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弹流体在串联收缩-扩张毛管束中流动的有效黏度 被引量:3
1
作者 郑晓松 崔海清 +2 位作者 刘喜林 王克亮 王中华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26,共4页
将多孔介质视为串联的收缩 -扩张毛管束模型 ,针对黏弹流体在这种模型中的剪切和拉伸流动 ,在流动总压降等于剪切压降和拉伸压降之和的假设下 ,用微元分析方法 ,建立了黏弹流体在串联的收缩 -扩张毛管束模型中的有效黏度公式 ;根据HPAM... 将多孔介质视为串联的收缩 -扩张毛管束模型 ,针对黏弹流体在这种模型中的剪切和拉伸流动 ,在流动总压降等于剪切压降和拉伸压降之和的假设下 ,用微元分析方法 ,建立了黏弹流体在串联的收缩 -扩张毛管束模型中的有效黏度公式 ;根据HPAM水溶液在人造岩心中流动的实验数据 ,计算了HPAM水溶液在人造岩心中的有效黏度 .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流体 收缩—扩张 毛管束 有效黏度 多孔介质 油气田
下载PDF
一种建立毛管束模型的新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袁媛 孟英峰 唐汉林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8年第3期35-39,共5页
毛管束模型是表征多孔介质最常用的物理模型之一。经典的毛管束模型是一簇簇等径的直毛管,但该物理模型忽略了多孔介质的弯曲性。因此,以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结合压汞资料,引入毛管束模型的修正因子——迂曲度,提出了一种建立毛管束模... 毛管束模型是表征多孔介质最常用的物理模型之一。经典的毛管束模型是一簇簇等径的直毛管,但该物理模型忽略了多孔介质的弯曲性。因此,以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结合压汞资料,引入毛管束模型的修正因子——迂曲度,提出了一种建立毛管束模型的新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毛管束模型的弯曲性,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毛细管半径、不同毛细管的孔隙度、渗透率、不同半径毛细管的体积以及不同半径毛细管对整个毛管束模型的渗透率贡献,对于研究特定压差下储层工作液的渗吸、定量表征储层水侵损害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型 毛管束模型 管压力 迂曲度 孔隙度 渗透率
下载PDF
微观等效毛管束下液体初始渗流特性的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刚 李艳青 +3 位作者 刘世民 李怀兴 商荦真 陈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7-153,共7页
低渗煤体微观渗流特性研究对煤层注水增注、防治瓦斯灾害具有重要价值,物理模型仿真试验是开展此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为研究煤体孔隙微观尺度下液体的初始渗流特性,以微流控技术为基础,制作替代煤体孔隙的等效毛管束模型,构建了微观渗... 低渗煤体微观渗流特性研究对煤层注水增注、防治瓦斯灾害具有重要价值,物理模型仿真试验是开展此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为研究煤体孔隙微观尺度下液体的初始渗流特性,以微流控技术为基础,制作替代煤体孔隙的等效毛管束模型,构建了微观渗流可视化试验平台,开展了不同孔隙尺寸、不同流体的渗流模型试验,分析了渗流流量、渗流压力、孔径尺度、润湿性等多个参量对渗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渗流过程不同位置孔隙渗流的活跃性差异较大,模型中间位置渗流更活跃;渗流初始流量越大,参与渗流通道数目越多。渗流初始流量与毛细管内流体体积成正比;②初始流量一定时,不同孔径内渗流压力和时间关系相同,即渗流压力随时间增加增大。初始渗流流量越大,体系渗流压力也越大;毛管束内渗流呈现较明显的非线性渗流特征;③不同的模型孔径尺度下,渗流流量与渗流压力关系十分接近;3种孔径尺度的毛管束模型中去离子水的流量和压力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非线性特征,且孔径尺度越小,非线性程度越强;④在流体润湿性的影响上,不同模型孔径的试验结果都表明,润湿性好的流体在毛细孔隙模型中渗流压力更小。相较于孔径尺度,渗流初始流量对流体渗流压力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注水 微观孔隙 等效毛管束 渗流特性 可视化研究
下载PDF
基于毛管束模型的启动压力梯度分析与计算 被引量:4
4
作者 邱志鹏 杨胜来 +6 位作者 任双双 刘京 陈仁保 徐斌 李滢 马铨峥 韩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27-132,共6页
针对低渗岩心渗流规律研究和室内实验测定中准确计算启动压力梯度的方法,提出启动渗透率的概念,认识到启动压力梯度和启动渗透率在渗流过程中是变化的,对冀东油田低渗透岩心通过稳态"流量-压差"法进行驱替实验,建立了用于分... 针对低渗岩心渗流规律研究和室内实验测定中准确计算启动压力梯度的方法,提出启动渗透率的概念,认识到启动压力梯度和启动渗透率在渗流过程中是变化的,对冀东油田低渗透岩心通过稳态"流量-压差"法进行驱替实验,建立了用于分析启动压力梯度变化规律的毛细管束模型。对实验结果处理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和启动渗透率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由启动压力梯度和流量的关系计算出了不同实验岩心的最小启动压力梯度、拟启动压力梯度及对应的启动渗透率,得到启动压力梯度与岩心渗透率呈幂函数关系的经验公式;并将一维实验结果应用于平面径向流中,指出启动压力梯度随距离增加而减小,并得到启动压力占总驱替压差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启动压力梯度 启动渗透率 毛管束模型
下载PDF
低渗透毛管束单相渗流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5
作者 胡华君 马铭勖 李光明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93-95,共3页
近些年来,人们通常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相比而言,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缺乏理论性的研究。将毛细管的视渗透率代入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方程,分别把流速和启动压力梯度进行叠加,建立了低渗透毛管束单相渗流模型,对低渗... 近些年来,人们通常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相比而言,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缺乏理论性的研究。将毛细管的视渗透率代入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方程,分别把流速和启动压力梯度进行叠加,建立了低渗透毛管束单相渗流模型,对低渗透油藏的单相低速渗流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合理解释了渗流曲线发生弯曲的原因,并指出如果某毛细管的启动压力梯度为零,则岩石没有启动压力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单相渗流 毛管束 启动压力梯度
下载PDF
颗粒尺度下砂岩出砂几何约束条件及毛管束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聂向荣 杨胜来 +2 位作者 章星 丁景辰 陈浩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58,共5页
对疏松砂岩油藏开发过程中的出砂问题进行研究,从细观尺度分析了砂岩颗粒的受力状态,明确了出砂的力学条件,提出砂岩出砂的3个几何约束条件。分析认为,力学条件及几何条件同时约束砂粒的运移。将地层孔隙用毛管束表示,通过分析流体和砂... 对疏松砂岩油藏开发过程中的出砂问题进行研究,从细观尺度分析了砂岩颗粒的受力状态,明确了出砂的力学条件,提出砂岩出砂的3个几何约束条件。分析认为,力学条件及几何条件同时约束砂粒的运移。将地层孔隙用毛管束表示,通过分析流体和砂岩颗粒在毛管束中的受力情况,建立了砂岩出砂毛管束模型,推导出砂岩出砂临界流速公式。研究表明,砂粒直径、孔隙度和岩石颗粒摩擦角增大,临界流速增大;流体黏度增大,临界流速变小。建立的临界流速公式与实验结果对比,平均误差为15.9%,符合较好。砂岩出砂几何约束条件丰富了砂岩出砂机理,建立的临界流速公式简明,可方便应用于矿场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出砂 几何条件 力学条件 毛管束模型 临界流速
原文传递
考虑微观界面力学效应的低矿化度水驱渗流特征模型
7
作者 孙德旭 宋云鹏 吴飞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79,共9页
为更好地描述低矿化度水驱的渗流特征,首先通过岩心驱替实验,验证了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离子类型与矿物间微观界面作用的毛管束数学模型来模拟低矿化度水驱过程,通过岩心驱替实验进行模型验证,在相渗曲... 为更好地描述低矿化度水驱的渗流特征,首先通过岩心驱替实验,验证了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离子类型与矿物间微观界面作用的毛管束数学模型来模拟低矿化度水驱过程,通过岩心驱替实验进行模型验证,在相渗曲线拟合成功后,使用模型分析特征管径、离子价态与浓度对渗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特征管径的减小,界面作用对采出程度的影响增加,当特征管径从20μm减小到5μm时,采出程度从2.9%扩大到30.5%,当毛管阻力较大时,常规水驱提高采收率效果有限,孔隙中存在大量残余油;低矿化度水驱可有效提高采收率,且离子价态是影响低矿化度水驱效果的主控因素,使用Na+的低矿化度水驱采出程度提高7.85百分点,而Ca2+则为4.83百分点。建立的毛管束模型可模拟不同离子类型与矿物间的低矿化度水驱效果,为油田现场的低矿化度水驱开发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矿化度水驱 界面作用 驱替实验 毛管束模型 相渗曲线
下载PDF
基于毛管浸润技术的岩石孔隙率无损测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杰 黄飞 +1 位作者 杨渝南 杨绪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37-1144,共8页
以岩石主要表征参数孔隙率变化作为岩石损伤分析的着力点,开发了一种无损的定量分析岩土损伤的毛管浸润技术。通过对孔隙土体的毛管浸润试验研究了浸润速率、浸润面积和浸润深度随孔隙率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毛细管束模型并对毛管浸润技术... 以岩石主要表征参数孔隙率变化作为岩石损伤分析的着力点,开发了一种无损的定量分析岩土损伤的毛管浸润技术。通过对孔隙土体的毛管浸润试验研究了浸润速率、浸润面积和浸润深度随孔隙率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毛细管束模型并对毛管浸润技术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对于现有的有损且不可重复测量技术,毛管浸润技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且对于特定的损伤岩体,可以通过试验建立滴定参数与力学参数的联系。基于毛管束模型中毛管浸润对孔隙体下部的作用,分别建立了毛管浸润的圆柱模型1、圆柱模型2和球状模型,由上部液柱下降高度(35)h以及表面浸润面半径a推算下部孔隙体中液体浸润深度L。根据实际孔隙土体的浸润参数对上述模型进行验证计算,指出球状浸润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实际毛管浸润过程中液体的浸润深度情况。基于毛细管束模型,由浸润参数即浸润深度与浸润速率的关系,分别建立了3种模型的孔隙率计算公式。针对球缺模型的孔隙率n?进行验算,发现计算值与实测孔隙率的误差不超过10%,指出在求解一般精度要求下的孔隙率时,用该孔隙率公式计算的结果是合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浸润技术 孔隙率:毛管束模型 柱状模型 球状模型
下载PDF
土壤水盐含量对冻土水力传导度模拟的影响
9
作者 郭干维 贺宇欣 谭霄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33,40,共6页
为了探究土壤水盐含量对冻土水力传导度模拟的影响,以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为研究对象,使用MesoMR23-060V-I核磁共振仪系统测定了5个初始土壤含盐量(0.1%、0.2%、0.5%、0.7%和1.0%)和3个初始质量含水率(20%、25%和30%),共15种组合下的土... 为了探究土壤水盐含量对冻土水力传导度模拟的影响,以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为研究对象,使用MesoMR23-060V-I核磁共振仪系统测定了5个初始土壤含盐量(0.1%、0.2%、0.5%、0.7%和1.0%)和3个初始质量含水率(20%、25%和30%),共15种组合下的土壤冻结曲线(SFCC)。基于SFCC,采用最新的毛管束模型(CBM)预测冻土水力传导度,并与目前广泛采用的冰阻抗模型(IIM)对比。结果表明:(1)土壤盐分能够显著增加冻结土壤未冻水含量,降低冰点和冻结曲线斜率,但三者均随初始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2)幂函数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土壤冻结特征曲线,拟合参数α和β随盐分增加而分别增大和减小,水分对拟合参数无显著影响。(3)无论是冰阻抗模型还是毛管束模型,盐分对冻土水力传导度的影响都明显大于水分。盐分分别通过影响临界温度和土壤冻结曲线参数影响IIM和CBM对冻土水力传导度的预测。相比于IIM,CBM在低温和高盐条件下预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水力传导度 土壤冻结曲线 含水率 含盐量 冰阻抗模型(IIM) 毛管束模型(CBM)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定量解释研究 被引量:54
10
作者 王厉强 刘慧卿 +3 位作者 甄思广 刘小波 李景梅 宋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99,103,共5页
对致密及发育微裂缝、裂缝的低渗透岩心应力敏感性进行了实验;采用不等径迂曲毛管束模型,通过弹性力学原理对粗、细毛细管变形量的计算,研究了单毛细管和多孔介质应力敏感性定量表征关系,并通过有效毛细管半径分数探讨了低渗透储层应力... 对致密及发育微裂缝、裂缝的低渗透岩心应力敏感性进行了实验;采用不等径迂曲毛管束模型,通过弹性力学原理对粗、细毛细管变形量的计算,研究了单毛细管和多孔介质应力敏感性定量表征关系,并通过有效毛细管半径分数探讨了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性主要表现为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低、中高渗透率储层在应力敏感性上的差异与微观孔隙结构、固液界面作用力和启动压力梯度效应等密切相关,且这种差异性集中体现为有效毛细管半径分数的不同。考虑有效毛细管半径分数的多孔介质应力敏感性量化模型可以从应力敏感性微观作用机制角度解释低渗透储层与中高渗透率储层在应力敏感性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裂缝 应力敏感性 量化模型 毛管束模型 有效细管半径
下载PDF
润湿性对模拟原油微尺度流动和渗流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斐 岳湘安 +4 位作者 王雯靓 刘怀珠 唐思睿 张羽 王宝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2-305,共4页
考察了流体在不同润湿性条件下在低渗透多孔介质微米量级孔喉中流动的渗流特性,实验研究了模拟原油(航空煤油与胜利油田原油以5∶1的体积比配制)在内径为14.9μm、5.03μm、2.05μm的亲水和憎水微圆管中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模拟原油在... 考察了流体在不同润湿性条件下在低渗透多孔介质微米量级孔喉中流动的渗流特性,实验研究了模拟原油(航空煤油与胜利油田原油以5∶1的体积比配制)在内径为14.9μm、5.03μm、2.05μm的亲水和憎水微圆管中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模拟原油在5.03μm和2.05μm亲水和憎水微管中的流动均出现了明显的微尺度效应,流动规律均偏离经典理论,且模拟原油在亲水微管中的流量高于其在憎水微管中的值。根据微管实验数据,利用毛管束模型分析了润湿性对模拟原油在多孔介质中渗流特性的影响。在考虑微尺度效应的条件下,模拟原油在低渗透多孔介质中的流动为非线性渗流,润湿性显著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模拟原油在亲水模型中的视渗透率大于其在憎水模型中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原油 润湿性 非线性渗流 毛管束模型 微尺度效应 流体流动 渗流特性
下载PDF
考虑表面扩散作用的页岩气瞬态流动模型 被引量:27
12
作者 盛茂 李根生 +1 位作者 黄中伟 田守嶒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7-352,共6页
针对甲烷气在页岩孔隙中的流动规律问题,建立了考虑孔内扩散、孔壁表面扩散、黏性滑脱流动和气体解吸附等多种流动机理的瞬态流动毛管束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的三层隐式差分格式离散控制方程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该模型考虑了"... 针对甲烷气在页岩孔隙中的流动规律问题,建立了考虑孔内扩散、孔壁表面扩散、黏性滑脱流动和气体解吸附等多种流动机理的瞬态流动毛管束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的三层隐式差分格式离散控制方程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该模型考虑了"表面扩散"和吸附层对气体滑脱速度的影响,其预测产气量高于以往模型预测值。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孔壁表面扩散是页岩孔隙中不可忽略的传质方式,且表面扩散通量对总流动通量的贡献随孔径减小而增强,孔径小于5 nm孔隙中表面扩散通量占总流动通量百分比可超过50%;黏性流动通量所占百分比随孔径增大而增加,孔径大于50 nm孔隙中黏性流动通量所占百分比接近100%;孔内扩散通量相比于表面扩散通量和黏性流动通量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毛管束模型 表面扩散 数学模型 有限差分法
下载PDF
多孔介质微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及分形系数的意义 被引量:79
13
作者 李留仁 赵艳艳 +2 位作者 李忠兴 焦李成 薛中天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5-107,114,共4页
依据孔隙结构的球体模型和毛管束模型 ,推导出两种模型的孔隙体积表达式和两种模型分形维数间的关系式。计算结果表明 ,基于毛管束模型的分形维数总比基于球体模型计算的分形维数小 1,分形系数的物理意义在于它反映了孔隙的发育程度。... 依据孔隙结构的球体模型和毛管束模型 ,推导出两种模型的孔隙体积表达式和两种模型分形维数间的关系式。计算结果表明 ,基于毛管束模型的分形维数总比基于球体模型计算的分形维数小 1,分形系数的物理意义在于它反映了孔隙的发育程度。基于毛管束模型 ,利用压汞数据计算了西峰油田长 8储层多孔介质微观孔隙的分形维数 ,同时给出了分形维数与孔隙度、渗透率等地层参数的关系曲线。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孔隙结构具有分形特征 ,分形维数为 1~ 2。分形维数越大 ,多孔介质微观孔隙分布的非均质性越强 ;分形系数越大 ,孔隙越发育 ,储层物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分形系数 毛管束模型 球体模型 油气层 分子吸附法 油气地质
下载PDF
土壤冻融过程中水流迁移特性及通量模拟 被引量:22
14
作者 吴谋松 王康 +1 位作者 谭霄 黄介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3-550,共8页
为研究季节性冻土在冻融过程中水热盐的运移规律,在野外开展了一维及二维冻土水热盐运移试验,并通过Br离子示踪法及建立冻土水盐通量计算模型对土壤冻融过程中水盐的通量变化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基于Hangen-Poiseuille孔隙通量方程,耦... 为研究季节性冻土在冻融过程中水热盐的运移规律,在野外开展了一维及二维冻土水热盐运移试验,并通过Br离子示踪法及建立冻土水盐通量计算模型对土壤冻融过程中水盐的通量变化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基于Hangen-Poiseuille孔隙通量方程,耦合孔隙冰柱体对水力传导度的影响机理,提出了冻土水流通量模型。结果表明,冻结过程中,液态水在水势和温度梯度作用下在冻结锋处聚集,形成通量峰值,冻融过程中自地表和最大冻深位置分别向下和向上的融化过程中,一维与二维试验水流通量变化对比表明,冻融过程中水流通量受到中间层冻土和地下水顶托的影响。冻土通量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冻土中不同温度条件下水流通量特性,从微观的角度很好地解释了土壤冻结过程中冰水共存状态下土壤中水流通量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运移试验 通量模拟 毛管束模型
下载PDF
特低渗透储层非达西渗流特征研究 被引量:62
15
作者 肖鲁川 甄力 郑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7-28,30,共3页
通过实验手段 ,探索了特低渗透率岩心单相流体渗流特征。通过毛管束模型描述了流体边界层厚度随压力梯度的变化规律 ,由此建立了描述低渗透油层非达西渗流特征的经验方程。
关键词 非达西渗流 边界层 毛管束模型 油藏 低渗透储层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其对石油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37
16
作者 刘仁静 刘慧卿 +2 位作者 张红玲 陶冶 李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697-2702,共6页
为更深入研究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性,以变径毛管束模型为基础,从理论上证明低渗透储层的强应力敏感性;并通过保持围压不变、改变流体压力的试验方法研究有效应力、孔隙结构及应力加载方式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 为更深入研究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性,以变径毛管束模型为基础,从理论上证明低渗透储层的强应力敏感性;并通过保持围压不变、改变流体压力的试验方法研究有效应力、孔隙结构及应力加载方式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详细研究不同储层条件下的应力敏感性对油田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变化对孔隙度的影响较弱,而对渗透率的影响较大,低渗透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性更强;储层应力敏感性与孔隙结构、有效应力及其加载方式密切相关;渗透率越小、有效应力越大、应力加载速度越快,则储层的应力敏感性越大,且随着有效应力的减小,渗透率存在永久伤害,难以恢复至初始值;生产井的生产压差与应力敏感系数呈指数关系,储层非均质性越强、渗透率越小,应力敏感性越大,对油田生产的影响越大,而油藏韵律性对储层应力敏感影响较小。该研究结果对于合理开发低渗透油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低渗透储层 应力敏感性 毛管束模型 室内试验 生产压差 非均质性
下载PDF
高压气体在微圆管中的流动特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清民 岳湘安 +2 位作者 王斐 孙侃 张羽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9-133,共5页
在高压条件下,试验研究氮气在直径为14.9、10.1、5.03、2.05μm微圆管中的流动特性。结合毛管束模型,研究气体的高压微尺度流动特性对气体在低渗多孔介质中渗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在14.9μm微圆管中的高压流动特性与经典流体力... 在高压条件下,试验研究氮气在直径为14.9、10.1、5.03、2.05μm微圆管中的流动特性。结合毛管束模型,研究气体的高压微尺度流动特性对气体在低渗多孔介质中渗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在14.9μm微圆管中的高压流动特性与经典流体力学规律相符;随着管径的减小,气体的流动出现了明显的微尺度效应,表现为实测流量偏离经典流体力学理论预测流量,且管径越小,这种微尺度流动效应越显著;研究稀薄气体效应时提出的Kn数不能用来表征高压条件下气体的微尺度效应;气体在微小孔喉中的高压微尺度流动效应导致气体在低渗多孔介质中的渗流具有非达西渗流特征,表现为实际渗透率大于由经典H-P方程和达西公式计算的绝对渗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气体 微圆管 高压微尺度效应 毛管束模型 非达西渗流 流动特性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原油边界层对渗流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47
18
作者 李中锋 何顺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7-59,77,i005,共5页
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 探讨了原油边界层厚度与毛管半径、压力梯度、流体粘度和组分的关系。边界层反映了储层、流体物性条件(储层孔隙度、渗透率、流体粘度、组分) 和开发条件(压力梯度) 的综合影响, 认为边界层厚度随着毛管半径的增大... 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 探讨了原油边界层厚度与毛管半径、压力梯度、流体粘度和组分的关系。边界层反映了储层、流体物性条件(储层孔隙度、渗透率、流体粘度、组分) 和开发条件(压力梯度) 的综合影响, 认为边界层厚度随着毛管半径的增大而减小; 在毛管半径相同的情况下, 边界层厚度随压力梯度的增大而减小, 最后达到一个临界值; 毛管半径一定时, 边界层厚度随粘度增加而增大; 极性组分含量越大, 吸附越明显, 边界层厚度越大; 边界层厚度越大, 非达西渗流特征越明显。最后通过毛管束模型给出了描述低渗透油藏单相流体非达西渗流特征的经验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半径 压力梯度 边界层 低渗透 非达西流 毛管束模型
下载PDF
高压气体微管流动机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常进 高树生 +1 位作者 胡志明 薛慧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59-1563,1570,共6页
为了研究微管实验真实的流动情况,将3种管径(10μm、5μm和2μm)的熔融石英微圆管分别以串联、并联的方式,接入自主研发的高压微管夹持器,研究了气体在微管流动过程中的压力分布规律和流量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5根相同管径(10μm)微... 为了研究微管实验真实的流动情况,将3种管径(10μm、5μm和2μm)的熔融石英微圆管分别以串联、并联的方式,接入自主研发的高压微管夹持器,研究了气体在微管流动过程中的压力分布规律和流量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5根相同管径(10μm)微管串联时,入口压力越高,气体压缩效应越显著,压力分布更趋于呈非线性,同时微管末端动能损失和节流效应越明显,这进一步解释了高压条件下气体微管流动偏离经典Hagen-Poiseuille理论的原因,为高压条件下新型气体流量方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3根不同管径的微管并联时,管径大的微管是气体主要流动通道,管径小的微管气体几乎不流动,但提高注入压力可使中等管径的导流能力适度增加,同时结合不等径毛管束模型与气体流量方程,可以解释和验证低渗透多孔介质渗流特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 高压 串联 并联 不等径毛管束模型
下载PDF
含水泥质砂岩导电特性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范业活 关继腾 房文静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57-64,共8页
为研究含水泥质砂岩导电特性的机理,由单毛管双电层电位理论和阳离子交换量与Zeta电位的关系,得到了毛管径向电位分布和离子浓度分布。根据离子浓度分布与液体导电理论,结合串联毛管束模型,推导了含水泥质砂岩电导率的计算公式。利用此... 为研究含水泥质砂岩导电特性的机理,由单毛管双电层电位理论和阳离子交换量与Zeta电位的关系,得到了毛管径向电位分布和离子浓度分布。根据离子浓度分布与液体导电理论,结合串联毛管束模型,推导了含水泥质砂岩电导率的计算公式。利用此公式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理论与W-S模型有较好的一致性。并用该理论讨论了W-S模型的适用范围及阳离子交换量与渗透率对模型中B系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TA电位 阳离子交换量 W-S模型 串联毛管束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