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入侵物种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quadriradiata)在秦岭地区的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14
1
作者 田陌 张峰 +4 位作者 王璐 梁晓庆 姜东亮 邵显会 任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75,共5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协惯量分析法,对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quadriradiata)在秦岭地区的生态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植物具有非常广泛的生态适应能力,在不同光照、不同水分、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都能很好地生长,具有很强的扩散... 通过野外调查和协惯量分析法,对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quadriradiata)在秦岭地区的生态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植物具有非常广泛的生态适应能力,在不同光照、不同水分、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都能很好地生长,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对于农作物、森林、本地植物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具有潜在的威胁.结合牛膝菊生长迅速、花期较长、花序较多、种子产量巨大且具有较强的营养繁殖能力的生物学特点,牛膝菊的环境适应特性和生殖特性是其具有较强入侵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毛牛膝菊 协惯量分析法
下载PDF
外来种粗毛牛膝菊在秦巴山区的种群发展动态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刚 张璐璐 +2 位作者 孔彬彬 卫欣华 朱志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350-3361,共12页
外来种能否成功入侵新生境取决于其自身入侵特性(快速生长、足够的繁殖体压力等)和环境因子的作用。原产于热带美洲的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quadriradiata Ruiz&pav.)在秦巴山区呈现快速爆发趋势,但其种群发展动态尚不明确。通过监... 外来种能否成功入侵新生境取决于其自身入侵特性(快速生长、足够的繁殖体压力等)和环境因子的作用。原产于热带美洲的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quadriradiata Ruiz&pav.)在秦巴山区呈现快速爆发趋势,但其种群发展动态尚不明确。通过监测实验和野外调查,对粗毛牛膝菊种群动态和其对入侵地环境选择的偏好性规律进行了研究。在4块样地中开展的监测研究显示,粗毛牛膝菊种群密度最高可达300株/m^2,单株平均种子产量达675粒,单位面积的种子产量达45619株/m^2,说明其在研究地区已能够产生较大规模的稳定增长的种群,可为种群爆发提供较高的繁殖体压力;其种群密度随着时间呈逻辑斯蒂型下降趋势,且在向繁殖阶段过渡期间个体死亡率最高,暗示着种群可能存在负密度制约效应;对秦巴山区30个野外样地的调查研究显示,粗毛牛膝菊主要入侵农田、撂荒地、路边等受到过人为活动干扰的生境;其在群落中出现的频度与土壤紧实度显著正相关,而与坡度显著负相关,表现出对入侵地环境因子的偏好性。调查结果说明,在这些干扰生境中,粗毛牛膝菊种群更容易在土壤紧实度高、坡度小的地段建立,这将为进一步预测其入侵趋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繁殖体压力 负密度制约效应 环境因子 毛牛膝菊
下载PDF
吉林1种新记录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 被引量:6
3
作者 齐淑艳 昌恩梓 +1 位作者 江丕文 曾宪锋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78-178,182,F0003,共3页
报道新记录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quadriradiata Ruiz&pav.),该种原产南美,现成为东北地区有害入侵杂草。
关键词 毛牛膝菊 入侵植物 新记录 吉林
下载PDF
入侵杂草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种子成熟与萌发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陶波 董玉梅 汤东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1-333,共3页
为进一步明确入侵杂草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与粗毛牛膝菊(G.ciliata)发生和危害规律,对其种子的成熟时间、结实能力和种子发芽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期播种的粗毛牛膝菊种子成熟早于牛膝菊,全生育期内粗毛牛膝菊的成熟花... 为进一步明确入侵杂草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与粗毛牛膝菊(G.ciliata)发生和危害规律,对其种子的成熟时间、结实能力和种子发芽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期播种的粗毛牛膝菊种子成熟早于牛膝菊,全生育期内粗毛牛膝菊的成熟花序和种子数量更多。牛膝菊成熟种子28℃培养5 d发芽率超过40%,培养15 d基本完成发芽;粗毛牛膝菊种子培养5 d基本不发芽,培养30 d发芽的仍较多。可见粗毛牛膝菊的结实能力强于牛膝菊,但种子发芽速度慢,发芽周期长。推测粗毛牛膝菊种子可能具有一定的后熟或休眠特性,显示出更强的环境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杂草 牛膝菊 毛牛膝菊 种子萌发 种子成熟
下载PDF
粗毛牛膝菊对呼和浩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贺俊英 杨霞 史树德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2020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粗毛牛膝菊为内蒙古地区新发现的一种入侵植物,在呼和浩特的入侵范围不断扩大、种群数量日益增加。了解其入侵后对本地植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可为及时防控提供预警与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样方调查法结合数理统计,分析21个样... 【目的】粗毛牛膝菊为内蒙古地区新发现的一种入侵植物,在呼和浩特的入侵范围不断扩大、种群数量日益增加。了解其入侵后对本地植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可为及时防控提供预警与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样方调查法结合数理统计,分析21个样地中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S)、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指数(J)的差异。【结果】入侵样地中共有73种植物,隶属25科55属,其中菊科种类最多,共18种,占总种数的24.66%,禾本科、藜科种类次之,分别占17.81%和5.48%。粗毛牛膝菊入侵地中,其重要值(IV)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表现为IV随着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的增大而增大。与对照组相比,粗毛牛膝菊入侵地中的S、H、D和J指数均下降,下降最大幅度分别为65.2%、78.6%、62.2%和72.6%,其中H指数下降幅度最大。重要值与各多样性指数(S、D、H和J)间的关系表现为:随着粗毛牛膝菊重要值的增大,各多样性指数均下降,当IV>0.551时,H指数显著降低(P<0.05);当IV>1.10时,H和J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粗毛牛膝菊的入侵已对呼和浩特的植物多样性造成了威胁,应及时展开科学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牛膝菊 外来入侵植物 采样方法 呼和浩特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外来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在辽宁地区的新发现 被引量:16
6
作者 齐淑艳 徐文铎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21,共2页
文章报道了辽宁省一新记录的外来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guadriradiata)。该物种为菊科植物,1年生草本,原产南美,其繁殖和适应能力很强,是我国重要外来有害生物。在我国虽已有分布记录,但在辽宁省沈阳首次被发现。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毛牛膝菊 辽宁
下载PDF
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种子形态及其萌发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霞 贺俊英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20年第5期453-459,共7页
以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为材料,在观察其种子形态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其在不同埋种深度、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粗毛牛膝菊种子小,长仅为1.3~2.0 mm,具伞形冠毛,利于远距离传播扩散;重量轻,千粒重为0.228 6~0.230 3 g;含... 以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为材料,在观察其种子形态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其在不同埋种深度、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粗毛牛膝菊种子小,长仅为1.3~2.0 mm,具伞形冠毛,利于远距离传播扩散;重量轻,千粒重为0.228 6~0.230 3 g;含水量较低,为5.78%,利于储存。当埋种深度为0~2 cm时,发芽率较高、差异不显著(P>0.05);当埋种深度为4~8 cm时,随着埋种深度的增加,发芽率逐渐降低,差异显著(P<0.05),且种子的始见发芽时间和发芽持续时间也延长;当埋种深度为10 cm时,发芽率仅为13%,极显著的低于其他处理(P<0.01)。10~35℃条件下,粗毛牛膝菊种子虽均可萌发,但在各温度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之间均存在差异,25℃是其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发芽率达97.33%,与15℃(90.67%)、20℃(93.33%)及30℃(96.67%)时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而与10℃(12%)和35℃(52.7%)时差异极显著(P<0.01),发芽势(90%)、发芽指数(32)与10℃(0;0.65)、15℃(57.33%;19.8)、35℃(34%;10.82)时差异也显著(P<0.05),说明低温与高温都会影响粗毛牛膝菊种子的萌发,同时也推迟其萌发时间且出苗不整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牛膝菊 种子形态特征 埋种深度 温度 种子萌发
下载PDF
海拔对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种群繁殖力与种子扩散力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晓艳 张文刚 +1 位作者 刘芮伶 刘刚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3期44-53,共10页
外来入侵植物在高大山体中沿着海拔扩散的过程中,由于环境选择压力的改变,其繁殖力和种子扩散力可能会发生改变。为探究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quadriradiata)在秦巴山区扩散过程中的繁殖力和种子传播力的变化趋势,通过野外调查... 外来入侵植物在高大山体中沿着海拔扩散的过程中,由于环境选择压力的改变,其繁殖力和种子扩散力可能会发生改变。为探究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quadriradiata)在秦巴山区扩散过程中的繁殖力和种子传播力的变化趋势,通过野外调查对比分析了其位于不同海拔梯度(505—1947 m)上的种群密度、盖度、单株种子产量和种子羽流载荷(MAR)等的差异,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生境类型中的粗毛牛膝菊种群繁殖特性上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粗毛牛膝菊的种群盖度和密度随海拔升高均未表现出显著的变化趋势;(2)单个花序成熟种子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但单株花序数、单株种子产量(数量和重量)均随海拔升高而降低;(3)种子MAR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升高,即种子传播力呈显著下降趋势;(4)相较于荒地生境中的种群,农田中的粗毛牛膝菊种群盖度和单株种子重量更高,且MAR更小。研究结果说明随着海拔升高,粗毛牛膝菊繁殖力和种子传播力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农田中的粗毛牛膝菊种群繁殖力和种子传播力均显著高于荒地中的种群,这暗示了秦巴山地在降低该物种的入侵扩散速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人为干扰可能会促进该种的入侵与扩散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毛牛膝菊 秦巴山区 种子扩散力 海拔梯度
下载PDF
外来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4
9
作者 李黎明 袁梦琦 +2 位作者 檀婷婷 兰雪涵 杜凤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4期119-122,共4页
本文概述了粗毛牛膝菊的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生理生态特性、繁殖特性、遗传特性、危害、防治对策、应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粗毛牛膝菊研究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研究、治理与开发利用对策,以期为防治该恶性杂草提供... 本文概述了粗毛牛膝菊的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生理生态特性、繁殖特性、遗传特性、危害、防治对策、应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粗毛牛膝菊研究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研究、治理与开发利用对策,以期为防治该恶性杂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牛膝菊 生理生态特性 遗传学特性 防治对策 开发利用对策
下载PDF
粗毛牛膝菊生物学特性及在呼和浩特市的分布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霞 贺俊英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9年第4期39-42,共4页
以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粗毛牛膝菊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分布范围及生境类型,分析了其形态特征和物候期。结果表明:在呼和浩特市,粗毛牛膝菊的入侵分布点有67个:四区四县一旗均有分布,其中56个集中分布在四区,占比为83.5... 以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粗毛牛膝菊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分布范围及生境类型,分析了其形态特征和物候期。结果表明:在呼和浩特市,粗毛牛膝菊的入侵分布点有67个:四区四县一旗均有分布,其中56个集中分布在四区,占比为83.58%;入侵生境有绿化带、农田、菜园、果园等,且以绿化带居多;粗毛牛膝菊生长周期长(5~11月),结实期长(7~11月),种子发生量大,单株产量为6 122~24 000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牛膝菊 形态特征 分布 生境类型
下载PDF
灯盏花苗期恶性杂草粗毛牛膝菊防除试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陶萍 高玲 +2 位作者 董志芳 耿其勇 陆白昆 《云南农业》 2017年第9期59-61,共3页
在灯盏花[Erigeronbreviscapus(Vant.)Hand-Mazz]大田栽培过程中,同科杂草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 Car)为害严重,一般化学药剂难以防除,多采用人工拔除,生产成本较高。2011年开展了15%精喹·氟磺胺乳油等药剂的筛选试验,... 在灯盏花[Erigeronbreviscapus(Vant.)Hand-Mazz]大田栽培过程中,同科杂草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 Car)为害严重,一般化学药剂难以防除,多采用人工拔除,生产成本较高。2011年开展了15%精喹·氟磺胺乳油等药剂的筛选试验,探索研究不同药剂的单、混用除草技术对大田灯盏花苗期安全性及杂草防除效果,筛选出较为理想的化学药剂。结果表明,15%精喹·氟磺胺乳油900m L/hm^2防除以粗毛牛膝菊为主的杂草防效达97.32%;对灯盏花产生的药害为21.62%。在此基础上,2012年进一步探索研究其最佳施用浓度,结果表明,在大田灯盏花苗期(6~10片叶),同科恶性杂草粗毛牛膝菊2~5片叶期喷施450 m L/hm^2 15%精喹·氟磺胺乳油对水675 L,防除粗毛牛膝菊效果最佳,防除效果达93.91%,且对灯盏花的生长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毛牛膝菊 防除效果
下载PDF
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种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晓春 齐淑艳 +1 位作者 姚静 杨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306-3312,共7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quadriradiata)在中国分布的18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特点,为粗毛牛膝菊的防控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筛选的10条引物共扩增出349个位点,经Popgene软件分析,粗毛牛膝菊种...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quadriradiata)在中国分布的18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特点,为粗毛牛膝菊的防控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筛选的10条引物共扩增出349个位点,经Popgene软件分析,粗毛牛膝菊种群多态位点百分比(P)为8.88%~29.51%,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0248—0.1023;种群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4663,种群间基因流(Nm)为0.5723;遗传相似度平均为0.9404,遗传距离平均为0.0621,UPGMA聚类分析将18个粗毛牛膝菊地理种群分为5大类;经Mantel检验,不同地理种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不显著。研究表明,粗毛牛膝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各地理种群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粗毛牛膝菊的入侵及扩散途径以人为多次反复传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牛膝菊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ISSR
原文传递
土牛膝总皂苷的提取、成分鉴定及抗炎活性研究
13
作者 曾琼丽 王玉凤 +6 位作者 张恒 肖炜婷 杨蒂 韩越 王雄龙 李顺祥 欧阳文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009-1017,共9页
目的对土牛膝总皂苷进行体内外抗炎活性与分离鉴定研究,为其治疗炎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AQ柱色谱法(ODS-AQ)纯化制备土牛膝总皂苷;建立氨水诱导的急性咽炎大鼠模型,灌胃给药评价粗毛牛膝提取物及总皂苷抗炎活... 目的对土牛膝总皂苷进行体内外抗炎活性与分离鉴定研究,为其治疗炎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AQ柱色谱法(ODS-AQ)纯化制备土牛膝总皂苷;建立氨水诱导的急性咽炎大鼠模型,灌胃给药评价粗毛牛膝提取物及总皂苷抗炎活性;采用柱层析、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技术对土牛膝总皂苷中的主要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建立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模型,评价各皂苷单体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制备的粗毛牛膝总皂苷含量达到81.8%;在急性咽炎大鼠模型中,粗毛牛膝总皂苷及水煎液具有良好抗炎疗效,能显著降低血清IL-6、IL-1β、TNF-α细胞因子水平;总皂苷中鉴定出6个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分别为竹节参皂苷Ⅳa(1)、竹节参皂苷Ⅳa丁酯(2)、金盏花皂苷E(3)、金盏花皂苷E丁酯(4)、竹节参皂苷I(5)、竹节参皂苷Ⅴ(6);体外炎症模型表明,分离得到的三萜皂苷类单体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作用。结论首次系统证明了皂苷类成分是粗毛牛膝发挥抗炎活性的药效物质基础;从牛膝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4,并证实其具有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牛 抗炎 咽炎 三萜皂苷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粗毛牛膝带腋芽茎段的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叶蔓 谢果珍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3286-3287,共2页
目的:研究粗毛牛膝带腋芽茎段植株的再生。方法:以粗毛牛膝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诱导腋芽生长,继代诱导生根成完整小植株,考察基本培养基、萘乙酸(NAA)和6-苄基嘌呤(6-BA)浓度3个因素对茎段和腋芽生长的影响。结果:基本培养基MS、6-BA浓... 目的:研究粗毛牛膝带腋芽茎段植株的再生。方法:以粗毛牛膝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诱导腋芽生长,继代诱导生根成完整小植株,考察基本培养基、萘乙酸(NAA)和6-苄基嘌呤(6-BA)浓度3个因素对茎段和腋芽生长的影响。结果:基本培养基MS、6-BA浓度对腋芽的生长有显著影响,最佳的培养基组合为MS+0.1mg·L-1NAA+0.5mg·L-16-BA;而在1/2MS+0.5mg·L-1NAA培养基上100%生根。结论:该培养基组合可使粗毛牛膝腋芽诱导生根能力强,且幼根生长健壮,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牛 腋芽 植株再生 培养基
原文传递
本土蒿属植物浸提液对农田入侵杂草生长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宇超 吕金林 +1 位作者 毛祝新 李倩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9,共13页
旨在探究能有效减弱入侵植物生长和扩散蔓延的本地蒿属种浸提液。通过对农田入侵杂草粗毛牛膝菊和小蓬草的种子分别施加不同质量浓度的5种本地蒿属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浸提液,比较分析质量浓度梯度、蒿属植物以及不同部位浸提液对入侵种... 旨在探究能有效减弱入侵植物生长和扩散蔓延的本地蒿属种浸提液。通过对农田入侵杂草粗毛牛膝菊和小蓬草的种子分别施加不同质量浓度的5种本地蒿属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浸提液,比较分析质量浓度梯度、蒿属植物以及不同部位浸提液对入侵种萌发率、成苗率和根系长度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蒿属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浸提液对入侵植物萌发率、成苗率和根系长度的影响在5种蒿属植物和不同质量浓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影响程度会加剧;(2)相较于地下部分浸提液,蒿属植物地上部分浸提液对2种入侵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更加明显,其中艾蒿浸提液对粗毛牛膝菊生长的影响较弱,其他蒿属植物浸提液的化感作用较强,例如猪毛蒿地上浸取液质量浓度为0.25g/mL和0.4g/mL时,萌发率、成苗率和根长为0;黄花蒿和猪毛蒿对小蓬草的影响较强,地上浸取液质量浓度为0.4g/mL时,萌发率、成苗率和根长为0;(3)与萌发率和成苗率相比,入侵植物根系长度对蒿属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浸提液的响应更敏感。这些结果说明,本地蒿属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浸提液可以减弱粗毛牛膝菊和小蓬草的生长,并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加剧,尤其是黄花蒿和猪毛蒿地上部分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4g/mL时效果更加明显,对这2种入侵植物的生物防治可以参考此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属植物 浸提液 毛牛膝菊 小蓬草 化感效应
下载PDF
青海菊科植物的三个新记录种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晓娜 马瑞 +1 位作者 刘光宇 沈迎芳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11期108-112,共5页
本文报道了三个青海省新记录种——母菊(Matricaria chamomilla)、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和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quadriradiata)。三者均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都具有药用价值,并且代表了青海省菊科的两个新分布属。其中粗毛牛... 本文报道了三个青海省新记录种——母菊(Matricaria chamomilla)、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和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quadriradiata)。三者均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都具有药用价值,并且代表了青海省菊科的两个新分布属。其中粗毛牛膝菊是青藏高原的新记录。这三个物种在青海省的发现丰富了青海省菊科植物的多样性,增加了当地药用植物和观赏植物资源。考虑到两种牛膝菊的入侵性特点,相关部门应给予关注,必要时进行防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菊 牛膝菊 毛牛膝菊 新记录 菊科
下载PDF
辽宁省牛膝菊属(Galinsoga Ruiz. et Pav.)植物的补充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翟强 王维斌 +1 位作者 曲波 邵美妮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8-342,共5页
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 Cav.)和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quadriradiata Ruiz.et Pav.)为辽宁省两种重要入侵植物,目前国内文献对这两种植物的形态描述有混淆。根据沈阳农业大学植物标本室收藏的标本并比对采集于沈阳市附近的标本,... 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 Cav.)和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quadriradiata Ruiz.et Pav.)为辽宁省两种重要入侵植物,目前国内文献对这两种植物的形态描述有混淆。根据沈阳农业大学植物标本室收藏的标本并比对采集于沈阳市附近的标本,作者明确这两种牛膝菊属植物的主要区别在于冠毛:前者的舌状花无冠毛或冠毛为细短毛,管状花的冠毛羽筛状,先端钝;后者的舌状花和管状花的冠毛均呈羽筛状,先端尖。该性状差异可为准确鉴别该属杂草提供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菊属 牛膝菊 毛牛膝菊
下载PDF
云南植物新记录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琳 董晓东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2年第4期51-51,57,共2页
我们在进行云南植物标本采集过程中,发现了粗毛牛膝菊和芹叶牛(牛龙)儿苗,经确认其 为云南分布新记录种。
关键词 云南 毛牛膝菊 芹叶牛儿苗 植物 新记录种
下载PDF
前言
19
作者 邱怀 《中国牛业科学》 1991年第S1期6-6,共1页
渤海黑牛是山东省优良的地方品种,也是我国唯一的黑毛牛种。它低身广躯,结构匀称,能耐粗饲,适应性强,役肉兼用,肉质尤佳,在全国地方良种黄牛品种中独具特色。1983年分别被正式列入《山东省畜禽品种志》和《中国牛品种志》。
关键词 渤海黑牛 毛牛 畜禽品种志 种质特性 总结报告 农业大学教授 技术协作 邱怀 优良品种 组织鉴定
下载PDF
甘薯不同品种对两种入侵杂草的竞争作用和化感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钏丽 徐高峰 +6 位作者 崔宇琛 申时才 马光宗 范泽文 张付斗 郑凤萍 杨绍松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9-186,共8页
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和生物测定试验,分别研究了9个不同农艺性状的甘薯品种对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和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quadriradiata的竞争作用和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烟薯25’‘宁薯10号’和‘西瓜红普薯’等6个品种的竞争平衡... 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和生物测定试验,分别研究了9个不同农艺性状的甘薯品种对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和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quadriradiata的竞争作用和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烟薯25’‘宁薯10号’和‘西瓜红普薯’等6个品种的竞争平衡指数(CBa)大于0,其中‘宁薯10号’的竞争优势最强,对三叶鬼针草的株高和根长的抑制率分别为62.29%和63.31%;生物测定中仅有‘17234’和‘宁薯10号’两个品种表现出明显的化感作用,其中‘17234’的化感作用指数(AI)最大,对粗毛牛膝菊的株高和根长的抑制率分别为74.32%和82.58%。结合甘薯品种的竞争作用与化感作用进行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宁薯10号’的CBa和AI分别达0.74和0.63以上,为竞争作用和化感作用均较强的抗(耐)性品种;‘烟薯25’虽然对两种入侵杂草的CBa分别达到0.85和0.70,但其AI<0.1,表现为具有竞争优势的非化感品种;尽管‘17234’的CBa<0,但其AI>0.67,说明其为强化感作用的品种。结果表明,甘薯对入侵杂草的抗(耐)性决定于其自身的竞争作用、化感作用或两者的共同作用。这为进一步利用甘薯不同品种对入侵杂草的种间关系实施替代控制提供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抗(耐)性 三叶鬼针草 毛牛膝菊 竞争作用 化感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