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南地区红黏土毛细渗透系数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肖泽镛 《四川建材》 2024年第8期81-83,共3页
土中水的毛细渗透是引起路基冻害和边坡失稳等工程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毛细渗透系数是表征土毛细渗透特性的特征参数,其值的测定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自制毛细上升试验装置,以赣南红黏土作为试验对象,分别进行不同孔隙比... 土中水的毛细渗透是引起路基冻害和边坡失稳等工程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毛细渗透系数是表征土毛细渗透特性的特征参数,其值的测定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自制毛细上升试验装置,以赣南红黏土作为试验对象,分别进行不同孔隙比e和有效粒径D10的室内毛细上升试验,研究孔隙比和粒径对毛细渗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土柱毛细上升高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毛细上升速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先迅速下降再缓慢下降;毛细渗透系数k随e和D10的增加而增加,且D10对毛细渗透系数影响更大,凸显细颗粒的红黏土是导致毛细上升的主要原因。上述结论为合理设计建筑结构提供参考,可有效提高工程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渗透 毛细渗透系数 有效粒径 孔隙比 Terzaghi修正模型
下载PDF
基于薄层毛细渗透技术的水泥和矿物掺合料动态接触角测定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加平 李华 +1 位作者 田倩 王育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74-1079,共6页
为表征水泥和矿物掺合料与水的润湿性,采用薄层毛细渗透方法对水与不同水化时间的水泥净浆粉末及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粉等矿物掺合料粉体的动态接触角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选用无水乙醇做参比液,水与水泥颗粒粉末表面的初始相对动... 为表征水泥和矿物掺合料与水的润湿性,采用薄层毛细渗透方法对水与不同水化时间的水泥净浆粉末及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粉等矿物掺合料粉体的动态接触角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选用无水乙醇做参比液,水与水泥颗粒粉末表面的初始相对动态接触角约56。,随着水化的进行,动态接触角逐渐降低,最终稳定在(22±1)°.水在粉煤灰粉体和矿渣粉体表面的相对动态接触角分别为56°~60°和53°~63°,在硅灰粉体和CaC03粉体表面的相对动态接触角分别约为43°和70°.就亲水性而言,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硅灰、水泥、粉煤灰、矿渣粉、CaCO3.水化水泥浆体粉末与水的接触角随水化进行逐渐减小并最终趋于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角 水泥基材料 薄层毛细渗透技术
下载PDF
Washburn薄层毛细渗透法测定ε晶型CL-20的表面能及其分量 被引量:7
3
作者 杜美娜 罗运军 李国平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69-272,共4页
采用Washburn薄层毛细渗透技术测定了ε-CL-20粉体的接触角和表面能分量。发现基于不同探针液体的接触角获得的ε-CL-20粉体的表面能成分彼此一致。ε-CL-20的总表面能为42.65mJ·m-2,与理论计算结果41.28mJ·m-2基本一致。其... 采用Washburn薄层毛细渗透技术测定了ε-CL-20粉体的接触角和表面能分量。发现基于不同探针液体的接触角获得的ε-CL-20粉体的表面能成分彼此一致。ε-CL-20的总表面能为42.65mJ·m-2,与理论计算结果41.28mJ·m-2基本一致。其中非极性分量为40.61mJ·m-2,极性分量为2.042mJ·m-2。而且在极性分量中碱性分量为13.02mJ·m-2,酸性分量仅为0.3204mJ·m-2。结果表明,ε晶型CL-20表面能中,非极性分量占主要部分,且ε-CL-20两性偏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ε-CL-20 Washburn毛细渗透 表面能及其分量
下载PDF
毛细渗透法测定固体表面能 被引量:4
4
作者 杨继华 张树海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7年第1期61-62,6,共3页
根据粒度对固体表面能的影响,选用了毛细渗透法测定固体表面能。详细介绍了毛细渗透法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最后得出结论,毛细渗透法测定固体颗粒的表面能,是一种较好的测试方法。
关键词 毛细渗透 接触角 表面能 粉体
下载PDF
超细高氯酸铵团聚状态表征的毛细渗透速度技术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吴俊 耿兴国 +5 位作者 张瑶 欧修龙 杨森 贾小锋 王琪 冯香毅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3-707,共5页
超细AP的团聚状态是影响推进剂燃速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Washburn方程,首先建立粒径与毛细渗透速度k的定标曲线;再通过对不同团聚状态的超细AP毛细渗透速度k值的测量,应用定标曲线定量表示出团聚状态的等效粒径d43,并证明k和d43均... 超细AP的团聚状态是影响推进剂燃速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Washburn方程,首先建立粒径与毛细渗透速度k的定标曲线;再通过对不同团聚状态的超细AP毛细渗透速度k值的测量,应用定标曲线定量表示出团聚状态的等效粒径d43,并证明k和d43均可作为定量表征团聚状态的参数,为系统描述氧化剂状态及对燃速影响提供了新方法;通过建立浸润模型,提出了应用等效粒径评价团聚状态的临界判据。大量的生产现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毛细渗透速度法是表征超细AP样品状态的一种实用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团聚状态 毛细渗透速度 等效粒径
下载PDF
薄层毛细渗透技术测定多孔性固体颗粒的表面能成分 被引量:8
6
作者 崔正刚 B.P.Binks J.H.Clint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7-210,共4页
研究了用薄层毛细渗透技术测定多孔性颗粒的表面张力和表面张力成分。以多孔性薄层硅胶板作模拟体系,以1-溴代萘和二碘甲烷作探针液体求得的硅胶表面张力的非极性成分完全一致;基于甲酰胺-水、乙二醇-水、甲酰胺-乙二醇3对探针液体求得... 研究了用薄层毛细渗透技术测定多孔性颗粒的表面张力和表面张力成分。以多孔性薄层硅胶板作模拟体系,以1-溴代萘和二碘甲烷作探针液体求得的硅胶表面张力的非极性成分完全一致;基于甲酰胺-水、乙二醇-水、甲酰胺-乙二醇3对探针液体求得的硅胶表面张力的极性成分彼此很好地符合。由此得到硅胶的总表面张力和表面张力的各成分分别为:γTs=41 4mN/m,γABs=6 78mN/m,s=48 2mN/m,γLWγ+s=6 97mN/m,且γTs与基于硅胶板归一化润湿速度-液体表面张力曲线最高点所得s=1 65mN/m和γ-值完全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毛细渗透技术 接触角 表面张力 多孔性颗粒 吸附
下载PDF
薄层毛细渗透技术测定多孔性固体颗粒的接触角(待续) 被引量:3
7
作者 崔正刚 J.H.Clint B.P.Binks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74,共4页
研究了用薄层毛细渗透技术测定液体在多孔性固体颗粒表面的接触角。以薄层硅胶板作模拟体系,研究发现正构烷烃对裸露板和预接触板的渗透速度差异系预接触过程中的毛细凝聚效应所致,只有在定量校正毛细凝聚效应后才能应用毛细渗透技术测... 研究了用薄层毛细渗透技术测定液体在多孔性固体颗粒表面的接触角。以薄层硅胶板作模拟体系,研究发现正构烷烃对裸露板和预接触板的渗透速度差异系预接触过程中的毛细凝聚效应所致,只有在定量校正毛细凝聚效应后才能应用毛细渗透技术测定液体在多孔性固体颗粒表面的接触角。针对具有次级微孔的多孔性薄板提出了新的毛细渗透模型和毛细渗透方程,通过引入曲折度参数来校正毛细凝聚效应,其数值可通过渗透液蒸气在多孔性薄板上的吸附量独立求取。应用于薄层硅胶板体系,正构烷烃对裸露和预接触硅胶板皆显示出零接触角,而1-溴代萘、乙二醇、二碘甲烷、甲酰胺和水显示出非零接触角。基于毛细渗透技术获得的动态前进角和动态后退角相差很小,因而可近似地取两者的平均值作为平衡接触角或Young接触角,由此求得1-溴代萘和二碘甲烷在硅胶表面的接触角分别为20 4°和37 2°,与文献值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毛细渗透技术 接触角 表面张力 多孔介质 薄层硅胶板 吸附作用 乳化剂
下载PDF
薄层毛细渗透技术测定多孔性固体颗粒的接触角(续前) 被引量:2
8
作者 崔正刚 J.H.Clint B.P.Binks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9-142,共4页
The determination of contact angle on porous colloid particles by wicking technique is studied.With commercial porous thin-layer silicagel plate for TLC analysis as model system,it is found that the observed differenc... The determination of contact angle on porous colloid particles by wicking technique is studied.With commercial porous thin-layer silicagel plate for TLC analysis as model system,it is found that the observed difference between liquid penetration velocity in bare and pre-contacted silicagel plates in wicking with n-alkanes is caused by capillary condensation occurred during pre-contacting process instead of dynamic contact angle.Thus only the capillary condensation effect is independently corrected,the contact angle can be obtained by wicking technique.For this purpose a new model describing the wicking in porous thin-layer plates prepared from particles with sub-pores is propos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wicking equations are established by introducing a parameter,tortuosity,which can be calculated independently from adsorption of the wicking liquid vapor on the thin-layer plate,into the typical Washburn equation to correct the capillary condensation effect.Applied to commercial thin-layer silicagel plates,it is found that on both bare and pre-contacted silicagel plates n-alkanes show zero contact angles,while 1-bromonaphthalene,ethylene glycol,diiodomethane,formamide and water show non-zero contact angles.The difference between dynamic advancing and receding angles is found to be very small and their average conld be taken as the equilibrium or Young’s contact angle.With this approximation the measured contact angles of 1-bromonaphthalene and diiodomethane on the silicagel plate are 20.4° and 37.2° respectively,quit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at reported in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渗透技术 多孔性固体颗粒 毛细凝聚效应 渗透速度 接触角 曲折度参数
下载PDF
薄板毛细渗透法测定粉体接触角和表面能成分 被引量:2
9
作者 储鸿 崔正刚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研究了用薄板毛细渗透技术测定氢氧化镁粉体表面改性前后的接触角和表面能的成分,基于不同探针液体的接触角获得的氢氧化镁固体表面能的成分彼此一致.由于改性氢氧化镁的表面能大大降低,致使除1溴代萘外的多种探针液体不能与其发生毛细... 研究了用薄板毛细渗透技术测定氢氧化镁粉体表面改性前后的接触角和表面能的成分,基于不同探针液体的接触角获得的氢氧化镁固体表面能的成分彼此一致.由于改性氢氧化镁的表面能大大降低,致使除1溴代萘外的多种探针液体不能与其发生毛细渗透,即接触角>90°.依据1溴代萘的接触角可以求得改性氢氧化镁表面能的非极性成分,但要获得极性成分,尚需寻找表面张力更低的探针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角 薄板 毛细渗透 粉体 表面能
下载PDF
肺内或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管外肺水指数和肺毛细血管渗透性指数的比较 被引量:10
10
作者 徐志华 李峰 +3 位作者 曹亮 祁峰 顾维立 景炳文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5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比较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毛细血管渗透性指数(PVPI)的差异。方法:选取ARDS患者87例,根据病因分为肺内源性(47例)及肺外源性(40例),行脉搏轮廓曲线连续心排血量(Pi CCO)监测,记录2组... 目的:比较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毛细血管渗透性指数(PVPI)的差异。方法:选取ARDS患者87例,根据病因分为肺内源性(47例)及肺外源性(40例),行脉搏轮廓曲线连续心排血量(Pi CCO)监测,记录2组患者置管即刻各指标并行相关性分析,记录置管后12、24、36、48、60、72 h及7 d的EVLWI及PVPI,比较其在2组间的差异。选取置管时EVLWI和PVPI值绘制ROC曲线。结果:1置管0 h肺内源性ARDS的EVLWI和PVPI较肺外源性的高(P<0.01)。2相关性分析显示:EVLWI与PVPI(r=0.833,P<0.01)、EVLWI与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r=0.251,P<0.05)、EVLWI与中心静脉压(CVP)(r=0.228,P<0.05)显著相关,EVLWI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心脏指数(CI)、血管外阻力(SVRI)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PVPI与EVLWI(r=0.833,P<0.01)、PVPI与GEDVI(r=-0.236,P<0.05)显著相关。3在ARDS的前48 h,肺内源性及肺外源性的EVLWI与PVPI有统计学差异,到72 h和7 d时,2组无统计学差异。4EVLWI:曲线下面积(AUC)0.703,截断点为9.18,其诊断敏感性53.2%,特异性82.5%;PVPI:AUC 0.722,截断点为1.2,其诊断敏感性85.1%,特异性50.0%。结论:ARDS初期,肺内源性的EVLWI、PVPI较肺外源性的高。EVLWI和PVPI在诊断不同病因所致ARDS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管外肺水指数 毛细血管渗透性指数
下载PDF
婴幼儿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毛细血管渗透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祥 马黎明 +7 位作者 褚衍林 程前进 刘高利 赵永亮 宗良 武庆全 朱心愿 刘斌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3期383-385,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矫治术后,毛细血管渗透症发病机制、诊断及处理.方法:我院2005年3月至2010年1月施行婴幼儿TOF矫治术161例,术后并发毛细血管渗透症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9 ~36个月,平均(8&... 目的:探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矫治术后,毛细血管渗透症发病机制、诊断及处理.方法:我院2005年3月至2010年1月施行婴幼儿TOF矫治术161例,术后并发毛细血管渗透症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9 ~36个月,平均(8±0.6)个月;体质量8.5~15.5kg,平均(8.2±2.10)kg.全组均及时给予提高胶体渗透压、应用血管活性药、腹膜透析、呼吸机辅助维持呼吸、循环稳定和组织灌注治疗.结果:治愈5例,死亡1例,死于肾、肺、心多脏器衰竭.结论:婴幼儿心脏术后毛细血管渗透症发病机制与补体致炎性介质释放,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脑损害是致死主要原因,及时采用腹膜透析和免疫球蛋白可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渗透综合征 法洛四联症 婴幼儿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糖调节异常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组织毛细血管渗透性和出血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茜 赵性泉 +3 位作者 王辉 郑华光 王伊龙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8期677-681,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缺血组织毛细血管渗透性变化特点,分析糖调节异常对缺血组织毛细血管渗透性和发生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连续入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临床信息、实验室指标、影像资料等。...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缺血组织毛细血管渗透性变化特点,分析糖调节异常对缺血组织毛细血管渗透性和发生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连续入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临床信息、实验室指标、影像资料等。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进行糖调节异常类型的诊断。对患者进行计算机体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灌注成像和渗透性表面(permeability surface,PS)彩色图像叠加后处理,评价缺血脑组织的毛细血管渗透性。对患者进行头颅磁共振梯度回波成像或CT平扫,评价缺血组织发生出血转化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调节异常对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影响。结果研究期间共入组42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与糖调节正常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组织低灌注区的毛细血管渗透性显著升高(P=0.006)。发生出血转化的患者缺血组织毛细血管渗透性较未发生出血转化者有增加趋势[(5.79±3.01)ml/(100 ml·min)vs(4.82±3.29)ml/(100 ml·min),P=0.5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病(14±3)d空腹血糖升高,是缺血性卒中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 ratios,OR)1.44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17~2.061,P=0.04)]。结论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组织毛细血管渗透性显著升高;糖调节异常可能通过增加缺血组织毛细血管渗透性,继而增加卒中患者HT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糖调节异常 毛细血管渗透 出血转化
下载PDF
血必净联合西医治疗老年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压、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利鹏 张立彦 +2 位作者 王雪芳 晁怀宇 刘秀明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362-365,共4页
目的观察血必净联合西医治疗老年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疗效及对血压、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4例老年CLS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治疗。治疗第8天观察... 目的观察血必净联合西医治疗老年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疗效及对血压、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4例老年CLS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治疗。治疗第8天观察2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住院时间、病死率以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 (1)观察组治疗第8天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第8天,2组SBP、DBP、MAP均明显上升(P均<0.05),但观察组升高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治疗第8天,2组CRP、TNF-α及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必净可提高老年CLS病人临床治疗效果,有稳定血压、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毛细血管渗透综合征 血必净 血压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亚莉 李志军 +1 位作者 王东强 李庆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7-78,共2页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又称Clarkson综合征,是一种以低血压、低血容量休克、低蛋白血症、血液浓缩和水肿为主要表现的特发性血浆外渗及血管塌陷性疾病。一般认为它是由于血管收缩、细胞损伤或凋亡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毛细血...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又称Clarkson综合征,是一种以低血压、低血容量休克、低蛋白血症、血液浓缩和水肿为主要表现的特发性血浆外渗及血管塌陷性疾病。一般认为它是由于血管收缩、细胞损伤或凋亡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小分子蛋白从血管内渗漏到组织间隙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患者常有乏力、虚弱、肌痛等前驱表现,继而出现休克和弥漫性水肿,且常有缺血诱导的器官衰竭、横纹肌溶解、筋膜间隔综合征、静脉血栓栓塞等危险[1]。CLS是临床较为少见的危重病,治疗方案不统一,现就其治疗措施及方案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治疗方案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低血容量休克 毛细血管渗透 筋膜间隔综合征 弥漫性水肿 静脉血栓栓塞
下载PDF
热化疗对兔肝VX-2肿瘤血管渗透性影响的生物学机制(英文)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洪新 刘燕 +5 位作者 魏娟 曹晓明 刘毅勇 李文献 倪代会 曹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4期2778-2779,共2页
目的:在兔肝VX-2移植瘤模型基础上,进行在体肝肿瘤介入性热化疗,观察介入性热增敏与肝组织及肿瘤组织血管渗透性的关系,探讨介入性热化疗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建立可供实验研究的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30只,随机等分为3组(非灌注组、普通... 目的:在兔肝VX-2移植瘤模型基础上,进行在体肝肿瘤介入性热化疗,观察介入性热增敏与肝组织及肿瘤组织血管渗透性的关系,探讨介入性热化疗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建立可供实验研究的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30只,随机等分为3组(非灌注组、普通灌注组及热灌注组),在X线监视下,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进行灌注,灌注液为生理盐水(温度为60℃),液量30mL,15min缓慢推注。灌注结束前5min,经导管推注10mg/L伊文思蓝(EvansBlueEB),2mL/kg,非灌注组直接推注EB,灌注EB后置10min,取出肝脏用生理盐水灌注肝动脉冲洗血管中残留的EB。切取靠近肝门部的小块正常肝组织、瘤组织,称重后,放入1mL甲酰胺液中,置于50℃恒温水浴箱60h,提取液用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测出A620nm,从标准曲线上测出相应的EB含量,以反映该组织毛细血管的渗透性。结果:肿瘤组织与肝组织的EB含量在3组中均有差别(P<0.05);正常灌注组与非灌注组肝组织的EB含量、肿瘤组织的EB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热灌注组与非灌注组、正常灌注组肝组织的EB含量、肿瘤组织的EB含量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介入热疗可以增加肝组织及肿瘤组织的血管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毛细血管渗透 放射学 介入性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护理干预影响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华娜 林淑辉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6期169-170,172,共3页
目的研究探索新生儿毛细血管渗透综合征的护理干预影响的效果。方法选取该科收治54例患有新生儿毛细血管渗透综合征的患者,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实验组中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中有效率为77.8%,实验组男性患儿组中... 目的研究探索新生儿毛细血管渗透综合征的护理干预影响的效果。方法选取该科收治54例患有新生儿毛细血管渗透综合征的患者,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实验组中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中有效率为77.8%,实验组男性患儿组中,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15例,有效率为88.2%;实验组女性患儿组中,显效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数为8例,有效率为80.0%(P<0.05)。实验组的护理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男性患儿的效果要比女性患儿好。结论良好的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很好的帮助患儿缓解病情,促进患儿的康复,并能有效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毛细血管渗透综合征 护理干预
下载PDF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董建华 李世军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1-155,共5页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是以体液和蛋白从血管渗漏到组织间隙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表现为全身进行性水肿、胸腔和腹腔积液、少尿、低血压、低氧血症和低白蛋白血症。CLS常引起急性肾损伤。液体治疗是治疗CLS的关键环...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是以体液和蛋白从血管渗漏到组织间隙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表现为全身进行性水肿、胸腔和腹腔积液、少尿、低血压、低氧血症和低白蛋白血症。CLS常引起急性肾损伤。液体治疗是治疗CLS的关键环节,人工胶体液可作为CLS渗漏期的复苏液体,恢复期应警惕非心源性肺水肿。糖皮质激素对多种疾病诱发的CLS有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能是治疗CLS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毛细血管渗透 细胞因子 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护理探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丽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第12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究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分析其经验。探讨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及监护。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10~2012年280例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 目的探究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分析其经验。探讨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及监护。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10~2012年280例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监测方法。结果通过对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周到细致的护理,患者病情稳定,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结论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康复率较低,极易造成其病情的恶化。在医治过程中,精细有效的临床护理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应该给予其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毛细血管渗透综合征 护理
下载PDF
电热蚊香液用芯棒性能研究
19
作者 柏坤 刘伟杰 +3 位作者 龚桃 何一斌 曾王凯 汪源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3期215-219,233,共6页
目的 通过对碳芯棒、木粉芯棒、木粉掺杂芯棒及纤维芯棒的性能对比测试,判断其优劣,为选择电热蚊香液用芯棒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 根据行标QB/T 5278—2018规定感官、毛细渗透时间和抗折力性能测试方法,国标GB/T 18418—2017挥发速度测... 目的 通过对碳芯棒、木粉芯棒、木粉掺杂芯棒及纤维芯棒的性能对比测试,判断其优劣,为选择电热蚊香液用芯棒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 根据行标QB/T 5278—2018规定感官、毛细渗透时间和抗折力性能测试方法,国标GB/T 18418—2017挥发速度测试方法,国标GB 24330—2020有效成分测试方法,国标GB13917.6—2009方箱法,国标GB13917.10—2009模拟现场法进行测试。结果 纤维芯棒的生产工艺、感官、毛细渗透时间、抗折力、挥发速度、挥发速度的一致性都优于碳芯棒、木粉芯棒、木粉掺杂芯棒,但有效成分残留较多,生物效果不佳。结论 纤维芯棒从生产工艺取得突破,理化指标优异,但其有效成分残留较多,生物效果欠佳,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蚊香液 芯棒 抗折力 毛细渗透时间 挥发速度 残留
下载PDF
炭纤维的环氧树脂浸润特性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敏 张佐光 +1 位作者 孙志杰 罗慧珍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80,共6页
良好的界面粘结是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关键之一,而树脂与纤维的优良浸润则是其首要前提。通过考察环氧618树脂与环氧AG80树脂在T300和T700两种炭纤维堆积体中分别沿垂直于纤维方向和平行纤维方向的浸润特性,同时模拟实际复合材料成型... 良好的界面粘结是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关键之一,而树脂与纤维的优良浸润则是其首要前提。通过考察环氧618树脂与环氧AG80树脂在T300和T700两种炭纤维堆积体中分别沿垂直于纤维方向和平行纤维方向的浸润特性,同时模拟实际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条件,分析了浸润速率随树脂温度和纤维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树脂在垂直于T700炭纤维方向的浸润速率明显慢于相同条件下其在平行纤维方向的浸润。并且纤维含量对两种方向的浸润影响不同,垂直纤维方向的浸润速率随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减缓,而平行纤维方向的浸润速率则随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加快。以上研究结果均可用于指导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具有较好的实际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炭纤维 环氧树脂 毛细渗透 浸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