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塞几比盆地南部白垩系阿尔布阶—土伦阶海相烃源岩有机相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
1
作者 詹鑫 赵红岩 +6 位作者 杨松岭 孔令武 李丹 逄林安 杜威 张鹏浩 刘正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2-118,共17页
对毛塞几比盆地南部陆架边缘Z-1井与X-1井白垩系阿尔布阶、塞诺曼阶、土伦阶原油与烃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Z-1井阿尔布阶烃源岩TOC平均为1.9%,I_(H)平均为283mg/g,R_(o)平均为0.88%;Z-1井塞诺曼阶烃源岩TOC平均为... 对毛塞几比盆地南部陆架边缘Z-1井与X-1井白垩系阿尔布阶、塞诺曼阶、土伦阶原油与烃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Z-1井阿尔布阶烃源岩TOC平均为1.9%,I_(H)平均为283mg/g,R_(o)平均为0.88%;Z-1井塞诺曼阶烃源岩TOC平均为2.1%,I_(H)平均为456mg/g,R_(o)平均为0.81%;Z-1井土伦阶烃源岩TOC平均为3.4%,I_(H)平均为538mg/g,R_(o)平均为0.66%。X-1井阿尔布阶烃源岩TOC平均为1.3%,I_(H)平均为246mg/g,R_(o)平均为0.67%。根据原油与烃源岩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特征共划分出6类有机相,包括前三角洲贫氧腐殖有机相、三角洲前缘贫氧腐殖有机相、浅海贫氧腐泥—腐殖有机相、半深海厌氧腐泥有机相、半深海贫氧腐泥有机相、深海贫氧腐泥—腐殖有机相。通过有机相特征分析,建立了阿尔布阶、塞诺曼阶—土伦阶烃源岩发育模式,重点探讨有机质来源、古海洋生产力、水体氧化还原条件、沉积作用等因素对烃源岩发育的影响,明确了大洋缺氧事件为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关键控制因素。从阿尔布期到土伦期,有机质从以陆源高等植物与海洋藻类混合来源为主向以海洋藻类来源为主过渡,海洋藻类丰度逐渐增加,古海洋生产力逐渐升高,微生物作用对有机质影响增强。阿尔布期到土伦期沉积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水体环境整体上还原性增强;在塞诺曼期—土伦期过渡阶段,水体含氧度快速下降,含盐度快速上升,可能与塞诺曼期—土伦期缺氧事件有关。研究成果明确了毛塞几比盆地白垩系海相烃源岩的有机相特征及其发育关键控制因素,对于落实烃源岩层系、圈定烃源岩分布、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塞几比盆地 白垩系 阿尔布阶—土伦阶 海相烃源岩 有机相 主控因素 缺氧事件
下载PDF
毛塞几比盆地外陆架-陆坡区阿尔比阶-土伦阶沉积特征及成藏体系 被引量:7
2
作者 陈亮 赵红岩 +4 位作者 韩文明 孔令武 赵佳奇 冯鑫 喻英梅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2-140,共9页
近几年来,多个大型油气发现使得毛塞几比盆地成为国际油气勘探的热点区域。基于地震资料和钻测井资料系统开展了沉积相以及沉积模式研究、储层物性分析、烃源岩评价以及成藏体系分析工作。研究结果表明:①盆地中南部外陆架广泛发育多期... 近几年来,多个大型油气发现使得毛塞几比盆地成为国际油气勘探的热点区域。基于地震资料和钻测井资料系统开展了沉积相以及沉积模式研究、储层物性分析、烃源岩评价以及成藏体系分析工作。研究结果表明:①盆地中南部外陆架广泛发育多期强制海退三角洲沉积体系,受基准面旋回控制,强制海退三角洲顶积层遭受剥蚀,砂体被搬运到三角洲前部,形成强制海退砂,砂体在陆架边缘附近广泛分布;陆坡类型控制了深水扇差异分布模式,南部断控型陆坡控制了深水扇的分布,深水扇主体发育在陆坡坡脚,距离陆架边缘较近,北部平缓型陆坡下重力流搬运较远,深水扇主体远离陆架边缘,据此建立了南部断控型陆坡控砂模式和北部缓坡型陆坡富砂模式。②外陆架强制海退三角洲和北部缓坡型深水扇储层条件好,测试产能高,受胶结作用和滑塌碎屑影响,南部陡坡型深水扇储层物性差。③油源对比表明,油气主要来自下白垩统阿普第阶-阿尔比阶与上白垩统赛诺曼阶-土伦阶海相烃源岩,阿普第阶-阿尔比阶烃源岩以Ⅱ2型干酪根为主,主要生气;赛诺曼阶-土伦阶海相烃源岩以I型干酪根为主,主要生油。④研究区发育3套有利成藏体系,分别为阿尔比阶陆架边缘成藏体系、阿尔比阶-土伦阶陆坡坡脚成藏体系以及赛诺曼阶陆坡远端成藏体系,其中陆架边缘成藏体系与陆坡远端成藏体系勘探潜力更大,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边缘 三角洲 深水扇 成藏模式 毛塞几比盆地
下载PDF
西非毛塞几比盆地油气成藏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孔令武 赵红岩 +4 位作者 韩文明 赵佳奇 陈亮 喻英梅 王嘉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9年第5期66-72,共7页
从毛塞几比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入手,明确中大西洋的演化控制了毛塞几比盆地的形成,盆地经历了裂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3个演化阶段。受过渡期和漂移期构造和沉积差异演化的控制,盆地划分为南次盆和北次盆,南次盆具有'宽陆架、陡陆... 从毛塞几比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入手,明确中大西洋的演化控制了毛塞几比盆地的形成,盆地经历了裂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3个演化阶段。受过渡期和漂移期构造和沉积差异演化的控制,盆地划分为南次盆和北次盆,南次盆具有'宽陆架、陡陆坡'、北次盆具有'窄陆架、缓陆坡'的结构特征。漂移期发育Cenomanian—Turonian和Aptian—Albian 2套海相烃源岩,其热演化程度具有'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盆地发育多种有利沉积储层类型,盆地结构控制了沉积储层的差异分布,南次盆以陆架边缘三角洲砂岩和浊积扇砂岩储层为主,北次盆以浊积水道和浊积扇砂岩储层为主。盆地主要发育3种典型的油气成藏模式,北次盆主要发育'自生自储、近源成藏'和'下生上储、盐相关断裂运移'2种成藏模式,而南次盆主要发育'旁生侧储、断裂+不整合面运移'和'自生自储、近源成藏'2种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烃源岩 储层类型 成藏模式 毛塞几比盆地 西非
下载PDF
毛塞几比盆地油气成藏条件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赵红岩 梁建设 +5 位作者 孔令武 赵佳奇 陈亮 冯鑫 喻英梅 王嘉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9-184,共6页
西非毛塞几比盆地(又称塞内加尔盆地)已经成为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区。通过对毛塞几比盆地近5年的油气勘探新发现的综合地质研究,明确了盆地油气成藏条件新特征。认为盆地发育下白垩统阿普特-阿尔布阶和上白垩统赛诺曼-土伦阶2套优质的... 西非毛塞几比盆地(又称塞内加尔盆地)已经成为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区。通过对毛塞几比盆地近5年的油气勘探新发现的综合地质研究,明确了盆地油气成藏条件新特征。认为盆地发育下白垩统阿普特-阿尔布阶和上白垩统赛诺曼-土伦阶2套优质的海相烃源岩;发育下白垩统阿尔布阶陆架边缘三角洲砂岩储层和上白垩统下赛诺曼阶深水浊积砂岩2套有利储层,是盆地两套新目的层系。通过综合地质研究,总结出下白垩统阿尔布阶陆架边缘三角洲砂岩和上白垩统下赛诺曼阶深水浊积砂岩2类有利成藏组合,陆架边缘砂岩储层分布和深水区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条件分别是2个勘探新层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对油气成藏条件特征的研究认识为明确盆地勘探潜力和方向起到了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 毛塞几比盆地 烃源岩 成藏组合 新认识
下载PDF
低勘探程度盆地速度特征分析与大尺度成图方法及其应用——以西非毛塞几比盆地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赵佳奇 韩文明 +4 位作者 刘志国 赵红岩 冯鑫 孔令武 王嘉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4-674,692,共12页
以西非毛塞几比盆地为例,介绍了盆地演化与地层结构特征,总结了盆地裂陷后期宏观地层速度特征,剖析了影响盆地速度分布的因素。研究表明:盆地地层速度具有平面上“西北深水区低,东南陆架区高”、纵向上“两段式”的分布特征,而影响盆地... 以西非毛塞几比盆地为例,介绍了盆地演化与地层结构特征,总结了盆地裂陷后期宏观地层速度特征,剖析了影响盆地速度分布的因素。研究表明:盆地地层速度具有平面上“西北深水区低,东南陆架区高”、纵向上“两段式”的分布特征,而影响盆地速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埋深和压实作用、地层岩性组成、地层地质年代厚度组合关系等。鉴于毛塞几比盆地面积广、无连片三维地震、井震资料有限、多种三维速度建模方法适用性差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利用分区井控插值与变速拟合剥层法构建层速度模型的方法,首先基于地震解释方案,通过纵向分层、横向分区构建速度模型单元,然后利用井速度插值或变速拟合方法进行模型速度赋值,最后经剥层计算实现盆地尺度的变速成图。利用大尺度时深转换成果实现了从宏观角度对该盆地横向构造、地层变化规律更准确的认识以及对该盆地烃源灶更可靠的预测,同时也实现了快速发现和落实盆地深水、陆架坡折带构造圈闭的目标。为低勘探程度盆地大尺度变速成图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塞几比盆地 低勘探程度 地层结构 速度特征 时深转换 井控插值 变速成图 构造圈闭
下载PDF
西非毛塞几比盆地漂移期盆地边界精细厘定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芳驰 靳意航 +3 位作者 骆小东 叶琳 江文强 李博文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0年第10期927-934,共8页
毛塞几比盆地位于西非北部,是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也是目前非洲油气勘探重点盆地。该盆地历经50余年勘探,但仍缺乏对该盆地的深入了解,盆地边界未能精确厘定。本文研究将目标定位于毛塞几比盆地漂移期,在明确盆地周缘构造演化过程... 毛塞几比盆地位于西非北部,是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也是目前非洲油气勘探重点盆地。该盆地历经50余年勘探,但仍缺乏对该盆地的深入了解,盆地边界未能精确厘定。本文研究将目标定位于毛塞几比盆地漂移期,在明确盆地周缘构造演化过程、基底及盖层展布的前提下,通过盆地结构和地层反射关系、盆地周边构造、盆地古地理分析以及基底性质四个方面研究对盆地边界进行划分。将盆地的边界划分为沉积控制边界、构造控制边界和岩石圈性质控制边界三种类型。认为盆地东部边界为沉积类型边界,地层上超于东北部的埃格拉格雷贝特山地盾以及东部毛里塔尼亚褶皱带,盆地边界受不同时期古地理格架的影响;盆地南北两侧边界为构造边界,受盖•布朗斯断裂带,南部发育受几内亚断裂带控制,以两条转换断层形成的构造高点为盆地边界;西侧边界由岩石圈性质所决定,以大西洋洋壳与洋陆过渡壳分界为盆地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塞几比盆地 漂移期 盆地边界
下载PDF
毛塞几比盆地南部三角洲-深水扇沉积特征及勘探前景
7
作者 田立新 赵红岩 逄林安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1,共11页
毛塞几比盆地是近年来西非油气勘探热点盆地之一,下白垩统阿尔布阶三角洲-深水扇领域是盆地的重要勘探领域,已发现了大量油气。在“源-汇”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地震、测井、岩心薄片等资料,对毛塞几比盆地南部阿尔布期冈比亚河和热巴河三... 毛塞几比盆地是近年来西非油气勘探热点盆地之一,下白垩统阿尔布阶三角洲-深水扇领域是盆地的重要勘探领域,已发现了大量油气。在“源-汇”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地震、测井、岩心薄片等资料,对毛塞几比盆地南部阿尔布期冈比亚河和热巴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物源、古沟谷和深水扇沉积特征开展对比研究,探讨陡台缘背景下三角洲-深水扇的沉积特征与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冈比亚河和热巴河阿尔布期三角洲均为退积型三角洲,整体呈现“下粗上细”的沉积旋回,但二者物源区不同,导致同一时期发育的热巴河三角洲无论是规模还是含砂率均大于冈比亚河三角洲。根据古斜坡长度和高程差及古沟谷平面组合样式,将古沟谷划分为4种12类,其中北部冈比亚河陆架边缘斜坡主要为离散式矮近型,主要发育近岸斜坡扇;南部热巴河陆架边缘古沟谷为汇聚式高远型,可向深水区提供大量能量强、沉积分异好的陆源碎屑,更有利于形成高能富砂盆底扇。通过源和渠的比较分析,明确指出盆地南部三角洲和深水扇是勘探新领域和主攻方向,可为中国石油公司的海外油气勘探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塞几比盆地 沉积特征 三角洲 古沟谷 深水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