步对两组患者感染情况进行分层分析。运用无创性皮肤生理功能检测仪测量受试者前额部和面颊部的角质层含水量、黑色素、血红素、皮脂、经表皮失水量(TEWL)以及皮肤弹性等指标,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年龄>31岁且病程>3年的患者中,PPR组的毛囊蠕形螨阳性率、受累毛囊数量、毛囊蠕形螨总数、毛囊感染密度、受累毛囊感染密度均高于ETR组(均P<0.05);而年龄>31岁且病程≤3年的患者,以及年龄≤31岁的患者中,ETR与PRP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皮肤生理指标中角质层含水量、黑色素、血红素、皮脂、TEWL以及皮肤弹性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玫瑰痤疮患者毛囊蠕形螨感染可能受年龄、病程、亚型的影响,而皮肤生理指标未受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丘疹脓疱型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 毛囊蠕形螨 皮肤生理指标
下载PDF
毛囊蠕形螨的发育形态观察和存活适温范围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亚娥 郭娜 +4 位作者 郑鑫 杨世峰 张明鑫 张灵敏 吴开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4-758,共5页
采用挤压涂片法或透明胶纸粘贴法获取毛囊蠕形螨,在数码显微镜Motic DM B5软件系统下进行动态观察、拍摄和测量;然后对离体蠕形螨按批随机分组,观察不同温度下虫体的存活时间和活动力.结果系统地展示了毛囊蠕形螨发育过程各个时期的动... 采用挤压涂片法或透明胶纸粘贴法获取毛囊蠕形螨,在数码显微镜Motic DM B5软件系统下进行动态观察、拍摄和测量;然后对离体蠕形螨按批随机分组,观察不同温度下虫体的存活时间和活动力.结果系统地展示了毛囊蠕形螨发育过程各个时期的动态照片,发现毛囊蠕形螨的前若虫期有足4对,若虫期具有活动能力.离体实验表明,毛囊蠕形螨耐低温而不耐高温;存活适温范围在8~30℃之间,发育适温范围在20~30℃之间,发育最适温度为25~26℃;0℃以下或37℃以上温度对蠕形螨生存不利,54℃为致死温度,58℃为有效灭螨温度.这一研究结果为蠕形螨的体外培养和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存活适度 存活时间 活动力
下载PDF
毛囊蠕形螨感染的皮肤病理学研究(附394例报告) 被引量:4
3
作者 孙静 刘会敏 +3 位作者 何金 余宏宇 叶忠 张佩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80-882,F004,共4页
目的 :探讨毛囊蠕形螨感染与皮肤病及皮肤肿瘤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本院近 2年来的皮肤活检病理资料和乳腺癌根治手术标本的乳头 ,统计分析毛囊蠕形螨感染的好发部位、年龄以及与各种皮肤病、肿瘤的关系。 结果 :毛囊蠕形螨各部位... 目的 :探讨毛囊蠕形螨感染与皮肤病及皮肤肿瘤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本院近 2年来的皮肤活检病理资料和乳腺癌根治手术标本的乳头 ,统计分析毛囊蠕形螨感染的好发部位、年龄以及与各种皮肤病、肿瘤的关系。 结果 :毛囊蠕形螨各部位感染率依次为乳头 (48.89%,6 6 / 135 ) >头面部 (2 9.2 1%,5 2 / 178) >外阴 (17.14 %,6 / 35 ) >其他部位 (4.4 2 %,8/ 181) ;各年龄段感染率 :2 0~ 2 9岁为 6 .76 %(5 / 74 ) ,30~ 39岁为 9.2 1%(7/ 76 ) ,4 0~ 4 9岁为 16 .4 7%(14 / 85 ) ,5 0~ 5 9岁为 2 3.33%(14 / 6 0 ) ,6 0~ 70岁 2 6 .2 6 %(2 6 / 99) ;各皮肤病的感染率 :上皮性肿瘤的感染率最高 5 6 .4 1%>(2 2 / 39) ,其后依次是瘤样病变18.5 8%(34/ 183)、软组织肿瘤 9.86 %(7/ 71)、非赘生性病变 2 .97%(3/ 10 1)。而上皮性肿瘤中又以基底细胞癌和外毛根鞘瘤蠕形螨的感染率为最高 (72 .72 %,16 / 2 2 )。结论 :本组资料表明 ,(1)乳头是毛囊蠕形螨感染发生率最高的部位 ,而非以往认为的头面部皮肤是毛囊蠕形螨最易感染的部位 ;(2 )毛囊蠕形螨感染与年龄有关 ,随年龄的增长感染机会增加 ;(3)上皮性肿瘤病变中毛囊蠕形螨的感染率最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感染 皮肤 病理学研究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毛囊蠕形螨与皮脂蠕形螨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和序列比对 被引量:9
4
作者 赵亚娥 成慧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73-1279,共7页
【目的】分析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D.f.)和皮脂蠕形螨D.brevis(D.b.)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对相关条带进行测序分析。【方法】采用改良小昆虫DNA提取法提取两种人体蠕形螨基因组DNA,选择RAPD技术对其进行多态性分析,将相关条带... 【目的】分析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D.f.)和皮脂蠕形螨D.brevis(D.b.)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对相关条带进行测序分析。【方法】采用改良小昆虫DNA提取法提取两种人体蠕形螨基因组DNA,选择RAPD技术对其进行多态性分析,将相关条带分别与pMD18-T载体连接,克隆、测序后进行酶切鉴定和分析。【结果】毛囊蠕形螨共扩增15条带,皮脂蠕形螨共扩增12条带;两种蠕形螨既有共有条带,又有特异性条带;根据条带差异计算得到两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5556。毛囊蠕形螨约800bp处特异性条带测序结果显示,序列片段长度为855bp(GenBank登录号为FI277970);特异性引物扩增和酶切鉴定均为毛囊蠕形螨所特有。序列比对显示与阿糖胞苷DNA区域结合蛋白有46%的序列相似度。两种人体蠕形螨约300bp处共有条带序列分析显示,碱基序列均为341bp(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D.f.FI520176;D.b.FI520175),在第84和第165位点有2个碱基不同,分别是A/G和C/T互换,同源性高达99.4%。但未发现有开放阅读框和相似度高的序列。【结论】序列片段为855bp的特异性条带为毛囊蠕形螨所特有;341bp碱基序列为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所共有,同源性高达99.4%。RAPD技术可用于两种人体蠕形螨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分析和物种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皮脂 RAPD分析 遗传距离 序列比对 物种鉴定
下载PDF
三种环境条件对毛囊蠕形螨杀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赵亚娥 郭娜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2-374,共3页
目的探讨2%甲硝唑溶液、常用消毒剂以及高温环境对人体毛囊蠕形螨的体外杀灭作用,为选择有效的灭螨方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透明胶带法获取螨虫,置于不同的条件下,观察其存活情况.结果毛囊蠕形螨在2%甲硝唑溶液中存活时间为36(12~48... 目的探讨2%甲硝唑溶液、常用消毒剂以及高温环境对人体毛囊蠕形螨的体外杀灭作用,为选择有效的灭螨方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透明胶带法获取螨虫,置于不同的条件下,观察其存活情况.结果毛囊蠕形螨在2%甲硝唑溶液中存活时间为36(12~48)h,与空白对照组27(5~56)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066,P>0.05).在3组消毒剂和空白对照组间,毛囊蠕形螨存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10,P<0.01).其中,毛囊蠕形螨在75%医用酒精中存活时间为0.22(0.07~0.78)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607 5,P<0.01);而毛囊蠕形螨在1%新洁尔灭中存活时间为48(12~60)h,在84消毒液(1:50)中存活时间为24(12~48)h,二者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45,P>0.01).在2%甲硝唑、75%医用酒精、1%新洁尔灭、84消毒液(1:50)和空白对照组间,毛囊蠕形螨12 h内死亡率分别为19.05%、100.00%、12.50%、21.43%和17.24%,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086 9,P<0.01).蠕形螨在45℃时,生存时间急剧缩短,由27℃时生存27 h缩短为1.5 h,54℃仅生存10 min;当温度升至60℃时,存活时间最长不超过1 min.结论2%甲硝唑溶液对毛囊蠕形螨无体外杀灭作用;3种消毒液中,只有75%医用酒精对蠕形螨有杀灭作用,1%新洁尔灭和84消毒液(1:50)对蠕形螨均无效.蠕形螨不耐高温,45℃对毛囊蠕形螨生存不利,54℃为致死温度,60℃为灭螨的最佳有效温度.因此,高温灭螨法可以作为目前既环保有效又简便快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存活时间 杀灭作用 毛囊 实验研究 环境条件 生存时间 新洁尔灭
下载PDF
毛囊蠕形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丁晓昆 李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5-46,共2页
用扫描电镜对毛囊蠕形螨一些微细结构进行了补充观察,首次描述了闭锁的雌、雄性生殖孔及尾部嵴状皮纹等结构。同时描述了毛囊蠕形螨的背基刺为铆钉形,触须跗节上的腹侧爪向腹侧弯曲。还观察了背足体毛、爪距(新命名)和股距等结构,并推... 用扫描电镜对毛囊蠕形螨一些微细结构进行了补充观察,首次描述了闭锁的雌、雄性生殖孔及尾部嵴状皮纹等结构。同时描述了毛囊蠕形螨的背基刺为铆钉形,触须跗节上的腹侧爪向腹侧弯曲。还观察了背足体毛、爪距(新命名)和股距等结构,并推测后者具有防止虫体受外力作用被动离开毛囊的功能。本文报道了一类外形与皮脂蠕形螨相似的毛囊蠕形螨,并提出了两者之间的鉴别方法。文中还讨论了口下板的结构,以及颚体长度的变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扫描 电镜
下载PDF
藜芦乳膏对毛囊蠕形螨的体外杀虫作用 被引量:21
7
作者 郑善子 崔春权 +1 位作者 申成华 刘永镇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 ]研究藜芦乳膏对毛囊蠕形螨的体外杀虫作用 .[方法 ]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和盖玻片法 .[结果 ]藜芦乳膏组螨虫在加药 4h开始死亡 ,加药 7h时全部死亡 ,雪花膏组螨虫存活时间超过 16h .[结论 ]藜芦乳膏具有杀螨虫作用 .
关键词 藜芦乳膏 毛囊蠕形螨 体外杀虫作用 中药制剂
下载PDF
复方百部霜对毛囊蠕形螨体外杀虫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崔春权 申成华 +1 位作者 郑善子 洪淳赞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4年第6期352-352,共1页
目的 :研究复方百部霜对毛囊蠕形螨的体外杀虫作用。方法 :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和盖玻片法观察复方百部霜的杀虫作用。实验分 3组 ,即复方百部霜组 ,霜剂对照组 ,阳性药物对照组。结果 :复方百部霜组螨虫加药 4h开始死亡 ,加药 6h时全部... 目的 :研究复方百部霜对毛囊蠕形螨的体外杀虫作用。方法 :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和盖玻片法观察复方百部霜的杀虫作用。实验分 3组 ,即复方百部霜组 ,霜剂对照组 ,阳性药物对照组。结果 :复方百部霜组螨虫加药 4h开始死亡 ,加药 6h时全部死亡。霜剂对照组螨虫存活时间超过 2 4h。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百部霜 毛囊蠕形螨 体外杀虫作用 中药
下载PDF
兰州地区人体毛囊蠕形螨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曹庚 伏继乾 曹和洵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4期278-279,共2页
我们对甘肃省兰州地区居民393人作毛囊蠕形螨调查,结果检出率为95.67%。毛囊蠕形螨对人的侵袭同性别和职业无关。我们赞同:毛囊蠕形螨是一种条件致病寄生虫。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兰州地区 甘肃省 检出率 寄生虫
下载PDF
眼睑毛囊蠕形螨病5例报告
10
作者 公晓燕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02年第9期413-413,共1页
关键词 眼睑毛囊蠕形螨 实验室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毛囊蠕形螨与玫瑰痤疮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本森 汪雨佳 +3 位作者 杜丹 郭玲宏 李咏 蒋献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2年第1期28-30,共3页
玫瑰痤疮是一种以面中部持久性红斑伴或不伴有水肿、毛细血管扩张、面部潮红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毛囊蠕形螨感染是玫瑰痤疮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就毛囊蠕形螨感染与玫瑰痤疮发病相关性及毛囊蠕形螨感染的治疗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玫瑰痤疮 毛囊蠕形螨 菌群失调
下载PDF
三种显微技术对人毛囊蠕形螨的观察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佘俊萍 张锡林 +3 位作者 王光西 荣华 牛慧 王利芳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49,F0004,共4页
目的采用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人体毛囊形蠕形螨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选用5μg/mL碘化丙啶(propidine iodide,PI)对虫体进行荧光染色,避光染色15min,分别置于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2.5%戊二醛固定虫... 目的采用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人体毛囊形蠕形螨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选用5μg/mL碘化丙啶(propidine iodide,PI)对虫体进行荧光染色,避光染色15min,分别置于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2.5%戊二醛固定虫体标本,梯度酒精和叔丁醇脱水,金喷镀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荧光显微镜下碘化丙啶对虫体有很强的结合力,虫体荧光信号均匀展示于细胞表面,充分展现虫体形态,扫描电镜更加清楚、细致地展示人体毛囊型蠕形螨的超微结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将虫体分层扫描图片进行三维重建,真实、完全、直观地展露了虫体。结论三种显微技术均可展示蠕形螨超微形态。PI对虫体有很好的荧光染色作用,使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能够获得更加精准的超微形态结构,结合三维重建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碘化丙啶 荧光显微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扫描电镜
下载PDF
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测毛囊蠕形螨感染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蕾 高峰 +2 位作者 于维恒 孙文启 丁惠玲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第11期653-656,共4页
目的:探讨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RCM)在毛囊蠕形螨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临床52例酒渣鼻患者采用挤压法、标准化皮肤表层取材法(SSSB)及RCM进行毛囊蠕形螨检测,并对其阳性率、高螨密度检出率(蠕形螨≥5个/cm^2)及单位面积内... 目的:探讨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RCM)在毛囊蠕形螨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临床52例酒渣鼻患者采用挤压法、标准化皮肤表层取材法(SSSB)及RCM进行毛囊蠕形螨检测,并对其阳性率、高螨密度检出率(蠕形螨≥5个/cm^2)及单位面积内毛囊蠕形螨平均密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挤压法、标准化皮肤表层取材法(SSSB)及RCM法的阳性率分别为69.23%、78.85%、100%。单位面积内毛囊蠕形螨平均密度分别为8.21±6.45、16.22±13.12、410.8±203.2。结论:RCM法在毛囊蠕形螨检测中是一种更为敏感、准确、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标准化皮肤表层取材法 挤压法 毛囊蠕形螨
下载PDF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监测玫瑰痤疮治疗前后毛囊蠕形螨数量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蕾 高峰 +2 位作者 李金勇 郭新云 于维恒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年第11期651-654,共4页
目的:利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观察玫瑰痤疮患者治疗前后毛囊蠕形螨数量的变化。方法:收集我科50例玫瑰痤疮患者,治疗前后分别用RCM对其面部特定部位进行毛囊蠕形螨的检测。结果:50例患者均检出毛囊蠕形螨,5 mm×5 mm扫描面积下... 目的:利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观察玫瑰痤疮患者治疗前后毛囊蠕形螨数量的变化。方法:收集我科50例玫瑰痤疮患者,治疗前后分别用RCM对其面部特定部位进行毛囊蠕形螨的检测。结果:50例患者均检出毛囊蠕形螨,5 mm×5 mm扫描面积下,治疗前后毛囊蠕形螨总数分别为91.60±25.57和42.95±10.20,受累毛囊数量分别为33.38±8.10和21.05±4.9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随着治疗及临床症状的改善,玫瑰痤疮患者毛囊蠕形螨感染数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 玫瑰痤疮 毛囊蠕形螨
下载PDF
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在毛囊蠕形螨病诊断和治疗监测方面的优势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瑞凤 朱威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55-256,共2页
毛囊蠕形螨是一种寄生在皮脂腺开口处的寄生虫。其大量繁殖可引起玫瑰痤疮等炎症性疾病Sattler等发现可将共聚焦激光显微镜(confocalaser scanningmicroscopy,简称CLSM)用于毛囊蠕形螨的检测和计数。在研究中发现CLSM能检测到毛囊蠕... 毛囊蠕形螨是一种寄生在皮脂腺开口处的寄生虫。其大量繁殖可引起玫瑰痤疮等炎症性疾病Sattler等发现可将共聚焦激光显微镜(confocalaser scanningmicroscopy,简称CLSM)用于毛囊蠕形螨的检测和计数。在研究中发现CLSM能检测到毛囊蠕形螨,但末进行CLSM与毛囊蠕形螨镜检测之间性率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激光显微镜 共聚焦 治疗监测 诊断 CLSM 炎症性疾病
下载PDF
不同睑缘位置睫毛毛囊蠕形螨检出情况的研究
16
作者 王云鹏 叶倩 +1 位作者 严伟明 陈梅珠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2年第3期304-307,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睑缘位置睫毛根部毛囊蠕形螨检出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福建省新招录消防员340名,随机分为3组:内侧组(108名)、中央组(115名)及外侧组(117名),根据组别不同,分别拔取左眼上下睑睫毛各3根,共计6根,在光学显微镜下查... 目的研究不同睑缘位置睫毛根部毛囊蠕形螨检出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福建省新招录消防员340名,随机分为3组:内侧组(108名)、中央组(115名)及外侧组(117名),根据组别不同,分别拔取左眼上下睑睫毛各3根,共计6根,在光学显微镜下查找蠕形螨并计数。6根睫毛中存在任一虫期的毛囊蠕形螨则为阳性。采用χ^(2)检验进行各数据间的比较。结果在340名受检者中,共有51名蠕形螨检查阳性,检出率为15.00%;阳性者中,上睑阳性率为70.59%(36/51),下睑阳性率为33.33%(17/51),毛囊蠕形螨上睑阳性率高于下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侧组的108名受检者中,16名毛囊蠕形螨检查阳性,阳性率为14.81%;在外侧组的117名受检者中,12名毛囊蠕形螨检查阳性,阳性率为10.26%;中央组阳性率最高,115名受检者中,23名毛囊蠕形螨检查阳性,阳性率为20.00%,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睑睫毛毛囊蠕形螨检出率高于下睑,而睑缘中央、内侧及外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应首选上睑睫毛进行毛囊蠕形螨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睑缘位置 检出率 检出度
下载PDF
睫毛毛囊蠕形螨感染与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晓玉 王智群 +1 位作者 张阳 孙旭光 《眼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87-390,共4页
目的 分析睫毛毛囊蠕形螨感染与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发生的相关性。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MGD患者60例(60眼),平均年龄(43.10±12.64)岁。... 目的 分析睫毛毛囊蠕形螨感染与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发生的相关性。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MGD患者60例(60眼),平均年龄(43.10±12.64)岁。方法 根据睑缘充血有无分为有炎症的MGD组(A组,38例)、无炎症的MGD组(B组,22例),再将A组中蠕形螨检出阳性者,根据蠕形螨数量的不同分为3~6只/眼组(a组)、7~10只/眼组(b组)、>10只/眼组(c组)。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睫毛毛囊蠕形螨检出率及各体征评分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指标 睫毛毛囊蠕形螨检出率、睑缘体征、睑板腺分泌物性状、分泌难易程度及睑板腺缺失评分。 结果 A组患者蠕形螨检出阳性率为86.84%,高于B组患者(18.18%)(P=0.001)。A组患者睑缘鳞屑、睑板腺分泌物性状、分泌难易程度评分分别为1.76±1.12、1.79±0.47,1.70±0.98,均高于B组(分别为0.52±0.51、1.34±0.53、0.68±0.60)(P=0.001、0.004、0.001);两组睑板腺缺失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91)。a、b、c三组间睑缘鳞屑和睑板腺分泌难易程度评分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在A组蠕形螨检出阳性的33例患者中,蠕形螨检出数量与睑缘鳞屑(r=0.65,P=0.001)及睑板腺分泌物排出难易程度(r=0.64,P=0.001)呈高度正相关,而与睑缘充血、睑板腺分泌物性状及睑板腺缺失无相关性(P=0.197、0.114、0.988)。结论 睫毛毛囊蠕形螨感染可通过导致睑缘炎性反应,引起或加重睑板腺功能障碍。对睑板腺功能障碍伴有睑缘炎的患者应注意排除睫毛毛囊蠕形螨感染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睑板腺功能障碍 睑缘炎
原文传递
标准化皮肤表层取材法用于酒渣鼻患者皮肤毛囊蠕形螨镜检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婷 陈向明 +3 位作者 张海清 俞爱华 胡阳 王国江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03-504,共2页
毛囊蠕形螨是酒渣鼻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显微镜下观察毛囊蠕形螨的方法快捷、方便,已广泛用于临床。取材方法有很多种,挤压法应用最多:标准化皮肤表层取材法是一种用于研究皮肤角质层简单无创的方法,Forton和Seys应用这个技术在Icm... 毛囊蠕形螨是酒渣鼻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显微镜下观察毛囊蠕形螨的方法快捷、方便,已广泛用于临床。取材方法有很多种,挤压法应用最多:标准化皮肤表层取材法是一种用于研究皮肤角质层简单无创的方法,Forton和Seys应用这个技术在Icm2皮肤表面检测毛囊蠕形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皮肤角质层 酒渣鼻 取材法 标准化 镜检 患者 显微镜下观察
原文传递
艾叶精油对离体蠕形螨的杀灭作用与机制探讨 被引量:13
19
作者 赵亚娥 郭娜 +2 位作者 穆鑫 吴昌睿 卢朝晖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艾叶精油对离体蠕形螨的杀灭作用,探讨其杀虫机制。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获取人体蠕形螨,利用Motic图像采集软件系统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的艾叶精油对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的杀螨率和虫体变化情况。结果艾叶精... 目的通过观察艾叶精油对离体蠕形螨的杀灭作用,探讨其杀虫机制。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获取人体蠕形螨,利用Motic图像采集软件系统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的艾叶精油对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的杀螨率和虫体变化情况。结果艾叶精油对两种人体蠕形螨均有很好的杀灭作用,虫体形态及活动度均发生了兴奋-痉挛-松弛-死亡的典型变化。浓度为100%的艾叶精油1h可杀灭全部蠕形螨。随着药物浓度的降低,杀螨率也逐渐降低。12.5%艾叶精油是杀灭人体蠕形螨的最适有效浓度。对比观察发现艾叶精油对皮脂蠕形螨的杀螨率明显高于毛囊蠕形螨。结论艾叶精油可作为一种天然高效的杀螨药物,其杀螨机制推测主要作用于螨虫的神经肌肉系统,引起虫体剧烈的痉挛收缩后松弛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皮脂 艾叶精油 作用 机制
下载PDF
桉叶油对两种蠕形螨的体外杀虫作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赵亚娥 郭娜 +1 位作者 李琛 李小其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观察桉叶油的体外杀螨效果。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获取两种人体蠕形螨,随机分为5组,观察不同浓度下的桉叶油对两种人体蠕形螨的杀灭作用,并在Motic DMB5图像采集软件系统下记录加药后虫体的死亡过程。结果桉叶油对两种人体蠕... 目的观察桉叶油的体外杀螨效果。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获取两种人体蠕形螨,随机分为5组,观察不同浓度下的桉叶油对两种人体蠕形螨的杀灭作用,并在Motic DMB5图像采集软件系统下记录加药后虫体的死亡过程。结果桉叶油对两种人体蠕形螨均有明显的体外杀灭作用,对皮脂蠕形螨的杀虫效果优于毛囊蠕形螨。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及浓度的增加,蠕形螨死亡率增高。6.25%的桉叶油是杀灭人体蠕形螨的最低有效浓度,而12.5%的桉叶油是杀死人体蠕形螨的最适浓度。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发现,加药后蠕形螨的形态及活动度变化大多为先剧烈收缩,活动加强,后虫体松弛,活动减弱,直至死亡。结论桉叶油是一种低毒、经济、高效的杀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皮脂 桉叶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