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杭子梢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文屏 韩慧英 +1 位作者 王乃利 姚新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43-1145,共3页
目的研究毛杭子梢Campylotropis hirtella根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学方法对毛杭子梢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光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鉴定为(3S,5R,8R)-3,5... 目的研究毛杭子梢Campylotropis hirtella根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学方法对毛杭子梢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光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鉴定为(3S,5R,8R)-3,5-二羟基-megastigman-6,7-亚烯-9-酮-5-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开环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Ⅲ)、丁香醛(Ⅳ)、3,5-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芹糖基-(1→6)-O-β-D-葡萄糖苷(Ⅴ)、胡萝卜苷(Ⅵ)。结论化合物Ⅰ~Ⅵ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杭子梢 开环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 结构解析
下载PDF
毛杭子梢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活性测定 被引量:6
2
作者 文屏 韩慧英 +1 位作者 王乃利 姚新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8-453,共6页
目的研究毛杭子梢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寻找新的抗前列腺增生的活性化合物。方法运用D101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ODS反相柱、制备液相等分离手段对毛杭子梢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 目的研究毛杭子梢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寻找新的抗前列腺增生的活性化合物。方法运用D101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ODS反相柱、制备液相等分离手段对毛杭子梢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并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评价单体化合物抑制前列腺癌细胞(LNCaP细胞)分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作用。结果从该植物中分得1个新的黄酮类化合物和6个已知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分别被鉴定为2,7,4'-三羟基二氢黄酮-5-O-β-D-葡萄糖苷(2,7,4'-trihydroxyflavanone-5-O-β-D-glucopyranoside,1)、7,2'-二甲氧基-5,4'-二羟基二氢异黄酮(cajanol,2)、染料木素(genistein,3)、柚皮素(naringenin,4)、二氢山柰酚(dihydrokaempferol,5)、槲皮素(quercetin,6)、山柰酚(kaempferol,7)。黄酮苷元类化合物2~7显示了不同强度的抑制前列腺癌细胞(LNCaP细胞)分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活性,其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194.6、94.4、17.2、113.5、25.8、7.2μmol·L^-1,黄酮苷类化合物1则不具有活性。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7均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黄酮苷元可能为毛杭子梢中抗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杭子梢 黄酮 前列腺增生
下载PDF
大红袍中单宁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秦力 陈新民 +2 位作者 陈维新 杨磊 张灿坤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1-34,共4页
从大红袍中分离出5个单宁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epicatechin(?),procyanidin B-1(?),procyanidin B-2(?),procyanidin B-5(4)和 procyanidin C-1(5).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豆科 大红袍 毛杭子梢 单宁
下载PDF
大红袍中一个新的香豆素和八个已知酚酸类化合物 被引量:2
4
作者 曾瑜亮 肖艳华 +1 位作者 田瑛 董俊兴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28-531,共4页
目的研究大红袍(RCH)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重结晶、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对大红袍6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并纯化得到化合物,采用现代波谱技术阐明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其中,1个新化合物1的结构根据波谱... 目的研究大红袍(RCH)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重结晶、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对大红袍6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并纯化得到化合物,采用现代波谱技术阐明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其中,1个新化合物1的结构根据波谱解析结果予以确定并命名为红花岩黄芪香豆雌酚Ⅰ(1),而8个已知化合物则分别鉴定为异槲皮酚(isotrifoliol,2)、红花岩黄芪香豆雌酚B(3)、伞形花内酯(4)、香豌豆酚(5)、槲皮素(6)、(+)儿茶素(7)、山奈酚(8)和二氢山奈酚(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5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抗H5N1病毒细胞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5在50.0μg/ml水平对H5N1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杭子梢 香豆苯醚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