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加拉国毛派运动述评 被引量:1
1
作者 时宏远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39,共7页
孟加拉国毛派运动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70年代发展壮大时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不断分化、持续衰弱时期,第三阶段是世纪之交至今逐渐恢复时期。为实现自身斗争目标,孟加拉国毛派秉持的理念主要有:... 孟加拉国毛派运动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70年代发展壮大时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不断分化、持续衰弱时期,第三阶段是世纪之交至今逐渐恢复时期。为实现自身斗争目标,孟加拉国毛派秉持的理念主要有:马列毛主义是先进和科学的,帝国主义终会腐朽灭亡,孟加拉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孟加拉国革命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马列毛主义要与孟加拉国国情相结合。虽然给政府造成了很大压力,但孟加拉国毛派运动也面临很多挑战,如国际反恐形势对其不利、政府的持续镇压和清剿以及派系众多不能形成合力等。这些挑战使孟加拉国毛派运动在短期内难以取得较大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派运动 共产党 人民战争 孟加拉国
下载PDF
印度纳萨尔运动:根源阐释与分析范式
2
作者 王晴锋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5-32,共8页
印度纳萨尔运动迄今已持续近半个世纪,它被印度政府视为最大内患。这场革命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是达利特和阿迪瓦斯等社会底层,极端穷困、阶级—种姓战争、资源诅咒论以及纳萨尔主义等是纳萨尔运动产生和持续的重要原因,其中意识形态在革... 印度纳萨尔运动迄今已持续近半个世纪,它被印度政府视为最大内患。这场革命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是达利特和阿迪瓦斯等社会底层,极端穷困、阶级—种姓战争、资源诅咒论以及纳萨尔主义等是纳萨尔运动产生和持续的重要原因,其中意识形态在革命动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纳萨尔派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有三种范式,即制度—结构性范式、主体能动性范式和文化范式。经济发展论是阐释纳萨尔运动的重要视角,但它容易犯经济还原主义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萨尔主义 毛派运动 种姓制度 阿迪瓦斯
下载PDF
印度纳萨尔运动研究的基本问题
3
作者 王晴锋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19年第5期31-42,152,153,共14页
1967年,印度西孟加拉邦的纳萨尔巴里爆发农民起义,这场革命运动的火种一直保存至今。有关该共产主义革命运动存在三种不同的话语表达形式,其背后亦折射出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使用以"毛-"为词根的表述,认为毛派属于印度左翼... 1967年,印度西孟加拉邦的纳萨尔巴里爆发农民起义,这场革命运动的火种一直保存至今。有关该共产主义革命运动存在三种不同的话语表达形式,其背后亦折射出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使用以"毛-"为词根的表述,认为毛派属于印度左翼激进主义的传统,倾向于将纳萨尔运动视为毛派运动的初始阶段;第二种观点不主张在"纳萨尔运动"和"毛派运动"之间作出区分,认为两者可以彼此替代、交互使用;第三种观点倾向于使用以"纳萨尔-"为词根的表述,虽然革命者和印度政府均使用此类称呼,但两者背后的意图可能截然不同。2004年,印共(毛)成立之后,有关"毛派"的称呼变得更加流行。事实上,纳萨尔运动即印度的毛派运动,纳萨尔主义是印度版的毛主义。半个世纪以来,纳萨尔运动大致可以分为爆发(1967~1975年)、沉寂(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和复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三个阶段。在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印度主流社会对纳萨尔运动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同情、支持、冷漠、无视到反对、批评。人们对纳萨尔问题有着不同的定性,诸如认为它是法律与秩序问题、社会经济问题或者政治问题,针对不同的定性,印度政府采取了不同的遏制手段。我们可以从四个视角来客观地研究纳萨尔运动,它们分别为经济发展与身份政治、意识形态、暴力以及小规模战争与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萨尔运动 毛派运动 歼灭路线 印共(毛) 庶民研究
下载PDF
歼灭战、革命暴力与纳萨尔运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晴锋 《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56,共16页
20世纪60、70年代之交,纳萨尔派先后在西孟加拉邦的农村与城市地区实施歼灭战和"红色恐怖",号召革命者武装消灭地主、富农和其他统治阶级。歼灭战以小分队的形式开展暗杀行动,试图以此唤醒民众,引导革命走向全面武装斗争。但... 20世纪60、70年代之交,纳萨尔派先后在西孟加拉邦的农村与城市地区实施歼灭战和"红色恐怖",号召革命者武装消灭地主、富农和其他统治阶级。歼灭战以小分队的形式开展暗杀行动,试图以此唤醒民众,引导革命走向全面武装斗争。但歼灭战不仅未能充分动员群众,而且将公开的大众组织及其运动视为修正主义而加以排斥。歼灭战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成效,纳萨尔派在部分地区建立起红色基层政权,但很快在意识形态、战略和组织等方面产生严重后果,并直接招致政府的严厉镇压,这也是导致纳萨尔派内部分裂的重要原因。从总体上而言,作为革命策略的纳萨尔暴力是对国家暴力做出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歼灭战 毛派运动 纳萨尔暴力 印共(马列) 游击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